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报&论文

行业轮动系列研究:主动买入因子的行业有效性分析-海通证券-20200430

由qxiao创建,最终由qxiao 被浏览 81 用户

摘要

本篇报告主要针对高频数据计算的主动买入因子,考察其在行业轮动策略中的效果。基于成交量和成交金额,分别构建不同时段(开盘、收盘、全天)的主买占比、主买强度、净主买占比、净主买强度因子。

通过周频窗口计算行业内等权加权的主动买入因子,持有期为两周时,因子表现最佳。持有期从周度、两周到月度,因子表现先升后降,最推荐双周持有期。通过全天数据计算的各种因子,与行业双周收益的因子IC均显著。将因子进行时间序列标准化处理,可以进一步小幅提升全天因子的IC水平,但因子的多空收益略有下降。

不推荐用月度数据计算主买类因子。通过月频数据计算得到的等权因子在任意持有期下,表现都不佳。

通过周频窗口计算行业内市值加权的主动买入因子,全天数据计算的所有因子与行业双周收益IC均显著;时间序列标准化处理后,全天因子的IC进一步提升,但可能会降低多头组合收益以及多空收益。综合考虑极值组合特征,更推荐原始算法的主买类全天因子。市值加权因子的空头效应显著强于多头效应,多个全天因子的空头年化超额均在-10%左右。

根据等权全天净主买强度因子构建双周调仓行业组合,标准化因子表现更优,多头年化超额7.66%,信息比0.87。

根据市值加权全天主买强度因子构建双周调仓行业组合,原始因子表现更优,多头年化超额5.65%,信息比0.55,空头年化超额-10.13%,信息比-1.19,且各年度空头超额稳定为负。市值因子的空头效应更强。

分年度来看,2015年全天因子普遍表现较差,仅收盘因子显著有效。但2015年后,收盘因子持续失效,无论是等权还是市值加权全天因子,延续其之前的稳定性,保持有效

风险提示:模型误设风险、市场系统性风险

正文

/wiki/static/upload/4a/4a611504-32da-4e0c-a540-1cc76995cf16.pdf

\

{li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