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告系统介绍了波动率的定义、分类及其在金融市场中的作用,重点分析了VIX指数的市场含义及投资者情绪指示功能。报告进一步讲解历史波动率和隐含波动率的估计方法,包括移动窗口法、GARCH模型等,结合沪深300指数实证图表,展示了不同预测模型的估计误差对比。最后,深度剖析了基于波动率的交易策略,如买入跨式、买入宽跨式以及卖出跨式、卖出宽跨式策略,解释了各策略的构建逻辑、盈亏平衡点及适用场景,为投资者进行期权交易和风险对冲提供理论及实操指导[page::0][page::2][page::3][page::5][page::6][page::7][page::9][page::10][page::11][page::12][page::13]
本报告基于基金投顾业务实际需求,从绝对收益视角出发,提出并实现了适配不同持有期的基金组合策略。通过对不同类别基金指数的收益风险特征分析,结合权益类资产的波动率逆向择时策略和固收资产的动量模型,动态配比股票和债券资产,构建多期限基金组合策略。各持有期策略均回测显示胜率高于90%,盈亏比多达2倍以上,满足不同风险等级投资者的持有期需求,支持净值化基金投顾业务的稳健发展 [page::0][page::3][page::5][page::7][page::15]。
本报告围绕上市公司回购信息,基于回购比例和溢价比率两个关键指标选股,构建单指标及叠加指标策略组合。回测显示,综合指标构建的选股组合和事件驱动组合表现优异,尤其在近年市场回购活跃期效果显著,验证了回购信息在选股中的有效性,为投资者提供量化回购信号参考 [page::0][page::4][page::6][page::12][page::14]。
报告分析了近期股指期货基差扩大现象,认为主要由成分股集中分红引起,提出分红调整模型降低基差测算误差。结合多因子选股策略,发现规模、波动率和成长因子表现较佳。同时跟踪市场中性策略收益及股指期货升贴水率变化,评估量化策略表现与风险 [page::0][page::2][page::3][page::4][page::5][page::6]。
报告从价格与成交量波动率角度出发,选取beta、特质波动率、年化波动率和成交量波动率4个波动率指标进行行业层面多因子配置分析。研究发现beta与年化波动率在行业层面体现显著反转效应,250日观察期的效果最优;成交量波动率短期反转明显,20日观察期效果较佳;特质波动率表现不稳定。结合多因子选股和市场中性策略表现,动态跟踪风格因子与CTA趋势策略,提出波动率指标能有效补充动量因子,助力行业配置和策略优化[page::0][page::2][page::3][page::4][page::6][page::8][page::9]
本文基于净值与持仓双维度构建中观视角的基金风格分类模型,划分价值、成长和均衡轮动三类风格基金池,结合收益风险综合评分模型选优,实现FOF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配置融合。历史回测验证,三类组合表现差异显著且长期跑赢基准,基金微观持仓分析进一步确认各风格特征的稳定性与有效性,助力投资者提升风格配置与alpha甄别能力[page::0][page::3][page::10][page::13][page::17]。
报告围绕近年来指数增强策略超额收益的持续下滑展开,通过构建理想化中证500指增策略与真实产品收益对比,拆解因子有效性与市场环境对超额收益的影响。发现因子有效性存在周期波动,交易冲击成本对收益影响有限,基本面因子在特殊市场环境下表现出较强防守性,而量价因子适应性更强。未来指数增强策略将逐步由alpha增强向beta择时转型,因子差异性成为延缓收益衰减的关键。[page::0][page::2][page::4][page::5][page::6][page::8][page::9]
本报告基于宏观经济指标构建了六个周期性行业的景气度预测模型,结合经济增长、通胀、流动性等多类宏观指标,考察其对有色金属、煤炭、钢铁、化工、汽车和房地产行业景气的预测能力。模型通过相关性与拐点匹配度测试筛选指标,整体预测胜率在61%-72%之间,显示出较强的预测效果。研判2020年一季度部分行业景气有回升趋势,揭示宏观经济对行业中观表现的前瞻指导意义 [page::0][page::2][page::4][page::10]
本报告基于私募基金净值数据,构建多指标综合打分体系,针对股票、管理期货、固定收益和相对价值四大策略,通过分策略指标回测筛选有效的绩效评价指标,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分档组合回测模型。通过波动率三档划分与多指标赋权,回测结果显示优选组合在样本内表现优异,显著提升投资绩效,验证了该量化筛选体系的有效性和稳健性,为私募基金投资提供了系统的量化筛选方法论。[page::0][page::2][page::6][page::10]
报告针对中国A股多样化权益指数,系统分析了各指数适用的估值指标体系。通过历史回测,明确了PB、CAPE、ERP等指标在不同风格指数中的有效性,以事件驱动与资产配置为应用场景,对比了指标的信号胜率、收益表现及风险特征。结论显示,大盘偏周期及金融风格指数适合PB估值,中小盘及成长型指数ERP及CAPE表现较优。合理估值系统可有效提升组合收益风险比,指导投资仓位管理 [page::0][page::2][page::3][page::4][page::8][page::9][page::10]
