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化百科

开始聊聊交易之六:技术分析,从道氏理论出发

由polll创建,最终由polll 被浏览 12 用户

微信公众号:开始聊聊交易 kslljy654

技术分析的讲解中我会引用约翰墨菲《期货市场技术分析》书中的部分原文,由于本人绘图水平有限,也会引用一些现成的图表,若有侵权,请告知,必将删除。

---------------------------------------------------------

我最近和很多同行沟通了如果要系统的介绍技术分析需要讲那些东西,能够让人一目了然,并且迅速了解技术分析所应该具备的结构。我得到了很多的建议架构,我发现这些建议架构中,都没有绕开道氏理论这一环。犹记得在培训中将技术分析的时候,很多次讲到道氏理论就会有人出来反对,因为在他们眼里,道氏理论在当今并不适用,但我告诉他们,如果你想学技术分析,第一,切记不要浮躁,第二,你要明白道氏理论是绕不开的一环,因为这是技术分析的鼻祖,技术分析的很多概念也受到了道氏理论深远的影响。

道氏理论的历史是这样的:

• 道氏理论是技术分析的鼻祖,是最古老最闻名的技术分析理论,由查尔斯•亨利•道(Charles H. Dow)于19世纪末创立。

• 1882年道氏与爱德华•琼斯合伙成立道•琼斯公司,并于1897年1月创立了道•琼斯工业指数和运输业指数。

• 道氏理论是技术分析的鼻祖,是最古老最闻名的技术分析理论,由查尔斯•亨利•道(Charles H. Dow)于19世纪末创立。

• 1882年道氏与爱德华•琼斯合伙成立道•琼斯公司,并于1897年1月创立了道•琼斯工业指数和运输业指数。

• 道氏在其任《华尔街日报》总编的13年间,发表了大量的有关经济与金融市场方面的评论文章。

• 在他逝世一年后(1903年),S. A.纳尔逊将这些文章收编在《股市投机常识》一书中,该书首次使用了“道氏理论”的提法。

• 后来,威廉•彼得•汉密尔顿对道氏理论进行了归纳整理,于1922年汇集成书----《股市晴雨表》。

• 1932年,罗伯特•雷亚又将道氏理论进一步加以提炼,编著了《道氏理论》一书。

• 我们现在所称的“道氏理论”,是查尔斯•亨利•道、威廉•彼得•汉密尔顿、罗伯特•雷亚三人共同的研究成果。

之所以贴出这些历史,是希望对道氏理论不熟悉的读者至少知道以下几点:

1、道氏理论是开创性的,其年代较早,我不希望后面有人私信问我为什么道氏理论不讲小周期级别。很简单,那个时候20世纪初,没有现在这么发达的网络科技,你能够拿到日线级别的数据已然很不错了。所以,没有必要苛责道氏理论根本不好用在短期均线上,因为原因很简单,道氏理论推出的时候,市场上基本还不太具备做短线的条件。如果你对那个时候的交易机制感兴趣,你可以去看看港剧《大时代》,前面几集生动的演绎了那个时候交易所内部的成交场景。

2、道氏理论的形成有其一个过程,很多人都有一个争论,如果不是道氏与爱德华•琼斯合伙成立道•琼斯公司,并于1897年1月创立了道•琼斯工业指数和运输业指数,其会不会想到这些方法。我的看法是,随着一个市场关注的人逐渐增多,对市场数据的处理方法和理论基础的成熟是一个必然的过程,关于这个问题,关注理论本身我认为是更重要的。

3、道氏理论虽然有明显的不足,但是其成型的过程不但是有人发现,而且后期经过了大量的总结,这是一套成熟理论体系的支撑,也是其经得起推敲的根本原因,因为他已经在早期的交易市场中得到了多年的验证。

-------------------------------------------------

道氏理论的详述这里不多讲,大家可以去读《道氏理论》这本书,这里我想要讲的,是道氏理论两个最突出的内容,一个是提出了平均价格包容和笑话一切因素;一个是对趋势的定义和解释。这两点,对于技术分析的理论而言是具有开创意义的,同时也都是学习技术分析绕不开的东西。

