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三季报公募基金十大重仓股持仓分析

创建于 更新于

摘要

本报告系统梳理了2025年三季度公募基金的偏股主动型基金发行情况、仓位水平及十大重仓股持仓变化。重点分析了行业及个股层面的持仓规模和持仓比例变化,发现电子、通信、电力设备及新能源等行业持仓显著增加,基金重仓股主要集中在中际旭创、新易盛、工业富联等核心个股,百亿基金持仓规模亦实现增长。同时,重点剖析了港股持仓及QDII基金港股持有分布,为理解当前基金投资热点与结构调整提供了量化支持和数据参考 [page::0][page::3][page::6][page::10][page::11][page::18][page::22][page::23]

速读内容


2025年三季度市场表现与主要指数涨幅 [page::0][page::1][page::3]


  • 宽基指数整体上涨,创业板50、创业板指、科创50涨幅均超45%,上证指数、沪深300涨幅分别为15.79%、19.20%。

- 通信(61.47%)、有色金属(46.78%)、电子(44.46%)、电力设备及新能源(38.39%)等行业轮动表现突出,估值维持历史高位。

偏股主动型基金发行规模与仓位情况 [page::5][page::6]



| 基金类型 | 发行数量(只) | 发行规模(亿份) |
| ------------- |------------|--------------|
| 偏股混合型基金 | 78 | 495.60 |
| 普通股票型基金 | 10 | 42.72 |
| 灵活配置型基金 | 1 | 11.85 |
| 平衡混合型基金 | 1 | 3.86 |
  • 2025年三季度成立偏股主动型基金共90只,发行规模与数量较上季度明显提升。

- 各基金类型股票平均仓位均较二季度提高,偏股混合型基金三季度平均仓位89.74%,增加1.28%。

行业持仓变化与个股增减持分析 [page::8][page::10][page::11]


  • 偏股主动基金持仓规模增加超百亿元的行业:电子、通信、电力设备及新能源、计算机、有色金属等。

- 持仓比例增加前列行业为电子(增5.17%)、通信(增3.95%)、计算机、电力设备及新能源、有色金属。
  • 增持个股前五为中际旭创、新易盛、工业富联、宁德时代、寒武纪-U;减持前五为美的集团、顺丰控股、招商银行、格力电器、长江电力。


量化基金百亿规模产品持仓变化 [page::18][page::19][page::20]


  • 目前全市场百亿以上偏股主动型基金34只,较上季度增加10只,主要由中欧基金和兴证全球持有。

- 百亿基金增持最多前五名个股为中际旭创、新易盛、立讯精密、宁德时代、工业富联。
  • 百亿基金持仓行业规模增加主力集中于电子、通信、电力设备及新能源等板块,持仓减少的为交通运输、国防军工、银行等行业。


港股持仓与QDII基金海外持仓情况 [page::21][page::22]


  • 三季度基金港股重仓股市值前六为腾讯控股、阿里巴巴-W、中芯国际、信达生物、泡泡玛特、小米集团-W。

- 阿里巴巴-W持仓规模增幅最大,泡泡玛特、小米集团-W持仓规模缩水明显。
  • QDII基金持有港股集中在腾讯控股、阿里巴巴-W、携程集团-S、华住集团-S和泡泡玛特。

深度阅读

【专题报告】2025年三季报公募基金十大重仓股持仓分析 - 深度解析报告



---

一、元数据与报告概览


  • 报告标题: 2025年三季报公募基金十大重仓股持仓分析

- 作者及机构: 华创金工团队,华创证券研究所
  • 发布日期: 2025年10月30日

- 核心主题: 分析2025年三季度公募基金十大重仓股的持仓情况,包括整体市场表现、资金流向、基金成立与仓位变化、行业与个股持仓结构及变化,特别关注百亿规模基金及港股持仓情况。

核心论点与评级:
  • 2025年三季度A股整体表现强劲,尤其是创业板、科创板及TMT板块表现突出;

- 偏股主动型基金发行活跃,仓位整体有所提高,显示机构看多态度增强;
  • 电子、通信、电力设备及新能源、有色金属等行业获基金增持力度大,持仓结构集中化趋势明显;

- 持仓规模及持股比例均显示公募基金对部分明星个股如中际旭创、新易盛、工业富联、宁德时代等重仓加码;
  • 港股持仓方面,腾讯、阿里巴巴、中芯国际等头部港股获增持,部分港股如小米集团和泡泡玛特被减持;

