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下布局:详解17只互联互通港股ETF
创建于 更新于
摘要
本文详细解析了自2022年起入通的17只港股ETF,探讨其在当前AH溢价新低背景下的配置优势及策略亮点。ETF通产品因持仓精准、交易时间优势和低费率,逐渐成为南向资金重要工具,代表品种多呈现显著业绩超额收益。报告还梳理了活跃资金流入、市值分布及主要重仓股构成,介绍了未来潜在入通策略如备兑认购期权等以提升港股投资收益的可能性,为投资者把握港股ETF发展机遇提供参考 [page::0][page::1][page::2][page::3]
速读内容
互联互通ETF成为港股南下交易主力,月均交易额突破680亿人民币 [page::1]

- 2022年ETF港股通开始,17只ETF纳入,投资者持有规模近340亿元。
- 2025年月均买卖总额超680亿元,交易活跃度显著提升。
港股ETF通额度限制严格,主要入池标准包括规模5.5亿港币以上和港股纯度超60% [page::3]
| 考察类型 | 具体要求 |
|----------|------------------------------|
| ETF种类 | 非合成、杠杆及反向产品 |
| 上市时长 | 已上市6个月及以上 |
| 指数历史 | 指数推出满一年 |
| 资产规模 | 近6个月日均资产规模不低于5.5亿 |
| 港股权重 | 基准指数中港股联交所股票权重≥60% |
| 单一成分权重 | 宽基不超30%,非宽基单只不超15%,Top5合计不超60% |
重点ETF产品业绩表现与南下持有市值对比 [page::2][page::3]
| 代码 | ETF名称 | 类型 | 跟踪指数 | 年初至今收益(%) | 超额收益(%) | 南下持有市值(万港元) |
|---------|--------------|------|----------------|-----------------|-------------|--------------------|
| 2800.HK | 盈富基金 | 宽基 | 恒生指数 | 27.81 | 2.99 | 100,511 |
| 3033.HK | 南方恒生科技 | 宽基 | 恒生科技 | 23.86 | 2.11 | 3,128,397 |
| 3069.HK | 华夏恒生生科 | 行业 | 恒生生物科技 | 100.92 | 2.86 | 16,851 |
| 3110.HK | GX恒生高股息率 | 风格 | 恒生高股息率 | 27.67 | 7.46 | 6,794 |
| 3039.HK | 易方达恒指ESG | 风格 | 恒指ESG增强 | 31.73 | 6.69 | 36 |
- 行业细分中,华夏恒生生科表现突出,实现近翻倍收益。
- 风格类如GX恒生高股息率ETF跑赢港股红利指数超7%。
主要南向通ETF的Top20持仓股构成重点 [page::3]
- 盈富基金、南方恒生科技、华夏恒生生科等ETF的重仓股集中在腾讯、阿里巴巴、建设银行、百济神州等港股蓝筹。
- Top20持仓占基金净值比重多在50%-90%以上,凸显集中度高、持仓明确的特征。
- 不同ETF侧重行业及风格有所差异,覆盖科技、医药、金融、高股息等领域。
新兴备兑认购期权策略适合震荡市下的温和看多,通过卖出认购期权获得额外期权金收入 [page::3]

- 该策略以港股龙头股票及指数期货为底仓,同时卖出认购期权。
- 适合市场震荡时稳健收益,牛市阶段收益受限。
- 目前该策略尚未被纳入南向通ETF名单,但未来可能成为入通方向之一。
投资提示与风险提醒 [page::1][page::4]
- 港股ETF存在汇率波动风险。
- 过往业绩不代表未来表现,基金不存在推荐性质。
- 投资者应注意基金规模、指数成分及市场风险,审慎决策。
深度阅读
南下布局:详解17只互联互通港股ETF 报告深度分析
