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计算机】计算机行业2024年年报&2025年一季报综述—2024年营收稳增长,25Q1利润端显著改善

创建于 更新于

摘要

2024年计算机行业营收保持稳步增长但利润端受宏观及减值影响显著下滑;2025年一季度利润大幅改善,营收增速加快,盈利能力增强,现金流明显改善,行业未来受机器人、AI Agent等驱动有望实现多点增长 [page::0][page::1]。

速读内容


2025年一季度业绩亮点 [page::0]


  • 行业营收同比提升15.90%,56.14%企业实现正增长,44.15%企业营收增速提速。

- 行业归母净利同比大幅增长156.56%,55.56%企业盈利正增长,54.04%企业利润增长提速。
  • 毛利率略降但费用率控制良好,研发费用率中位数为16.06%。

- 营业现金流改善明显,合同负债同比增长17.87%,行业客户需求回暖。

2024年全年业绩表现 [page::0][page::1]


| 指标 | 2024年同比变化 | 2023年对比 |
| -------------- | -------------- | ------------ |
| 营收增速 | +5.22% | +3.18% |
| 归母净利润 | -41.73% | 明显下滑 |
| 毛利率 | 25.51% | 同比小幅下滑 |
| 研发费用率 | 9.07% | 下降0.57个百分点 |
| 信用减值损失 | +13.06% | 负面影响加大 |
| 投资及其他收益 | 占利润比重92.30%| 较2023提升19.60个百分点 |
  • 行业内51.17%企业营收正增长,净利润下滑规模扩大,盈利能力受宏观与减值损失影响显著下降。

- 研发投入小幅下降,财务费用由负转正,资金周转效率有所下降。
  • 现金流表现有所改善,但应收账款周转率下降,存在一定资金压力风险。


风险提示与行业展望 [page::1]

  • 宏观经济下行风险可能持续影响盈利。

- 信创及产品创新推进若不及预期,将制约行业增长动力。
  • 机器人、AI Agent、鸿蒙操作系统等新兴技术将推动2025年行业多点开花。


深度阅读

中银证券计算机行业2024年年报&2025年一季报综述详细分析报告



---

一、元数据与报告概览


  • 报告标题:《计算机行业2024年年报&2025年一季报综述—2024年营收稳增长,25Q1利润端显著改善》

- 作者:杨思睿、郑静文
  • 发布机构:中银证券研究部

- 发布日期:2025年5月20日
  • 研究主题:计算机行业整体业绩表现,包括2024年年度业绩及2025年第一季度表现,涵盖行业营收、利润、毛利率、费用率、现金流及减值损失等多个维度分析

- 核心信息:2024年行业营收维持稳健增长,但盈利能力受宏观经济压力和信用减值扩大而显著承压;2025年第一季度盈利端显著改善,营收与利润均实现强劲反弹,主要受人工智能、机器人、信创和鸿蒙生态发展等驱动。报告对行业持积极展望并维持评级,警惕宏观风险及创新进展不足。[page::0,1]

---

二、章节逐步深度解读



1. 2025年第一季度业绩综述



关键论点:
  • 行业整体营收同比增长15.90%,显著超出2024年同期水平,表现出加速回暖态势。

- 近六成企业实现营收正增长,且44.15%企业营收增速提速,表明增速改善较为广泛。
  • 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同比大幅增长156.56%,与2024年同期净利大幅下滑80.11%的状况形成鲜明对比。超过半数企业利润正增长并且超半数企业利润增速提升,表明盈利能力的系统性增强。

- 毛利率中位数和平均数稍有下降,净利率中位数为-1.52%,较2024Q1下滑约1个百分点,显示成本压力仍存。
  • 费用率控制较为有效,研发费用率中位数16.06%保持稳定,研发投入为未来创新提供支撑。

- 经营性现金流亏损明显收窄至-347.07亿元,同比大幅改善,反映经营活动盈利质量提升和现金回收改善;合同负债达1390.51亿元,同比增长17.87%,显示订单增加和业务扩展动力强劲。

推理依据及假设:
  • 营收和利润反弹得益于新兴子行业(机器人、AI Agent、信创及鸿蒙)成长驱动,与客户需求回暖密切相关。

- 毛利率略降可能与产品结构调整或成本端压力有关,但费用率良好控制未对盈利造成更大破坏。
  • 现金流显著向好说明资金周转效率提升,业务健康度增强。[page::0]


2. 2024年年度业绩综述



关键论点:
  • 年度营收稳定增长5.22%,增速较2023年提升2.04个百分点,体现行业收入端韧性。

- 超过半数企业营收正增长,并且41.81%企业营收增速提升,但整体增速向-10%至10%区间集中,存在分化。
  • 利润端负面表现加重,同比大幅下滑41.73%,亏损压力扩大,净利率中位数仅2.00%,平均为-6.83%。

- 毛利率连续下滑至25.51%,研发费用率微降至9.07%,高研发费用率企业减少。
  • 行业信用减值损失同比扩大13.06%,资产减值损失回落16.34%,减值损失整体对利润负面影响加大。