首先,道氏理论提及:平均价格包容和消化一切因素。这即是技术分析第一架设的雏形。只是这里用平均价格代替了个别对象的价格。这个原则表明,所有可能影响供求关系的因素都必须由平均市场价格来表现,包括天灾也是如此。这些灾祸是没有办法预料到的,但是一旦发生,就会很快被市场通过价格变化而消化吸收掉。不得不说,这个观点在随着网络时代的发达,体现的尤为明显,因为我们无时不刻的能够接收到盘面的信息。

也许做外汇的朋友有一个很深的体会,每个月美国劳工部公布非农就业人口的时候,往往是很多交易员很忙的时候,因为一旦数据公布,美元指数往往会产生一个剧烈的价格瞬移,这个时候看到盘面信息,你不用去关注数据公布的是多少,但是心里已经有了一个预期值。也有一些人想手工看到数字马上就下单,但是人手毕竟快不过机器,当能够抢到单子的时候,行情至少也已经过去了大半。同时,如果平均价格不能够包容和笑话一切因素,那么,市场的弊端就会显现,同时,也会留下给投资者钻空子的机会。举个例子,非农数据同样会对贵金属的价格产生基本和美元指数相反方向的价格瞬移。我想很多人都听说过国内的现货白银交易,前几年很火的,号称做市商制度,但真正的价格机制是:做市商也只是被动的价格接受者,现货白银的价格是根据汇率完全跟随伦敦银的报价机制,也就是用了国际市场的报价,提高交易者的成本,然后让做市商被动接受这个价格并和客户对赌。跟随报价有个很不好的地方,也就是国际报价如果变动太快,往往跟不上,从而出现一个很明显的延迟。比如2013年全年,天津贵金属交易所在非农数据公布时的行情报价,至少要比国际市场慢10秒,从而出现了非常明显的价格没有包容和消化市场因素的现象,那么在这个时候,投资者只要看着国际市场动了,然后国内现货白银的价格还没有动,就可以直接按照国际市场的动向直接下单,利用这个时间差坐收渔利就是了。别问我怎么知道的,我不想说。

当然,道氏理论最为突出的贡献,本人认为是对趋势的定义和解释。道氏理论将趋势定义为:只要相继的上冲价格波峰和波谷都对应的高过前一个波峰和波谷,那么市场就处在上升趋势之中。换言之,上升趋势必须体现在一次次上升的峰和谷上。相反,下降趋势必须体现在一次次下降的峰和谷上。这个定义有两个核心点:明显的峰和谷,呈现明显的方向性。后期,对于技术分析的完善过程中,人们还定义了水平趋势:由两个依次横向延伸的波峰和波谷构成。所以,往往听到人们说的:趋势走出来了,要抓住一波趋势!这个说法是有问题的。因为按照技术分析的定义,趋势具有三个方向,上升,下降和横向延伸。仅保守估计,市场至少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处于横向延伸状态,然而事实上,市场横向延伸的时间可能更长。这种水平延伸的状态标明市场在一段时间内处于均衡状态,也就是说在某一个价格区间中,市场的供求双方的力量达到了相对的平衡(道氏理论用水平直线来描述此类价格状态)。关于趋势的定义问题,后面会专门讲解,这里就一笔带过。

道氏理论中,按照维持时间的长短不同,将趋势分为了主要趋势、次要趋势和短期趋势。道氏用大海来形容这三种趋势,并分别对应为潮汐,波涛和波纹。原理论中,道氏认为:主要趋势也叫基本趋势、长期趋势,是指价格广泛地、全面地上升或下跌的变动情形。通常涨跌幅度在20%以上,持续的时间为1-4年。而大部分投资者会钟情于市场的主要方向。主要趋势上升即为牛市,又称多头市场、看涨市场;主要趋势下跌称为熊市,或是空头市场、看跌市场。

主要趋势,无论是牛市还是熊市,一般都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又称为积累阶段,牛市的第一阶段通常发生在熊市末尾,时一些有远见的投资者看出股市上涨的前景,开始买进悲观投资者抛售的股票,股价徐徐上涨。这个阶段股票交易并非很活跃,但成交量已开始增加。第二阶段为稳定上涨阶段,此时经济前景进一步明朗,公司经营业绩显著好转,投资者积极入市,股价稳步上涨,成交量也显著增加。第三阶段为消散阶段,利好消息不断传来,股市呈现一片大好形势,新入市的投资者不断增加,股价急速上升,成交量也大幅增加,垃圾股受到追捧,而绩优股出现滞涨,这是多头市场快要结束的预兆。