---
一、元数据与概览
- 报告标题:《南下布局:详解17只互联互通港股ETF》
- 作者:陈奥林、肖植桐、Allin君行
- 发布机构:浙商证券研究所
- 发布时间:2025年8月22日
- 研究主题:港股互联互通ETF的南向交易布局及其配置优势
- 核心论点:
- 2025年南向资金大幅净流入港股ETF,标的以ETF为主而非个股,显示ETF在南向交易中的重要地位。
- 报告拆解17只已入通互联互通港股ETF,分析其投资配置优势及策略亮点。
- 当前AH股溢价处于历史新低,港股有望二次启动,重点推荐宽基ETF如盈富基金、安硕恒生科技和恒生中国企业,以及行业和风格ETF如华夏恒生生科和GX恒生高股息率。
- ETF南下买港股具备持仓精准、交易时间延长、长期费率低三大显著优势。
---
二、逐节深度解读
1. 摘要与市场背景(第0页)
主要内容总结:
- 8月15日南向资金大幅净流入359亿人民币,资金流入最多的是ETF而非单一港股。
- 经过3年多发展,ETF港股通产品已发展至17只,内地持有规模累计约340亿人民币,月均成交额超680亿。
- 今年部分ETF表现出色,如华夏恒生生科因创新药行业涨幅超100%,GX恒生高股息率ETF表现超港股红利7%。
- ETF南下投资体现三大优势:持仓锐度高(无需QDII额度即可投资港股或美股中概股中的非入通标的)、交易时间延长(港股交易时段比A股晚半小时,利于捕捉内地ETF收盘后的行情)、长期费率较低(如盈富基金费率仅万4)。
推理依据与逻辑:
- 南向资金流向数据体现ETF交易的活跃度和重要性。
- ETF作为组合型工具具备交易便利性和策略多样性,这加之低费率优势,促进其成为内地资金跨境投资港股首选。
- 持仓结构的灵活性及国际交易时差使得南向港股ETF具备价格错配套利和更活跃的交易优势。
---
2. AH溢价趋势及ETF投资前景(第1页)
核心观点:
- AH股的价差(A股与港股上市同股价差,称AH溢价)下降至新低122.5,反映投资者对港股的乐观预期,资金南下寻找港股补涨机会。
- ETF南下通产品多数今年表现优于对应内地同类指数ETF,表现出资金配置的相对优势。
- 宽基ETF包括恒生指数ETF、恒生科技ETF、MSCI中国ETF、香港100和恒生中国企业ETF。
- 前三者今年平均超额收益为2.6%。
- 香港100和MSCI中国ETF无内地竞品,年内表现领先恒生指数。
- 风格ETF包括恒指ESG增强型ETF、恒生高股息率ETF以及香港红利ETF。其中,GX恒生高股息率业绩达28%,恒指ESG增强产品今年涨幅接近31%。
- 行业ETF中,华夏恒生生科以港股创新药为主,纯度和含量高,且无申赎限制,获较好关注。
扩容策略参考:
- 当前入通ETF标准严格:近6个月日均规模不少于5.5亿港币,联交所股票成分占比6成以上,不含合成、杠杆和反向ETF。
- 未来可关注策略创新,譬如备兑认购期权ETF(如AGX国指备兑),通过卖出股票相关的认购期权获得权利金收益,适合震荡市场的稳健收益,但有单边牛市收益受限的劣势。
风险提示:
- 汇率波动风险显著。
- 报告基于历史数据,不构成对未来业绩的保证。
- 不涉及具体基金产品的推荐。
---
3. 交易活跃度图表(图1,第1页)
描述:
- 图1展示互联互通ETF南向买卖额的单月总买额(红色柱状)及累计买卖额(蓝色折线)趋势,时间起点为2022年7月至2025年8月。
- 红色柱状显示每个月买入资金金额波动,但总体呈现快速增长态势。
- 蓝色线条表示累计买入总金额稳步增加,最终累计买入超1万亿元人民币。
解读:
- 交易量逐渐走高说明南向ETF交易热度高涨且保持持续流动性。
- 数据显示2025年月均买卖总额已超过680亿元,表明资金南下的活跃度达到历史高点。
- 这支持报告中“ETF港股通成为南向交易重要渠道”的观点。
---
4. 港股通ETF表现及持仓结构(图4与图5,第2页与第3页)
主要数据点:
