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点才是关键:
如果美国方面
在明年1月8日
没有提出引渡申请
*孟总就将直接重获自由~~~~*

昨天,加拿大特鲁躲11日表示,“已知晓加拿大人在中国被扣一事”,同时强调,“认为事态极为严重”。加拿大CBC电视台等媒体报道了这一消息~~~~~

老兵觉得这没什么问题
在加拿大吸大麻违反了我国法律
被抓有什么毛病呢??
这出闹剧本来就是混淆视听的,其他2件事情,才是正事:
(1)过几天,老美要决定是否加息了:川普昨天已经明说了,如果美联储下周加息,那将是十分愚蠢的~~~这是赤裸裸施压了,美联储内部对于12月加不加息,也出现了很多不同的声音;
(2)过几天,我们要开“年度经济工作会议了”,今年的会议,老兵断定是有不同的,大家都知道,3年前的“年度经济工作会议”是这几年所有政策的导火索,“去杠杆”的政策,就是在2015年年底的会议中提出的~那一年的“经济工作会议”结束后,无论是以往实体经济负债驱动下的杠杆行为,还是货币宽松下金融负债驱动的繁荣,都伴随着经济工作会议定调“重质量、防风险”而终结~
**去年的会议时间是2017年12月18日至20日,今年大概率也是这个时候:**今年年中的时候,“去杠杆”就已经转变成了“稳杠杆”,这是有目共睹的~所以,老兵判断,今年的经济工作会议,应该会从“守”转为“攻”了~怎么个攻法呢??去看看十九打报告就非常清晰了:报告中已经明确了下一步重点方向是“提升供给端质量”,将主攻方向定义为“提高供给体系质量”,显然要从供给的底层系统开始发力~没有工业互联网,没有《中国制造2025》,就没有供给质量的提升~
无论是老美,还是德国
几乎所有发达国家
都证明了这是一条“必经之路”~~~
大家看下图吧~~~


“高质量发展”的本质,大老板曾经亲口说过,就是“三个转变”,这对整个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是一次重构:
(1) 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
(2) 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
(3) 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
下面这段话,是大老板在去年的2017年12月18日经济工作会议上讲的:“围绕着质量变革中国正在展开一场从理念、目标、制度到具体领域工作细节的全方位变革。”

这段话的内涵是非常丰富的,曾任某智囊机构参事的张纲先生,曾经在一个小型闭门会议中从几个方面对“质量变革”进行了全面地剖析,老兵把部分原话放上来,大家也学习下: 2013年1月起我跟李培根院士,还有在座的几位一起围绕“中国制造2025”研究的一个项目,大家可以清晰看到近200年来,中国和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韩国、巴西和印度这9个国家的比较,大家可以看出制造强国的综合指数发展的趋势。

