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年 A 股网下打新展望与策略
创建于 更新于
摘要
报告回顾了2023年A股网下打新市场表现及主要数据特征,揭示打新收益率下降的趋势和影响因素,提出针对新股破发风险的投资策略,并基于历史数据及线性回归方法预测2024年网下打新收益率在5.4%-10.6%之间,给出卖出策略优化建议,为投资者提供系统参考 [page::0][page::3][page::7][page::10][page::18]。
速读内容
2023年新股发行概况与行业分布 [page::3][page::4]

- 2023年共发行新股314只,网下发行225只。
- 创业板上市数量最多,占35%;科创板募资规模最大,达40%以上。

- 主要行业集中于工业(31%)、信息技术(27%)和材料(17%),占比超七成。
2023年网下打新数据特征和市场表现分析 [page::5][page::6][page::7][page::8]

- 网下打新入围率平均84.3%,呈先降后升趋势。

- 有效报价宽度中位数达21%,年底有所回落。

- 4季度网下发行市盈率中位数降至27倍以内,估值趋于合理。

- 新股首日涨幅平均值下降,破发率上升后下半年大幅下降。

- 首日换手率全年均值约63%,下半年活跃度明显提升。

- 首日后1-5个交易日平均呈现趋势性下跌,不建议捂股待涨。
2023年网下打新收益率与投资者行为统计 [page::10][page::7]
| 投资者类型 | 规模(亿元) | 全市场A类收益率 | 其他类收益率 | 创业板A类收益率 | 创业板其他类收益率 |
|------------|------------|------------------|--------------|-----------------|--------------------|
| 1.5 | | 3.10% | 2.30% | 1.98% | 1.42% |
| 3 | | 1.55% | 1.15% | 0.99% | 0.71% |
| 5 | | 0.93% | 0.69% | 0.59% | 0.43% |
| 8 | | 0.58% | 0.43% | 0.37% | 0.27% |
- 账户规模越大,收益率显著下降,创业板贡献居首。 [page::10]
新股破发风险预警因子与卖出策略优化 [page::11][page::12][page::13][page::16][page::17]

- 首发市盈率超过50倍的新股破发概率显著增高。

- 发行价格超过60元的股票破发风险加大。

- 固定时间卖出策略中,2023年最佳卖出时点为上市首日收盘前。

- 固定涨幅卖出策略的最优止盈点较往年有所降低。

- 固定换手率卖出策略在2023年表现稳定。
- 建议采用上市首日持有至收盘前卖出策略以实现较好收益。
2024年网下打新收益率预测 [page::17][page::18]

