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而今迈步从头越——写在科创板正式设立4周年之际

创建于 更新于

摘要

本报告围绕科创板设立4周年展开,深刻分析科创板对我国经济高质量转型的战略意义及对硬科技行业的支持。报告指出科创板估值盈利匹配度高,盈利增速领先主流指数,具备较高投资价值。随着“专精特新”政策推动及制度完善,科创板市场发展稳健,公募基金规模快速增长,基金产品数量与规模均显著提升,反映市场关注度持续上升。预计科创板将迎来新一轮牛市行情,投资价值显著 [page::0][page::4][page::5][page::6][page::8][page::9][page::10]。

速读内容


科创板对产业升级与新经济的重要战略意义 [page::4][page::5]


  • 科创板支持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等重点科技领域,推动产业结构升级。

- 电子、医药生物和机械设备行业公司占比较大,反映科创板核心为硬科技企业。
  • 股权融资在新经济转型中扮演关键角色,我国正由间接融资向股权融资加速转变以匹配新经济需求。


“专精特新”政策推动科创板发展及行业分布 [page::5][page::6]


  • “专精特新”政策密集出台,国家加大对中小型科技创新企业培育力度。

- 科创板中近30%的企业属于“专精特新”企业,显示政策支持力度大,促进板块持续增长。

科创板上市条件及制度改革促进硬科技发展及市场流动性 [page::6][page::7]

  • 科创板降低上市门槛,设立多项符合科技创新企业特性的标准,强化适当性投资者制度。

- 引入做市商机制,优化询价转让流程,提升市场流动性并降低交易成本。

科创板估值合理,盈利增长迅速,具备很高的投资性价比 [page::8][page::9]




  • 科创50指数市盈率(PE)及市净率(PB)处于历史较低分位,投资性价比较高。

- 归母净利润年均同比增速远超沪深300及中证500,显示盈利强劲增长动力。

科创板正处于新一轮上涨趋势起点,行情类比2012年底创业板 [page::9]



  • 科创50指数经历2年多调整,现已企稳回升,其走势与2012年创业板底部阶段高度类似。

- 未来有望开启新的较大幅度上涨行情,市场预期乐观。

科创板基准产品规模快速增长,显示投资者持续看好 [page::10]


  • 以科创50指数为基准的公募产品数量17只,总规模超816亿元,2020-2022年复合增长率超40%。

- 其中ETF产品占比高达82%,市场对科创板的关注度与资金配置明显增加。

风险提示 [page::0][page::11]

  • 本报告基于公开信息,不构成投资建议。

- 权益类产品波动较大,适合具备风险承受能力的投资者持有。

深度阅读

报告详尽分析:“而今迈步从头越——写在科创板正式设立4周年之际”



---

1. 元数据与概览


  • 报告标题: 《而今迈步从头越——写在科创板正式设立4周年之际》

- 分析师: 冯佳睿
  • 发布机构: 海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研究所

- 发布日期: 2023年3月左右(分析内容截至2023年3月)
  • 主题/涵盖范围: 以科创板设立四周年为切入点,全面回顾其制度建设、市场表现及未来发展潜力的专题研究报告,重点聚焦科创板市场在中国科技创新和新经济转型中的战略地位、制度优势、投资价值及风险提示。


核心论点与目标:
报告主张科创板对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具有战略意义,围绕“新经济”“硬科技”和“专精特新”政策持续发力,科创板在制度设计上创新完善、有效支持科技创新企业融资发展。以“科创50指数”为代表的科创板整体估值性价比较高并具备较快盈利增速,如今处于新一轮牛市起点,未来有望复制2012年创业板的强势走势。市场参与度明显提升,基金规模快速增长。总体上看,科创板具有较强的投资价值和战略推动作用,但需警惕市场波动风险[page::0,4,6,8,9,10].