- 风险提示强调数据为历史持仓,未来存在变数。

总体上,报告定位为深入透视2025年三季度公募基金重仓股动向,为专业投资者提供持仓策略及行情判断参考。[page::0,1,22]

---

二、逐节深度解读



2.1 三季度市场表现回顾


  • 宽基指数表现: 2025年7月至10月底,创业板50涨幅近60%,创业板指50%,科创50达46.67%,均处于历史高位。沪深300等主流指数涨幅在15%-24%区间。多个宽基指数估值达到并超过2019年以来历史高分位,科创50市盈率高达171倍,估值层面行业分化显著[page::1,2]。

- 行业板块: 通信(涨61.47%)、有色金属(46.78%)、电子(44.46%)表现最为突出,电力设备及新能源也有接近40%的涨幅。银行、综合金融板块表现落后,甚至持仓减少,体现市场结构向成长、科技方向转移[page::3,4]。
  • 估值情况: 多数热门行业估值处高位,如电子和计算机行业市盈率分位数接近或超过90%,说明市场热度高企但估值风险不容忽视[page::4,5]。


2.2 偏股主动型基金发行与仓位


  • 三季度共成立偏股主动型基金90只,规模超554亿,其中偏股混合型占比最大,78只发行规模约495亿,显示基金规模集中化趋势。

- 发行业务较前期明显回暖,尤其7月-9月份每月均发行超28只偏股主动基金,基金数量和规模均有较大恢复。
  • 股票仓位方面,所有类型偏股基金三季度均较二季度提升,偏股混合型仓位约89.74%,较二季度提升1.28个百分点,普通股票型基金仓位91.04%,显示基金经理增仓意愿增强,市场资金积极寻找结构性机会[page::5,6].


2.3 基金持仓行业分布变动


  • 依证监会行业分类,制造业持仓规模增长最明显(增加5202.86亿元),金融业持仓大幅缩减(减少417.49亿元),反映资金持续流向制造业优质资产[page::7]。

- 根据中信一级行业划分,电子、通信、电力设备及新能源、计算机、有色金属行业持仓规模均增长超百亿元,尤其电子行业增持幅度最大,持仓占比由18.82%提升到23.99%,增加5.17个百分点。
  • 资金大幅减仓银行、家电、电力及公用事业,持仓比例均明显下降1个百分点以上,银行业持仓减少达333.59亿元,体现资金对传统金融及部分周期蓝筹谨慎[page::8,9,10,11]。


2.4 个股持仓分析


  • 增持方面: 前五大增持个股为中际旭创、新易盛、工业富联、宁德时代和寒武纪-U,均为科技或新能源龙头,代表基金布局技术革新及能源变革的趋势。

- 电子行业中有18只个股进入增持前50名单,占比达36%,显示细分行业龙头的资金高度集中。
  • 持仓比例方面,基金对统联精密、美湖股份、荣昌生物等个股持股比例提升明显,均提升超6个百分点,表现基金的主动增持特征明显[page::11,12,13,14,15]。

- 减持方面: 减持前五主要是美的集团、顺丰控股、招商银行、格力电器、长江电力,属于传统制造与金融板块龙头,反映机构对传统商业模式的审慎。
  • 银行板块减持最为集中,共减持10只个股,规模282亿元以上,同时食品饮料和医药的个股也出现减持[page::15,16,17,19]。


2.5 百亿规模基金持仓情况


  • 截至10月底,市场上百亿以上规模偏股基金34只,较上季度大增10只,中欧基金及兴证全球基金各管理4只百亿产品。

- 百亿基金持仓偏好高度集中于电子、通信、电力设备及新能源、医药、有色金属等行业,其中电子行业持仓市值增幅高达237亿元,通信增幅近194亿元。
  • 持仓变化TOP20个股中,增持规模最高包括中际旭创(79.9亿)、新易盛(57.8亿)、立讯精密(43.2亿)、宁德时代(38.7亿)、工业富联(37.2亿),反映资金对科技核心资产持续看好。

- 部分传统行业持仓减幅显著,包括交通运输、国防军工及银行等,显示大体量资金避开传统板块的调整风险[page::18,19,20].

