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化百科

开始聊聊交易之八:形态的本质与应用

由polll创建,最终由polll 被浏览 30 用户

公众号:开始聊聊交易 kslljy654

前面讲趋势的时候,就讲到了趋势的应用,以及一些界定方式,其中有一个标准化的问题,而标准化不代表确定性,只是逻辑正确的面对不确定性的趋势,原因很简单,趋势不是一帆风顺而是波波折折的。在上一篇讲趋势的时候,讲到,把趋势定义为一系列依次上升或下降的峰和谷。只要它们相对变化的方向向上,则趋势向上;如果其相对变化的方向向下,那么趋势就向下。我们还强调指出,在相当部分时间内,市场处于横向伸展的态势之中。而正是这种横向延伸的市场运动,其实就是形态中所要研究的主要问题。

研究横向延伸的市场运动,其实有着很现实的意义,因为却大部分的趋势的变化并不是突如其来的,在发生这些变化的时候,往往需要一段酝酿的时间,问题的核心在于,这段时间所酝酿的,可能并不完全是趋势的反转,也可能只是趋势的修正,随后趋势还会继续。对这个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对于把握趋势有着非常现实的意义。

-----------------------------------------

什么是形态?

要深度了解形态的概念,我们首先要了解价格移动的基础,我们首先必须有一个清楚的概念,价格移动的方向是由市场的多空双方力量对比形成的结果,对于越有效率的市场越是如此,那么,多方力量强于空方力量时,价格上涨;多方力量弱于空方力量时,价格下跌;多方力量等于空方力量时,价格水平波动。而价格的移动过程是一个不断的寻找平衡和打破平衡的过程。形态所处的,往往在于一个总体的平衡过程之中,这一段的价格走势,往往是多空双方试探博弈或激烈抗争但总体平衡的博弈境况所体现出的一个结果。

约翰墨菲的《期货市场技术分析》将形态描述为:价格形态是股票或期货价格图上的特定图案或花样,它们具有预测性价值,我们可以把它们分门别类。我在这里不想过多的探讨形态的特定花样,这些书上自始至终都进行了非常详细的描述也介绍了应用方法,我认为不需要多讲。我想探讨的是这些形态所具备的形成过程中的规律,这是形态中最根本的东西。因为对于形态的分类描述得很清楚:形态具有两个类别,反转型和持续型。反转形态名副其实,发生之后行情会发生反转,而持续性太现实市场只是短暂做一段时间的修整。这是根据平衡形态被打破后价格的移动方向不同而分类的。那么,研判的关键是尽早判断出形态的类型,最好是在平衡形态的持续过程中就能够判断出来。但是!但是难点在于,这两种形态的划分是相对的、有范围的,在实践中常常不易区分,说得更明白点儿,一个形态看似形成了,但是再走一走可能就能够界定成另一个形态。

![](data:image/svg+xml;utf8,<svg xmlns='http://www.w3.org/2000/svg' width='557' height='326'></svg>)

上面一张图是网上找的,我觉得画的非常好,清楚地描述出了:无论是反转形态和持续形态,都是发生在价格相对平衡的调整期,所以研判难度会非常大。一般而言,我们必须考察形态本身的变化过程,及其变化在图表上的显示,还有判别他们的方法,我们还要研究另外两方面重要因素——伴生的交易量的形态,以及价格形态的测算意义。

交易量在所有价格形态中,都起到重要的验证作用。在形态不明时,研究一下与价格数据伴生的交易量是判断当前价格形态是否可靠的决定性方法。同时,绝大多数价格形态各有其具体的测算技术,可以确定最小的价格目标。虽然这些目标仅仅是对下一步市场运动的大致估算,但仍有助于确定其风险收益比。

-----------------------------------------------------------------

1、反转形态:

1.1、形态的基本特征:

无论是持续形态还是反转形态,都有其基本特征。对于持续型形态来说,其特征的共有性没有反转型明显。反转形态有如下基本特征:

1、事先的确存在明确的上涨或下跌趋势,是所有反转形态存在的前提。市场必须先有明确的目标,然后才谈得上反转。在图表上,偶尔会出现一些与反转形态非常相似的图形,但是如果事先并无趋势存在,那么根本就谈不上反转的问题,因此意义十分有限。在我们辨识形态的过程当中,正确把握趋势的总体结构,有的放矢的对最可能出现一定形态的阶段提高警惕,是研判形态成功的关键。这一点也是形态比较用以被滥用的地方,也是非常容易用错的地方。举两个例子:比如一波长时间的横盘之后,市场走出了类头肩底结构,此时,头肩底结构不具备被认同的条件,因为前期是横盘趋势,没有上涨和下跌趋势。那么头肩底形态前面必然应该连接一波下跌趋势,我们才有判断底部的必要,不然没有意义。另外一个例子:在一波下跌趋势后的横盘过程中,走出了类头肩顶形态,此时不能够因为头肩顶形态,判断行情会继续下跌,因为头肩顶是反转形态,而你得到的判断是形态持续,这明显不是头肩顶的用法。所以,这一点非常重要,第一、前面要有上涨和下跌趋势,第二、要有和未来要判断方向相反的趋势。

2、现行趋势即将反转的第一个信号,经常是重要的趋势线被突破,虽然这条趋势线的突破并不意味着一定被反转。这个信号更加现实的意义是:原趋势正在有所改变。主要向上趋势线突破之后,或许表示横线延伸的价格形态开始出场,以后,随着事态的进一步发展,我们才能够把该形态确认为反转形态或者连续形态。所以,重要趋势线的时间点和形态确认的时间点不一定重合,但是重要趋势线被突破给我们提供了判断的时机。

3、形态形成的时间越长、规模越大,则反转后带来的市场波动也就越大;这里的描述,对约翰墨菲《期货市场技术分析》里面的描述有所细化,因为说到规模,很多人只想到了高度,而忽略了宽度,其实,这里需要高度和宽度的综合考量。首先,规模大的形态,本身就是更加重要的形态,其更容易帮助人确认形态的走稳,另外,形态确认后,后期的市场走势,往往更容易带来丰厚的收益。

4、成交量放大是价格向上突破的重要参考依据;交易量一般应该顺着市场趋势的方向相应地增长,这是验证所有价格形态完成与否的重要线索(这句话先放在这里,后面还会讲)。很多人可能有个疑问,为什么成交量放大对于价格向上如此重要,而对价格下跌有的时候就显得不是那么重要了呢?举个很简单的例子:苹果手机大家都很了解,当然,这个手段在近年来好了一些:当苹果手机刚刚出来的时候,很多果粉不能够通过正规渠道拿到手机,就会去通过黑市购买,而这个时候,黑市上手机的价格往往会很高,甚至高得离谱。为什么,因为这个时候市场的成交量大,需求者多。本来有限的供给,碰到了很大的需求,造成了价格优势方完全的变成了卖方,卖方掌握了定价权,价格会水涨船高,价格掌握了定价权,是需要有足够的买方做支持的,一买一卖即为交易,所以这个时候买方的需求不会小,成交的量在货源相对充足的时候,一定不会小。但是,价格下跌,并不一定要成交量,价格可以根据惯性下降。因为对于不畅销的商品,会取决于买方想不想买。比如1个商品5000元,没人买,卖家降价,降到4000,还是没人买,继续陆陆续续降价,降到了1000,终于有人买了,但是,商品价格从5000降到1000的时候,是没有成交量的。如果卖家比较多,一个卖家看到你降价了,于是为了卖出去纷纷的降到更低的价格,这是由需求量决定的,所以很多时候,市场无量便自然下跌。对于反转形态也是这样,任何形态在完成时,均应伴随着交易量的显著增加。但是,在趋势的顶部反转过程的早期,交易量并不如此重要。一旦熊市潜入,市场惯于“因自重而下降”。图表分析者当然希望看到,在价格下跌的同时,交易活动也更为活跃,不过,在顶部反转过程中,这不是关键。然而,在底部反转过程中,交易量的相应扩张,却是绝对必需的。

