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金 | 主动权益:聚焦科技成长,港股配置持续升温

创建于 更新于

摘要

2024年四季度主动权益基金市场发行数量小幅下降但募资规模回升,规模出现缩水,业绩整体未能跑赢大盘,量化策略表现相对优异。科技成长板块表现韧性强,港股配置持续升温,主动权益基金整体价值偏好抬升,持股集中度回落。行业方面,电子和银行增配明显,港股重仓科技及工业板块,基金经理市场认为未来权益市场存在政策利好与结构性机会,但仍关注经济及地缘风险。[page::0][page::1][page::7][page::14][page::17][page::21]

速读内容


发行市场及规模动态 [page::0][page::1][page::2][page::3]


  • 2024Q4新发权益类基金数量减少,募资规模有边际抬升,发行情绪谨慎但略回暖。

- 主动权益基金产品数量达4182只,同比增长4.3%,规模3.28万亿,环比下降9.2%。
  • 规模头部基金多出现缩水,逆势扩张产品表现优异,[page::4][page::5]


基金经理及机构表现 [page::5][page::6][page::7]


  • 头部基金经理管理规模多收窄,业绩存在分化,百亿基金经理数量减少但仍占管理规模重要份额。

- 机构管理规模集中度略回落,易方达、中欧、富国稳居前三,部分机构排名小幅调整。

业绩回顾与表现分化 [page::7][page::8][page::9][page::10][page::11][page::12][page::13][page::14]


  • 2024Q4主动权益基金整体收益负,普通股票型及偏股混合型表现略劣于基准,中证1000小盘指数表现相对占优。

- 量化基金季度和全年收益中位数均优于主观基金,显示量化策略优势明显。
  • 科技制造主题基金尤为突出,2024Q4收益中位数达5.7%;金融地产主题全年表现最好。

- 小盘成长风格季度表现领先,年内大盘价值收益较优,风格收益存在明显分化。


资产及行业配置 [page::14][page::15][page::16][page::17][page::18][page::19]


  • 主动权益基金股票仓位小幅回调至87.2%,其中58.7%基金降仓,港股配置持续提升至12.8%,市值达3673亿元。

  • 行业偏好电子居首,占重仓比例18.2%,加仓银行和科技制造类,减持有色金属、医药、食品饮料等。

- 港股持仓集中在资讯科技与非必需消费,医疗保健及公用事业等行业被减持。
  • 重仓价值风格抬升至48.7%,成长及盈利风格略有回落,持仓集中度下降更趋分散。


重仓股票与基金经理观点 [page::20][page::21][page::22]

  • 宁德时代、贵州茅台、美的集团占A股基金重仓前三,寒武纪、小米及腾讯控股等港股权重显著提升。

- 基金经理普遍看好权益市场,期待政策落地和经济回暖,关注科技成长、医药消费及TMT领域机会。

深度阅读

中金 | 主动权益:聚焦科技成长,港股配置持续升温 - 报告详尽分析



---

1. 元数据与概览


  • 报告标题:《主动权益:聚焦科技成长,港股配置持续升温》

- 作者:孙丁茜、胡骥聪等
  • 发布机构:中金公司量化及ESG研究部

- 发布时间:2025年1月27日
  • 主题:聚焦2024年四季度主动权益基金表现,主旨包括科技成长板块亮眼表现、港股配置扩容,以及基金发行和规模情况分析

- 核心论点
- 2024Q4权益类基金发行数量略减少,但发行份额回升,基金规模整体缩水,基金经理表现分化。
- 科技成长板块表现相对强势,港股配置持续升温,基金持仓偏好价值风格有所抬升。
- 百亿规模基金经理多数规模缩水,但对权益市场仍相对乐观,倾向关注红利、医药、消费及科技产业升级相关板块。
  • 主题信息:涵盖基金发行、存量、业绩、持仓结构及经理观点,专注主动权益板块动态及趋势研判。


---

2. 逐节深度解读



2.1 市场概况



发行态势


  • 2024Q4新发权益基金共50只(普通股票9只、偏股混合40只、灵活配置1只),发行份额合计约158.5亿份,平均募资规模3.2亿元。发行数量较Q3下降,募资份额却边际上升,反映市场情绪略显回暖但依然谨慎。发起式基金占近半,表现出门槛降低、快速发起的市场趋势。

