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帖子

基于市场宽度的小市值择时策略

由bqy4a9le创建,最终由bqy4a9le 被浏览 38 用户

一 小市值效应

小市值效应:

1981年,学者banz发现:美股最小市值组比最大市值组年化收益高5.3%,且无法用CAPM解释,这就是小市值效应,也被Fama-French 三因子模型纳入核心(SMB因子);


在A股中,小市值效应更强:

2005-2025 年,中证 1000(小盘)年化 11.2%,沪深 300(大盘)6.8%,超额收益 4.4%,且波动更大(A 股散户占比高,加剧小盘股弹性)

小市值效应有效的核心逻辑--为什么小能战胜大?

1.风险补偿:高风险对应高收益


流动性风险:小盘股日均成交额是大盘股的 1/10,买卖滑点 0.8%(大盘股 0.1%),投资者要求 “流动性溢价”;

生存风险:小盘股退市率 5%(大盘股 1%) —— 高风险需要高回报补偿


2.信息差:定价盲区中的机会

机构覆盖不足:中证 1000 成分股仅 30% 被 3 家以上券商覆盖(沪深 300 达 90%);

案例:2022 年某小盘电子股研发出新型芯片,但因无人研究,股价滞后 3 个月才反应,期间涨幅 40%(信息差套利)


3.成长弹性:基数小的'杠杆效应‘

业绩增长对股价的带动:小盘股营收从 1 亿→3 亿(+200%),股价可能翻倍;大盘股从 100 亿→300 亿(+200%),股价仅涨 50%;

数据:净利润增速 50%+ 的小盘股,次年平均涨 35%(大盘股 18%)

4.A股特殊性: 散户偏好与政策红利

散户爱低价股:小盘股股价多 < 10 元,散户持股占比 60%(大盘股 20%),情绪推动估值;

政策倾斜:“专精特新” 政策让小盘股平均多涨 25%(2023 年数据)

小市值效应的弊端

当市场风格切换至'大盘股主导‘(如周期行业暴涨时),小盘股会被资金抛弃;

如2017 年蓝筹牛,小盘股跌 17.3%,大盘股涨 21.8%—— 这正是 “择时” 的必要性。

所以与小市值相关的策略最重要的点不在于小盘股为什么能赚到钱,而在于如何精准捕捉机会

\

二.筛选小盘股

中证 1000 的核心特性:\n中证 1000 由全部 A 股中剔除沪深 300、中证 500 后的 1000 只股票组成,专注 “小盘股”(平均流通市值 80 亿,远低于中证 500 的 150 亿),覆盖更纯粹的小盘股群体。

\n

指数 成分股数 平均流通市值 小盘纯度(<50 亿占比)
中证 1000 1000 80 亿 60%
中小综指 1500+ 60 亿 75%
中证 500 500 150 亿 30%


优势:

成分股数量适中(1000 只),既保证小盘股覆盖广度,又避免中小综指 “过度分散”(1500 + 只)导致的筛选噪音;

指数编制规则透明(定期调整成分股),确保池内股票始终符合 “小盘特征”。


过滤筛选:*剔除 ST/ST*,*停牌股,科创板 / 北交所,剔除次新股(上市 < 375 天),净利润 TTM>0,剔除涨跌停股


流通市值排序:将流通市值从小到大排序

排序逻辑:过滤后取流通市值最小的 20 只

\

三 市场宽度择时

1.什么是市场宽度?

