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lly 公式在行业配臵中的应用三
创建于 更新于
摘要
本报告在对股价分布不做假设的前提下,推导了Kelly公式并应用于中信一级行业配臵,实证显示Kelly策略在过去两年实现了120%的绝对收益,年化收益52%、夏普率1.52,但最大回撤高达24%。为降低波动和回撤,提出采用风险厌恶系数调节的Fractional Kelly策略,实证表明不同风险厌恶下的组合表现各异,风险厌恶越高,回撤越小。该策略与均值方差组合存在紧密联系,在低收益率情形下几乎一致。未来研究将关注均值回复效应以拓展投资策略。[page::0][page::2][page::3][page::4][page::5][page::6]
速读内容
Kelly策略的无分布假设推导与优化问题 [page::1][page::2]
- 通过对组合几何增长率的定义及其对数泰勒展开,推导出无分布假设下的Kelly准则。
- Kelly准则优化目标等价于最大化 $\ln(1+\mathbf{w}^T\boldsymbol{\mu}) - \frac{1}{2}\frac{\mathbf{w}^T\Sigma\mathbf{w}}{(1+\mathbf{w}^T\boldsymbol{\mu})^2}$,体现了对波动的惩罚作用。
Kelly策略在中信一级行业的实证表现 [page::2]

| 统计指标 | 数值 |
|--------------|---------|
| 财富终值 | 2.53 |
| 交易胜率 | 61.26% |
| 年化收益率 | 52.03% |
| 年化波动率 | 28.40% |
| 夏普比率 | 1.52 |
| 最大回撤 | 23.87% |
| VaR | -6.95% |
| ES | -8.27% |
- Kelly策略获得了良好收益和较高夏普率,但同时伴随较大波动和回撤。
Kelly策略与均值-方差理论的关系 [page::3]

- 理论与实证均显示,当标的收益率较小时,Kelly策略与风险厌恶系数为1的均值方差组合高度一致。
- 只有在投资期限长且预期收益率较大时,Kelly策略才能优于均值方差组合。
Fractional Kelly策略及风险厌恶系数调整 [page::4][page::5]

| 统计指标 | Gamma=10 | Gamma=20 | Gamma=100 |
|------------|----------|----------|-----------|
| 财富终值 | 1.74 | 1.63 | 1.44 |
| 交易胜率 | 58.68% | 59.28% | 58.68% |
| 年化收益率 | 17.97% | 15.65% | 11.43% |
| 年化波动率 | 13.63% | 10.06% | 7.88% |
| 夏普比率 | 1.06 | 1.20 | 1.03 |
| 最大回撤 | 12.07% | 7.59% | 5.39% |
| VaR | -3.43% | -2.49% | -1.96% |
| ES | -4.10% | -3.19% | -2.37% |
- Fractional Kelly策略通过调整风险厌恶系数γ,平衡收益与风险,γ越大,组合越保守,回撤越小。
- 高风险厌恶系数时组合趋于最小方差组合,表现见下图。
高风险厌恶系数组合与最小方差组合比较 [page::5]

