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金:不宜过度解读鲍威尔的“鸽”

创建于 更新于

摘要

本报告分析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2025年Jackson Hole会议讲话,指出其“鸽派”信号被市场过度解读。鲍威尔强调美联储货币政策的“反应函数”,即就业风险大于通胀时倾向降息,反之则可能暂停降息。报告揭示当前美国面临关税及移民政策压力,产生“类滞胀”风险,限制了货币宽松空间,意味着未来降息力度和持续性均有限。报告通过对比2024年与2025年政策讲话差异和货币政策框架调整,强调美联储面临平衡通胀与就业的复杂挑战,提示市场需谨慎看待货币政策转向 [page::0][page::1][page::2]

速读内容


鲍威尔讲话“鸽派”信号解析 [page::0][page::1]


  • 鲍威尔并未明确承诺持续或大幅降息,更多是阐述美联储货币政策的“反应函数”。

- 当就业风险超过通胀风险时,美联储倾向于降息,反之则可能暂停降息。
  • 当前美国面临显著关税及紧缩的移民政策,双重因素抬高“类滞胀”风险,限制货币宽松空间。

- 市场不应将讲话视为宽松周期的起点,而须正视货币政策调整中的风险与挑战。

美联储货币政策框架与讲话内容对比 [page::2]


| 维度 | 2020年 | 2025年 |
|---------------|------------------------------------------------------------------|--------------------------------------------------------------|
| 背景 | 潜在增速下行、自然利率低、通胀风险小,美联储担忧通缩,倾向宽松 | 通胀高企,供给冲击显著,关注实现就业与物价稳定的平衡 |
| 通胀目标 | 实施平均通胀目标制,容忍阶段性超标 | 回归灵活通胀目标制,强调维护2%长期通胀目标,态度更明确 |
| 就业目标 | 追求更多就业,允许就业过热 | 允许就业短期超过充分就业,但若威胁物价稳定可提前收紧 |
| 双目标冲突处理 | 定容忍 | 倾向优先支持就业,且根据偏离程度及持续时间调整政策方向 |
  • 对比2024年与2025年Jackson Hole讲话,2024年更自信地预告降息,2025年则信心不足且更为谨慎。

- 2025年讲话强调结构性冲击影响大,货币政策对结构性问题无良方,降息效果有限。

货币政策挑战与经济前景预判 [page::1][page::2]

  • 经济面临的结构性冲击包括关税和移民政策收紧,导致劳动力供给下降和成本上升。

- 降息可能难以缓解由供给冲击引发的“类滞胀”,甚至可能加剧实际购买力侵蚀。
  • 需警惕降息导致滞胀困境,市场风险偏好或下降,波动性可能加大。

- 美联储未来货币政策调整需谨慎权衡就业与通胀风险,政策空间有限,预计降息幅度和次数或低于市场预期。

深度阅读

中金研究报告分析解读


报告题目


《不宜过度解读鲍威尔的“鸽”》

报告作者与发布时间

  • 作者:肖捷文、张文朗

- 机构:中国国际金融股份有限公司(中金公司)研究部
  • 发表时间:2025年8月26日

- 地点:北京

报告主题


本报告聚焦于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鲍威尔于2025年8月22日在Jackson Hole会议上的货币政策讲话,特别是市场对其措辞的“鸽派”解读,剖析其真正含义及对美国货币政策未来走向的影响。

---

1. 报告概览与核心观点



鲍威尔在Jackson Hole会议上的讲话被市场解读为准备转向货币宽松(“鸽派”信号),利率期货市场9月降息概率大幅上升。然而,中金公司团队认为:
  • 鲍威尔并未明示持续性和幅度较大的降息,只是在表述美联储的政策“反应函数”——当就业风险大于通胀风险时,美联储倾向于降息。

- 由于美国当前面临较高关税税率和收紧移民政策,这些结构性因素对供给和价格构成压力,可能加剧“类滞胀”风险,从而使得降息政策面临两难。
  • 因此,市场不应将此次讲话视为货币宽松系列的开端,而需警惕就业与通胀双重风险对美联储的挑战,未来货币政策可能不会大幅宽松,波动性将上升。


核心论点强调,不要过度解读“鸽派”讯号,谨慎对待降息预期,重视美联储面临的复杂宏观经济环境。[page::0,1]

---

2. 逐章深度解读



2.1 讲话内容解析及市场反响



鲍威尔主要传递了货币政策的“反应函数”,即美联储政策会依据就业和通胀风险的变化灵活调整。讲话中特别提到:
  • 就业下行风险增加,通胀则仍存在上行压力,尤其是来自关税和移民限制的供给冲击。

