该策略是面向国内 “m” 类(如豆粕)期货、基于 Tick 级数据运行的量化策略,每日开盘前自动获取并订阅主力合约,且每日 14:52 后强制平仓规避隔夜风险;策略以 Tick 数据累积当日高低价、每 60 秒汇总为 1 根分钟线,10:00 后基于当日开盘价与前一交易日波幅(或 ±3%)确定网格边界,按固定 25 个网格数量计算步长生成网格价格线,同时通过 9/3/3 周期的分钟线 KDJ 指标计算 J 值及变化率;当实时价格接近网格线(距离<步长 10%)且网格索引更新时,以 J 值变化率判断方向 —— 变化率>0 则先平空、再开 10 手多仓(无多仓...
该策略是针对豆粕期货的固定网格交易策略,以每日开盘价为基准,结合前一日波幅动态确定网格范围,生成固定数量的网格线。并计算网格步长。当价格触及网格线且达到触发阈值时,执行相应交易:偶数网格线平空开多,奇数网格线平多开空,固定交易手数为 2 手。同时设置风险控制机制,14:52 执行尾盘平仓,以控制持仓风险,通过在价格波动中低买高卖获取收益。
该策略是针对豆粕期货的固定网格交易策略,以每日开盘价为基准,结合前一日波幅动态确定网格范围,生成固定数量的网格线。并计算网格步长。当价格触及网格线且达到触发阈值时,执行相应交易:偶数网格线平空开多,奇数网格线平多开空,固定交易手数为 2 手。同时设置风险控制机制,14:59 执行尾盘平仓,以控制持仓风险,通过在价格波动中低买高卖获取收益。
策略在开盘后根据昨收盘价与当天价格设定上下轨,当价格突破上下轨时进行相应的买入或卖出,并在每日尾盘自动平仓以规避隔夜风险。
策略解读
这是一个基于市场宽度的小市值择时策略
本策略基于多因子打分框架,通过基本面和市场数据构建综合评分体系,实现每日数据驱动的量化选股。首先,选取沪深两市及北交所主板、科创板和创业板股票,且为正常交易状态、非ST、上市时间超过一年、市值低于50亿元、PE大于0的股票池。然后计算四个关键因子排名:流通市值(越小越优)、净利润同比增长率、经营利润率及PB(越小越优),通过加权计算综合得分,选出得分最高的20只股票作为目标组合,持仓比例等权分配。策略每5个交易日调仓一次,全部买卖操作均在开盘价执行,交易成本设置为买入0.03%、卖出0....
本策略基于基本面和技术面相结合的多因子选股模型,聚焦沪深两市主板、创业板、科创板及多个重要指数成分股,剔除风险警示及停牌股票。核心选股逻辑利用成交量环比增长(近5日成交量较前5日增长超过7%)、近3日累计涨幅(0%-17%区间)、5日涨幅斜率排名前20%等动量指标筛选股票,结合60日均线贴近度作为趋势确认因子。选股后依据市值得分进行排序,选取前5只标的组成投资组合,持仓比例均等分配。策略采用日频调仓,默认每5个交易日调仓一次,确保组合动态调整以捕捉市场短期趋势。交易手续费采用固定单笔成本...
从ETF白名单中计算20日夏普率、动量、波动率、最大回撤等多因子得分,每5个交易日选取综合评分最高的5只ETF按分数加权持仓;若单只持仓20日跌幅超过15%或波动率高于5%,则触发止损清仓。
持有小盘股和蓝筹股,避免过度风格暴露,保证收益的同时减少风险
本策略以A股市场为基础,核心思想是通过多层筛选机制精选低市值股票进行等权配置,实现价值低估的资产配置。首先,基础选股模块剔除停牌股票,确保流动性;其次,构建评分模型,以总市值作为打分依据,同时过滤破净、ST股、风险警示及上市时间少于252天的股票,保证选股质量和风险控制。选股结果中,策略按总市值升序排序,选取前10只股票进行等权持仓,分散风险。调仓频率为每5个交易日一次,采用日频数据,开盘价执行买卖操作。风险控制方面,通过排除异常标的和等权分散持仓,有效降低个股风险冲击。策...
本策略基于沪深主板和创业板市场,结合多主要指数成分股,剔除停牌及ST标的,采用流通市值作为核心打分因子,优先选取小市值股票(市值升序排序)。选股逻辑筛选出符合基本面要求(如市盈率正值、上市时间超过一年)的标的,并从中等权配置50只股票,构建组合持仓,总仓位100%。调仓频率为每5个交易日一次,交易时间为开盘价执行买卖操作。策略以沪深300指数作为基准,采用日频回测,启动资金50万元。风险控制方面,剔除异常标的且通过设定固定持股数量和等权配比分散个股风险,结合手续费模型控制交易成本...
本策略基于沪深主板及创业板股票池,剔除科创板、ST及停牌股票,结合行业和指数成分进行初筛。以总市值作为排序因子,选取市值较低(小盘股)且基本面优良(净利润同比增长、营业收入同比增长、合理市盈率、市净率、无停牌且上市时间超过90天)股票,构建50只等权持仓组合。策略采用5个交易日一调仓的日频回测方式,开盘价成交,持仓比例动态调整至目标仓位。手续费设定为买入万分之三,卖出万分之一点三加最低5元手续费。通过低市值优质股票的均衡持有与定期轮动,挖掘潜在成长机会,力求在控制风险的同...
