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gQuant 2026年度私享会

可转债三低策略

由iquant创建,最终由iquant 被浏览 6 用户

可转债三低策略(CB-Three-Low)

1. 回测结果

2. 策略简介

以“低价格、低溢价率、低余额”为核心筛选可转债标的,通过15只均等分散持仓、每5个交易日纪律性调仓,在依托转债“债底保护”控制下行风险的同时,兼顾正股跟涨弹性与小规模标的的资金炒作活性,适合追求稳健收益的投资者,规避高价格、高溢价、大规模转债的常见亏损风险(如溢价压缩、弹性不足、债底失效)。

3. 策略名称

CB-Three-Low(Convertible Bond Three-Low)

4. 策略类型

  • 交易频率:日级(每5个交易日调仓1次,非每日操作)
  • 持仓周期:日级(单只标的最长持有5个交易日,无长期持仓风险)
  • 持仓方向:多头(仅持有可转债多头,不涉及做空)
  • 是否隔夜:是(持仓跨交易日,但不超过5天,通过定期调仓控制隔夜风险)

5. 核心思想

  1. 低价格(100-105元):锚定可转债100元面值的“债底”属性,价格越贴近面值,下跌空间越有限,极端行情下抗跌性更强(如2022年熊市,102元转债平均跌幅仅4.1%,远低于125元转债的22%);
  2. 低溢价率(<15%):减少转债价格与正股价值的偏离度,正股上涨时,转债能同步享受涨幅(溢价率压缩损耗少,如溢价率8%的转债,正股涨15%时转债平均涨14.2%);
  3. 低余额(<3亿元):小规模转债筹码集中,少量资金即可推动价格波动,相比大规模转债(>30亿元)更具上涨活性(2021-2024年,3亿以下转债平均年化弹性0.85,是30亿以上转债的2倍);
  4. 分散与调仓:15只均等持仓(单只权重≤6.7%)控制单只标的风险,每5天调仓更新标的池,避免标的基本面恶化(如正股评级下调)或弹性衰减(如溢价率骤升)。

6. 详细交易逻辑

6.1 建仓信号(每5个交易日触发,非实时)

  • 数据准备:调用可转债日度数据(来源:cn_cbond_analyze_metric、cn_cbond_bar1d),核心字段包括收盘价(close)、转股溢价率(conversion_premium_rate)、剩余发行余额(bond_balance)、剩余期限(remaining_days);

  • 品种选择:中证转债市场可交易标的,排除暂停上市、剩余期限<30天(临近强赎)的转债;

  • 手续费标准:买卖均按成交金额0.04%收取,单笔最低5元(50万本金单次调仓15只,佣金约400元,成本占比<1%);

  • “三低”筛选条件(需同时满足)

    1. 价格:收盘价100-105元(债底保护区间,避免价格过高导致债底失效);
    2. 溢价率:转股溢价率<15%(正股跟涨弹性达标,避免溢价压缩吞噬收益);
    3. 余额:剩余发行余额<3亿元(资金活性达标,避免大规模转债弹性不足);
    4. 附加条件:剩余期限>120天(避开强赎前弹性衰减,确保至少4个月操作窗口);
  • 执行动作

    1. 按“转股溢价率+收盘价”综合评分(分值=转股溢价率+收盘价,分值越低越优),筛选前15只标的;
    2. 单只标的权重=1/15(约6.7%),均等持仓,不重仓单一标的;
    3. 若当前持仓标的仍符合“三低”条件则保留,不符合则调出(如价格超115元、溢价率超20%),替换为新筛选标的。

6.2 平仓逻辑

  • 无固定止盈止损:不设“+X%止盈/-Y%止损”,依托“三低”特性自然控风险(低价格抗跌、低溢价少损耗);

  • 定期调仓平仓(核心):每5个交易日强制调仓,无论当前盈亏,调出以下标的:

    1. 价格突破115元(债底保护失效,下跌风险放大);
    2. 溢价率升至20%以上(正股跟涨弹性不足,收益空间受限);
    3. 余额增至5亿元以上(资金活性下降,上涨潜力减弱);
    4. 剩余期限<90天(临近强赎,弹性持续衰减);
  • 强制风险平仓(触发式,无需等调仓周期)

    1. 正股信用评级下调(如AA+→AA-,违约风险上升);
    2. 转债发布违约预警或暂停交易公告;
    3. 标的单日价格跌幅超8%(极端波动风险,避免亏损扩大)。

7. 潜在改进方向(供后续优化)

  1. 筛选条件优化
    • 加入成交量过滤(日均成交量>500万元),规避低余额转债的流动性陷阱(如单日成交<100万导致平仓滑点超2%);
    • 关联正股财务指标(正股PE<60倍、PB<5倍),排除基本面恶化的正股对应的转债(如正股连续亏损);
  2. 调仓频率测试:对比3天、7天调仓周期,平衡“收益-手续费成本”(缩短周期可能增加手续费,延长周期可能放大风险);
  3. 持仓权重优化:从“均等权重”改为“溢价率加权”(溢价率越低,权重越高),进一步增强正股跟涨收益;
  4. 风控机制增强
    • 设定组合最大回撤阈值(如回撤超8%暂停开仓);
    • 限制行业集中度(单一行业持仓不超过3只),规避行业黑天鹅(如地产政策风险、医药集采风险)。

8. 总结

8.1 核心优势

  1. 风险可控:低价格+债底保护,下跌空间有限;15只分散持仓,单只风险影响≤0.7%(6.7%权重×10%跌幅);
  2. 逻辑透明:“三低”标准清晰,无需复杂模型,易监控、易验证(打开行情软件即可手动筛选);
  3. 执行门槛低:每5天调仓1次,无需高频盯盘,适合非专业投资者(日均操作时间<30分钟)。

8.2 主要弱点

  1. 震荡市收益有限:低溢价+低价格标的在震荡市弹性不足,可能跑输高活性(高溢价、小规模)转债;
  2. 低余额流动性风险:熊市中低余额转债可能出现成交断层(如日均成交从800万降至80万),平仓滑点可能增至2%-3%。

8.3 部署建议

  1. 实盘起步:小资金试错(20-50万元),优先验证低余额转债的流动性(如平仓时能否在10分钟内完成);
  2. 动态监控:每日核查持仓标的“三低”属性(价格、溢价率、余额),触发风险条件(如评级下调、单日大跌)立即平仓;
  3. 工具辅助:用Excel或行情软件建立“标的监控表”,标注调仓日期、筛选条件,避免遗漏操作。

9. 策略源码

https://bigquant.com/codesharev3/17ae1f63-9741-4974-95d5-dabcdec22752

\

标签

投资策略风险控制回测结果
{li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