- 关税对价格的影响虽明显但预期为一次性冲击,短期内价格上涨后回落。
  • 因此,美联储调整政策是“条件式”的,依据经济数据而非自发信号进行。


市场利率期货反应迅速,将9月降息概率从75%提至89%,显示市场对政策宽松预期的强化,但报告认为政策走向并非如此直截了当,应认识到潜在矛盾和复杂性。[page::0]

2.2 就业与通胀的矛盾局面



作者深入分析了美联储的新货币政策框架与经济现实的冲突:
  • 关税与移民政策收紧同时限制劳动力供给和推高价格,形成就业与通胀风险并存局面。

- 新框架摒弃了此前的“平均通胀目标制”,转向更加灵活且强调风险对称的政策制定方法。
  • 2025年非农就业数据下修,强化了就业下行风险的现实性,支持降息必要,但通胀若偏离目标则可能叫停降息。

- 报告对比了2024年和2025年Jackson Hole讲话中鸽派信号的不同:2024年鲍威尔自信且明确支持降息,2025年态度明显谨慎,信心不足。

这反映出美联储当前面临“类滞胀”压力,即经济增长疲软与通胀上升同时存在,政策权衡更加复杂。[page::1]

2.3 结构性冲击与货币政策局限



报告分析了鲍威尔关于结构性经济冲击对货币政策的限制:
  • 更高关税和更严格移民政策导致的供给冲击,货币政策无力根本解决。

- 降息或短期刺激需求,但同样可能促使企业加速将成本转嫁消费者,进而推高价格。
  • 这可能导致“降息导致滞胀”,形成恶性循环,最终损害居民购买力和经济稳定。


因此货币宽松并非解决当前经济问题的万能钥匙,也可能带来反作用。[page::1]

2.4 小结



报告整体论调是持续谨慎态度,反对市场过度乐观地理解鲍威尔“鸽派”,强调政策调整是条件驱动的反应,不是预设行动。预期美联储即使短期内降息,也不会开启大规模或持续的降息周期,反映经济结构性问题和复杂风险的存在。[page::0,1]

---

3. 关键图表深入解读



图表1:美联储货币政策框架对比(2020年vs2025年)



| 维度 | 2020年政策特征 | 2025年政策特征 |
| :--------------- | :------------------------------------------------- | :--------------------------------------------------- |
| 背景 | 潜在增长率下行,通胀风险小,担忧通缩 | 通胀高企,显著供给冲击,关注实现就业与物价稳定平衡 |
| 通胀目标 | 采用平均通胀目标制(FAIT),容忍阶段性通胀超过2% | 回归灵活通胀目标制(FIT),重申2%长期目标,强调迅速行动维护目标 |
| 就业目标 | 允许就业过热,追求更多就业 | 允许短期超过充分就业,但若威胁物价稳定可提前收紧 |
| 双目标冲突处理 | 容忍度较高 | 倾向优先支持就业,但对偏高通胀保持对称平衡,依偏离程度和持续决定政策方向 |

解读与关联


该表清晰展示了2025年美联储框架较2020年更为谨慎、灵活且注重平衡风险的变化。2020年的货币政策偏向宽松,允许更高通胀以支撑就业。而2025年则强化了对通胀回落的强调,尤其是在通胀长期偏离目标时愿意采取果断行动。同时,就业目标亦趋于平衡而非单边追求。这与报告中强调的政策“反应函数”概念相呼应,表明美联储决策依据的复杂性和动态调整逻辑。[page::2]

---

图表2:2024年与2025年Jackson Hole讲话对比



| 议题 | 2024年表述 | 2025年表述 |
| :--------- | :----------------------------------------------------------- | :----------------------------------------------------------- |
| 就业风险 | 就业下行风险增加,劳动力供应大幅增加及招聘放缓 | 就业下行风险上升,失业率上升主要由劳动力供给减少,可能导致裁员 |
| 通胀风险 | 通胀风险缓解,鲍威尔有信心通胀回归2% | 关税对价格影响明显但预计短暂,通胀风险偏上行 |
| 政策调整 | 认为时机成熟,应调整政策,方向明确 | 政策处于紧缩区间,经济风险变化可能需调整政策 |
| 讲话信号 | 明确预告降息,态度主动自信 | 为降息开绿灯,但态度谨慎、信心不足 |