5、顶部形态所经历的时间通常短于底部形态,但其波动性较强。底部形态的价格范围通常较小,但其酝酿时间较长。也正因为如此,判断和捕捉市场的底部往往比顶部要来得容易,判断错误,损失也比顶部要来的少一些。市场价格通常跌快而涨慢,所以熊市时候赚钱也比牛市时候赚钱要快很多,这一点上,风险和收益体现出了严格的相对应性。顶部形态虽然更难捕捉,却有着更强的盈利潜力。举个很简单的例子:2015年11月份左右商品开始见底时候的走势和目前假设商品见了一个小顶的走势大家做作比较,相信就有一定认识了。去年大宗商品见底的时候,基本失去了正常波动,每日波动极小,而目前,无序波动急剧增加,且变得迅速,这符合见顶的一定特征,但就形态而言,却并不能够确认见顶的条件,这个时候进行先期布局,若不成立,就会蒙受较大损失,且即使布局正确,日内承受的资金波动,也会比底部形态要大很多。

1.2、常见的反转形态在研判时值得注意的一些地方:

●头肩顶形态有三个显著的波峰,它们的界定颇为明确。中间的峰(头)稍高于双肩。然而,只有当市场以收市价格的形式,决定性地突破颈线之后,该形态才得以最后完成。只要形态没有最终完成,可以看做整个图形并不是真正的头肩顶,在未来某一时刻,上升趋势也许仍将恢复。当然,这里你需要有一个突破的标准。头肩底的研判确认的方法大致相同。一旦价格越过颈线,头肩形形态就完成了,市场也就不应再返回颈线的另一边。在顶部,一旦颈线被向下突破了,那么只要随后有任何一个收市价格返回到颈线上方,都是严重的警讯,表明此次突破可能是无效信号。

●头肩顶中,交易量是非常重要的,左肩往往伴随着较重的交易量,但是上冲头部新高点的时候交易量反而较轻,第三轮上中则具有显著减轻的交易量(较前两个高点),盘面上最直观的就是交易量让价格无力再超过头部。然而,在突破趋势线的时候,交易量应该扩张,如果突破后价格反扑颈线,此时的成交量应该减少,若此时成交量增大,则很可能形成假突破。反扑回踩确认后,成交量在价格向下的过程中应该有一个较为明显的逐渐增大的过程。而对于头肩底,前部的形态特征和头肩顶相似,头部的交易量是比左肩的稍有减少。然而,在头部的上冲阶段,不但应该显示出交易活动有所增加,而且其交易量水平经常要超过左肩的上冲对应的交易量水平。右肩下跌部分的交易量应该非常轻弱。关键时刻是市场突破颈线而上冲的时候。这个突破信号如果成立,那么所伴随的交易量非得相应地急剧膨胀不可。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在底部,突破颈线之后的反扑是更加容易发生的不过,其交易量应该轻弱。随后,新的上升趋势应该在较重的交易量下恢复。这一点是头肩形中非常核心的点。

●头肩形态虽然变体多,但是头肩形形态往往具有的强烈的对称倾向。

●头肩形态有两个较为常规的买入点:第一个是突破颈线并回踩时,这个时候也是把握最大的。较为激进的做法:在相信自己已经正确地判明头肩底之后,在右肩形成过程中就开始尝试着买进,或在右肩下跌完结的第一个信号出现时就买进。如下图所示:头肩形底中的交易策略。右肩(E)尚处在形成过程中的时候,很多技术型交易商就开始建立多头头寸了。在从点C到D的上冲的一半到三分之二的回撤位置上,或者当价格跌向近期的支撑水平或支撑性跳空的时候,或者在价格跌到与左肩点A的水平差不多的时候,或者当短暂的下降趋势线(线1)被向上突破时,统统是早期的入市机会。当颈线果然被突破后,或者事后发生回向颈线的反扑时,可以追加更多的头寸。有些人先测出从头部的底点上冲的距离(点C到D),然后在其50%或66%回撤位置买进。还有些人会看看市场下方有无跳空存在,以利用之作为买进点。也有些人或许沿着点D和E画出一条短期的下降趋势线,该趋势线一被突破便买进。有些人考虑到这种形态具有相当的对称性,从而当右肩的发展接近了左肩的低点的水平时买进。这里要说明的是,在右肩形成过程中,会发生许多预期性的买进行为。如果上述尝试性头寸果真有利可图,那么,在颈线被实际穿越时或者在颈线突破后市场反扑时,就会追加更多的买进头寸。这些都是较为常规的做法。

