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报&论文

振幅因子的隐藏结构-开源证券-20200516

由qxiao创建,最终由qxiao 被浏览 120 用户

摘要

振幅因子具有负向选股能力,但稳定性不佳

在国内外股票市场中,长期存在着低波动异象(Low-Volatility Anomaly),低波动股票收益表现往往优于高波动股票。我们选取股价振幅因子作为波动类因子的代理变量,测试结果显示:振幅因子具备一定负向选股能力,但选股效果的稳定性不佳。在全A样本空间内,振幅因子月度IC均值为-0.035,rankIC均值为-0.068,ICIR值为-0.77,月度胜率仅为59.2%。同时,振幅因子的五分组收益并不单调,且多空对冲收益主要为空头收益贡献。

振幅因子的切割:高价振幅因子具有更强的负向选股能力

为了考察振幅因子的隐藏结构,我们按照股价维度将振幅因子切割为:高价态振幅因子和低价态振幅因子。测试结果显示,高价振幅和低价振幅所蕴含的信息存在结构性差异。相比于传统振幅因子,高价振幅因子具有更强的负向选股能力,低价区域的振幅因子选股能力逐渐减弱。

理想振幅因子的选股能力要显著优于高价振幅因子

我们在横截面上对高价振幅因子进行标准化处理,将高价振幅因子与低价振幅因子作差构造得到理想振幅因子。相较于高价振幅因子,理想振幅因子的多空对冲收益水平提升,波动水平下降,整体稳定性提升。在全样本空间内,理想振幅因子的多空对冲年化收益率为23.3%,IC均值为-0.067,ICIR提升至-2.97,月度胜率为84.2%,整体表现优异。

换手率因子的隐藏结构

基于理想振幅因子的构造框架,我们尝试对换手率因子进行切割,构造得到理想换手率因子。结论上,高价换手率和低价换手率所蕴含的信息同样存在结构性差异,价格较高处的换手率具有更强的负向选股能力。从回测结果上看,理想换手率因子的选股能力要优于原始换手率因子,可以视为原始换手率因子的一种改进方案。

正文

/wiki/static/upload/a0/a0255f76-29c0-4f76-b4aa-fa90099c2987.pdf

\

{li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