- 预测基于新股上市规模、上市涨幅及投资者数量的回归模型。
| 假设类型 | 预期收益率(1.5亿规模账户) |
|----------|----------------------------|
| 悲观 | 5.4% |
| 中性 | 8.0% |
| 乐观 | 10.6% |
- 预计2024年新股上市规模持续低位,参与机构数量维持低位,市场整体环境偏乐观。
深度阅读
金融工程:2024年A股网下打新展望与策略——详尽分析报告
---
一、元数据与概览
报告标题:《2024年A股网下打新展望与策略》
发布机构: 广发证券发展研究中心
发布日期: 2024年
分析师团队: 罗军(首席分析师)及其团队
报告主题: 重点分析2023年A股网下打新市场表现,预测2024年打新收益率,提出具体的申购、持股及卖出策略,并强调相关风险因素。
核心论点与评级概要:
- 2023年股市新股发行受市场低迷影响,规模和数量下降,打新收益率维持低位但年度内表现多变。
- 预测2024年在不同市场假设下,网下打新1.5亿元账户收益率将提升至5.4%-10.6%。
- 2023年数据揭示,新股破发风险集中于发行市盈率较高或发行价格较高的新股。
- 持有新股超过首日后倾向于负收益,提示卖出策略重视上市日时机。
- 报告强调模型基于历史数据统计规律,存在市场不确定性和数据估计偏差风险。
报告基调客观,应用了丰富的历史数据和定量分析,结合市场实际情况针对投资者参与网下打新过程的收益及风险提供科学的预测和策略建议。[page::0,3,9,18,19]
---
二、逐节深度解读
1. 2023年新股发行回顾
关键内容与数据:
- 沪深两市2023年共发行314只新股,总募集金额3589.7亿元。
- 按板块划分,创业板数量最多(110只,占35%),科创板募资规模最大(40.4%,1451亿元),主板和北交所规模和数量相对较小。
- 发行节奏上,2023年上半年发行数量及规模较高,随后在下半年明显下滑,反映市场环境收紧和投资意愿减弱。
逻辑与影响:
- 创业板货币化程度高,吸引数量多,科创板则因高科技企业募集资金需求大,规模最大。
- 发行放缓直接影响投资标的供应和投资者的参与机会,相应打新收益波动明显。
图表解析:
- 图1清晰展示出月度发行数量和规模的波动,3月和7月发行最活跃,之后呈下滑趋势。
- 表1具体展现板块发行数据,创业板和科创板合计占比达到56.3%数量和74.5%规模,显示热点板块集中化特点。
[page::3,4]
---
2. 打新主要数据特征变化
(一)询价与配售阶段
关键论点:
- 季节性变化明显,网下打新入围率呈先降后升趋势,2023年均值高达84.3%。
- 有效报价宽度—定义为(有效报价上限-下限)与发行价的比例,中位数为21%,且呈上升趋势,反映市场报价弹性扩大。
- 下半年市场疲软,估值(市盈率)压缩尤为明显。2023年第4季度市盈率中位数降至27倍以下。
数据详解与意义:
- 图3显示入围率、低价未入围比例以及高价剔除比例月度走势,验证投资者市场参与倾向变化。
- 图4表现报价宽度逐月攀升,暗示市场风险预期提高,投资者报价更加谨慎。
- 图5展现市盈率逐季波动,反映定价严格程度和市场对新股溢价的调整。
这些数据指向2023年网下打新投资环境趋紧,投资者入围门槛降低,估值调整给予投资者更多保护但降低收益。
[page::4,5,6]
(二)上市阶段
主论点及数据:
- 新股首日表现两极分化明显,注册制初期首日平均涨幅缩小、破发率上升。
- 随下半年发行数量和市盈率双降,破发率明显下降,首日涨幅回升。
- 新股上市首日换手率年均约63%,下半年明显高于上半年,反映后期市场活跃度提升及投资者积极兑现收益。
- 上市首日后的1至5交易日股价呈现连续下跌趋势,首日未破发和破发新股均如此,否定持仓等待策略。
图表解析:
- 图8揭示了首日涨跌幅和破发率变化,峰值对应3-6月及10月,谷底对应1-2月和9月左右,数据反映市场热度随时间迁移。
- 图9换手率分布表现交易活跃性变动,低价破发期投资者更愿意持股。
- 图10至12详细展示上市首日后多日跌幅趋势,支持短期快速出售策略。
总结,首日卖出策略比长期持仓更合适,尤其是在注册制无涨跌幅限制的环境下。
[page::7,8,9]
---
