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格、产业、地域指数体系大梳理
创建于 更新于
摘要
本报告系统梳理了我国主要机构发布的风格、产业、地域指数体系,基于跟踪标的丰富度、体系完整性、数据可回溯性和A股覆盖率四大指标进行对比分析。重点推荐中信风格体系、中信上下游产业链指数体系、万得中国产业大类体系及万得行政区、省级体系,因其回溯期较长且覆盖率较高,适合支持市场轮动策略研究。各指数体系详细解读及对应数据表明,不同机构指数在结构设计和覆盖深度上存在差异,报告为投资者构建科学的多维度市场轮动研究与投资框架提供了重要参考 [page::0][page::3][page::16][page::18][page::19].
速读内容
报告核心聚焦风格、产业、地域指数体系框架构建 [page::0][page::3]
- 指数体系的设计影响市场深度分析和投资效果。报告关注跟踪标的丰富度、体系完整性、回溯期和A股覆盖率。
- 主要指数体系包括中信风格体系、中信上下游产业链指数体系、万得中国产业大类体系等,符合市场轮动研究需求。
风格指数体系详解 [page::5][page::6][page::9][page::10][page::12][page::14][page::15][page::16]
- 上证、深证、国证、中证、万得、同花顺、申万、中信均有风格指数体系,覆盖成长、价值、规模、因子等细分。
- 中信风格体系回溯期近20年且A股覆盖率较高,风格划分为金融、周期、消费、成长、稳定五大板块。
- 万得和同花顺因子风格体系丰富,覆盖多维度因子,支持基于市净率、资产增长率、动量等风格划分。
- 申万大类风格体系基于产业链上下游,覆盖率高,适合产业风格分析。
产业指数体系结构及特征 [page::16][page::17][page::18]
- 万得中国产业大类体系划分为周期制造、科技、消费、医药、稳定、金融地产六大板块,回溯期超20年,覆盖A股及部分境外企业。
- 中信产业体系聚焦产业集群,包含7个产业板块,回溯期短于10年但覆盖A股广泛。
- 中信上下游产业链指数体系从生产运营特征出发,划分上游资源、中游制造、下游消费及基建、TMT、金融地产,回溯期近20年。
地域指数体系对比分析 [page::18][page::19][page::20]
- 同花顺地域指数体系以省级行政区域划分,回溯期超15年,覆盖A股。
- 万得地域指数体系层级丰富,包括行政区、省级和市级,回溯期超20年,覆盖面广。
- 万得行政区体系、万得省级体系均具备较高A股覆盖率,适合多层次地域研究。
重要图表展示指数回溯期及覆盖率 [page::0]

风险提示及免责声明 [page::0][page::21][page::22]
- 指数体系基于历史数据,存在误差和模型限制,不保证未来表现。
- 投资需谨慎,报告不构成个性投资建议,仅为学术及投资工具参考。
深度阅读
金工数据体系研究报告 深度分析
---
一、元数据与报告概览
- 报告标题: 风格、产业、地域指数体系大梳理
- 作者及联系方式: 刘飞彤 分析师,执业证书编号:S0530522070001,邮件 liufeitong@hnchasing.com
- 发布机构: 财信证券研究发展中心
- 发布日期: 2024年12月3日
- 研究主题: 对A股市场中不同风格、产业及地域指数体系的全面梳理与比较分析
- 核心论点:
- 指数体系设计及质量直接影响市场分析深度及投资决策效果。
- 聚焦风格、产业及地域三大维度,根据跟踪标的丰富度、体系完整性、数据回溯性和A股覆盖度四大核心标准进行分类整合和体系评估。
- 综合比较后,认为中信风格体系、中信上下游产业链指数体系、万得中国产业大类体系、万得行政区体系及万得省级体系更适合作为市场轮动规律研究的基础和投资策略开发的工具。
