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gQuant 2026年度私享会

量化策略优化:用参数平原找到稳健的参数组合

由whitebear创建,最终由whitebear 被浏览 17 用户

做量化投资,参数优化是绕不开的关键步骤。很多人靠盲目试错调参数,要么陷入过拟合陷阱,实盘一塌糊涂;要么找不到核心规律,浪费大量时间。今天就以低估值 + 小市值双因子策略为例,带你搞懂参数平原的核心逻辑,用可视化方法高效找到既赚钱又稳健的参数组合。

一、什么是 “参数平原”?

参数平原是参数优化的可视化工具,用热力图直观呈现不同参数组合下的策略表现。它不只是展示单个最优参数,更能清晰呈现哪些参数搭配能让策略稳定盈利,帮你快速锁定靠谱的参数区间。

二、为什么要做 “参数平原” 分析?

1.避免盲目试错,不用逐个测试参数组合,大幅提升优化效率;

2.告别单点最优的陷阱,找到连续的高收益区域,降低过拟合风险;

3.看清参数间的配合逻辑,让策略在实盘中的表现更可靠;

4.快速排除无效参数组合,聚焦符合投资逻辑的有效范围。

三、如何绘制并分析 “参数平原”?

本文是 “低估值+ 小市值” 双因子策略,先介绍本文的因子策略逻辑框架

核心因子:

rank_pe_ttm:市盈率(PE_TTM)的百分位排名(取值 0~1,越小代表估值越低);

rank_float_market:流通市值的百分位排名(取值 0~1,越小代表市值越小)。

选股规则:

估值维度:仅保留rank_pe_ttm在 30%~60% 分位的股票(既不选极端低估值,也不选高估值);

市值维度:仅保留rank_float_market在 20%~50% 分位的股票(聚焦中小市值成长股);

最终以rank_float_market作为综合得分(score),得分越低(小市值)选股优先级越高。


如果选取持股数量为 5 支,持股天数 5 天,得到回测结果如下:


下面通过 “持股数量 × 持仓天数” 的参数优化,绘制参数平原,一共分四个步骤实现。

步骤 1:确定参数优化范围

针对 “低估值 + 小市值” 策略,我们选择两个核心参数进行优化:

持股数量:1~10 只(步长 1)和 10~30 只(步长 5)。测试分散度对收益的影响;

持仓天数:1~5 天(步长 1)和 5~30 天(步长 5)和 30~60 天(步长 10)。测试调仓频率对收益的影响。

步骤 2:批量回测不同参数组合

对每个参数组合(如持股 1 只 + 持仓 5 天、持股 2 只 + 持仓 10 天…)运行策略回测,记录总收益率。核心代码逻辑附在后面。

步骤 3:绘制参数平原热力图

将所有参数组合的收益率整理成透视表,用热力图可视化:

步骤 4:分析参数平原,定位最优策略

分析参数平原,可以得到下面的结论:

单点最优:持仓 10 天持股 2 只(148.9%)、持仓 20 天持股 2 只(139.6%)等组合收益突出,是短期收益 “峰值”;

稳定平原区:持股 2-4 只、持仓 10-20 天的区间,收益率普遍超 50% 且连续稳定,形成 “高收益平原”,说明这一区间的参数组合与因子的适配性最强;

风险区域:持股 1-8 只且持仓 1-3 天和持仓 40-50 天的组合收益多低于 10% 甚至为负,属于表现较差的 “山谷” 区域。

最优策略选择逻辑:持股 3 只、持仓 15 天处于高收益平原核心,收益 57.5% 高于初始策略收益(43%),且周边参数收益连续稳定,即使参数发生偏移,也能获得稳定的高收益,所以我们应该选择持股 3 只、持仓 15 天的参数组合,下面展示回测结果:

四、使用参数平原的注意事项

1.参数平原中的单点最优值很可能是过拟合的表现,实盘表现往往大幅低于回测。应优先选择连续的 “稳定平原区”,这类区域的参数组合在不同市场环境下表现更稳定,鲁棒性更强;

2.本文指标只选取了总收益率,实际选择参数时不应只局限于单一指标,需结合夏普比率、最大回撤等多指标综合判断,避免片面性;

3.参数范围要覆盖 “合理的投资逻辑”,范围过大会导致回测时长过长,范围太小可能找不到 “稳定平原区”,步长同理;

4.通过步长搜索无法定位精确最优参数,参数平原的核心价值是呈现趋势和稳定区域,找到更加可靠的参数组合。

代码链接:

https://bigquant.com/codesharev3/bddb5e5f-bf2d-4ec7-865a-de14e41d4e0d

\

标签

量化投资
{li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