- 图4列出17只已入通互联互通港股ETF的代码、名称、追踪指数、是否内地有对应ETF、今年至今涨幅、相较内地竞品超额收益、以及南向资金持有规模。
- 重要ETF包括:
- 南方恒生科技(3033.HK),涨幅23.86%,超额2.11%,南下持有市值31亿元以上。
- 盈富基金(2800.HK,恒生指数),涨幅27.81%,超额2.99%,南下规模最大,超100亿元。
- 华夏恒生生科(3069.HK,生物科技行业),涨幅100.92%,超额2.86%,南下资金1685万元。
- GX恒生高股息率(3110.HK,风格类),涨幅27.67%,超额7.46%,南下资金6794万港币。
- 图5提供多只代表性ETF前20大重仓股详细持仓及比例。
- 盈富基金重仓腾讯控股(8.59%)、汇丰控股(7.98%)、阿里巴巴-W(7.60%)、小米集团-W等传统港股权重股。
- 南方恒生科技和恒生科技ETF重仓腾讯、阿里、网易、小米,科技权重突出。
- 华夏恒生生科重仓以百济神州、信达生物、康方生物、药明生物等创新药公司为主。
- GX恒生高股息率ETF配置涵盖中国宏桥、裕元集团、中国远洋海运等高股息蓝筹。
逻辑分析:
- 南向资金重点配置市场认可度高、流动性好且业绩优异的宽基ETF。
- 创新药行业ETF成长迅猛,超出其他宽基ETF明显,为投资者提供较大增值空间。
- 高股息率风格ETF显示高于传统红利ETF超额回报,证明市场对分红策略ETF的关注持续升温。
- 代表性ETF前20重仓股集中度较高,表明部分龙头股对整体ETF表现贡献显著。
---
5. ETF入通条件与策略创新(图6、图7,第3页)
ETF入通具体要求(图6):
- ETF不能是合成结构、杠杆或反向产品。
- 上市时间至少6个月以上。
- 跟踪指数需有至少1年以上历史表现。
- 过去6个月日均资产规模最低5.5亿港币。
- 跟踪指数成分中联交所上市股票占比不低于60%。
- 单一成分股在指数中的权重限制严格(宽基类不超过30%,非宽基单只证券不超过15%,Top5加总不超过60%)。
策略创新示意(图7):
- 备兑认购期权策略示意图及收益逻辑。
- ETF通过卖出认购期权赚取权利金,提供跌市保护,适合震荡市温和看多投资者。
- 然而该策略在单边上涨市表现受限制。
---
6. 风险因素(第4页)
- 明确提示港股ETF面临的汇率波动风险。
- 需关注历史数据不代表未来绩效,投资者应理性判断。
- 报告不构成买卖基金产品的推荐,仅为策略及市场分析。
- 法律与廉洁声明保证中立合规性,明确投资需谨慎和风险自负。
---
三、图表深度解读
图1:互联互通ETF南下资金交易活跃度
- 描述见上文第3节。
- 数据全面展示了近年来南向ETF资金流入强劲的态势,交易量逐渐走高表明ETF是主要南向资金介入港股的工具。
- 图表向读者直观传递了资金规模层面ETF在宏观交易盘中的占比扩大。
图4:南向通ETF业绩持仓情况汇总表
- 该表汇总了17只ETF覆盖范围、业绩表现、超额收益及南下持仓规模。
- 表中年初至今涨幅均为正值,且多数ETF相较内地竞品体现了2%以上超额收益。
- 投资者可依此辨识2025年表现卓越的ETF品种及其资本关注焦点。
- 南向持有市值体现资金实际青睐品种,超过亿元的只有几只,最大为盈富基金和南方恒生科技。
图5:Top20重仓股详情
- 多个ETF的重点持仓集中在腾讯控股、阿里巴巴-W、小米、建设银行等龙头公司,反映港股市场核心蓝筹。
- 华夏恒生生科中排名前几的均为创新药企业,符合其行业定位。
- 重仓持股的集中度从50%至90%不等,表明不同ETF组合的个股集中策略差异明显。
- 该数据对投资者理解ETF风险敞口和收益来源至关重要。
图6:ETF南向交易入池标准
- 详细阐明了ETF横跨交易港股南向通的合规要求,保障交易安全和流动性。
- 标准涵盖结构、资金规模、上市时长以及指数成分股权重,体现对ETF产品质量的严格把控。
图7:备兑认购期权策略图示