- 投资评级与风险提示:
- 明确统计数据和模型依赖历史数据,有误差和模型不完善的风险;
- 行业轮动受多因素影响,可能出现模型无法覆盖的情形;
- 投资评级体系标准详见报告末尾说明。
本报告的目的是为资本市场研究者和投资者提供多维度、科学规范的指数工具选择参考,提升市场轮动研究的系统性和应用效果。[page::0,3]
---
二、逐章节深度解读
2.1 导言与方法论框架
报告首先强调指数作为市场研究核心工具,有效的指数体系是进行深入轮动策略分析的关键。围绕五个基本评判标准:(1)跟踪标的丰富度、(2)体系完整性、(3)数据回溯期、(4)A股覆盖率;(5)对指数适用性的系统分析,是本报告整体结构贯穿的分析主线。
- 跟踪标的丰富度:丰富的标的跟踪能更贴合实际投资应用;
- 体系完整性:包含行业、风格和地域等关键划分,有助于科学分类与研究;
- 数据回溯性:较长回溯期利于捕获市场长期规律,验证策略稳健性;
- A股覆盖率:直接关系指数体系对A股市场的代表性和可用性。
基于此,报告系统梳理多个权威机构发布的指数体系(上证、深证、国证、中证、万得、同花顺、申万、中信),形成风格、产业和地域三大体系的细致对比。[page::0,3]
---
2.2 风格指数体系梳理
- 类别划分:
- 宽基样本结合成长与价值因子划分,代表有交易所及中证指数发布的风格体系;
- 以市值、价格、基本面等丰富因素划分的规模和因子风格体系,主要由万得、同花顺、申万发布。
- 主要风格体系比较:
| 指数体系 | 核心特征 | 跟踪标的 | 回溯期 | A股覆盖率 |
|------------------|----------------------------------------|------------|------------------|----------------|
| 上证风格体系 | 以上证180/380/全指为样本,成长价值分层 | 上证180价值指数有 | 均超20年 | 较低 |
| 深证风格体系 | 创业板、深证1000、700、300等多样样本 | 创业成长和深证价值指数有 | 深证300近20年,其它超10年 | 较低 |
| 国证风格体系 | 1000成长价值,双依据风格(市值+成长价值) | 无 | 国证1000和双依据超20年 | 较低 |
| 中证风格体系 | 沪深300/中证500/中证800,成长与价值区分 | 沪深300风格标的丰富 | 均近20年 | 较低 |
| 万得风格体系 | 包含规模、央企规模、高低价、因子风格体系 | 万得小市值指数有跟踪产品 | 央企超15年,其余小于10年 | 规模和因子覆盖较高 |
| 同花顺风格体系 | 规模、高低价、因子多维划分 | 无 | 规模体系部分超15年,其余小于10年 | 覆盖较高 |
| 申万风格体系 | 产业链上下游、规模、因子划分 | 无 | 规模及市场风格超20年,其余不足5年 | 大类覆盖较高 |
| 中信风格体系 | 以三级行业为单位划分金融、周期、消费、成长、稳定5大板块 | 无 | 近20年 | 覆盖较高 |
- 逻辑与依据:
- 多数传统交易所指数如上证、深证、中证采用成长-价值划分的经典风格因子;
- 万得、同花顺、申万及中信体系引入更多因子和市值维度,丰富指数样本和划分粒度;
- 回溯期长的体系更适合时间序列滚动策略分析;
- A股覆盖率较高的体系更适合覆盖市场全貌,提升投资组合代表性。
报告中详细列出了各指数的成分股数、加权方式、指数基期等多项数据,如上证180成长指数从2002-06-28开始,成分股60只,指数基点1000,基于自由流通市值加权。[page::5-15]
---
2.3 产业指数体系梳理