---

2. 逐节深度解读



2.1 投资要点与引言



报告开篇提出科创板对推动产业升级和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意义。指出科创板支持拥有关键核心技术和稳定商业模式、成长性强的科技创新企业,契合新经济发展方向。科创板实行注册制,改进上市标准和交易制度,促进资本市场供给侧改革和产业升级。科创板中以“硬科技”为主要方向的企业占比较高,致力于解决企业融资需求,有望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和提升资本市场效率[page::0,4]。

此外,科创板估值和盈利匹配度良好,盈利增速显著领先主流指数,市场关注度逐年增加,指数成分及基金规模显著壮大,市场布局活跃,反映投资者对科创板未来潜力的认可[page::0,9,10]。

2.2 科创板市场与新经济高度契合(章节1)


  • 关键观点: 经济转型过程中,新经济和科技创新为驱动核心,科创板专注战略新兴产业,政府多举措支持科技创新与企业转型,科创板发挥产业升级融资平台作用。

- 支撑证据:
- 《中国制造2025》和十九大政策支持创新驱动发展,聚焦智能制造、新能源等十大科技领域。
- 产业政策、财税、金融、人才多维度支持科技创新(表1)。
- 科创板重点支持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等与新经济深度融合的产业方向。
- 科创板成分企业行业分布图(图1、图2)显示电子、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占比突出(合计约9成),体现支持重点硬科技产业。
- 类比美国1980s股权融资结构演化,强调股权融资对新经济发展的重要促进作用,我国通过科创板推动经济结构由传统重工业向科技服务业转变,配套完善融资渠道和资本市场制度[page::4,5].
  • 数据解读:

- 图1显示电子(22%)、医药生物(20%)、机械设备(16%)为科创板前三大行业分布,占比近60%。
- 图2以Wind主题分类涵盖新一代信息技术(40%)、生物产业(21%)、高端装备制造(16%)等主流科技产业,验证行业聚焦战略新兴领域。
- 经济结构调整数据:第二产业GDP占比从2010年的46.5%降至2021年的39.4%,第三产业从44.2%升至53.3%,反映新经济比重提升[page::5].

2.3 “专精特新”政策推动科创板发展(章节1.2)


  • 关键论点: “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载体,政策频繁强调其重要性。科创板支持这类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创新型企业,增强成长空间和市场活力。

- 证据与数据:
- 汇编了2011年至2022年间连续一系列国家及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专精特新”政策及培育文件(表2)。此类政策从引领中小企业转型发展,到培育“小巨人”企业,提供专项财政支持,推动资本市场配合等多个角度覆盖。
- Wind数据统计“专精特新”概念板块816只股票,平均市值76.9亿元,科创板上市企业240家,占比约30%。高占比体现了政策与科创板的高度对接。
- 图3显示“专精特新”板块在科创板和创业板的分布,科创板占比稳定且具代表性[page::5,6].

2.4 科创板制度改革与市场机制完善(章节2)


  • 主要观点: 科创板制度设计实现“革故鼎新”,降低上市门槛、灵活多元交易制度、适度风险管控。

- 具体内容与数据支持:
- 2018年11月国家宣布设立科创板及推行注册制,2019年7月开市,发展迅速,三年多时间内完成制度框架搭建。
- 制度创新包括:多标准上市门槛,重点扶持硬科技;市场化询价交易,日涨跌幅限制宽松(20%),首次上市无涨跌幅限制,单笔申报股票数量合理,新增投资者资产门槛50万元且需风险揭示。详见表3。
- 招股资金使用效率高,募资至2023年3月底总额约7673.8亿元,投入进度74.7%,体现资金使用效率和项目推进实力。
- 推出做市商机制,增强市场深度和流动性,并修订优化股东减持询价转让制度,增强制度灵活性和信息透明度,降低交易成本[page::6,7,8].