- 重点关注红利价值风格基金,2024内新发相关基金16只,募集近98.6亿元,显示机构对价值型资产的战略布局。[page::0,1]

存量规模与数量


  • 主动权益基金数量达到4182只,同比增长4.3%,环比增长0.7%,基金数量稳步上升。

- 规模方面,受市场震荡影响,整体缩水至3.28万亿元,环比下降9.2%。规模头部产品大多缩水,反映市场波动压力,但逆势扩张的基金多数业绩优秀。
  • 基金经理管理规模多有缩减,表现出现分化。基金公司集中度略有下降,头部机构规模收紧但排名稳定。[page::3,4,5,6,7]


2.2 业绩回顾


  • 2024Q4,普通股票、偏股混合和灵活配置型基金收益中位数分别为-2.6%,-2.3%,和-2.3%,均差于沪深300及中证500等指数,表现未能跑赢主流蓝筹指数。全年三类基金收益中位数分别为4.0%,3.5%和3.4%,仍逊色于沪深300的14.7%。

- 投资风格方面,小盘成长基金表现优于大盘,科技成长板块因流动性宽松和风险偏好提升表现坚挺,量化基金利用小盘优势取得领先。
  • 量化基金季末表现中位数0.1%,远优于主观基金-2.6%,年增幅也显著高出主观基金。[page::0,7,8,9,10]


2.3 持仓结构分析



资产配置


  • 股票仓位整体87.2%,环比略降0.2%,其中普通股票基金仓位最高(88.6%),偏股混合与灵活配置持仓分别为87.4%和85.4%。约58.7%的基金环比降仓。

- 港股配置持续升温,港股持仓比例提升至12.8%,持仓市值3673.3亿元,持有港股基金数量增加至1863只,环比增长2.3%。显示基金经理在估值优势吸引下积极增配港股。[page::0,14,15,16]

行业配置


  • A股端,电子行业依然最大重仓,配置占比18.2%;其次为电力设备及新能源11.4%、医药10.1%、食品饮料8.4%。

- 相较于800指数,基金明显超配电子(+7.3%)、电力设备及新能源(+4.0%)、医药(+3.0%)和家电(+2.1%),但低配非银金融和银行。
  • 环比增仓明显集中在电子(+3.1%)和银行(+1.1%),科技制造板块的小幅增配;减持主要在有色金属、医药、食品饮料、非银金融和通信。

- 港股行业方面,资讯科技(30.0%)和非必需消费(27.2%)是最大配置行业,医疗保健、原材料及公用事业呈现减持态势。[page::0,17,18]

持股风格与集中度


  • 价值风格偏好显著抬升,2024Q4价值得分达48.7%,环比增2.7%,成长市值与盈利偏好小幅回落。基金持仓趋向价值投资风格。

- 持股集中度回落,重仓持股数量回升至2471只,CR10(前十大持仓集中度)降至19.1%,CR20和CR50也出现下降,说明持仓分散度有所提升。[page::0,18,19,20]

2.4 重仓明细


  • A股重仓股:宁德时代持股市值最多(701.2亿元,占4.3%),基金持有数量1221只。贵州茅台、家电龙头美的集团依次位列。

- 其中,寒武纪、宁德时代和美的集团为环比增持股票,但剔除价格涨幅后寒武纪实际主动增持有限。紫金矿业、北方华创及贵州茅台出现主动减持。
  • 港股重仓股:腾讯控股稳居首位(459.2亿元,2.8%),持有基金679只。美团-W、中国海洋石油次之。小米集团、中芯国际等科技股增持显著,美团-W略有减仓。

- 增减持个股整体与股价表现一致,环比增持个股季度平均涨幅41.8%,减少个股跌幅-13.6%。[page::20,21]

2.5 基金经理市场展望


  • 百亿规模基金经理对权益市场持乐观态度,认为政策组合拳释放效应逐渐体现,地产拖累趋弱,行业景气下行风险消化,经济回暖预期推动资金向权益资产流入。

- 同时也提示关注国内经济复苏、海外降息节奏、贸易和地缘政治风险,以及产业升级进度等不确定因素。
  • 结构布局上,部分经理看好低利率环境下的红利资产优势,青睐医药供给修复、消费升级及科技进步驱动的高端制造和TMT板块。