- 投资收益及其他收益占利润比例提升至92.3%,显著高于2023年,说明利润结构中投资收益的依赖增强而主营业务盈利承压。
  • 经营现金流同比增长8%,存货与应收账款同比增长及周转率走弱,表明营运能力有压力。


推理依据及假设:
  • 2024年利润承压主要因宏观经济环境疲软、政企支出收紧及信用减值扩大等因素引发。

- 投资收益占比大增可能掩盖主营业务盈利疲软风险。
  • 应收账款和存货增长及周转率下降预示运营效率受挑战,现金流质量仍待提升。


[page::0,1]

3. 评级主要风险分析


  • 宏观经济下行风险:整体经济环境疲软可能继续压制政企IT预算以及行业需求。

- 信创推进不及预期:作为推动行业创新和业绩增长的重要政策及市场方向,若落地缓慢或效果不足将削弱行业增长动力。
  • 产品创新不及预期:包括机器人、AI Agent等新兴业务若进展不理想,将直接影响整行业绩表现与估值预期。


报告未提供具体风险缓释方案或发生概率评估,提示需关注上述关键风险动态。[page::1]

---

三、图表深度解读



报告附带一幅二维码图片,内容为中银证券研究部官方订阅号二维码,供获取完整报告或进一步信息之用。该图表本身仅为辅助手机扫码订阅使用,不含行业数据,无财务指标内容,故不涉及详细数据解析和趋势解释。[page::1]

---

四、估值分析



报告内容中未涉及具体估值模型、估值指标(如市盈率、市净率、EV/EBITDA等)或目标价区间,强调的是行业基本面变化及盈利能力波动情况。报告主旨更偏向业绩回顾与行业景气度判断,缺少明确的估值框架分析,不存在敏感性分析说明。

---

五、风险因素评估重点梳理


  • 宏观经济下行:宏观经济增速放缓,可能导致政策端及市场端资金紧张,影响IT采购及投资。

- 信创推进不足:信创项目作为政策支持重点,若政策推动力度减弱、实施进展滞后,将制约行业核心成长动力。
  • 产品创新风险:行业新产品与新技术迭代速度快,市场竞争加剧,创新不足将降低产品竞争力和市场份额,影响长期盈利能力。


三大风险直接关联2024年至2025年行业业绩及投资价值,每项风险可能产生的负面冲击均较大,但报告未提供具体概率或减缓措施。[page::1]

---

六、批判性视角与细微差别


  • 报告对2025年一季度业绩改善持乐观看法,强调机器人、AI Agent等新兴领域驱动,但未对行业整体盈利波动的可持续性进行深入探讨。

- 投资收益及其他收益大幅占比利润,提示主营业务盈利问题,或导致盈利数据的波动性被掩盖,这一问题在报告中未被充分强调。
  • 毛利率下降趋势连贯存在,研发费用率虽有所回升,仍未明显逆转下滑态势,表明行业成本压力和创新投入存在矛盾,长期盈利稳定性存疑。

- 现金流改善被提及,但经营性净现金流依然为负(-347.07亿元),未能说明现金流何时转为正值,暗示资金链压力仍在。
  • 报告风险提示较为简要,缺少详细量化风险概率和应对策略,注意潜伏的风险可能被低估。


---

七、结论性综合总结



中银证券的计算机行业2024年及2025年Q1综述报告描绘了一个行业在宏观环境压力及内部减值负担加剧下,2024年利润端显著承压的图景,同时2025年Q1出现了强劲反弹。营收端稳健增长,2025年Q1营收增速接近16%,大大超越2024年全年的5.22%,企业整体盈利能力也由2024年负增长境况猛然好转,利润同比增长超150%。这主要得益于机器人、AI Agent、信创及鸿蒙生态发展等新技术推动,推动行业进入多点开花的增长阶段。

然而,盈利能力的基础仍不牢靠,毛利率持续下滑,研发投入虽部分回升但整体仍显不足,加之信用减值损失的扩大和投资收益对利润贡献的加剧,透露出主营业务盈利的隐忧。经营现金流虽有所改善,依然为负,需关注资金流健康。

图表二维码作为辅助工具,方便投资者获取原始完整研究报告,未直接反映核心数据,但报告中所有财务指标均显示行业正处于复杂调整与转型期。

风险方面,宏观经济下行风险及信创推进的不确定性仍为核心,产品创新的推进速度和效果亦是关键变量,中银证券据此对行业评级持谨慎乐观态度,建议持续关注政策导向及新兴产业发展动态。

综上,报告为投资者提供了详实且权威的行业数据回顾和趋势判断,明确指出2025年一季度的业绩改善为行业景气度回升的有力信号,但盈利质量及风险点仍不可忽视。投资者应在关注新兴技术商业化推进及宏观环境变化的同时,谨防盈利结构变动带来的潜在风险。[page::0,1]

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