- 图示清晰展示了备兑认购策略的收益结构,即通过卖期权获得权利金增加收益,同时限制上涨潜力,降低回撤风险。
- 该策略通过对震荡行情的防护能力,适合稳健投资者,但在强势牛市下收益有限。
---
四、估值与策略分析
报告未直接提供基于DCF或市盈率等传统估值模型的分析,但通过业绩表现和超额收益比较,展示了ETF的相对价差和投资价值:
- 通过持续的超额收益表现(一般2%+,部分高达7%),显示ETF产品的性价比优势。
- 南向通的ETF可选择内地未覆盖或申赎限制ETF,增强持仓精准度。
- 长期费率优势降低投资持有成本,有利于长期资本的积累和复利增长。
- 备兑认购策略等创新策略为ETF提供更为丰富的配置选择,分散投资风险。
---
五、风险因素细化
- 汇率风险:由于南下交易涉及人民币与港币兑换,汇率波动可能影响净值表现。
- 业绩波动风险:历史表现不等同未来回报,投资者需警惕市场波动带来的价格风险。
- 交易风险:包括流动性风险、溢价折价风险,及港股市场多变因素。
- 产品风险:合规限制及产品结构性风险,如不合格产品无法纳入南向通。
- 报告提醒投资者应理性看待ETF产品投资,不做绝对收益承诺。
---
六、批判性视角与细微差别
- 报告强调ETF优点,但并未详细剖析ETF市场也存在的潜在流动性风险和跟踪误差风险,特别是在高波动或极端行情下。
- 虽然提及汇率风险,但未具体量化该风险对未来ETF净值及投资回报的影响。
- 华为恒生生科等明星ETF高涨幅背后,行业集中度较高,可能承担较大个股风险。
- 报告对未来扩容的主动ETF策略(如备兑认购期权ETF)持积极态度,但该策略在牛市表现弱势,未充分强调其局限。
- 监管政策因素未广泛提及,考虑港股市场的不确定性及监管动态,可能影响南向资金配置节奏。
---
七、结论性综合
该报告详细分析了目前内地资金通过互联互通机制南下配置港股ETF的市场现状及投资逻辑,重点解读了17只入通ETF的表现、优势及对应标的配置。
- 资金流入 ETF为主导:数据显示2025年月均资金买入超680亿港元,ETF已成为主力配置工具,兑现了资金流动性与配置便利性的双重优势。
- 宽基ETF表现突出,行业ETF创新药一骑绝尘:盈富基金等宽基ETF稳健增长,华夏恒生生科ETF今年涨幅超100%,行业创新性高,具备很强的成长动力。
- 风格ETF表现亮眼:GX恒生高股息率年内超额7%以上,恒指ESG增强ETF也获得较好回报,显示风格分化在港股ETF投资中有重要价值。
- 三大买入优势赋能ETF配置价值:持仓精准不依赖限定额度、交易时间延长带来市场把握机遇、低长期费用保障复利效应。
- 未来策略创新驱动空间广阔:主动管理和策略型ETF(如备兑认购期权策略)有潜力丰富南向ETF产品线,但需关注其市场适应性。
整体来看,报告传递出港股ETF通过南向市场获得资金认可与配置优势的积极信号,建议投资者关注具规模与流动性的ETF作为港股配置核心组合,并兼顾行业与风格特色ETF,以期把握港股二次行情启动的投资机会。
---
重要引用
- 南向资金2025年月均买卖总额超680亿,17只港股ETF持有规模达340亿[page::0,1]
- ETF三大优势:持仓锐度高、盯盘时间长、费用低[page::0]
- AH溢价降至122.5历史新低,5大宽基ETF平均超额收益2.6%,风格ETF表现优异[page::1]
- 华夏恒生生科ETF涨幅100.92%,GX恒生高股息率超7%,领跑同类产品[page::2]
- ETF入通严格标准:日均资产规模5.5亿港币,成分股港股权重不低于60%等[page::3]
- 备兑认购期权策略图解及策略优劣分析[page::3]
- 风险提示及法律声明明确投资需谨慎[page::1,4]
---
通过全面的数据、图表解析和深入的篇章梳理,报告为投资者提供了港股ETF南向投资的全景洞察,为理性配置港股资产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