2.5 科创板的估值、盈利及投资表现(章节3)


  • 估值分析:

- 科创板代表指数“科创50”市盈率(TTM)约41倍,市净率4.34倍,均高于主流指数(沪深300市盈12倍上下),但处于历史估值低位(市盈率14.86%的分位点内,市净率6%的极低分位),显示估值合理且有较大向上空间。
- 创业板等成长板块的估值分位点也同样偏低。
  • 盈利增长性:

- 2020、2021年科创50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显著(24.51%、59.02%),远超沪深300及中证500。
- 根据Wind一致预期数据,2022-2024年科创50预测净利润增速均领先宽基指数(分别约45%、28%、21%),显示优秀成长性。
  • 投资表现和趋势对比:

- 科创板起点及运行轨迹与2012年创业板类似。创业板经历最初回调后两年震荡期,随后大牛市走势。当前科创板经过震荡下行,2022年11月起回稳向上,处于新一轮上涨起点。
- 净值走势(图7)和市盈率走势(图8)对比显示两者有高度相似性,支持科创板后续市场有望复制创业板牛市轨迹。
  • 投资性价比结论:考虑较快盈利增速与估值处低,科创板当前具较高投资吸引力[page::8,9].


2.6 市场关注度及资金规模(章节4)


  • 关键数据:

- 截至2022年末,17只基金产品以科创50指数为基准(含 ETF及增强指数策略),管理资产合计约817亿元人民币(剔除联接基金)。
- 规模自2020年288亿起,三年复合增长超41%,体现市场布局热度显著提升,投资者持续看好。
  • 图表关联: 图9清晰展示规模过去三年的快速扩张趋势,基金产品逐渐丰富,反映科创板资产管理市场的活跃度和认可度[page::9,10].


---

3. 图表深度解读



3.1 图1、图2(申万一级行业分布与Wind主题分布)


  • 图1科创板公司在申万一级行业中,电子行业占22%,医药生物20%,机械设备16%,三大行业占比近60%。

- 图2基于Wind主题细分,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40%,生物产业21%,高端装备制造16%,前三占比高达近80%。
  • 这两组数据强化了科创板聚集硬科技及新经济前沿产业的重点定位,与政策导向高度匹配。


3.2 图3(“专精特新”概念板块成分分布)


  • 显示“专精特新”企业数量分别在创业板、科创板、主板和北证的分布,科创板内占比较高,达到约30%(240家公司),彰显政策导向与市场实践的融通,支撑科创板专精特新企业成长。


3.3 图4、图5(科创50市盈率、市净率及分位点)


  • 科创50市盈率约41倍,位于历史14.86%分位点,显示估值尚低,有向上反弹空间。

- 市净率4.34倍,历史最低6%分位,表明当前市场对科创板资产价格未过度溢价。
  • 对比沪深300、中证1000等,科创板估值较高但分位点更低,强化其成长潜力。


3.4 图6(科创50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


  • 数据揭示过去三年科创50净利润增长大幅领先主流宽基指数,显示成长性强劲。

- 预测2022-2024年增速持续遥遥领先,充分体现板块盈利能力的稳健提升。

3.5 图7、图8(科创50与创业板指基日至5年后净值及市盈率走势)


  • 净值线走向显示科创50当前处于震荡后企稳上升的新阶段,与创业板2012年走势高度同步,具备周期复苏的典型特征与潜力。

- 市盈率走势亦显示科创板估值经历了市场修正后趋稳,符合价值回归规律。

3.6 图9(科创50指数基金规模变化)


  • 呈几何级增长态势,三年时间近翻三倍,体现公募市场对科创板的持续看好和资金快速注入。


图表分析整体佐证了文本中关于科创板行业聚焦、估值合理、成长性强及受市场追捧的核心观点[page::5,6,8,9,10]。

---

4. 估值分析



尽管报告未直接展开单一估值模型的细节推导(如DCF),但充分运用市盈率分位点市净率分位点等传统相对估值指标,结合盈利增长预期来评估科创板的投资价值。
  • 市盈率(TTM)40.98倍但处于低分位,说明当前估值水平与历史比值偏低,不是泡沫高估,而是合理区间。

