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帖子

一致性风险度量的全天候策略

由bqy4a9le创建,最终由bqy4a9le 被浏览 18 用户

一 什么是一致性风险度量

风险度量:是金融领域中量化资产或组合潜在损失的工具,核心是用数值描述未来可能发生的损失大小或概率,帮助投资者判断风险高低

普通风险度量是指未经过严格公里约束,仅从直观或经验出发设计的风险指标,常见的有:波动率(标准差),风险价值(VaR)


普通风险度量: 风险价值(VaR,Value at Risk)

定义:在一定置信水平(如95%)和持有期(如1天)内,资产组合可能遭受的最大潜在损失.

如:'95%置信水平下,1天VaR = 100万元‘的含义是:未来1天内,该组合损失超过100万元的概率只有5%,95%的情况下损失不会超过100万元.

计算方法:

历史模拟法: 用过去的收益率数据模拟未来,直接去对应分位数的损失值;

参数法:假设收益率服从对数正态分布,用均值和标准差计算分位数

蒙特卡洛模拟法:用随机模拟生成未来收益率分布,再取分位数


应用场景:广泛用于银行监管(如巴塞尔协议早期)、投资组合风险限额设置、业绩归因等。

普通风险度量(如 VaR)存在逻辑矛盾,最典型的问题是不满足 “风险分散化应降低总风险” 的基本直觉。\n以 VaR 为例,它不满足 “次可加性”:

何为次可加性?

次可加性的要求是:“两个组合合并后的风险 ≤ 单个组合风险之和”(即分散化能降低风险)

而VaR可能违反这一点:假设A,B两个组合独立,95% VaR 都是 100 万元,合并后组合的 95% VaR 可能达到 200 万元(甚至更高),出现 “分散化反而增加风险” 的悖论。

举例说明:

如组合A,B两个独立组合,如果95%VaR大于200万则造成风险增加

  • 情况 1:A 和 B 都在 “正常区间”(损失≤100 万):\n概率 = 95%×95%=90.25%,总损失≤200 万(但可能远低于 200 万,比如各损失 50 万,总损失 100 万)。
  • 情况 2:A 极端(>100 万),B 正常(≤100 万):\n概率 = 5%×95%=4.75%,总损失 =(A 极端损失)+(B 正常损失)>100 万(比如 A 损失 150 万,B 损失 50 万,总损失 200 万)。
  • 情况 3:A 正常,B 极端:\n概率 = 95%×5%=4.75%,总损失同样>100 万(逻辑同情况 2)。
  • 情况 4:A 和 B 都极端:\n概率 = 5%×5%=0.25%,总损失>200 万(比如各损失 150 万,总损失 300 万)

也就是情况2,3,4都可能出现总损失大于200万的情况,概率加和为9.75%大于5%

VaR分散化增加风险的悖论:

核心原因在于其仅关注 “损失不超过某一阈值” 的概率,而忽略了极端损失的具体分布和叠加效应以及尾部盲区

普通风险度量的缺陷:为什么需要'一致性风险度量‘?

普通风险度量可能扭曲风险的真实属性,无法为分散化投资提供可靠的理论支持。因此,学者提出了 “一致性风险度量” 的公理化框架,确保风险度量逻辑自洽。

满足一致性风险度量的四个条件:

  1. 单调性:若组合 A 的损失始终大于组合 B(X_A ≥ X_B),则 ρ(X_A) ≥ ρ(X_B)(损失大则风险高);
  2. 次可加性:ρ(X_A + X_B) ≤ ρ(X_A) + ρ(X_B)(分散化后总风险不超过各部分之和);
  3. 正齐次性:ρ(λX) = λρ(X)(资产规模扩大 λ 倍,风险也扩大 λ 倍);
  4. 平移不变性:ρ(X + c) = ρ(X) + c(确定损失 c 会直接增加风险 c)


一致性风险度量的最典型例子:预期短缺(ES,Expected Shortfall):

ES(也称条件风险价值 CVaR)是最常用的一致性风险度量,定义为:在损失超过 VaR 的极端情景下,平均损失的大小

举例:95% 置信水平下的 ES,是 “所有损失超过 95% VaR 的情况” 的平均损失。\n假设某组合 95% VaR=100 万元,而超过 100 万元的损失场景中,损失分别为 120 万、150 万、200 万(共 5% 的概率),则 ES=(120+150+200)/3=156.7 万元。