| 统计指标 | Gamma=100 | Gamma=200 | MVP |
|----------|-----------|-----------|--------|
| 财富终值 | 1.44 | 1.45 | 1.47 |
| 交易胜率 | 58.68% | 57.49% | 58.68% |
| 年化收益率 | 11.43% | 11.88% | 12.17% |
| 年化波动率 | 7.88% | 7.71% | 7.65% |
| 夏普比率 | 1.03 | 1.11 | 1.15 |
| 最大回撤 | 5.39% | 5.38% | 5.36% |
| VaR | -1.96% | -1.91% | -1.88% |
| ES | -2.37% | -2.24% | -2.36% |
研究总结与未来方向 [page::6]
- Kelly策略适合长周期、高收益投资,但波动和回撤较大。
- Fractional Kelly策略作为调整方案,结合风险厌恶系数实现风险收益平衡。
- Kelly策略表现出类动量特征,后续将研究结合均值回复效应的策略。
深度阅读
检视报告:《Kelly 公式在行业配臵中的应用三》全面详尽解析
---
一、元数据与概览
- 标题:Kelly 公式在行业配臵中的应用三
- 作者及团队:金融工程团队,核心分析师包括刘富兵(联系人,证书编号 S0880511010017)、何苗、严佳炜、耿帅军、徐康、赵延鸿、陈睿、刘正捷等
- 发布机构:国泰君安证券研究
- 发布日期:报告内容中未见具体发布日期,但序列章节均在2014年早期发布(系列前两篇时间分别为2014年3月和前),此为第三篇
- 主题/议题:本报告聚焦于Kelly公式在行业资产配置中的具体数学推导、实证应用及风险控制改进方案,尤其是在无概率分布假设背景下的Kelly策略推导,以及其与传统均值方差理论的关系比较和替代策略(Fractional Kelly)的实证验证。
核心论点与传递信息:
- 通过无分布假设推导出Kelly公式,使其更加符合实际股票回报率的复杂特性。
- Kelly策略能带来极高的收益(过去两年120%绝对收益,年化52%, 夏普比率1.52),但伴随着较大回撤(24%),其惩罚波动性的机制不足。
- Kelly准则实际与风险厌恶系数为1的均值方差组合近似一致,只有在高预期收益和长期投资背景下才显现优势。
- 引入Fractional Kelly策略作为风险调整的替代方法,通过调节风险厌恶系数(Gamma)实现不同风险收益风格,最终组合趋近于最小方差组合。
- 提示未来将研究考虑均值回复效应的投资策略。
总体来看,报告旨在理论与实证相结合,通过深度量化手段,给出Kelly公式在具体行业配置中的应用逻辑、优势与限制,以及风险调整的现实路径,辅助投资者在实践中应用该策略。
---
二、逐节深度解读
1. 无分布假设下的Kelly准则(第1页)
- 关键论点:
- 过去两篇报告中使用贝努利分布和对数正态分布进行假设可能不符合实际,因此本次放弃任何概率分布假设,基于几何增长率的定义,从极限论出发推导Kelly策略。
- 利用对数增长率的时间极限期望导出组合的几何增长率公式,结合泰勒展开得到几何增长率的近似表达式。
- 目标是最大化组合的几何增长率,结合均值和方差,用无分布假设的形式表达优化目标。
- 推理依据与数学公式说明:
- 利用对数收益定义:
\[
\ln(1+G(R)) = \lim{T \to \infty} \frac{1}{T} \sum{t=1}^T \ln(1 + Rt) = E[\ln(1+Rt)]
\]
利用对数函数的泰勒展开,近似计算期望,忽略高阶矩项,表达为均值和方差的函数。
- 投资组合收益均值和方差由权重与收益期望协方差矩阵组成:
\[
\muP = \mathbf{w}^T \mu, \quad \sigmaP^2 = \mathbf{w}^T \Sigma \mathbf{w}
\]
- 最优化目标即最大化近似的几何增长率:
\[
\max{\mathbf{w}} \ln(1 + \mathbf{w}^T \mu) - \frac{1}{2} \frac{\mathbf{w}^T \Sigma \mathbf{w}}{(1 + \mathbf{w}^T \mu)^2}
\]
- 明确指出了Kelly策略的目标是几何成长率最大化,并且组合不喜欢高波动,波动损害长期几何收益。
- 意义:
- 重要的是本节实现了一个脱离对概率分布类型假设的Kelly公式,增强了模型的实用性和适应性。
- 基于数学推导的近似目标凸显“收益—波动”权衡,类似均值方差理论但以几何增长率视角表现。
---
2. Kelly公式在行业配置中的应用(第2页)
- 核心内容:
- 数据选用中信一级行业,自2009年起的周数据。
- 实证中,Kelly策略在过去两年取得了非常优异的表现:
- 绝对财富增长2.53倍(+120%)
- 经过沪深300对冲后,年化收益52.03%
- 夏普率1.52,交易胜率61.26%
- 最大回撤约24%,仍属较高风险水平
- 图1显示Kelly策略累计净值及相对沪深300走势优势明显。
- 图表(图1)解读:
- 上图红线为Kelly策略表现,明显凌驾于沪深300指数(蓝线),增值趋势显著。
- 下图则显示Kelly策略相对于沪深300的超额收益累积,走势平稳上升。
- 数据背后反映Kelly策略在实证层面具有较强的超额收益能力,也显示出对市场波动的敏感性。
- 数据表1解读:
- 财富终值2.53倍意味着投资本金的2.53倍增长。
- 年化波动率较高(28.4%),对应较大风险。
- VaR和ES指标负值均显示潜在的较大亏损风险,最大回撤23.87%验证了策略的风险暴露。
---
3. Kelly准则与均值方差理论的关系(第3页)
- 观点总结:
- 从数学形式出发,展开伴随收益率较小时Kelly目标函数近似成为传统的均值方差组合目标函数。
- 实证验证图2中,红色(Kelly策略)与黄色(风险厌恶系数=1的均值方差组合)曲线几乎重合,证明两者对应较小收益率区间的相等性。
- 由此得出,Kelly策略优势显现的前提是“投资期限长且标的预期收益率偏高”,否则与均值方差无意识别。
- 图2解读:
- 图中两条线紧密贴合,说明实际操作中这两种策略在常见市场条件下极易重合。
- 支持理论分析,也体现出均值方差组合在工程实际中的有效性及Kelly策略更高要求。
---
4. Kelly策略的替代选择——Fractional Kelly策略(第4至5页)
- 核心论点:
- Kelly策略虽然收益高,但高波动和高回撤不可忽视,主要因惩罚波动不足。
- 学术界提出Fractional Kelly,即使用Kelly资金比例的某一分数来降低风险敞口。
- 分析表明Fractional Kelly与风险厌恶系数为$\gamma$的幂效用函数最大化等价,且具备均值方差中的风险调整属性。
- 通过调节$\gamma$来控制风险承受水平,实现投资组合的风格变化。
- 数学推导:
- 详细推导幂效用函数的泰勒展开,说明在小收益情况下效用函数近似均值方差形式:
\[
E\left[\frac{1}{1-\gamma}(1 + Rt)^{1-\gamma}\right] \approx \frac{1}{1 - \gamma} + \mu - \frac{\gamma}{2} \sigma^2
\]
- 显示Fractional Kelly策略对应均值方差优化,风险厌恶系数$\gamma$控制权重。
- 图3与表2实证解读:
- 三种$\gamma$值(10、20、100)对应不同投资风格:
- $\gamma=10$:较激进,财富终值最高(1.74),年化收益约17.97%,但回撤最大(12.07%)
- $\gamma=20$:较均衡,夏普比率最高1.20(风险调整最佳)
- $\gamma=100$:较保守,收益最低11.43%,但最大回撤仅5.39%,风险最小
- 交易胜率相近,表现均稳健优于沪深300。
- 明显看出风险厌恶参数调节投资组合风险收益的现实意义。
- 图4与表3延展:
- 探讨更大风险厌恶系数($\gamma=200$)趋近最小方差组合(MVP)表现。
- 数据验证,高风险厌恶实际导致组合接近MVP,收益风险进一步压缩。
- 年化收益、波动和夏普率都在合理区间内收敛,体现经典均值方差的稳健数据特征。
---
5. Kelly公式总结(第6页)
- 总结重点:
1. Kelly策略收益突出但风险波动大,存在高回撤隐忧。
2. Kelly策略对波动惩罚较弱,需采用替代策略(Fractional Kelly)或提升标的波动性(如高波动资产)来缓解风险。
3. Kelly策略优于均值方差组合的条件是投资期长且标的预期收益高,短期或小收益场景下表现类似均值方差组合。
4. 实证表明,Kelly策略偏动量属性,未来将考虑均值回复效应进行策略延伸。
- 完整地贯穿了理论、实证、风险调整和应用范围,为后续研究指明方向。
---
三、图表深度解读
图1 (页2)