解读与关联



该表对比了鲍威尔讲话语气和内容的转变。2024年讲话极具前瞻性和指向性,强调降息时间和方向,表现出政策主动明确。而2025年讲话则显得更为谨慎,逻辑上承认就业风险升高的同时警示通胀风险尚存,整体反映出面对复杂、不确定的宏观环境时决策的难度增加。信心的减弱和表述的模糊程度,对市场预期形成制约,与报告观点高度呼应。[page::2]

---

4. 估值与预测(本报告无具体财务估值内容)



本报告核心聚焦于宏观货币政策环境的分析和政策预期,并无直接包含对个股或金融产品的估值模型、盈利预测或目标价等内容。

---

5. 风险因素评估



报告明确指出当前美国经济面临的主要风险包括:
  • 结构性供给冲击风险:来自较高关税和收紧移民政策,限制劳动力和增加企业成本。

- “类滞胀”风险:就业市场需求疲软与通胀压力并存,形成政策难题。
  • 货币政策的不确定性风险:美联储在保持就业和控制通胀之间权衡,中间存在较大不确定性,导致市场波动加剧。

- 政策效果风险:降息可能效果有限,甚至反作用推高价格,陷入降息—滞胀恶性循环。

此外,报告指出市场对鲍威尔“鸽派”信号的误读本身也是风险,可能促使预期过度乐观,忽视政策调整灵活性和复杂性。从而在实际经济数据偏离时引发市场剧烈调整。[page::0,1]

---

6. 批判性视角与细节考量



从报告本身来看,其观点相对中立、审慎,并贴近宏观经济逻辑。中金团队批判了市场对鲍威尔讲话的过度解读,避免单纯用“鸽派”“鹰派”标签简单化政策信号。

潜在局限和需要注意的细节包括:
  • 报告假设关税和移民紧缩影响主要为短期,但未来可能发生变化,若持续推升通胀,政策反应将更复杂。

- 对美联储“反应函数”的定义依赖于对风险“偏向”的判断,实际经济情况可能出现突发事件或结构性转变,令框架难以适用。
  • 报告强调美联储面临的“两难”,但未详尽探讨降息可能引发的其他金融稳定问题或国际影响。

- 结构性冲击的深度与持久性是评估货币政策效果的关键,报告以当前数据判断有限,还需密切关注后续经济数据的动态变化。

整体来看,报告平衡分析了政策言论和市场反应,避免了极端解读,强调了政策环境的复杂性与不确定性。[page::0,1,2]

---

7. 结论性综合



本报告通过细致剖析鲍威尔2025年Jackson Hole讲话与美联储最新货币政策框架,从多维度展现当前美国货币政策面临的复杂形势。
  • 美联储新框架更强调风险对称与灵活应对,放弃了过去对通胀的容忍度,更明确强调维护2%通胀目标的重要性。

- 讲话中传递出就业风险上升和通胀压力并存的“类滞胀”局面,导致货币政策调整难度加大。
  • 市场对讲话的“鸽派”解读存在过度乐观现象,报告强调传递的是条件反应逻辑,而非政策宽松的确定开启。

- 下调就业数据成为近期降息预期的主要支持,但若通胀持续偏离目标,降息可能被中止。
  • 结构性因素(高关税和移民限制)对供应侧冲击显著,货币政策工具在缓解此类冲击上能力有限,降息可能反而加剧滞胀风险。

- 一旦就业和通胀目标冲突激烈,政策进退两难将导致波动率增加,风险偏好下降。

从图表分析看,美联储框架和讲话内容的变迁清晰体现了其政策立场的严肃转折,强调了灵活性和风险对冲,而非单一追求宽松。两年讲话对比也显示政策信心明显减弱,暗示美联储对于货币政策未来的不确定性更为慎重。

总的来说,本报告提示投资者需理性看待美联储政策的“鸽派”信号,警惕由于复杂内外部冲击带来的政策两难以及由此引发的市场波动和风险。
这对于理清未来货币政策走向、资本市场预期管理及宏观风险防范均具有重要价值。[page::0,1,2]

---

附录:关键图片示例



中金:不宜过度解读鲍威尔的“鸽”

---

参考链接与资料来源


  • 鲍威尔讲话全文及相关资料

https://www.federalreserve.gov/newsevents/speech/powell20250822a.htm
  • 美联储最新政策分析及市场反应

https://www.foxbusiness.com/economy/fed-chair-jerome-powell-signals-job-market-inflation-outlook-could-allow-interest-rate-cut
  • 中金公司研究部内部资料与分析


---

(全文基于报告内容详尽解读,严格遵循引用溯源标准)

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