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报&论文

预期调整类因子的收益特征-海通证券-20180523

由qxiao创建,最终由qxiao 被浏览 48 用户

摘要

本文主要对预期调整类因子(即预期指标变动因子)进行研究,考察预期稳定性对调整类因子的影响,并基于此构建时间序列标准化后的预期调整因子。

预期调整因子与股票次月收益呈现显著正相关性,其选股效果与观察期密切相关。随着观察期增加,因子RankIC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态势。观察期短,盈利不变股票占比很大,因子RankIC相对较低;观察期增加,预期不变股票占比迅速下降,覆盖率增加,使得因子RankIC增加;观察期继续增加时,覆盖率增大的优势逐渐减弱,而信息的及时性大打折扣,拖累因子表现。

采用预期稳定性分组,可增强预期调整类因子的选股效果。预期稳定性,即预期指标过去一段时间的波动率,对预期调整因子的选股效果存在明显影响。

时间序列标准化后的预期调整因子,选股效果更稳定。因子IC均值和月胜率均高于时间序列标准化前的因子,整体IR高于2;剔除行业和风格以后,因子IR接近于3。

预测数据不可靠的子样本集中,预期调整因子选股效果不显著。朝阳永续一致预期数据一共包括4种预测类型,其中预测类型1和2较为可靠;而类型3和4的数据为数据模拟与沿用,可靠性低。从预期调整类因子截面回归结果来看,在预测类型为2以内的子样本中,因子截面溢价显著为正;但在类型3及以上的子样本中,预期调整因子选股效果不显著。

可采用0值填充预测数据不可靠的股票。预测类型3和4的因子值类似于朝阳永续构造的一种填充方法;实际上也可用0值填充那些近期没有预测数据的股票。以0填充所得到的调整类因子IC表现相对较优,单因子月胜率在80%以上,IR高于3。

正文

/wiki/static/upload/26/26da291b-e32b-445b-9db9-1129e5e8bbf3.pdf

\

{li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