(老兵这里要旁白一下:去年发的(2017)24号文件,是这68年建国以来第一次发的质量文件)这个文件中是一个全面创新的文件,在制度层面体现了三个方面的取向:
第一,促进供需体系平衡的质量制度政策取向。这个取向我举一个例子,现在正在构建质量分级制度,我们向美国学习,美国的食品药品管理局FDA,在某一些药品上就分了除了符合质量要求以外,还有A、B、C、D。那么它连接着供方,也连接着需方,对供给方来讲,它可以激励企业的质量创新,激励企业的质量投入。但是它通过政策能够让企业获得更高的议价,获得高附加值。同时它连着需求方,中国有14亿人口不可能按照统一水平来满足消费需求。那么,一定要根据不同的消费需求生产不同的供给产品。特别是中国是一个经济全球化发展更快的国家,还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布局。所以,这一项制度是典型的满足供需平衡的一项制度改革政策。
第二个是全新的制度创新是市场与政府共同作用的质量制度政策的创新。这一个政策主要体现在市场配置资源决定性作用,比方说第一条要建立商品质量惩罚性赔偿制度。大家都知道中国的假冒伪劣产品现在还比较严重,而且屡禁不止,影响了一些优质的或者是比较引领型企业的正常发展。原因是什么?根本原因是制度不支撑。因为企业的违法成本是偏低的,它违法以后处罚的主体是政府,政府只有三种手段,第一罚款几十万、几百万;第二,吊销你的证件;极个别的,情节特别严重的才进行刑事处理。那么这样的企业实际上违法成本很低,发达国家美国、欧洲怎么办呢?他们大多数搞民事赔偿,一旦违法以后对的不是政府,对的是量大面广千家万户的消费者,中国的法律制度不支持,所以我们现在要建立这种制度,让消费者用脚投票。现在人大正在立法,质量促进法、质量责任法就是讲这个问题。在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里面,还有两条,构建优质优价的政府采购机制,也就是政府要带头优质优价,来避免和加快取消低价竞标的状况。另外,我们还建立了质量督察工作机制,2018年就开始启动。现在督察机制只有两项,一项是环保督察,一项是质量督察(环保督查的威力大家已经看到了,质量督查的威力,将很快看到)。
第三个创新就是面向国际更加快速融合的质量制度创新。中国所有的质量制度政策都是开放的,融合的。我举一个例子,我原来在中国质检总局担任过工程师,2000年底我们加入了WTO,WTO里面有一个TBT(技术性贸易措施)。技术性贸易措施很多国家把它当成壁垒,翻译成英文的时候也可以叫技术性贸易壁垒,但是中国在建技术性贸易措施,中央的文件上是更加开放,更加融合,追求互认互通互联。所以,刚才我列的这些项都是反映中国面向国际更加快速融合的质量政策和制度措施。
我把第三个变革讲完以后,总结一下。这个是国家质量制度全面创新,质量治理体系必然发生深刻的变革,主要突出三个: **第一,**更加突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致力于供需体系的平衡;**第二,**更加重视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形成市场主导、政府引导的机制;**第三,**更加鲜明地秉持开放融合的经济发展理念,互联互通互认,共建共享共赢。
第四个变革,因为时间关系,只说标题——“以强化国家质量基础设施为支撑的建设路径变革”。 **第五个变革,**也没时间展开了,只说标题——“以实施质量提升为载体的推进思路变革”。第六个变革,以坚持质量创新为动力的管理模式变革。我在这里简单提一提“新一代人工智能”。
新一轮科技革命正在引发质量技术与管理的变革,这个变革实际上是促使企业运动新技术重组生产要素、重构管理方法、重塑运营模式,为提升质量,增强竞争力注入新的动力。我举几个例子给大家讲一讲:
第一个就是制造系统的数字化转型。实际上是大幅提高了产品质量,提升了生产效率,降低了运营成本。中国已经有实践成功的例子,比方说我们的大运飞机就是数字化转型、无纸化设计、制造、测试,五年内上线了。
第二个就是现在提出智能质量的概念。智能质量的概念核心是什么呢?就是满足个性化定制的质量目标和全程跟踪改进的质量控制。
第三个是质量设计方法的变革。这个变革实际上突出表现在虚拟研发的领域,模拟仿真对于减少失效率、提高质量、缩短产品研发周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第四是质量检测控制的变革。过去我们说质量检测都是指终端检测,一个杯子的长宽高尺寸、精度,现在的质量已经完全不是这个概念,它是一个优化的过程。而且质量检测技术就是传感器加软件。第五个就是质量基础的技术变革。从2018年1月1号起质量的基础是计量基准,计量发生了全球性的变革。国际计量单位将重新定义,计量技术体系正经历历史性变革,世界测量技术规则将予重构。这个核心是“两化”,第一是基准的量化,第二是计量的扁平化。我告诉大家一个情况,从现在开始今后的时间、长度、质量、热量将都会变成量子化的计量方式,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种全新的变革方式。包括标准也在变,标准出现在模块化标准,什么概念呢?过去我们按产品做标准,按零配件做标准,现在把它单元最小化,它为了满足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的需要。比如说奥迪生产线过去2900多个标准,现在一共只有300个,它才能满足个性化定制,像搭积木一样,用模块化标准拼凑出来,所以智能制造离不开标准的变革。我最后归纳一下,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正在催生质量技术管理变革。适应这种变革,突破质量提升的瓶颈,我们可能为实现制造业换道超车,打通从质量强到产业强、经济强、国家强的通道。
最后我给大家总结一下:
质量变革是一个伟大的变革
中国的高质量发展
一定会在质量变革中得以实现
下面的3个转变
一定会是体制优势的主攻方向
(1) 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
(2) 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
(3) 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

还没关注老兵微信公众号的朋友,请关注公众号“老兵财眼”微信号:ztzt66。获取消息快人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