![](data:image/svg+xml;utf8,<svg xmlns='http://www.w3.org/2000/svg' width='558' height='281'></svg>)

●头肩形态中关于交易量,突破的这些要领,对于其他反转形态也适用。

●三重底和三重底宽泛的理解上可以理解成为头肩形态的变体,其没有头肩形态普遍,但成功之后,往往走出来的反转行情会更加顺畅。判别上,其判别要比头肩形态要难,走势的变化也会非常多。

●双重顶的概念现在被人滥用得很厉害,但是记住一点,在顶部,价格必须真正跌破前一个向上反弹的低点,才能表明双重顶成立,记住这个核心,就不会被忽悠。因为双重顶的构成很简单,其可能出现大量的意思形态,但是归根结底,价格本具有从前一峰值挡下,或者从前一低点弹起的强烈倾向,这种价格变化正是市场在阻挡或支撑水平上的自然反应,其本身并不足以构成反转形态。

●双重底或双重顶个人认为是形态研判中最难的,因为首先这个形态出现的很普遍,很简单。

●反转形态中,无论是头肩,三重顶底,双重顶底,圆底圆顶还是V,都描述的是一个形态特征,而形态特征的本质是这个过程当中对于量的变化的观察。

2、持续形态:

持续形态相较反转形态而言,一个比较突出的特征是持续形态持续的时间往往要短于反转形态,因为一个能够使主趋势反转,一个是暂时休整,休整所需要的时间,往往比反转要短得多。所以一般来讲其属于短暂形态或者中等形态。

持续形态的界定标准往往不会有反转形态那么明确,虽然在休整的多空博弈也往往比较精彩,但远远没有足以比扭转主趋势的反转形态来得那么激烈。所以,持续形态里面无论是讲到的三角形,旗形,楔形,喇叭形等,都只是通常状态下的持续形态,并没有绝对可言。而且之于反转形态而言,形态走出来之后,我们都能够很好的看清,但在形态走出来之前,其两者可能差别会很小,所以,对于持续形态来讲,可以去记一些形态,但需要了解一些本质特征。

常见的反转形态在研判时值得注意的一些地方:

●持续形态的判断前提,是形态发生的前段有上升或下降趋势,且后段判断的方向要是和前段一致。

●三角形通常属于持续形态,但不是绝对,所以不能把三角形认为绝对就是持续形态。

●三角形的成立有几个条件是必备的:三角形中,至少要有4个转折点,这是三角型成立的必要条件,转折点过少的,不做为三角形进行讨论;三角形具备时间极限,就是两条线交叉的时候,但是以开始形成到交叉作为整个长度的话,如果过了这个长度四分之三的位置,那么横向波动没有突破的概率会大大增加,所以,突破发生在走完一半到十分之三之间的距离是最有效的。

●三角形在形成的过程中,会出现较明显的成交量逐渐萎缩的现象;完成突破之后,成交量会显著增加;如果要走反扑(回踩),其成交量会发生一定的萎缩,但趋势走出来后,量应该至少有所回升。

●三角形,无论是什么三角形,建议在开始形成的过程当中,先当做持续形态去用,因为三角形还是主持续形态为主。

●旗形和三角旗形出现的先决条件,是前面有剧烈的几乎是直线式的市场运动。忽略这一点先决条件而勿用旗形在市场上是很常见的。

●旗形和三角旗形交易量上的特征要非常明显,剧烈价格波动的量要迅猛增加,而在旗形和三角旗形的过程中量要急剧萎缩(甚至枯竭),这可以看做是形成的一个必要因素,突破后继续向上的量又会急剧上升。三个阶段的成交量会形成鲜明的对比。