- 盈利增长预期(2022-2024年超过20%年均复合增长率)支持当前估值。
  • 市净率4.34倍亦维持低分位状态,显示资本市场对资产净值的估计较为保守。

- 逻辑基础核心在于估值-盈利匹配,并参照创业板2012年前后相似的估值与走势作比较推断。
  • 估值弹性大,政策环境、产业升级进程及资本市场改革预期构成主要驱动变量。


综上,估值分析重心放在历史分位与盈利匹配的合理性判断,缺乏具体敏感性分析,但创新点在于以指数历史表现类比预测未来趋势[page::8,9].

---

5. 风险因素评估



报告以简明提示方式列明风险:
  • 全部分析基于公开信息,不构成具体投资建议。

- 权益产品价格及收益存在较大波动,适合具备相应风险承受能力的投资者。
  • 强调市场风险普适性,无具体详细风险事件描述或缓解策略。


整体来看,风险部分较为简略,未深入剖析科创板特有的制度完善风险、估值波动风险或政策变化风险,仅作风险声明和适合投资者提示[page::0,11].

---

6. 批判性视角与细微差别


  • 偏好与立场: 报告显然持积极乐观态度,强调科创板战略价值和投资价值,较少详细论述潜在制度风险或行业波动风险,可能过于侧重制度正面效应。

- 估值阐述有限: 缺乏现金流折现等详尽估值模型,未对估值敏感性进行深入分析。
  • 风险提示简单: 风险章节较为薄弱,未深入或结构化说明风险事件及应对措施。

- 市场数据更新及时但整体较为概览化,未针对个别行业或公司展开深入案例分析。
  • 对比创业板历史行情虽有参考价值,但受限于不同行业结构及宏观环境,未来科创板走势仍存较大不确定性,报告对此不够突出。


总体而言报告内容全面论述科创板优势,弱化潜在复杂问题,体现典型券商研究所偏向正面宣传的惯例[page::8,9,11].

---

7. 结论性综合



本报告围绕中国科创板设立四周年,从战略定位、政策环境、市场制度、行业结构、投资价值到市场反响做了系统深度分析。核心结论包括:
  • 科创板作为我国首个注册制试点板块,专注服务新经济和硬科技企业,符合国家经济转型升级方向,政策支持力度大,特别是“专精特新”政策对中小科技创新企业形成强大助力。

- 制度设计创新,包含多元上市条件、市场化询价交易、做市商机制及转让机制改革,有效提升资本市场功能,支持科技产业融资需求,防范过度投机,优化投资者结构。
  • 科创50指数显示科创板整体估值处于历史低分位且盈利增长显著快于主流宽基指数,具备较高的投资性价比和成长空间。数据和图表佐证科创板正在经历类似2012年创业板的调整与修复周期,未来有望迎来新一轮牛市行情。

- 公募基金产品规模快速增长,投资者对科创板青睐明显增强,资金持续涌入。
  • 报告风险提示简明,主要告诫权益投资波动性较大,适合具备风险承受能力投资者,提醒投资者理性审慎。


综上,科创板目前站在产业升级和资本市场改革的重要窗口期,未来发展前景看好,具有较强的战略支撑与投资价值,但投资者需关注市场波动风险,评估自身风险承受能力后参与投资。

---

附录图表示例



图1 科创板公司申万一级行业(2023.3.3)





图2 科创板公司 Wind 主题明细(2023.3.3)





图4 科创 50 市盈率及其分位点(2023.03.03)





图6 科创 50 归母净利润同比(截至 2023.3.3)





图9 全市场以科创 50 为基准的基金规模变化(亿元,截至 2022 年年报)





---

以上详尽分析严格依据报告内容,全面剖析每个重要章节论点、制度设计、数据趋势、图表表现及其内在逻辑,力求提供系统而细致的理解,符合专业金融分析报告解构标准。[page::0,1,2,3,4,5,6,7,8,9,10,11]

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