- 相关市场展望关键词集中于政策、消费、估值、成长、机会等,体现对积极配置及行业选择的重视。[page::21,22]

---

3. 图表深度解读



(以下图表均截至2024年第四季度)

3.1 发行数量与份额


  • 图2(基金发行数量)显示,偏股混合型基金数量占绝大多数,普通股票型和灵活配置型基金数量较少,整体略呈下降趋势。发起式基金发起数量占比约50%,反映市场发起基金操作门槛降低。

- 图3(发行份额TOP10)顶部发行基金明显的红利与港股价值风格主导,合计募集规模大,代表机构(如嘉实、睿远、浦银安盛)加码价值及港股主题。[page::2,3]

3.2 存量规模与经理管理规模


  • 图5(基金存量规模)显示总体主动权益基金规模在2024年出现明显下滑,多为偏股混合基金规模减少。

- 图8(基金经理规模TOP20)排名前列基金经理管理规模大面积缩水,反映市场动荡与部分基金调整压力。部分经理对应基金收益表现分化,有的业绩依旧优异。
  • 图9(百亿基金经理数量)图10(管理机构集中度)呈现基金经理数量下降,机构集中度略有回落,显示行业结构尚未进一步集中。[page::4,5,6]


3.3 不同投资类型表现


  • 图12~13(季度和年度收益分布)显示普通股票型基金和灵活配置型基金在两年内总体收益中位数较低,偏股混合型略有领先。

- 图15~16(投资方法收益)量化基金显著优于主观主动,季度中位数收益为正,量化策略在小盘市场环境中展现更好优势。
  • 图17(量化基金TOP5)集中于计算机、电子行业,业绩亮眼,支持量化在科技成长板块的配置效果。[page::8,9,10]


3.4 主题及风格表现


  • 图18~19(主题类别季度和年度表现)科技主题基金季度涨幅中位数5.7%,制造主题也表现优异;全年金融地产主题表现最佳,靠近19%。

- 图21~23(风格类别季度和年度表现)小盘成长风格资金收益较高,季度中位数为1.2%,部分产品超30%;大盘价值全年领先,达到13.2%。
  • 主题和风格的基金名单中,科技、消费和医药等均有领先产品,且电子、电新产业为重仓对象。[page::10,11,12,13,14]


3.5 资产配置与港股配置


  • 图24~25(股票仓位历史与调整分布)整体持仓稳定约87%,但近半基金环比降仓,多数调整幅度小于5%。

- 图26~27(港股投资市值及重仓基金数)显示港股持仓市值及占比持续升高,持仓基金数和比例也同步提高,港股配置升温趋势鲜明。[page::14,15,16]

3.6 行业与行业集中度


  • 图28(行业持仓配置及变动)电子行业依然是配置重点,且环比增仓幅度最大;银行也获得增配,且主动配置明显。医药、食品饮料等行业有所调减,但部分减持为被动调整。

- 图29(行业集中度)前五大行业占比提升,行业HHI指数上升,意味着行业配置趋于集中化。
  • 图30(港股行业配置)资讯科技与非必需消费为主,资讯科技表现增仓明显,医疗保健和原材料减持较多。[page::17,18]


3.7 重仓持股风格与集中度


  • 图31(持股风格得分)价值风格得分提升,成长风格小幅回落;盈利偏好保持高位。

- 图32(重仓持股数量与集中度)基金重仓股票数量小幅增加,集中度指标CR10/20/50均略有下降,显示持仓稍许去集中化。[page::19,20]

3.8 重仓主要股票明细


  • 图33(A股持仓市值TOP10)宁德时代领先巨幅领先,其次贵州茅台、美的、立讯精密等。

- 图34(港股持仓市值TOP10)腾讯控股稳居第一,紧随其后的是美团、海洋石油和小米集团。
  • 图35(环比增持/减持TOP10)前列多为科技及新能源龙头,整体增减持动作较大且与股价趋势正相关。

- 主动增持/减持数据结合股价表现体现了基金对市场机会的积极响应和相对策略调整。[page::20,21]