●期货市场中,一定要对旗形和三角旗形有一定的了解,因为这在期货市场里面非常的普遍。

--------------------------

形态的实质问题:

在实际的应用中,经常可以看到一些人为了做形态而做形态,刻意的在价格上对形态进行度量,我认为这是不可取的。因为形态不是价格的归化,而是量和价的统一,甚至可以说,量上的表现比价上的表现更加重要。同时,对于形态的认知是主动性的,而不是机械的辨认,原因很简单,很多形态而言,可能只是在一些细节的地方有一些细微的差别。不要忘了,行情的形成是一个过程,我们要观察的也是在一个形成过程当中观察,等行情走完了看,的确通透了,但是还有什么意义呢?

问题在哪里:

那么我们来看一下,无论是那种形态,其构成有哪些共同的特征?一点点往深了挖吧:

首先,之所以要讨论形态,盖因为这个时候向上或向下的趋势不明显,而我们要通过这个时候的行情特征对未来可能出现的向上或乡下的方向进行一个判断。

那么这个时候的行情特征是什么样的?如果进行一些小的切割,我们会发现,这些其实也是有一些类似很小级别的上升和下降组成的。首先,上升和下降交替完成,其次,也有较为鲜明的峰和谷,这些特征都存在。

接下来的问题:这些特征怎么细化?1、每一种形态的形成,对于这些上升和下降的次数是有要求的,或者就是定型的;2、这些小峰和谷之于前面的小峰和谷都有一个相对位置的考量和描述。比如收敛的三角形,峰会一个比一个底(至少是基本平齐的),谷也如此,否侧是楔形了,头肩形态或者双顶双底形态亦是如此,都会有一个界定;3、对于各个阶段成交量的要求。

细化了这三个指标,我想您可以发现一些东西:形态形成的过程中,其是也是一个量价博弈的过程,上升和下降的次数是一个多空博弈的表象,小峰和谷的相对位置是阶段性成果的一个相对体现,而量(期货里面参考成交量和仓差)能够直接反应在每一小段或整体形成过程中多空双方所投入的兵力。那么,在形态形成的过程中,越开始的阶段,对于形态的变数也就越多,随着行情延伸,开始排除一些变数,变数开始变少,但即便如此,形态还有成立不成立之说,比如三角形,在特定的时段没有突破,直接横过去了,那么后面如何判断呢?这就变成了难题。

约翰默菲的《期货市场技术分析》中在讲述形态的时候经常强调了一个“通常”的概念,其是也就是阐述了形态有成立或不成立的特征。究其原因,就上面讲述的三个特征而言,首先就有非常复杂的组合变化,另外一点还是要看关键点或形成点的量价关系。在形态走出来的任何一个阶段都可能出现突然量不支持价的情况或者走出偏差的情况,有时会形成变体,有时会直接不成立,但是过一段时间后又成立了,有时就是直接永远不成立了。所以很多人会觉得,形态分析很难很无用,还不如有时候搞一把背离什么的。但是,价格形态和背离可是技术分析上不同层级的两个概念,所处的在技术分析框架的整体结构也完全不同。那么,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

交易量和持仓兴趣:

其实个人认为,万变不离其宗:形态的问题本质还是量价关系的问题。量价关系的应用,在明显的趋势里面看趋势的延续特征,在上下趋势不明的时候可以看细节段的变化特征。对于价格来说(这里说的价格,就是单纯的价格,所以不要用技术指标里面的东西说事儿,这系列文章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讲到技术指标),我想不用多介绍,但是关于量,很多投资者可能是陌生的,甚至在前面的系列文章中,有读者直接对量的考察进行了抨击,所以我认为有必要先对量上的进行一定的阐述。

前面讲技术分析研究的三组数据中提到过分别为价格、交易量和持仓兴趣。但是包括前面的系列文章中虽然经常强调,但是主要讲的还是价格,甚至很多人根本都不知道量的概念。首先,我们必须明白的是,交易量和持仓兴趣属于次要指标,主要也是作为验证性指标使用。前面的描写中经常说量价关系,量要配合价,如何配合,是走势,而我们通过量做的确是验证。约翰默菲的《期货市场技术分析》写道:“如果我们把三类信息按照从l到10的比例排列出来,那么,价格为5,交易量为3,持仓兴趣为2。”