- 产业指数的分类特点:
- 以周期制造、科技、消费、医药、金融地产等传统行业板块划分;
- 中信特别提出上下游产业链概念,用以反映产业链传导特性和产业结构动态。
- 重要体系对比:
| 指数体系 | 机构 | 回溯期 | A股覆盖率 | 跟踪标的 |
|-------------------|---------|----------|-----------|----------|
| 万得中国产业大类体系 | 万得 | 超20年 | 较高 | 无 |
| 中信产业体系 | 中信 | 小于10年 | 高 | 无 |
| 中信上下游产业链体系 | 中信 | 近20年 | 高 | 无 |
- 数据点解读:
- 万得指数体系涵盖中美港等交易所的中国企业,覆盖范围广;
- 中信体系聚焦A股,产业链上下游划分有助于捕捉产业传导逻辑,为产业轮动研究提供有力支持;
- 万得“周期制造”板块成分股达2912只,反映样本多元且全面;
- 加权方式均为自由流通股份控上限,保证指数代表性与投资参考价值。
报告提供详细成分股数、基期及加权方式,说明产业指数建设的科学性及投资适用性。[page::16-18]
---
2.4 地域指数体系梳理
- 体系设计差异:
- 同花顺地域体系粒度较粗,以省级行政区划分,回溯期超15年,覆盖A股较全面;
- 万得地域体系分为行政区、省级及市级三级,颗粒度更细且数据回溯时间更长(均超过20年),支持更精细市场分析。
- 重要数据点:
- 万得华东地区指数成分股多达2643只,覆盖面极广;
- 同花顺各省级指数数量在数十到数百不等,覆盖份额高,且采用等权重方式,适合区域比较分析。
- 逻辑推断:
- 较细的地域层级划分和较长数据回溯利于研究区域经济差异与资本市场联动;
- 细颗粒度有利于深入挖掘区域板块不同行业轮动趋势。
具体见表24-26详细的类别代码、成分股及加权方式等数据。[page::18-21]
---
三、图表和数据深度解读
- 图1(第0页):上证指数与沪深300指数2023年12月至2024年12月的价格变动走势,二者整体趋势相似,但沪深300领先幅度稍大,尤其2024年9月后出现跳升,显示沪深300的行业和风格表现优势。
- 表1(第3页)详细罗列了主要指数体系的指标对比,如跟踪标的丰富、体系完整、数据回溯及覆盖率。通过多维评分为后续章节细化比较提供总体视角。
- 多个风格及产业指数体系的成分股数量、指数基期和加权方式明确呈现:
- 上证180成长指数从2002-06-28起算,成份股60只,加权方式多为自由流通市值控制,确保指数代表性和流动性。
- 万得规模指数细分至超大盘、中盘、小盘、市值具体区间,成分股数量广泛(小市值最高达3825只)。
- 产业类指数如万得的周期制造板块包含2912成分股,显示覆盖深度和广度。
- 地域指数如万得华东地区含2643成分股,覆盖多个细分省市,体现地域经济结构影响力。
- 数据回溯期从5年到超20年不等,提示指数应用时应考虑时间跨度的适配性,如长期策略需选择回溯期长的指数。
- 加权方式以自由流通市值加权为主,少数如万得高低价股指数采用等权重,体现不同指标侧重点。
- 跟踪标的丰富度直接影响策略落地,万得小市值指数等拥有跟踪基金,提升了实操可能性;多数体系无跟踪标的,说明仅作为研究参考,实际投资需额外寻找标的。
[page::0,3-21]
---
四、估值方法与财务预测
报告主体为指数体系结构分析,没有涉及具体个股或行业的估值方法和财务预测,故无相关估值模型解析。研究重点是指数构建逻辑和适用性评估。
---
五、风险因素评估
报告警示多项风险因素,具体如下:
- 统计数据基于历史市场情况,不保证未来表现;
- 模型建立依赖历史数据,可能存在误差及局限;
- 回测策略表现不代表未来有效性,市场环境多变带来不可预测风险;