2.6 港股持仓分析


  • 2025三季度基金重仓港股前六为腾讯控股(682亿)、阿里巴巴-W(491亿)、中芯国际(288亿)、信达生物(140亿)、泡泡玛特(106亿)、小米集团-W(102亿)。

- 小米集团-W和泡泡玛特出现较大规模减持,分别减少约108亿和47亿。
  • 阿里巴巴-W持仓规模上涨近287亿,体现国际科技互联网巨头在基金持仓中的核心地位。

- QDII基金港股持仓前五常为腾讯控股、阿里巴巴-W、携程集团-S、华住集团-S及泡泡玛特,线索说明外资基金对港股核心资产的持续布局[page::21,22].

---

三、图表深度解读



宽基指数涨跌幅及估值 (图表1&2)


  • 内容描述: 显示2025年三季度主要宽基指数涨跌幅、当前估值市盈率(PETTM)及近五年来市盈率分位数。

- 关键数据点: 创业板50涨幅达59.91%,创板和科创板估值偏高,科创50市盈率高达171倍,分位数达97%以上,市场热情高涨但估值风险同样较大。
  • 趋势解读: 新兴科技板块领涨,估值高企但伴随强劲上涨动力,代表市场结构性投资机会明显。

- 对文本支撑: 图表精准佐证了文本对三季度市场的强势描述,强化了成长板块偏好[page::2,3].

中信一级行业涨跌幅及估值 (图表3&4)


  • 内容描述: 涉及细分行业涨跌幅和估值分位,进一步细化行业表现。

- 关键数据点: 通信61.47%涨幅领跑,有色金属、电子紧随其后,估值整体较高,尤其计算机(174倍)及电子(86倍)显示超高增长预期。
  • 趋势解读: 资金高度青睐科技及新能源行业,金融及传统行业估值较低,反映市场结构轮动特征[page::4,5].


偏股主动型基金成立规模与仓位变化 (图表5,6,7)


  • 内容描述: 显示基金发行数量、规模和仓位趋势,具体到偏股混合型、普通股票型等类型。

- 关键数据点: 发行数量逐月维持高位,偏股混合型规模占比近90%,仓位平均提升0.96%-4.81%不等,表明主动管理基金策略趋于积极。
  • 趋势解读: 基金经理整体看多市场,积极提仓以捕捉市场机会[page::5,6].


行业与个股持仓分布 (图表8~15)


  • 基金类型占比: 偏股混合型基金数量占比58%,支持主动管理主流化趋势。

- 行业持仓变化: 制造业、电子、通信等高科技、新能源行业持仓新增数额显著,银行、家电等被减仓。
  • 个股持仓详细: 中际旭创、新易盛、工业富联等电子通信行业龙头获大量增持,显示资金集中趋势。

- 持仓比例变化: 部分中小市值股持仓比例迅速提升,可见主动挖掘潜在成长股的资金动向。
  • 减持集中于传统蓝筹和周期股,尤其银行、家电等,[page::7,8,9,10,11,12,13,14,15].


百亿基金持仓及港股重仓股 (图表21~25)


  • 百亿基金数目提升显著,稳定了资金实力的集中化趋势。

- 百亿基金重仓股行业布局偏向电子、通信及新能源。
  • 港股主要集中腾讯控股、阿里巴巴、中芯国际等龙头企业,显示境内基金对优质港股资产高度认可,且内部存在个别结构调整[page::18,19,20,21,22].


---

四、估值分析(报告中估值解读)



本报告中未见具体估值模型如DCF、EV/EBITDA的详细应用,主要采用市盈率(Price-to-Earnings, PE)估值及其历史分位数比较,展现市场与行业估值水平。
  • 市盈率(PETTM): 运用市盈率(滚动市盈率)评估指数及行业的价值合理性,通过2019年以来的分位数判定当前估值处于历史高低区间,辅助判断风险偏好。

-
分位数解读: 高分位(如90%以上)表明当前PE处于历史较高位置,提示估值压力或热度;低分位则代表估值偏低具备布局价值。
  • 市场估值趋势: 创业板和科创板估值高企,投资者偏好成长与科技股,但也有一定泡沫风险,需警惕估值回调[page::2,4,5].