什么是成交量:是指在我们所研究的基本时间单位内成交的合约总额。什么事持仓兴趣:到某日收市时为止,所有未平仓了结的合约的总数。如果我们以比日线级别更小的时间周期来衡量的话,需要记住一点,每日成交量和持仓兴趣会体现出一个周期性特征,首先对这个特征需要了解。另外,成交量和持仓量是一个比较的概念,也就是说看的是一个相对值,不像价格,往往我们看一个绝对值。

一般情况下,如果交易量和持仓兴趣均上升。那么,当前趋势很可能按照现有方向继续发展(无论是上涨还是下跌)。如果交易量和持仓兴趣都下降,那么,我们就把这种变化本身视为当前趋势或许即将终结的警讯。

交易量的高低,其实反映的是价格运动背后市场此时的强度或者对于价格评估的迫切性。在价格波动区间不大但是成交量较大的时候,我们往往能够看到这个市场“暗流涌动”,因为区间虽然不大,但是可以看到市场并不失强劲,价格跳动的频率会增快;价格波动剧烈甚至单边短期快速波动的时候,必须有量的跟随,这个时候我们看到的是市场估价的迫切性。

针对这个特征,对于交易量的应用,往往是用来验证和前瞻。所以在讲形态的过程当中,讲了很多交易量的东西,这些交易量的特征,大多在用来验证形态的完成过程或者直接验证形态的定性。既然说到了验证问题,我们就应该充分的意识到,当使用价格和成交量的时候,或者对照研究中,我们事实上是在使用两种不同的工具来评估市场的力量,仅仅根据价格趋向于上升这一事实,我们就可以判断市场上的买进压力大于卖出压力。我们不妨推论,较重的交易量应当发生在与市场的流行趋势一致的方向上。那么一定程度上,价格的上涨,无论是在上涨过程中所碰到的阻力减少,还是买方力量原本在增强,都可以通过交易量预先的有所反应,所以交易量具备一定的前瞻性。

在期货交易中,成交量的应用和股票会有所不同,因为期货涉及到换约,成交也相对活跃很多。所以一般作为日内价格而言,在同一交易日比较较多的,往往是持仓兴趣,而这个量可以根据仓差来判定。一方面,每个交易日前后仓差的变化特征,另一方面,价格剧烈波动的时候,往往成交量的配合是一定的,那么这个时候仓差的变化趋势是什么?和以往同时段有什么不同。这种判断很有用,比如前几次包括11月11日的闪崩而言,螺纹钢在下跌过程中都是出现持仓的减少,而成交量跟进的状况,可以初步判断市场下挫并不是因为主动卖量而是买方的主动坚持或者高位“多杀多”的情况,这种情况发生之后,只需要看价格稳定后的泛反弹中有无增仓,就能够给市场是在做头还是还有新高进行一个大体预估,因为持仓和交易量的变化不会骗人。

作为成交量和持仓兴趣的作用,在市场上的确饱受争议,所以一些讲解在讲形态的时候放出来,因为形态的判断上,这上面会有一些突破性的因素。

形态的细节和整体:

前面说到了三点细化的东西:1、每一种形态的形成,对于这些上升和下降的次数是有要求的,或者就是定型的;2、这些小峰和谷之于前面的小峰和谷都有一个相对位置的考量和描述。比如收敛的三角形,峰会一个比一个底(至少是基本平齐的),谷也如此,否侧是楔形了,头肩形态或者双顶双底形态亦是如此,都会有一个界定;3、对于各个阶段成交量的要求。

事实上,如果用到量上的验证和前瞻的思路,可能会给我们研究形态问题带来新的角度:形态在形成的过程中千变万化,且不走出一定阶段,对于经验不丰富的投资者可能都没有丝毫的察觉,但此时投资者在普遍面临一个状况:价格向上或向下的趋势产生了停滞,而我们在千方百计的寻找接下来的方向。