熊市的第一阶段实际开始于前一轮牛市的末期。在这一阶段,有远见的投资者感到利润已经达到极限,开始抛售手中的股票,使股价稍有下跌。一般投资者以为是上涨行情中的回档整理,就趁机买进,使股价反弹。从而产生了第二阶段的恐慌,该阶段股价下降趋势日渐明朗,买气减弱,卖压日增。其间也可能在股价重跌之后出现次级运动的反弹现象。第三阶段为筑底阶段,此时市场上利空消息不断传来,股价持续暴跌,投资者纷纷抛售股票。但持续一阵后,下跌趋势变缓,某些绩优股的价格走向平缓,这是空头市场快要结束的预兆。

次要趋势:次要趋势也称次级趋势、中期趋势,是指发生在主要趋势之中,与主要趋势运动方向相反的行情。在多头市场中,次要趋势是中级的下跌或调整行情;在空头市场中,次要趋势是中级的上升或反弹行情。一般而言,判断次要趋势有两个标准:第一、与主要趋势相反,持续时间一般是3周到3个月;第二、价格变动幅度一般是主要趋势的三分之一到三分之二的位置。常见的回撤约为一半,即50%的位置。

短暂趋势:短暂趋势通常持续不到三个星期,是中级趋势中较短线的波动。通常持续时间不到三周,同样,这是三种趋势中最容易被容易操纵的,最无序的,因为道氏理论长线交易思维贯穿始终,所以,认为其没有多大的分析意义,但是短线交易,在道氏理论之后,又有了很丰富的延伸。

在道氏理论对趋势的分类中,需要特别注意的一点是:虽然是按照时间长短和量级对趋势进行了划分,但是次要趋势,是与主要趋势运动方向相反的,属于调整行情。道氏理论认为其长度大概是主要趋势的三分之一到三分之二之间。这一点,也是我听到的最多的人们诟病道氏理论的地方。很多人提出,按照道氏理论的说法,如果我要抓住一波主要趋势从而规避过次要趋势的调整,那么我不是要等到行情回调了主要趋势三分之一之后才能够认定行情进入了次要趋势?每每碰到这样的言论,我都会去劝劝这些朋友做事仔细,并且花更多的时间在交易实战上而不是抠问题上。

第一、道氏理论当时的研究对象主要是针对指数的,也就是道指的,对于道指,我们可以按照这个方法做一个测定,目前,网上能够公开搜索到的道指数据从1910年就有,有100多年的数据。即便我们按照上面的这种方法,对道指进行研究,其也有规避很多下跌数据的功能,所以,可能不能像很多人预期的那样精准,甚至可以所很粗糙,但是的确有效。

第二、另外,无论这个合理与否,关键是体现了一种标准的思想。其实我认为任何理论或者方法,敢于进行一些界定,无论合理与否都是难能可贵的。订立标准,是系统交易时解决问题的基本思想,所以我亦将此有争议的东西归纳为道氏理论的贡献。订立标准的意义在于解决执行问题,所定理出来的研判标准,本来就会时对时错,关键是对不确定性的行情起到一个度量作用。道氏订立的这个标准可能不是最优的,但却针对趋势的逻辑来讲没有问题,是一个可执行的标准,这正是很可贵的地方。

道氏理论同样提到了趋势的验证方式,道氏理论认为:首先,指数必须相互验证趋势的发生。除非两个指数发出同样的看涨或者看跌信号,否则不太可能发生大规模的牛市或熊市。两者变动一致,反映的趋势才是确实有效的。举个例子:为了标志牛市的发生,两种平均价格都必须涨过各自的前一轮中趋势的峰值,如果只有一个价格突破了峰值,那么还不能确认牛市的成立。除了相互验证之外,成交量的验证是第二位的,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当价格顺着大趋势发展的时候,成交量也应该相应的递增。在上升趋势中,当价格上涨时,成交量应该日益增加,当价格下跌时,成交量应减少。在一个下降过程中,情况则正好相反。值得注意的是盘局的界定,盘局指价格横向运动,波幅大约在5%或更低一些,持续2-3周,甚至数月之久。一般地,盘局的时间越长,波幅越小,最后突破时的重要性越大。