- 行业轮动受宏观、政策、国际局势等多因素影响,模型无法全面捕捉;
- 投资者应谨慎使用,并结合自身风险承受能力和专业建议。
风险提示强化了该指数体系研究是辅助工具,投资风险依然存在,需要理性对待。[page::0,21]
---
六、批判性视角与细微差别
- 综合分析报告结构及数据,发现指数回溯期与A股覆盖率的平衡是核心矛盾:
- 传统交易所发布的指数体系回溯期较长,但A股覆盖度较低,限制了全面市场代表性。
- 公司、自主研发的体系覆盖面虽广且覆盖率高,但回溯期偏短,影响历史研究深度。
- 跟踪标的丰富度普遍偏低,绝大多数体系无衍生基金产品,限制了理论研究向实际投资的转化,实际应用可能受限。
- 指数加权方式多以自由流通市值加权为主,较少考虑等权或其他策略权重,可能忽视小盘或价值因子多样化表现。
- 地域体系层级多样,但同花顺地域体系颗粒度和回溯期不足以应对更细粒度的行业及主题轮动需要。
- 风险提示虽全面,但对模型潜在系统风险或极端情形下误导可能性探讨不足。
- 报告整体客观详实,但建议未来研究结合跟踪基金的投资表现和资金流动,提升体系实际参考价值。
---
七、结论性综合
本报告围绕A股市场风格、产业与地域指数体系进行了系统、全面的梳理和对比,构建了金融指数体系评价框架,基于跟踪标的丰富度、体系完整性、数据可回溯性和A股覆盖率四大核心指标,深刻揭示当前中国市场主流指数体系的优势与不足,结论总结如下:
- 最优体系推荐: 中信风格体系、中信上下游产业链指数体系、万得中国产业大类体系、万得行政区体系、万得省级体系因其回溯期长、覆盖率高和体系完整性较好,更适合市场轮动规律的深入研究及策略开发。
- 风格指数层面:
- 上证、深证、中证系列以成长和价值因子为核心,回溯期长,但A股覆盖有限;
- 万得、同花顺以及申万和中信体系通过引入多因子与多层次样本扩展,提高了覆盖率和粒度,但回溯数据不足,限制历史分析深度。
- 产业指数层面:
- 万得和中信产业及上下游产业链指数涵盖产业全链条,成分股丰富,且覆盖区域广,回溯期较长,利于产业结构和产业链变化研究。
- 地域指数层面:
- 万得地域指数多层级、拓展精细,回溯期长;
- 同花顺地域指数覆盖较广但层次浅。
- 实操价值与风险:
- 绝大多数指数体系缺乏与跟踪基金对应的投资产品,应用于实盘投资存在门槛;
- 需关注模型依赖历史数据带来的局限及回测非预测性;
- 投资者应结合多纬度信息,合理调配。
报告详实列举了多个指数的成分股数量、基期、指数基点、加权方式、覆盖率及跟踪标的情况,辅以图表数据和走势分析,极大丰富了市场对指数体系的认知和选择依据。整体来看,财信证券以严谨的数据分析和分类体系为工具,极大促进了市场指数的系统理解和风格/产业/地域多维一体化研究,为投资者制定科学、系统的市场轮动策略提供了坚实的基石。[page::0-21]
---
重要图表示例
- 图1示例(上证指数与沪深300走势图):

该图显示了2023年12月至2024年12月期间,上证指数与沪深300指数的涨跌表现,沪深300整体表现优于上证指数,尤其2024年9月以后两者脱离明显,反映沪深300指数在风格及行业代表性方面优势。图表与投资要点中的指数覆盖度和风格多样性结论相符,强调沪深300体系较优。[page::0]
---
总结
本报告从多机构、多维度出发,结合丰富的数据信息,全面且细致剖析了中国A股市场中的核心风格、产业及地域指数体系。报告结构严谨,覆盖面广,兼顾理论与实践,既强调了数据层面的细节,也注意了实际应用的跟踪标的问题及风险提示。为投资者、研究者理清复杂指数体系脉络、挑选合适指数作为轮动策略的基础提供了极具参考价值的权威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