在这里,我想问一个问题:当你意识到价格停滞的时候,即便你不知道后面的形态将如何演绎,但这个时候的市场走势是不是已经开始出现了上述的三个特征?我们一个个看:1、此时市场正在进行某些校服上升和下降,并且有一定的次数;2、每完成这样的一次上升和下降,都会形成一些小峰和小谷的相对位置;3、各个形成阶段的成交量和持仓兴趣是可察觉的。而这些东西,已经足以让我们不在形态的范围内对整体多空力量进行一个预估,因为形态的本质也是在预判突破之后市场力量的前进方向。

约翰默菲的《期货市场技术分析》讲到“仅仅根据价格趋向于上升这一事实,我们就可以判断市场上的买进压力大于卖出压力。我们不妨推论,较重的交易量应当发生在与市场的流行趋势一致的方向上。如果说技术分析者认为交易量预测了价格,那么他其实是说,无论是在上升趋势中价格上涨压力的减少,还是在下降趋势中价格下跌压力的减小,都通过交易量资料预先反应出来了。而就价格本身来说,这一点要等到价格趋势实际反转时才能体现出来。”

那么,在形态才走出不足以判断的波折的时候,我们能不能首先介入做一个事情:对于已有信息的市场力量做一个初步的研判。将每一段明显上涨或下跌和成交量与持仓兴趣一一对应,分辨主动量和被动量,分辨量的主动与被动有两个方式,最直接的方式是看持仓和成交量的综合反映,一个比较间接的辅助方式是看成立的时间。

在形态的判断中,有很大的概率是等行情走出来了我们也找不到与之相符的形态,因为行情并不是非上即下,横盘在整段行情中会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所以,形态的贴合往往会有不成立的地方,大多技术分析书籍会将之归结为形态的变体。有一些形态的变体我认为可以被承认,但我认为将所有不符合标准的东西都归结为变体的思想是错误的,因为这种思想是在想百分百的描述市场,和市场的不确定性本身就是违背的。所以,我认为形态或者不看形态,本质还是分析量价关系,看多空博弈,形态只是市场特征体现出的某些常规模式,当然对分析市场有很好的帮助,难能可贵。然而,对于不适用的时候,对量价关系本源的分析往往不情愿但却有效果,反过来,即便有形态从量价关系的出发也和形态不冲突。所以,我觉得横盘过程中的量价关系和形态分析是可以柔和并相辅相成的。三步走:

1、在看的过程当中,一方面,每一个向上或向下的过程当中,如果每一波向上比向下表现得更加主动(量明显大而且增仓),则后期向上的概率则更加大,此时,对应的持续形态或反转形态也有了一些备选。那么如果行情大概率向上,即可判断形态形成和成立的标准,或者为假的标准,这样,在走出非常规的时候,也会有应对之策,这是非常有帮助的。

2、形成的过程足够长,信息足够多以后,将眼光放得更大,放到整个行程的过程中来看,您会发现有的时候形态形成过程中的多空倾向保持一致,有的时候前半段和后半段却截然相反。个人认为这是一个很正常的现象。一方面,形态的形成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多空博弈的过程,多空转换能够发生转换或者一成不变个人认为都是值得庆幸的事情,因为能够给出更加明确的信息。此时,我们只需要去看两点:多空整体过程中截止到目前给出的最新信息是否和要形成的形态相符,这会大大增加形态判断的概率。即便此时行情仍无规律可言,至少对这个形成过程中的多空博弈是熟悉的,那么需要等待的,就是开始出现明显倾向的动向。

3、当形态基本形成的时候,回头对量价关系进行一次返回的分析,可以通过此初步测算若要形成突破性的形态成立所需要的基础量,此时,可以通过量对形态的成立又一个更加清晰的界定。毕竟,一本技术分析书籍里面告诉你的是特征,但没有告诉你具体的做法,在量价分析中,可以将这种做法进行自我明晰,相信长期以来,会受益匪浅。

以上三步,从细节到整体,个人认为能够让人更明确的了解横盘过程中更多更有用的信息,从而对形态分析做出更本质更全面的解析。

\

标签

金融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