本策略聚焦于中国A股市场中的破净股(市净率PB<1),结合价格和市值区间筛选低价且中小市值股票,具体选股条件包括:收盘价介于3元至10元之间,总市值介于5亿元至100亿元之间,且满足无ST、无风险警示、正常交易且上市时间超过一年。进一步通过20日均成交额过滤流动性较差的标的,剔除成交额低于4千万的个股。为防止行业集中度过高,策略限制每个申万一级行业最多持仓3只股票,且优先选择市值较小的标的。最终从全市场中按总市值升序选取5只股票构建等权组合。调仓周期为每15个交易日一次,调仓时按照最新筛选...
本策略专注于中国A股市场中破净股票(市净率PB<1且股价低于每股净资产),结合多因子选股方法提升投资收益。首先筛选交易活跃、无风险警示、无ST及停牌的优质破净股,剔除上市不足一年的标的。选股因子包括:近20日跌幅反转因子(跌幅越大得分越高)、低波动率因子(波动率越小得分越高)、资金流入因子(20日主力净买入占流通市值比例高优先)、以及换手率接近市场中位数因子。通过对以上因子分数加权归一化综合评分,结合行业限额(单一申万一级行业最多持有3只),最终每日选出10只个股构建等权组合。策...
本策略核心思想是挖掘破净(市净率PB小于1)且处于低位回暖阶段的优质股票,通过结合主力资金流动和行业分散控制风险。选股逻辑首先筛选上市超过一年、无风险警示且未停牌的破净股票,剔除ST及风险警示股票。其次,筛选过去20日主力资金净流入大于0且股价低于120日均线的股票,锁定资金流入且处于相对低位的股票。然后,从全市场中剔除资金明显流出的后30%股票,以规避资金持续外流的个股。进一步按照行业划分,每个行业选取市值较小的最多3只股票,确保行业分散。最终每日选出市值最小的10只股票作为持仓标...
本策略聚焦市净率低于1且近60日累计跌幅超过15%的超跌股票,同时要求近5日主力资金净流入为正,体现资金关注度。选股时优先考虑总市值较小的个股,并限制每个申万一级行业最多持有3只股票,以分散行业风险。组合最多持有10只股票,持仓期限最长5天,采用5日调仓频率,快速响应市场变化。交易成本按每笔订单计费,策略通过定期调仓和持仓天数限制实现风险控制,适合A股市场日频量化交易,旨在捕捉主力资金介入的超跌反弹机会,提升收益稳定性。
本策略基于价值投资理念,选取PB(市净率)低于1且股东户数持续减少的股票,挖掘被市场低估且股东稳定性的优质标的。选股逻辑首先筛选非ST且无风险警示、未停牌且上市时间超过一年(252个交易日)的股票,确保基本面质量和流动性。通过SQL提取符合破净且股东户数减少条件的股票,并按照申万一级行业限制单行业持仓最多3只,避免行业集中风险。最终从全市场中按总市值从小到大选取10只股票构建组合,体现小市值价值股偏好。策略每5个交易日调仓一次,采用等权重配置,保持组合稳定性与及时调整。交易成本设置...
本策略基于破净股投资理念,选取市净率(PB)低于1且无风险警示和停牌的优质个股,重点关注估值被低估的标的。通过对沪深市场股票进行筛选,剔除ST及风险警示股票,剔除上市不足一年的新股,确保基本面稳定。选股时先根据申万一级行业分类,限制每个行业最多选取3只市值最小的破净股,以避免行业集中风险,提升组合的行业均衡性。在此基础上,再从行业限额筛选结果中挑选总市值最小的10只股票组成持仓。策略采用5个交易日调仓一次的频率,保持组合活跃且避免频繁交易带来的成本。交易成本采用固定买入0.03%...
本策略基于破净股选股思路,筛选市净率(PB)低于1的股票,排除ST、风险警示及停牌股票,且要求上市时间超过一年(252个交易日),从中选取市值最小的10只股票构建投资组合。组合权重均等分配,体现价值低估与小盘股潜力相结合的理念。策略每5个交易日调仓一次,动态更新持仓,以捕捉市场低估资产的反弹机会。交易成本采用基于每笔订单的买卖费用模型,保障交易费用的合理控制。该策略适用于中国A股市场,目标通过系统性价值选股和定期调仓实现稳定的超额收益。
策略解读
这是一个基于桥水全天候策略理念的风险平价(Risk Parity)策略:
核心逻辑
1. 资产类别配置:股票ETF、商品ETF、债券ETF、货币基金
2. 风险度量:使用ES(Expected Shortfall)预期损失衡量各资产风险
3. 权重分配:各资产承担相同风险贡献,而非相同资金权重
4. 调仓条件:30天周期调仓或资产价格变化超过15%时触发
算法步骤
- 计算各资产120天历史收益率ES值(95%置信度)
- 按最大ES/各资产ES比例分配资金权重
- 实现风险均等化的资产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