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US会员

四金_作业

由bqf6mces创建,最终由bqf6mces 被浏览 3 用户

风格轮动

5月20日,采用小市值策略,5月27日轮动为流动性因子策略

策略 执行过程 策略因子相关性
小市值
流动性

\

策略风格转变

策略的风格也不是一直不变的,会随着市值周期及行情而转变,同样的小市值策略,与市场Barra多因子风险模型做“收益归因”发现风格会发生转变。

以下为KIMI的回答:

  1. 因子收益本身的时变性 横截面回归(Fama-MacBeth 或截面 WLS)得到的小市值因子溢价(SMB、Size beta、Size residual return)并不是常数,而是高度时变的: – 2013-2016 年 A 股壳资源+并购行情,小市值溢价极高; – 2017-2018 年“去杠杆+北上资金”主导,大市值龙头溢价,SMB 明显为负; – 2021 年起赛道股、机构抱团瓦解,小市值重新跑赢。 简单地用固定权重做多小市值,净值曲线会出现“大小年”。 学术上常用“rolling 回归”或“time-varying beta”模型(Kalman Filter、TVP-VAR)去刻画这种漂移。
  2. 因子暴露(exposure)与因子溢价(premium)的耦合与错配 你的策略可能名义上是小市值因子,但持仓往往同时带有其他伴随特征(低估值、高波动、低流动性、高 beta、动量反转等)。 当市场对这些伴随特征的定价权重发生变化时,你的策略收益来源就会“跳频”: – 2019 年外资大量流入,低估值风格失效,小市值策略却带上了“低估值”尾巴,结果跑输; – 2020 年量化私募扩容,高频资金更偏好高波动小票,你的小市值策略突然又和高波动风格高度相关。 用 Barra 或 Axioma 的多因子风险模型做“收益归因”就会发现:同一个小市值组合,在 2018Q4 的 alpha 主要来自 Size,在 2021Q1 却一半来自 Volatility、一半来自 Liquidity。
  3. 风格轮动的机制
    • 宏观层面:信用周期、利率期限结构、社融增速决定大小盘风格;\n– 宽信用+流动性宽松 → 小盘溢价;\n– 紧信用+北上/机构资金主导 → 大盘溢价。
    • 资金结构:两融余额、私募量化、游资活跃度、外资持股占比都会改变小市值的供需曲线。
    • 制度冲击:注册制、退市新规、壳价值归零都会永久性削弱 Size 因子溢价。
    • 情绪/行为:小市值天然与“高波动、高换手、高投机”绑定,情绪顶底时溢价方向会突然反转。


\

代码

https://bigquant.com/codesharev3/f2239301-7769-4a86-b3d7-f7ffd922fedb

回测过程,内存崩溃…… 整体代码属于能跑通的状态,状态管理、context管理还需要进一步优化

思考

量化

\

标签

小市值策略
{li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