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A策略的alpha与beta
由test创建,最终由test 被浏览 13 用户
提到alpha与beta,大家第一反应是想到股票策略,因为股票策略的比较基准是具有公认范式的相关指数。
由于期货策略的模型框架和所运用到的策略逻辑具有较大差异,即赚钱逻辑不尽相同,大家很难形成统一的比较基准。比较流行的方式是选择三方财富网站统计的5亿CTA指数和融智CTA指数。也有一些机构在路演的时候会举例一些市场比较知名的管理人业绩作为比较基准,如:YS、HY、QX、JK等等。本质上都是想表达自己的产品要比这些所谓的基准产品表现要好,具有“超额收益”即“alpha”收益。在我看来,这些方式的比较是粗浅的,因为样本量的特殊性或者策略逻辑的差异性,这样比较未免有失偏颇。
在探讨CTA策略alpha与beta收益前,我们需要先确定其定义:alpha指的是超额收益、风险溢价、非理性误差定价错误带来的收益等,它是指的一种主动获利的形式;beta指的是市场波动带来的收益,是一种被动的获利形式。
如果从狭义角度分析,商品市场没有所谓的大盘涨跌的beta,因为各类商品价格驱动的底层逻辑可能完全不一样,比如农产品相关品种和工业品品种,他们是完全不一样的东西,并且商品的横截面太小,就40多个品种,做横截面的回归,显著性也不大。如果从广义分析,任何CTA策略肯定都是和波动率有相关性的,像高频、短线、套利这些不断挖掘新的盈利模式的策略类型应该属于Alpha,因为他们在不断挖掘独立于市场行情的盈利来源,中长趋势策略是比较典型的Beta策略,因为和市场的多空走势直接相关,截面策略中,绝大部分人是在做Smart Beta,少数有运用到卫星快照数据或者货车运载量等另类数据研发出来的特殊因子的人做的是Alpha。
本文围绕中长周期趋势策略进行讨论。 \n
趋势策略是根据期货市场并不是实时有效的前提,现货基本面变化的信息需要一定的传导时间,期货盘面价格不能马上反应基本面变化,价格向合理价格方向逐渐变化的过程表现出趋势性。 与正态分布相比,资产收益率的分布通常具有“尖峰肥尾”的特点,“肥尾”提供了趋势策略的收益。即价格的时间序列存在系数为正的自相关关系(追涨杀跌),价格具有惯性,价量策略是依靠价格惯性挣钱的,也就是说过去涨,未来涨的概率更大。
\n
去年的期货市场行情特点是趋势行情比较明显,对于一些传统偏向于趋势跟踪的策略和中长周期的策略表现较好,其他日内和短周期的策略相对弱一些。这方面我的体会是比较深刻的,在调研中长周期交易策略的管理人时发现很多管理人策略模型的预期收益回撤比一般在3-4倍,实际运行过程中达到7-10倍,问其原因,基金经理也是归因于市场波动带来的盈利放大。这个市场波动带来的赚钱机会就是beta收益,但是各家策略的超预期幅度也是具有较大差异,我们可以根据策略return和波动率的beta值,理论上推测出获得beta收益能力的大小为策略的alpha。
\n
所有未知原因的alpha策略本质上都是beta策略
另外也发现一个有意思现象,去年趋势策略越简单越容易获利,即使直接进行研报复现的策略有效性也是比较强的,这些收益的背后是暴露了一些风险敞口,这些风险敞口带来的收益也可以被称为beta收益,但是表现在整个策略组合中获得这部分beta收益的能力又是alpha的体现,所以很多ALPHA策略本身上就是beta策略。
\
波动率上涨是CTA策略赚钱的充分非必要条件
无论时间序列还是横截面的多空策略本质上都是与波动率相关的,在高波动率的市场环境下,CTA策略的模型因子都应该是可以享受这个市场红利,即普赚行情,这个是充分条件。但是并非必要条件,因为CTA策略赚钱并不一定完全依靠市场波动率,还有上述提到的仓位管理/策略的分散/下单执行优化,和其他方面捕捉到的市场定价错误所带来的收益策略逻辑等方面带来的增强收益,在市场低波动的环境下依旧可以获得盈利或者减少亏损。
\
回顾与展望
在回顾近几年的期货市场情况发现,去年的市场环境和2015年、2016年比较像,期货商品牛市行情,也就是beta大年,alpha小年,长周期趋势策略略表现特别优秀,但是到2017年的时候市场环境变化成震荡为主,一些趋势和长周期的策略铩羽而归,能够赚钱的也就是一些套利策略和短周期的趋势和反转,更偏向于alpha的那部分。
今年的期货市场行情不好预测,但是像去年的一样的高波动且趋势连续性强的行情难以复现,大家不必太去追求去年依靠长周期策略大赚的管理人,根据我们投资和观察到的现象:1月初的长周期策略大部分发生回撤,短周期影响较小,可以关注一些短期持仓的管理人,或者基于预测框架的管理人。
可以肯定的是CTA策略的配置价值已经得到市场投资人的认可,随着头部管理人业绩的封盘效应,其他相对优秀且有容量的管理人成为热门选手,容量也会很快被打满额度,稀缺会成为现状。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