本报告系统研究基金历史收益率指标的选基有效性,结论表明在整体主动权益基金中,历史收益无法稳定优选绩优基金,但收益率有较强风险预警功能,能通过剔除末尾基金降低组合风险。进一步剥离行业beta影响后,行业主题基金内的历史收益率能够有效选基,显著延续基金经理alpha表现。此外,行业持仓分散风格基金中的收益率指标有效性得到提升,显示基金经理的行业轮动和选股能力是未来表现延续的关键 [page::0][page::2][page::4][page::6][page::10][page::12]。
本报告针对传统B-L模型在多资产配置中的预期收益生成和协方差矩阵计算缺陷进行了优化,采用择时信号调整预期收益并引入半衰期计算协方差矩阵。优化模型在大类资产配置和行业配置中均表现出稳健性优势,实证回测显示稳健型年化收益达6.3%,最大回撤控制在3.01%左右,且行业配置的调节可有效提升市场中性策略表现,支持通过信心水平和偏移度调节权重配置水平[page::0][page::2][page::5][page::8][page::10]。
报告系统研究了股票型ETF中常见的日历效应,重点分析了1月市场中银行板块带动的大盘、价值、高股息策略优势及小盘科技成长股的1月弱势,同时揭示1月风格轮动后的2月反转现象。红利指数表现上,1月存在明显超额收益,且波动性低于银行指数,适合作为底仓配置。此外,报告强调1至2月更适合交易型机会的把握,结合红利类策略,有望利用日历效应实现更优投资布局[page::2][page::3][page::4][page::5][page::6]。
本报告系统分析了商品期货与其对应股票板块间的联动关系,利用相关性、领先滞后及格兰杰因果检验等多种方法实证发现期货对股票具有显著引导作用,且联动关系在黄金、有色金属、钢铁和能源化工板块依次递减。基于此,构建包含期货和股票信号的趋势跟踪策略,实证结果显示加入对方信号验证能有效提升策略的年化收益率和夏普率,降低最大回撤,表明合理利用股商联动性可优化交易策略表现 [page::0][page::5][page::11][page::19]。
本报告系统阐述资产配置的动态管理流程,涵盖投资目标设定、战略资产配置(SAA)、战术资产配置(TAA)、标的选择及组合再平衡,基于A股等多市场数据构建不同风险偏好配置模型并通过回测验证了战略与战术配置的内在统一性与协同优化效果,显示多元配置最大化提升了收益风险比及组合稳定性,且战术配置显著提升组合绩效。报告强调资产配置在资管监管趋严背景下的重要性及未来可持续优化空间 [page::0][page::2][page::3][page::7][page::9][page::11][page::12]
本报告基于Barra风险因子框架,构建权益资产业绩归因体系,系统分析2017-2018年中证100与中证500指数的风格及行业贡献差异,揭示规模、盈利、杠杆因子主导大小盘差异,并展望2019年指数化投资重点关注中证红利与红利低波指数,强调估值和低波因子的防御性价值,为指数配置提供量化基础[page::0][page::2][page::5][page::11]。
本报告基于申万一级28个行业分类,系统测试了股价动量、波动率和行业景气度三类因子在行业配置中的表现,构建多因子配置模型并引入因子轮动机制。研究显示行业层面动量效应显著,波动率呈现稳定反转效应,行业景气度指标稳定有效。经因子赋权与轮动优化后,配置模型实现年化收益率超过20%,并领先中证500指数。报告对各因子回测数据和轮动策略均做详实展示,为行业配置量化投资提供实证支持和策略框架。[page::0][page::2][page::8][page::10][page::12]
本报告系统介绍了波动率指数及其相关衍生产品,重点分析了VIX指数的诞生、波动率指数衍生品结构及其在投资组合避险中的应用。报告详细列举了美国市场主要的波动率ETP产品,包含其规模、收益表现及风险特征,其中显示波动率ETP产品波动剧烈,风险较大,但其与标普500指数存在显著负相关性,提供有效的风险对冲工具[page::0][page::2][page::3][page::4][page::5][page::6][page::7]
报告基于多因子视角,从技术面与基本面两个维度构建CTA策略择时模型,并通过历史回测验证了该模型在风险控制和收益提升中的有效性。同时,构建CTA风格因子体系,对CTA基金进行风格归因和业绩拆解,基于alpha指标筛选CTA基金组合,显著超越基准表现,为投资CTA产品提供了科学的因子驱动模型框架[page::0][page::2][page::6][page::9][page::10]。
本报告围绕多因子行业配置模型中的因子赋权方法进行研究,比较了等权、IC均值加权、单期IC加权、单期复合IC加权及经验权重等多种配权方式。回测结果显示,单期复合IC加权组合累计收益率最高,年化收益率达20.08%,且经验权重方法表现稳健。报告还跟踪了风格因子及市场中性策略的表现,估值、成长和盈利能力因子表现较优,市场中性策略目前收益有限。分析强调因子轮动策略对配权优化潜力显著,为后续策略研究指明方向 [page::0][page::2][page::3][page::4][page::6][page::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