验证的提出,给出了两个比较重要的思想,第一个思想是相互验证,相互验证,在后期很多经典的交易系统中都有用到。其次,提到了成交量的问题。我记得系列文章开始提及量价关系的时候,评论里面有人表示了对价格的推崇而对量的不屑。其实无论是股票还是期货或者其他的目前的电子盘交易市场,或者每周去买菜的菜市场、超市等其他地方,仔细想想,交易形成的机制到底是由量而价还是由价而量。交易定价的本质来源于量的依存,而量在很大程度上被价而决定。量价共同反映的市场结果,就是市场效率的体现。既然技术分析研究的是市场行为,交易会形成交易价,也会形成交易量,否定量而单独研究价,明显会不可取。

我在这里举个例子。比如期货里面的螺纹钢,在12月7日和12月8日的晚盘阶段的最后,都发生了价格的下挫。两天在22:00-22:30的行情运行过程中,12月7日的总体运行要好于12月8日的总体运行,12月8日体现在减仓的提前和下挫时候的放量。所以,在尾盘下挫的后期,尽管幅度都差不多,亦可以得出判断,12月8日晚盘的下挫会比12月7日来得更猛。这一点,不在最后的减仓阶段决定的,而是在前面关键事件体现的持仓兴趣,成交量与价格的配合决定的。根据前面的分析,螺纹钢整个品种运行到目前,下跌的时候看到的减仓的时候迅速下跌比较多,下跌加仓的迹象并不明显,同时,持仓的运行规律这段时间也算明显,就意味着螺纹钢后期新高的可能仍然存在,问题就在于这种下跌幅度还算比较大,可能会对账户造成损害。鉴于此,在12月9日早盘前我的公众号上推送的信息我想有人注意了这个问题,在12月8日22:59分,我1小时K线周期持仓的螺纹钢品种,采取了保护性出场的措施,并在12月9日早盘开盘稳定后再接回来。其实12月7日和12月8日两日下跌幅度看似一样,但是量和持仓兴趣上的细节却不相同,这就能让一个交易可能采用两种截然不同的应对方式:12月7日夜盘收盘持仓应对,12月8日夜盘收盘出场避险。当然,出场避险的另一个原因是这种量上的格局在其他黑色系品种也有体现,而螺纹钢比其他品种目前早收盘半个小时,使得不确定性增大。那么到了12月9日早盘开盘,行情企稳后,接回持仓,不但规避了风险,节省了点位,且不与原先的出场逻辑相冲突,这就是好的。而做出这个决定的起始点的确在于价,而决策关键却在与量上反应的细微异常和开始反应的时间。

道氏理论上在界定问题上最突出的界定,个人认为是对趋势结束的界定。我们知道,无论如何,趋势结束之前,都会先成次要趋势的形态,待突破关键点位之后,行情就不是回调,而是反转了。对于区分行情是回调还是反转,存在很多难点。需要注意的是,无论在回调中产生了什么预期,一个交易系统之中,如果确认信号没有出来,总体还是选择站在“趋势还将继续”这边,这个思想,是目前广泛使用的顺应趋势方法的主要基础。这一点,也是道氏理论个人认为对现在影响最大的地方。所以,一个既成的(主要)趋势往往具有惯性,通常要持续发展到遇外来因素破坏而改变方向为止。唯有发生了确凿无疑的反转信号之后,我们才能判断一个既定趋势已经终结。

多头趋势的终结:当价格跌破了前一个低谷之后,就出现了两个依次下降的峰和两个依次下降的谷,这表明之前的上升趋势已经终结,下降趋势已经成立,所以,当这种形态出现之时,只要价格低于前一个谷的价格,即可以出场。

![](data:image/svg+xml;utf8,<svg xmlns='http://www.w3.org/2000/svg' width='267' height='271'></svg>)

(图1)

![](data:image/svg+xml;utf8,<svg xmlns='http://www.w3.org/2000/svg' width='255' height='286'></svg>)

(图二)

![](data:image/svg+xml;utf8,<svg xmlns='http://www.w3.org/2000/svg' width='267' height='393'></svg>)

(图三)

![](data:image/svg+xml;utf8,<svg xmlns='http://www.w3.org/2000/svg' width='262' height='393'></svg>)

(图四)