3.9 基金经理市场展望


  • 词云图(图36)突出关键词包括政策、配置、消费、估值、机会及成长,反映基金经理关注宏观政策环境和结构性机会。

- 各基金经理对政策推动持乐观态度,期望经济回暖刺激权益市场,重点关注科技、高端制造、消费升级以及医药供给出清领域。
  • 仍提醒持续关注经济动能强度、外部不确定性如地缘政治和汇率波动等风险因素。[page::21,22]


---

4. 估值分析



本报告主要聚焦市场发行、规模、业绩和持仓结构分析,未具体展开市盈率、市净率或现金流折现(DCF)等估值模型层面分析。但从基金经理投资展望及风格偏好变化可见,市场对价值板块尤其是红利股及科技成长板块的估值修复和配置机会持期待态度。

---

5. 风险因素评估



报告提醒风险主要包括:
  • 国内经济复苏节奏未确定,可能导致权益市场表现波动;

- 海外降息节奏及贸易摩擦等地缘政治风险不确定;
  • 股市估值调整风险,特别是在科技和成长股板块可能出现波动;

- 产业升级进程可能受到政策或市场环境影响。

报告虽未给出具体缓解措施,但提示投资者需基于公开数据审慎判断,基金表现不代表未来收益,不构成投资建议。[page::0,21,22]

---

6. 批判性视角与细微差别


  • 报告整体论据详实,基于权威的Wind数据与中金内部研究,覆盖面全面。但基金经理观点虽积极,仍存在宏观经济和全球不确定性难判的风险,可能使乐观预期受挑战。

- 基金规模缩水与发行数量减少呈现矛盾,反映市场资金流向和投资者信心分化,且头部产品缩水与部分基金扩张产生分化,说明市场“二八效应”加剧。
  • 报告中持仓风格从成长向价值切换显示基金经理对市场估值分歧反应,但此转变能否持续,还有待市场走势验证。

- 港股配置升温突出,但受制于估值高低波动,外部变量变化风险敞口依然较大。
  • 未有详细估值定价分析,难以判断目前价格的吸引程度,建议投资者结合自身风险承受能力审慎选择。


---

7. 结论性综合



本报告系统揭示了2024年四季度中国主动权益基金市场的结构与动态特征。整体上,基金发行虽受市场谨慎情绪影响数量有所减少,但发行份额边际回暖,规模整体缩水反映市场资金存量压力。基金经理表现分化,头部经理规模缩水普遍。

业绩方面,科技成长板块表现韧性较强,量化基金收益领先,显示市场结构性机会向新兴科技及成长板块倾斜。港股配置在持续回调后因估值优势而被积极买入,港股持仓资产规模及配置比例创新高。

持仓结构显示主动权益基金价值风格偏好明显抬升,行业配置上电子、电力设备及新能源和医药等板块被大幅超配和增持,银行板块则有所恢复但依然处低配状态。持股集中度略有下降,表明基金持仓趋于多样化。

基金经理普遍看好未来权益市场,基于政策利好和经济回暖预期,重点布局红利、医药、消费升级及科技成长等板块。风险提示较为中性,特别强调经济复苏、国际形势和地缘政治不确定性。

图表分析清晰展现了基金发行、存量变化、市场业绩分布以及持仓风格和行业配置,数据严谨,逻辑连贯,能为投资者理解主动权益基金市场趋势提供有力支撑。

整体来看,本报告传递的是稳中有进的市场态势判断,强调科技成长与港股配置的机会,同时提示投资者留意多重不确定性,体现专业、客观和审慎的分析立场。[page::0-22]

---

参考图片(部分重点图表)


  • 图2:普通股票、偏股混合与灵活配置型基金的历史发行数量


  • 图5:主动权益基金的历史存量规模


  • 图12:不同投资类型主动权益基金的季度收益分布


  • 图26:主动权益基金的港股投资市值及占比


  • 图29:主动权益基金的重仓持股行业集中度


  • 图31:主动权益基金的重仓持股风格特征


  • 图36:2024Q4部分主动权益基金经理的市场展望词云图



---

注:以上分析所有结论均基于报告内容,所有数据均来自该报告及其中引用的Wind数据库,中金公司研究部出品。[page::0-22]

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