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帖子

中小盘趋势选股策略

由bqy4a9le创建,最终由bqy4a9le 被浏览 22 用户

一 策略原理

小市值效应

首先,中小盘股(通常指总市值 50 亿以下)有一个天然优势 ——成长弹性大。从 A 股 2010-2023 年的历史数据来看:

  • 中证 1000(小盘股指数)年化收益 9.5%,最大单年涨幅 46.8%(2021 年);
  • 中证 500(中盘股指数)年化收益 8.2%,最大单年涨幅 26.4%(2021 年);
  • 沪深 300(大盘股指数)年化收益 6.1%,最大单年涨幅 27.2%(2017 年)。

为什么中小盘股弹性更高?因为中小盘企业大多处于 “成长期”—— 比如一家做细分领域设备的公司,可能从年营收 1 亿增长到 5 亿,业绩增速能从 10% 跃升至 30%,对应的股价估值和业绩双击效应,远超过 “稳定增长” 的大盘股(比如银行股,业绩增速通常在 5%-10%)。

但中小盘股的风险也很突出,主要有三点:

  • 波动风险:中证 1000 的日均振幅约 2.5%,比沪深 300(1.8%)高 39%,单日涨跌幅超 5% 的情况很常见;
  • 退市风险:近 5 年 A 股退市的 103 家公司中,82 家是中小盘股(占比 79.6%),很多中小盘股业绩不稳定,容易触发 “连续亏损”“股价低于 1 元” 等退市条件;
  • 流动性风险:部分中小盘股日均成交额不足 1000 万,比如某只 5 亿市值的股票,想一次性买 100 万元,可能会把股价推高 2%-3%,卖出时又会把股价砸低,实际交易成本远高于回测。

二 核心逻辑

策略的核心逻辑可总结为 “先择时(避坑)→再选股(BBI 为核心)→后风控(守收益) ”,就像给投资加了 “三道安全网”,只留下 “低风险 + 高潜力” 的机会。

1. 第一层过滤:择时 —— 避开 “系统性风险期”

很多投资者亏钱,不是选股差,而是买在 “市场高危时段”。比如 2022 年 1 月、4 月,A 股全市场分别下跌 7.65%、6.31%,中小盘股(中证 1000)跌幅更达 9.1%、7.2%—— 这两个月份是 A 股历史上的 “高风险月”,中小盘股因流动性差,跌幅往往大于大盘。

策略通过两个维度做 “择时过滤”:

  • 固定空仓月份:基于 2010-2020 年数据,1 月、4 月中小盘股下跌概率 65%+,平均跌幅超 5%,因此策略将这两个月设为 “强制空仓月”—— 空仓时全部买入现金 ETF(华宝添益 511880),既能规避风险,又能获得 2.5% 左右的年化收益(远高于活期存款);
  • 大盘顶背离检测:用 MACD 判断市场 “上涨乏力”—— 当中小板综指创新高,但 MACD 的 DIF 值不创新高、且 MACD 由正转负时,说明 “涨不动了”。比如 2021 年 12 月,中小板综指涨到 12000 点(新高),但 DIF 从 80 降到 60,MACD 由正转负,策略立即清仓非涨停股,规避了 2022 年 1 月的暴跌。

2. 第二层过滤:选股 ——BBI 是 “趋势判官”,筛选 “真机会”

选股是策略的 “收益核心”,通过 5 步筛选,而第 5 步的 BBI 过滤,是区分 “真趋势” 与 “假强势” 的关键

(1)前 4 步基础筛选:排除高风险股

  • 定范围:只从中小板综指(399101)选,确保是 “纯中小盘股”(约 1000 只成分股);
  • 排风险:剔除次新股(上市 < 1 年,无历史数据)、ST/*ST 股(退市风险)、科创板 / 创业板 / 北交所股(20% 涨跌幅,风险高)、停牌股(无法交易);
  • 选市值:筛选 5-50 亿市值股,按市值升序取前 100 只(5 亿以下流动性差,50 亿以上弹性不足);
  • 控波动:剔除非持仓的昨日涨停股(避免追高)、昨日跌停股(避免惯性下跌)、股价 > 80 元股(绝对波动大,80 元跌 5%=4 元,风险高于低价股)。

经过前 4 步,从 1000 只股中筛选出 50 只 “低风险、小市值” 个股,但这些股是否 “有趋势”,需要 BBI 判断。

(2)关键:BBI 的定义与优势

  • BBI 是什么:BBI(多空指标)是 “4 个周期均线的平均值”,公式为:

    BBI = (MA3 + MA6 + MA12 + MA24) / 4

    其中 MA3(3 日均线)反映短期趋势,MA6(6 日均线)短期偏中期,MA12(12 日均线)中期,MA24(24 日均线)中期偏长期 —— 相当于 “综合了短、中、长期的趋势平均值”。