图一中的S点,就是一个非常明显的出场点。而图二中的S1点,虽然已经出现了两个依次下降的谷,但是没有出现两个依次下降的峰,因为C峰要高于A峰。到了S2时,才出现了两个依次下降的峰,所以,S2点才能够确立下降趋势。图三中的B1点,图四中的B2点,则为空头趋势结束的出场点,和多头趋势的研判是相反的。

我想,对于这样判断趋势结束的方法,很多人都在用,我在这里对书上的东西进行摘抄并做一定的加工,只是想告诉大家这些东西在技术分析的知识架构中所处的位置。仅此而已。

-------------------------------------------

以上阐述的内容,是个人认为关于道氏理论里面比较重要的内容,以及我自己对这些问题的思考。既然是个人的思考和认知,可能有对有错,这是任人笑骂评说的。因为我在很多场合下说过,我在交易方面阅读的书籍相当的少,就一本约翰墨菲的《期货市场技术分析》大概前前后后读了不下50遍,然后会读里面延展推荐的一些书,所以我写的内容,会以这本书里面最重要的东西为纲并谈我的看法,如果和您认知的地方相冲突,请指出来,我接受任何批评。甚至在很大程度下,我会内心很期待被提出异议和质疑,因为目前在市场中我发现自己的思维开始变得越来越固化,一些异议和质疑能够让我从一个新的角度看到更多的问题,这是意见很好的事情,我很感谢这些人。当然可能也会有一些喷子,也无所谓,我主张人心向善,能够为一些人提供因对社会或人生的不满而发泄的地方,我也认为是做了一件好事,仅此而已。

对于道氏理论的看法,我会将其放在技术分析中比较重要的位置,但是对于道氏理论,我不会在这里做总结,因为我只是择取了其中较为精华的部分讲出个人的见解。至于道氏理论本身如果要了解,还要你自己去看书。

文章的最后,想和大家沟通一下怎么看书的问题。在开通微信号之后,很多人找我饲料一些技术分析的问题,我发现,很多人对于技术分析的理解停留在一个比较偏颇的位置,很多人也根本不知道技术分析是要干什么。但是这些人中,有不少的人都说自己再多长的时间看了多少本书,受到了多少多少的启发,但是却连很多基本的东西也没有搞清楚。

我绝对不认为对于学习技能的书该这么读,所以我经常给交易员说,学会怎么读书很重要。我认为,对于技能方面的书,不能够当小说一样去浏览,而是要知道作者真正想说的是什么。如果你看完一本书,连这本书的脉络都不知道,读了也就只能当做娱乐了,当真,会误导你。比如前期有套小说叫《午夜凶铃》,很多人把它当成恐怖小说,如果你说这是一部科幻小说会有人骂你,没办法,这不会对你对某个行业的认知产生太多影响,娱乐罢了。

我认为,首先,看书的深度,一定要带着思想看书,第一,看懂书的意思,第二,能够和作者的思想做交流,做深入的挖掘。比如这两篇文章所写到的东西,后面会有很多扩展出来的我的东西,这样的理解可能对,可能错,但确是深入的。

其次,看书的态度,读文章,特别是知识性的,你可以一开始略带怀疑的眼光,但是不能一开始都带着批判的眼光,原因很简单,我是学习东西,或者获得一些感悟得到一些有用的东西,而不用在我已经向批评的东西浪费时间。读完了,写几句评语,批判一通,高明吗?可能只是自认为是而已,且浪费时间!带着这样心态的人,能够做好交易?我不相信。

再次,看书的修为,不得不说,我认为看书和人的修为有关。比如前面举到的现象,无一例外反应了看书者的浮躁,但对于学习,一种谦逊的沉静的心态却尤为重要,没有这一点,和书中的东西会永远有隔阂,最后,可能只能说读过了这本书而已。

最后,看书的细节。我认为一本好的书,写书的人要沉下心来去写,读书的人要沉下心来去读。因为书是一个作者整体思想的表现,所以你最终认同的东西,可能偏重某一本书是最适宜的。比如约翰墨菲的《期货市场技术分析》,我现在甚至可以把它当字典查。每当交易系统或者某个交易碰到问题时,翻翻书,总能够找到问题的所在之处。这本书没有讲太多交易系统的东西啊,为什么能解决问题呢?不完全是因为书,也不完全是因为你。

标签

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