---

五、风险因素评估



报告风险提示集中于:
  • 历史数据局限性: 持仓数据为历史数据,基金持仓随市场及投资经理策略变化,未来趋势不确定。

-
估值风险: 多数热点板块估值处于高分位,投资需警惕估值回落风险。
  • 数据使用警示: 普通投资者若无专业指导,单靠报告可能产生理解歧义,建议结合自身判断及专业人士意见。

-
版权及传播限制: 非专业投资者及非授权渠道应避免使用报告,以防信息误读。
  • 行业和市场不确定性: 政策、宏观经济等外部因素可能引致行业异动甚至基金持仓调整。


报告未详细列出具体缓解策略,仅提示需结合后续研究和专业判断慎重决策。[page::24]

---

六、批判性视角与细微差别


  • 偏向成长与科技行业: 报告整体透出强烈对科技、新能源等新兴产业的偏好,尽管数据反映确实增仓明显,但对传统产业转型和周期股持仓减少的潜在系统风险关注不足。

-
估值压力隐忧未充分讨论: 虽然高估值现象被披露,报告缺乏对高估值可能引发调整的风险释放机制和可能后果的深入剖析。
  • 基金规模与管理能力难以区分: 报告基于持仓规模变化推断资金动向,但未区分因股价波动导致市值变动与基金经理主动加减仓区别,可能产生样本噪声。

-
港股部分减持理由略显模糊: 小米集团和泡泡玛特大幅减持未分析深层次因素,如政策风险或估值压力,影响对港股资金动态完整理解。

---

七、结论性综合



2025年三季度中国A股及港股市场表现突出,尤其是创业板和科创板大幅上涨,TMT及新能源板块表现优异,公募基金整体展现积极布局态势。偏股主动型基金发行活跃,仓位提升,资本明显向电子、通信、电力设备及新能源、有色金属等成长与周期相结合的战略新兴行业倾斜。

基金持仓个股的集中度提升,尤其是中际旭创、新易盛、工业富联、宁德时代等代表行业龙头股票被大幅增持,反映机构对创新驱动与新能源未来持续看好。相对地,银行、家电、传统周期及公用事业等行业持仓明显减少,显示资金结构正在快速转型,追逐成长同时规避周期波动风险。

百亿规模基金与QDII境外资金均呈现类似持仓偏好,证明机构投资者对科技与新能源产业链的共识较强。港股方面,尽管整体持仓提升,部分个股的规模减持提示市场结构的动态调整。

报告基于多维度数据精细描绘了当前基金持仓格局与动向,为专业投资者提供了详实的行业热点和个股资金流向洞察。然而,高估值和历史数据局限性的风险提示显示未来市场波动仍不可忽视,投资者应结合自身风险偏好审慎决策。

---

附:部分重要图表示例


  • 图表1&2:主要宽基指数2025年三季度涨跌幅及市盈率分位数图,显示创业板50涨幅近60%,科创50估值171倍高企 ,涨跌幅与估值线明显分化,反映市场成长偏好和估值压力。

-
图表7:2025年三季度偏股主动型基金仓位对比图,显示不同类型基金股票仓位均较上一季度提升,偏股混合型基金仓位近90%
  • 图表9及10:中信一级行业基金持仓规模和比例变化图,电子、通信均显著增仓,银行业重仓显著下降

-
图表15:持仓规模增加前50只个股行业分布示意,电子类个股占比最高,达36%
  • 图表22:市场百亿基金持仓变化TOP20,显示中际旭创等科技股持仓大幅增加

-
图表24:基金持仓港股前20集中在腾讯、阿里巴巴、中芯国际等头部资产

上述图表有效支撑报告论述,体现基金仓位、行业及个股结构变化的核心趋势。

---

参考文献


  • 华创金工.《2025年三季报公募基金十大重仓股持仓分析》专题报告,华创证券研究所,2025年10月30日。[page::0-24]


---

总结



本次专题报告全面剖析了2025年三季度公募基金的持仓策略变动,数据详实、分析深入,突出了当前市场成长与科技驱动主线趋势,以及机构资金对核心赛道龙头的拥挤。报告从多角度(宽基指数、行业、个股、港股及百亿基金)展示当前资金流动和持仓结构,结合估值分位提示风险,为专业投资者提供了极具参考价值的投资决策支持,但对估值泡沫与潜在风险警示相对不足,建议结合风险管理策略灵活应用。

整体报告信息全面,逻辑清晰,数据充分,对理解当前基金持仓现状及未来可能趋势具有重要意义。[page::0-24]

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