- 描述:显示Kelly策略(红线)与沪深300指数(蓝线)在周频时点上的累积收益对比,以及Kelly策略的累计超额收益曲线。
- 数据趋势:Kelly策略稳健上涨,明显超过沪深300,累计财富约增长2.5倍;超额收益持续放大。
- 联系文本:支持Kelly策略高收益的实证结果,但未消除风险暴露的问题。
- 潜在局限:时间跨度约两年,后期略有回调但整体优异;缺乏波动具体分解信息。
---
表1(页2)
- 内容:Kelly策略收益及风险统计数据(财富终值、胜率、年化收益与波动、夏普率、最大回撤、VaR、ES)
- 意义:确认Kelly策略回报丰厚但VaR、回撤数据警示风险较大,适合高风险承受者。
---
图2(页3)

- 描述:Kelly策略与风险厌恶系数1的均值方差组合净值曲线几乎重合。
- 意义:视觉估计两者模型在特定条件下一致,佐证理论推导观点。
- 局限:只覆盖弱收益率场景,不能反映其它风险偏好层面。
---
图3(页4)

- 描述:不同风险厌恶系数(γ=10,20,100)构建的组合净值与沪深300对比。
- 趋势:
- γ=10曲线最高但波动大
- γ=20次之,收益波动均衡,夏普率最佳
- γ=100最低但最稳健
- 意义:直观展示Fractional Kelly策略调节风险收益的能力,帮助投资者选风格。
---
表2(页5)
- 内容:各风险偏好组合的绩效指标,验证理论与实证符号。
- 洞察:高风险厌恶=低波动低收益,风险与收益权衡显著。
---
图4(页5)

