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报&论文

深度研究:Brinson绩效归因模型原理与实践-华泰证券-20210221

由small_q创建,最终由small_q 被浏览 113 用户

摘要

本文主要讨论了Brinson基金绩效归因模型的原理和实现方法,并利用该模型对股票型和混合型基金进行实证研究。Brinson模型基于持仓数据,将基金的超额收益主要归因于资产配置与标的选择两个方面。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我们发现不考虑交互收益的BF超额收益分解方案和将再投资收益归属到超额收益产生阶段的GRAP算法是Brinson模型的较优实现方法。    基于此,我们分别选取一只股票型基金与混合型基金进行实证分析,定量测算了两只基金不同时期里的资产配置、行业配置和标的选择能力,实现对偏股基金超额收益来源较为深入的剖析。

Brinson模型可针对不同类型的基金进行单期或多期的绩效归因分析

Brinson模型是一类基于持仓数据对基金业绩进行归因的模型,能够对单期或多期的基金超额收益来源进行分解。通过构造资产配置与标的选择两个虚拟组合,并求出二者收益率与基准组合收益率的差值,可以得出衡量资产配置能力的配置收益与衡量标的选择能力的个股(券)选择收益(以下简称“选择收益”),从而实现对基金经理投资能力的定量评价。Brinson模型可以应用于不同类型的基金上:对股票型基金,它可在各个行业上分解出选择收益和配置收益;对偏股混合型基金,它可在各个大类资产上分解出前述两种收益。

BF收益分解方案不单列交互收益,对单资产配置能力测算更公允


单期Brinson模型有两种超额收益分解方案——BHB方案与BF方案。BHB方案通过构造虚拟组合,将超额收益归因到选择收益、配置收益和交互收益。    而BF方案在计算配置收益时采取对标的资产基准收益扣减基准组合整体收益的操作,降低了市场波动对单个资产配置收益测算的影响,使每个资产的配置能力在不同市场条件下能够得到更客观的体现,同时不单列BHB方案中的含义不明的交互收益,能够更清晰地反映基金经理的在各资产类别上的配置能力和选择能力。

采用GRAP算法的多期Brinson模型对再投资收益的归属认定方式更清晰

多期Brinson模型需要考虑超额收益再投资产生的复利影响,这意味着并不能把各单期的配置收益或选择收益进行简单求和来得到多期的收益。为此我们梳理对比了常见的六种实现多期Brinson模型的算法后,发现GRAP算法将再投资收益归属到超额收益产生阶段的做法能够使每期超额收益的组成更加合理,归因结果更加可靠。因此本文实证研究中采用“BF收益分解方案+GRAP算法”来构建Brinson模型,并对基金组合进行归因分析。    Brinson模型对两只不同类型的基金进行单期和多期的绩效归因实证研究我们选取了一只股票型基金和一只偏股混合型基金作为代表,应用单期与多期Brinson模型进行实证归因分析。股票型基金的配置收益和选择收益反映的是基金经理的行业配置能力和个股选择能力。混合型基金的配置收益和选择收益反映的是基金经理的大类资产配置和个股个券的选择能力。除此以外,多期Brinson模型可以分析出基金经理在资产类别和行业配置上的偏好,也能观察到个股个券选择能力的稳定性。

正文

/wiki/static/upload/7b/7ba2c443-9682-4a60-9ada-ceeedd7a9675.pdf

风险提示:模型是历史经验的总结,如果市场规律改变,存在模型归因能力滞后、甚至模型彻底失效的可能;报告中的各类基金只是作为常见基金的举例,并不能完全代表中国或全球市场全部基金的情况,请投资者谨慎、理性看待。

标签

资产配置投资绩效评估
{li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