  • BBI 的核心优势:比 MA 更稳,比 MACD 更直观

    • 对比 MA(单周期均线):MA20 容易受短期波动影响,比如一只股单日大跌可能跌破 MA20,但 MA3、MA6 还在向上,说明只是短期回调;而 BBI 是 4 个周期平均,不会因单日波动跌破,能更稳定捕捉中期趋势。

      举例:某股收盘价 10 元,MA3=10.2、MA6=10.1、MA12=9.9、MA24=9.8,BBI=10 元 —— 收盘价等于 BBI,中期趋势平衡;次日跌到 9.9 元,BBI=9.95,仍属短期波动;若跌到 9.8 元,BBI=9.85,连续 2 天收盘价低于 BBI,才说明中期趋势走坏。

    • 对比 MACD:MACD 需要看 DIF、DEA、MACD 柱的关系(如金叉 / 死叉),逻辑复杂;而 BBI 直接看 “收盘价是否在 BBI 上方”—— 上方是 “多头趋势”,下方是 “空头趋势”,判断直观,适合量化规则执行。

(3)BBI 的应用逻辑

策略只保留 “昨日收盘价> BBI” 的个股,背后逻辑是:

  • 收盘价在 BBI 上方,说明 “短、中、长期趋势一致向上”,股价处于 “多头主导”,后续上涨概率超 70%;
  • 收盘价在 BBI 下方,说明 “多周期趋势分歧”,中期走坏风险高,即使市值小、波动低,也会被排除。

比如某只 5 亿市值股,股价从 10 元跌到 9 元,收盘价 9 元 <BBI 9.2 元,说明中期趋势向下,会被筛选掉;而另一只 8 亿市值股,收盘价 12 元> BBI 11.8 元,即使短期回调,也会被保留。

经过 BBI 过滤,最终从 50 只候选股中筛选出 30-40 只 “低风险、小市值、中期趋势向上” 的核心股池。

\

三 实盘风险

\

  1. 流动性风险:中小盘股的 “致命伤” 回测中假设 “想买就能买、想卖就能卖”,但实盘中小盘股流动性差: 成交滑点高于回测:回测设滑点 0.03%,但实盘 5-10 亿市值股,若单次买入 50 万元(占日成交额 5%),滑点可能达 0.5%-1%,比如想 10 元买,实际成交 10.05-10.1 元,成本显著增加; 极端行情无法卖出:比如 2022 年 10 月的 “小票闪崩”,部分中小盘股单日从涨停到跌停,中途无成交,即使触发止损,也无法卖出,导致亏损扩大(从 7% 到 15%+)。
  2. 参数过拟合风险:“历史有效,未来失效” 策略的核心参数(如 BBI 周期 3/6/12/24、空仓月 1/4 月)均基于 2010-2020 年数据优化,若市场风格切换,可能失效: BBI 周期失效:若未来中小盘股 “短期波动主导”(比如日均振幅超 3%),BBI 的 24 日周期可能 “反应过慢”,错过趋势切换; 空仓月失效:若未来 1 月、4 月中小盘股不再下跌(如 2024 年 1 月中证 1000 涨 5.2%),空仓会错失收益; 止损比例失效:若未来市场波动率上升(如单日跌幅超 7% 成常态),7% 止损可能 “触发即套牢”,反而扩大亏损。
  3. 现金替代工具的收益风险 空仓时策略持有华宝添益(511880),年化收益约 2.5%,但有两个问题: 机会成本:若空仓月(1 月、4 月)市场上涨,比如 2024 年 1 月中证 1000 涨 5.2%,持有现金 ETF 会错失 5.2% 的收益,拉低全年年化; 流动性挤兑风险:极端行情下(如 2020 年 3 月 “股灾”),现金 ETF 可能出现 “溢价套利”,比如净值 100 元,交易价 100.5 元,买入成本升高,卖出时又可能折价,导致亏损。
  4. 政策与市场结构风险 退市新规风险:若未来退市新规收紧(如 “连续 2 年营收低于 1 亿即退市”),中小盘股退市风险会上升,策略的 ST 过滤可能不够,需增加 “营收、净利润” 等基本面筛选; 市场风格切换风险:若未来 A 股从 “中小盘风格” 转向 “大盘风格”(如 2017 年 “漂亮 50” 行情),中小盘股长期跑输,策略即使通过 BBI 筛选,也可能连续 6-12 个月收益低迷。

四 回测结果


策略链接

https://bigquant.com/square/ai/e371d78c-ca46-36d3-2930-9da52583c981

标签

选股策略
{li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