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底部确立,“反内卷”有望改善供给
创建于 更新于
摘要
报告认为煤炭行业已到行业底部阶段,预计2025年二季度为基本面拐点。随着“反内卷”政策推动行业供给结构优化,供需双向改善,煤价开启反弹,动力煤和焦煤价格均见底回升,未来旺季需求及减产预期将带动价格进一步上行,具有较强的配置价值 [page::0].
速读内容
煤炭行业基本面拐点已现,2025Q2预计为关键验证期 [page::0]
- 煤炭需求方面,2025年前4个月用电增长放缓,但5月起用电增速回升至4.4%,火电发电量由负转正至1.2%。
- 全国原煤产量自4月开始受经济性减产压力显现,5月产量为4亿吨,进口煤同比下降17.7%至3604万吨。
- 预计随夏季高温来临,电力需求旺盛有望推动煤炭消费增加。
动力煤和焦煤价格企稳反弹,供需结构优化明显 [page::0]
- 黄骅港动力煤(Q5500)价格持续上涨,7月4日价格为632元/吨,周环比涨幅0.5%。
- 京唐港主焦煤价格平稳,河北及山西产均维持1230元/吨,炼焦煤库存持续回落,焦企开工率高达78.94%。
- 澳洲煤炭进口价相较国内部分价格更高,提升国内煤炭竞争力。
政策环境“反内卷”推动行业健康发展 [page::0]
- 中央财经委会议明确要求治理低价无序竞争,推动落后产能退出,改善供给结构。
- 反内卷政策有助于提升煤炭品质,促进行业优胜劣汰,利好长期供给稳定。
风险提示 [page::0]
- 宏观经济增长不达预期可能抑制煤炭需求恢复。
- 进口煤大规模进入可能对国内煤价形成压力。
- 供给超预期将压制煤价进一步上涨。
深度阅读
国泰海通|煤炭行业研究报告详尽分析
一、元数据与概览
- 报告标题:行业底部确立,“反内卷”有望改善供给
- 发布机构:国泰海通证券研究
- 发布日期:2025年7月6日
- 作者:黄涛(分析师),王楠瑀(研究助理)
- 主要研究对象:煤炭行业特别是动力煤和焦煤的供需、价格走势及行业政策影响
- 报告核心观点:煤炭行业已触底并开始反弹,尤其在政策导向的“反内卷”背景下,行业供给结构有望得到改善。此外,夏季用电旺季需求回升将逐步推动煤炭价格持续上行。
- 投资建议:基于供应合理调控和需求回升确定性,行业中长期看下行风险有限,具备更多配置价值。具体评级和目标价未在摘录部分出现[page::0,1]。
---
二、逐节深度解读
2.1 报告导读和行业概览
- 关键观点:煤价已见底并开始回升,预计未来三个月为基本面验证的关键期,夏季高温带动用电需求提升,煤炭消费有望恢复增长。中央财经委推动“反内卷”政策,强调依法治理低价无序竞争和推动落后产能退出,有望改善行业供应结构,提升产品质量。
- 需求端解析:
- 2025年1-4月全社会用电量增速仅为3.1%,远低于2024年的6.8%,新能源装机量增加导致火电发电量同比下降4.1%。
- 5月开始,随着气温持续攀升和夏季电力需求加大,用电量增速提升至4.4%,火电发电量转正至1.2%。
- 预计6月底华东地区全面出梅,全国进入夏季高峰期,气象数据显示今年夏季气温高于历史平均,预计旺季煤炭日耗明显抬升,需求稳定增长的格局逐步确立。
- 供给端解析:
- 2025年5月全国原煤产量4亿吨,显示一定的经济性减产压力,证明供给开始趋紧。
- 同期进口煤炭总量下降至3604万吨,同比减少777.6万吨,降幅17.7%。进口煤缩量加剧供应收紧。
- 供应收紧与需求回暖叠加预计形成新供需平衡,行业进入拐点。
- 价格趋势:
- 动力煤价格(黄骅港Q5500)截至7月4日为632元/吨,较上周略增0.5%,开始开启反弹趋势。
- 出口港口煤炭价格稳定,国内供给抗压性较强,进口煤减少进一步推升国内市场价格。
- 焦煤价格也见底企稳,京唐港主焦煤提价保持稳定,炼焦煤库存较高但钢铁产量维持高位,表明焦煤需求仍具韧性。
2.2 政策影响与“反内卷”解读
- “反内卷”政策内容:
- 中央财经委会议强调依法治理企业间低价恶性竞争。
- 引导产业升级、提高产品质量。
- 推动落后产能有序退出,避免产能无序扩张导致市场过剩。
- 政策效果预期:
- 改善煤炭供给结构,减少无序竞争导致的资源浪费和价格战。
- 有助于行业集中度提升和优质产能释放,从而稳定市场价格和盈利水平。
2.3 行业供需关键数据详析
- 用电量和发电量数据:
- 1-4月全社会用电量增速3.1%,5月后回升至4.4%,反映季节性需求回暖。
- 火电发电量由1-4月的同比下滑4.1%提升至5月的同比增长1.2%,说明煤炭为火电主力燃料需求开始恢复。
- 煤炭产量和进口数据:
- 5月原煤产量4亿吨,较前期产量呈现下滑趋势,显示经济性压力推动减产。
- 进口煤量同比大幅下降17.7%,表明海外煤炭市场供应紧张或进口成本上升,倒逼国内煤炭价格和供给格局调整。
- 库存与开工率:
- 焦煤仓储库存高达299.7万吨,较前期涨7%,且焦企开工率维持78.94%,显示行业整体产能运行稳定,库存对供需平衡构成缓冲。
- 澳大利亚纽卡斯尔港动力煤离岸价格周度下降0.8%,进口成本优势不明显,国内煤炭价格具有一定竞争力。
---
三、图表深度解读
报告第1页附带有二维码图片(见原图),用于引导关注官方公众号,提供更多研究报告和活动信息。
(由于当前摘录未包含其他具体表格或图表,分析侧重于文中数据及其逻辑关系。)
---
四、估值分析
- 报告摘录部分未提供详细估值方法及数据。
- 由于煤炭行业的周期属性明显,估值常基于现金流折现法(DCF)、市盈率(P/E)及企业价值倍数(EV/EBITDA)等常用指标。
- 报告重点关注行业供需和价格趋势,估值隐含基础为稳健的盈利恢复预期和行业风险释放。
- 对中长期配置建议指向行业估值相对低位具备吸引力。
---
五、风险因素评估
报告指出主要风险包括:
- 宏观经济增长不及预期:经济增速放缓将抑制用电需求,降低煤炭消费。
- 进口煤大规模进入:进口煤供应增加可能打压国内煤价,影响市场供需平衡。
- 供给超预期增加:国内煤炭产量或因供给政策失控或市场预期改变而增加,可能导致价格再度下行。
上述风险均为行业景气度与价格波动的关键影响因素,报告未细述具体缓解策略,但政策导向和市场机制预期发挥作用。
---
六、批判性视角与细微差别
- 报告预期“反内卷”政策将有效促进行业供给结构优化,但实际执行力度和周期存在不确定性,政策效果实现存在时间滞后和区域差异性风险。
- 对需求端的夏季回暖预期基于历史气象数据和季节性规律,存在气候波动或经济条件变化带来的不确定性。
- 进口煤大幅下降带来的供给压力,虽然短期支撑价格,但长期可能因国际关系或运输条件变化导致波动。
- 报告未详细披露煤炭下游行业(如钢铁)可能的需求变化风险,对焦煤部分需求韧性的评估较乐观。
- 供给端产量压力假设基于经济性减产,未全面涵盖政策调整或产能释放的可能性。
---
七、结论性综合
总体而言,国泰海通证券报告系统阐述了2025年煤炭行业触底反弹的基本面逻辑,着重强调在“反内卷”政策的推动下,行业供给有望结构性改善,优质产能提升将抑制无序竞争,推动价格回暖。同时,受益于夏季气温回升和电力需求季节性增长,煤炭需求端逐步回稳回升,火电发电量转正,供需形势趋于平衡甚至改善。煤炭价格尤其是动力煤价格已开启反弹,焦煤价格底部也初见成效,焦煤需求因钢铁生产保持稳定而表现韧性。库存水平、开工率及进口量下降支撑供应紧张格局。风险主要源自宏观经济波动、进口煤冲击及供给变动。尽管存在一定不确定性,报告坚定指出行业中长期价值显现,对长线资金配置具有吸引力,定位煤炭行业已逐步走出低谷,进入筑底反弹阶段。
该报告不仅结合了详实的数据支撑和政策环境解读,还对煤炭供需微观要素进行深入剖析,形成了较为完整的行业景气度复苏的论证逻辑,适合投资者把握未来3至6个月的关键节点机会。[page::0,1]
---
附件
- 报告封面二维码链接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