若损失为150万,200万,250万(共5%的概率),则ES = (150+200+250)/3=200万元

VaR则无法识别

这个风险度量是满足一致性风险度量的四条公理的

VaR与ES的核心对比

VaR(普通风险度量) ES(一致性风险度量)
次可加性 不满足(可能出现分散化后风险增加的悖论) 满足(分散化一定降低总风险)
极端风险覆盖 仅关注 “损失不超过某值” 的概率,忽略极端损失的具体大小 直接计算极端损失的平均值,更全面反映尾部风险
逻辑自洽性 存在矛盾(如分散化悖论) 符合所有公理,逻辑严谨
监管应用 早期巴塞尔协议采用,后期被 ES 替代 现行巴塞尔协议推荐,成为主流风险度量标准




\

二 什么是全天候策略(All-Weather Strategy)

全天候策略是一种宏观驱动的资产配置方法,由桥水基金创始人雷・达里奥提出,核心目标是:在所有宏观经济情景(增长、衰退、通胀、通缩)中均能稳健盈利,不依赖对未来的预测。

1.核心逻辑:'不预测,只覆盖‘

传统策略试图预测经济走势(如 “明年经济增长,重仓股票”),但预测往往失效。全天候策略认为:宏观经济只有 4 种核心情景(如下表),只需配置对每种情景敏感的资产,即可确保无论哪种情景发生,组合中都有资产表现良好。

宏观情景 敏感资产类型 逻辑说明
经济增长超预期 股票 增长带动企业盈利和需求上升
经济增长低于预期 长期国债 衰退期避险资产受追捧
通胀超预期 商品 对冲物价上涨导致的购买力下降
通缩(通胀低于预期) 货币 通缩环境下固定收益的实际收益上升

2.配置方法:等风险权重

全天候策略不按 “资金比例” 分配资产,而是按 “风险贡献” 分配:让每类资产对组合的风险贡献相等(如股票、债券、商品各贡献 25% 风险)。\n例如:股票风险较高(波动大),则配置较低的资金比例;国债风险较低,则配置较高的资金比例,最终确保单一情景对组合的冲击有限。

3.特点

优势:对宏观预测依赖低,在极端市场(如 2008 年金融危机、2020 年疫情)中表现稳健;

劣势:在单一趋势性市场(如持续牛市)中收益可能低于激进策略,需要长期持有才能体现效果。

三 策略表现

1.根据全天候策略思想,选取四种核心情景的代表性资产

股票:510300.SH (沪深300ETF)

商品:518880.SH (黄金ETF)

债券:511010.SH (国债ETF)

货币:511880.SH (银华日利)

\

2.采用预期短缺(ES,Expected Shortfall)进行风险度量进行调仓

ES的具体计算步骤具体计算步骤

  1. 获取120天历史收益率

returns = [0.02, -0.01, 0.015, -0.03, -0.025, ...] # 120个收益率

  1. 排序(从最差到最好)

returns_sorted = [-0.05, -0.04, -0.03, -0.025, ..., 0.02, 0.025]

  1. 计算分位点
  • 置信度 = 99%
  • alpha = 1%
  • cutoff_index = 120 × 0.01 = 1.2 ≈ 1
  • 取最差的1个收益率(约1.2个)
  1. 计算ES

假设最差1%的收益率是 [-0.05]

ES = -(-0.05) = 0.05 = 5%

计算出每个资产的ES后,计算风险平价权重

如:

沪深300ETF: ES = 4.5%

黄金ETF: ES = 2.8%

国债ETF: ES = 0.8%

银华日利: ES = 0.1%

风险平价配置 = 最大ES / 各资产ES

max_ES = 4.5%

权重比例 = [4.5/4.5, 4.5/2.8, 4.5/0.8, 4.5/0.1]

      = \[1, 1.61, 5.63, 45\]

标准化后权重

总和 = 53.24

最终权重 = [1.9%, 3.0%, 10.6%, 84.5%]


调仓周期设置为30天

\

3.回测结果

1.不进行调仓,平均持有四个资产


采用ES进行风险平价调仓

策略链接:

https://bigquant.com/square/ai/f26f581c-1e0f-4f5f-31ea-86d687bbe91f

{li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