通常指 “全市场上涨股票占比”“股价在 200 日均线上的股票比例” 等,反映市场整体参与度(如 90% 股票上涨,说明市场宽度极高,整体强势)。

局限:无法区分 “资金流向哪个风格”(大盘 / 小盘、价值 / 成长),对小盘股策略指导有限。

本策略将其转化为“行业内强势股票的比例”,通过单行业的强势程度判断资金流向,进而推断市场风格(大盘 / 小盘)。

逻辑:资金具有 “聚集性”—— 周期行业(银行、煤炭、有色、钢铁)多为大盘股,其上涨会吸走小盘股资金;

当某类风格(如大盘)的行业持续强势,说明资金在向该风格集中,另一风格(如小盘)会被边缘化。

具体是将沪深300指数中的股票分行业判断站上20日均线的比例,从而判断市场风格

2.为什么选 “沪深 300 成分股” 作为分析标的

沪深300的大盘代表性:

覆盖 A 股市值最大的 300 只股票,总市值占比约 60%,是机构资金的 “主战场”(公募基金持仓中沪深 300 成分股占比超 50%);

行业分布均衡(金融、周期、消费等均有覆盖),其行业强弱能直接反映 “大盘资金的主流方向”。

与小盘股的'风格对立性‘:

数据验证:2010-2023 年,沪深 300 与中证 1000 的月度收益相关系数为 - 0.18(弱负相关),说明两者常呈现 “此消彼长” 的关系;

例:2022 年 Q4,沪深 300 中煤炭、银行板块涨幅超 10%,同期中证 1000 跌 8%(资金从小盘流向大盘周期股)。

对比其他指数的优势:

若选上证 50:仅覆盖沪市大盘股,缺乏深市代表性;

若选全市场:噪音太多(包含小盘股自身),无法单独反映大盘风格。

3.核心指标

为什么是20日均线?

均线周期决定趋势灵敏度,回测不同周期均线对行业强度的指示效果(2015-2025 年):

均线周期 行业强度与大盘风格的相关系数 信号准确率(判断对小盘股走势)

5 日 0.32(低) 52%(接近随机)

20 日 0.68(高) 73%(显著有效)

60 日 0.59(中) 65%(有效但滞后)

结论:20 日均线平衡了 “灵敏度” 与 “稳定性”—— 既能及时捕捉趋势(比 60 日快),又能过滤短期噪音(比 5 日稳)。

  • 20 日均线的 “市场共识”
    • 散户行为:个人投资者平均持股周期 20-30 天,20 日均线是其 “止损 / 止盈” 的重要参考;
    • 机构行为:公募基金月度调仓,20 日均线是基金经理判断 “短期趋势是否确立” 的常用指标;
    • 结果:股价站上 20 日均线时,多空力量达成 “短期看涨共识”,行业容易持续强势。

4.行业强度计算

在每个调仓日,本策略进行如下行为

以 2023 年 10 月 26 日(调仓日)为例,拆解计算过程:

\n

  • 步骤 1:确定时间范围\n需向前取 30 天数据(2023 年 9 月 18 日 - 10 月 26 日),确保有足够数据计算 20 日均线(至少 20 个交易日)。
  • 步骤 2:提取沪深 300 成分股数据\n从数据库获取:股票代码、每日收盘价、申万一级行业分类、是否 ST / 停牌。
    • 过滤条件:剔除 ST 股(

      st_status=0
      

      )、剔除停牌股(

      suspended=0
      

      ),最终保留 280 只有效股票。

  • 步骤 3:计算每只股票的 20 日均线\n对单只股票(如 “中国神华”,煤炭行业):
    • 取过去 20 个交易日收盘价(9 月 28 日 - 10 月 26 日),计算平均值→

      ma_20=28.5元
      

    • 10 月 26 日收盘价

      close=29.3元
      

      ,因

      29.3>28.5
      

      ,判定为 “站上 20 日均线”。

  • 步骤 4:统计行业强度\n煤炭行业共 15 只沪深 300 成分股,其中 12 只站上 20 日均线:
    • 强度比例 = 12/15×100%=80%;
    • 同理计算其他行业:银行(强度 65%)、计算机(强度 50%)、医药(强度 45%)……
  • 步骤 5:确定 “最强行业”\n煤炭行业强度 80%(最高),成为当日最强行业。由于煤炭行业属于我们定义的周期行业,此时空仓.

观察去年到现在的择时效果



策略链接:https://bigquant.com/square/ai/4e0ad9a0-f60f-f1d9-723e-2cf15d14f427

标签

流动性风险
{li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