- 描述:风险厌恶进一步加大(γ=100,200)时组合与最小方差组合(MVP)净值走势对比。
- 发现:γ超过100,组合表现与MVP极其接近,说明此类风险控制下投资行为趋同于风险最小化。
- 意义:解释了风险厌恶和组合选择具体表现的极限情况。
---
表3(页5-6)
- 内容:大风险厌恶参数组合与MVP的统计指标比较,数值高度接近。
- 解读:确证了理论,即高风险厌恶驱动组合极端趋向最小风险资产配置。
---
四、估值分析
本报告未以单一公司股票为标的,也未进行传统的公司财务估值(如DCF或P/E等),而是关注资产配置策略的数学优化与组合表现。
基于几何增长率最大化的Kelly策略即为估值核心,且通过优化模型计算最优权重($\mathbf{w}$)。输入参数为股票收益的均值向量$\boldsymbol{\mu}$和协方差矩阵$\boldsymbol{\Sigma}$。
Fractional Kelly策略则通过风险厌恶系数$\gamma$调节权重,应用均值方差优化方法间接体现估值约束。
因此,报告估值核心是投资组合权重的最优化设计,核心假设包括收益均值与协方差的准确估计。
---
五、风险因素评估
- 主要风险:
- Kelly策略本身对高波动的惩罚不足,导致高波动伴随着高回撤风险,实际操作中可能遭遇大幅资金缩水。
- 投资环境假设预期收益率较高、期限较长,否则Kelly策略表现不及预期。
- 模型简化忽略了高阶统计特征(偏度、峰度),可能导致风险估计偏差。
- 数据选取局限于特定市场和阶段,历史表现未必代表未来。
- Kelly策略表现接近动量策略,易受市场动量反转的负面影响,忽略均值回复可能带来损失。
- 缓释策略:
- 引入Fractional Kelly策略,通过降低资金投入比例降低整体风险敞口;
- 调节风险厌恶系数$\gamma$,实现适合不同投资者的风险控制;
- 未来研究拟加入均值回复因素,进而完善策略稳健性。
报告对风险呈现十分透明,且实证部分针对不同风险偏好提供多样化策略方案。
---
六、批判性视角与细微差别
- 报告逻辑严密,推导清晰,对Kelly策略及其变种做了全面的理论与实证分析,具备较强的专业性。
- 但报告对高阶收益分布特征的忽视(如偏度和峰度)稍显弱化风险描述,未来扩展空间大。
- 实证回测的时间周期相对有限(多数评价基于两年时间),且集中于单一市场(中信一级行业及沪深300),风险外推存在不确定。
- 对比方法中均值方差组合假设的投资者风险偏好较单一(重点展示γ=1及几个离散值),更多连续调节的展示可能更具说服力。
- Kelly策略偏波动性轻惩罚的根由更复杂(如模型对于极端尾部风险的反映不全)未深度讨论。
- 报告明确承认Kelly策略本质表现为“类动量”策略,但未展开量化动量和均值回复的具体比较分析。
整体上,尽管有上述限制,报告已在实际应用层面给出具体操作建议和替代方案,适合作为策略研发和投资决策参考。
---
七、结论性综合
报告《Kelly 公式在行业配臵中的应用三》全面分析了无分布假设条件下Kelly策略的数学推导,揭示其作为几何增长率最大化工具,如何被实际应用于中信一级行业资产组合的构建。
实证结果表明,Kelly策略带来了显著超额收益(财富增长超2.5倍,年化收益超过50%,夏普率显著优于大盘),但风险波动和最大回撤均较大(约24%),其本质上的波动惩罚不足限制了风险管理能力。
报告深入探讨了Kelly策略与传统均值方差理论的内在联系,尤其在标的收益率较低且投资期限有限时,两者表现趋同,Kelly策略的优势仅在长期和高收益环境中显著。
为降低高回撤风险,报告提出了Fractional Kelly策略,以调节风险厌恶系数形式对应于均值方差组合,实现风险与收益的平衡。各级风险厌恶参数下的策略表现清晰区分了激进与保守风格,投资者可据此个性化配置。
通过图表的深入分析,报告展现了不同策略净值曲线及绩效指标的直观差异,验证理论推算的有效性,也体现了策略的实际适用性和灵活性。
最终,报告强调Kelly策略表现出明显的动量性质,未来研究将整合均值回复效应,期望寻找更为均衡且稳健的组合策略。
报告态度客观,数据详实,明确提出风险与限制,使其不仅适合策略设计者参考,也为对行业资产配置及风险管理感兴趣的专业投资者提供了极具价值的理论和方法指南。
---
综合评级与建议:
该报告对Kelly公式的行业级资产配置应用进行了结构化、数学化和经验化剖析,评估了其收益、风险与适用条件,提出有效的风险缓解方案Fractional Kelly,具有高度专业性和可实践性。建议投资者根据自身风险承受度,结合市场特性,采用Fractional Kelly策略进行科学配置。
---
引用溯源:本分析内容主要基于报告原文第0至6页内容解读,引用示例如下
[page::0,1,2,3,4,5,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