3. 2023年网下打新收益统计
核心内容解析:
- 打新收益由入围率、中签率、申购数量及股票卖出收益率决定。
- 2023年,1.5亿元规模的A类投资者打新收益约3.1%,中小账户收益更高,账户规模增大收益呈递减趋势。
- 创业板为主要收益贡献板块,尤其相较于主板和科创板收益明显更优。
- 表2详细列出不同投资者类型、不同账户规模的收益率及绝对收益,显示规模经济边际效用递减。
逻辑考察:
- 大账户因配售比例限制和中签率下降,收益率下降;表明规模扩大后的参与效率较低。
- 创业板与科创板相比,市场活跃度和涨幅更能驱动打新策略的收益性。
这些分析有助投资者通过调整账户规模与板块选择优化收益。
[page::9,10]
---
4. 定量打新策略:申购策略与卖出策略
(一)新股申购策略
重点结论:
- 破发风险主要集中于发行市盈率>50倍和发行价格>60元的新股,发行规模未显著显现相关性。
- 图13-16透过破发行数股票的统计,验证历史破发概率随市盈率和发行价明显上升。
实操建议:
对于高估值及高发行价的新股应保持谨慎或回避,降低破发风险。
(二)新股卖出策略
- 基于历史数据,提出固定时间卖出及固定涨幅卖出两种策略。
- 2019-2021年数据显示,上午11点左右卖出或涨幅超过45%时卖出收益最佳(图17、18)。
- 这一结论在2022年有所弱化,卖出时点和止盈点发生改变,策略效果有所分散(图19-21)。
- 2023年卖出收益特征再次变化,整体更倾向于持有至收盘前卖出方案(图22-24),并且效果优于其他策略。
此现象反映市场对卖出策略的动态适应性,需要投资者灵活调整策略。
[page::11-17]
---
5. 展望与2024年收益预测
理论模型建立:
打新收益正比于 IPO规模×新股涨幅 / 投资者数量,基于该逻辑进行历史数据回归分析。
历史变量数据观察:
- 近五年IPO规模、A类投资者数量及新股开板涨幅呈现波动,2022、2023年IPO规模下降明显,开板收益率低迷(表3)。
- 2023年IPO规模3565亿,比2022年下降接近40%;A类投资者数量有所回升至2290户,开板涨幅仅39.1%。
2024年主要因素预测及假设:
- IPO规模设定在3000亿-4000亿区间,预计仍处下行通道。
- A类投资者人数保持稳定,约2000户。
- 新股开板涨幅设悲观20%,中性70%,乐观120%,考量市场可能出现的多种走势。
综合预测(表4):
- 悲观情况下,1.5亿规模账户打新收益率约5.4%;
- 中性情况下约8.0%;
- 乐观情况下约10.6%。
该预测提供了较为量化的收益预期区间,有助投资者决策打新参与力度。
[page::17,18]
---
6. 风险提示
- 报告基于历史数据建模,具有统计性质,实际市场多变,模型不保证收益。
- 仅选取 IPO规模、投资者数量、新股涨幅三个核心变量,可能遗漏其他影响因素。
- 预测数据和模型可能存在测算误差,实际收益可能不及预期。
此部分告知投资者风险意识和模型适用边界,风险警示明确。
[page::19]
---
三、图表深度解读
图1:2023年新股发行数量及规模(页3)
- 条形柱显示月度发行新股数量,3月和7月发行量最大;折线展示月度发行规模,7月达到最高峰近650亿元,随后明显回落。
- 反映2023年上半年发行活跃,下半年发行节奏下降,规模萎缩。
- 支持文中关于2023年下半年发行显著减少的观点。
图3-5:入围率及有效报价宽度与市盈率(页5-6)
- 图3显示低价未入围比例月度变化,6月底达到峰值超过20%,后降至低位。
- 图4反映有效报价宽度逐渐上升,从约13%升至27%。
- 图5则显示市盈率整体下降,第四季度接近27倍,凸显估值收紧趋势。
- 反映市场对网下打新报价策略逐渐谨慎,入围条件趋宽松。
图8-12:新股上市首日表现(页7-9)
- 图8反映上市首日平均涨跌幅数据呈现季度差异,破发率与首日涨幅呈负相关;破发率在3-6月高企,10月后大幅下降。
- 图10-12显示上市首日后连续5天均呈显著亏损,尤其首日未破发新股跌幅更大,提示持有策略风险。
表2:2023年 各类投资者打新收益率测算(页10)
- 不同账户规模下,A类资本收益率普遍高于其他类,且小规模账户有更高收益率,规模扩大导致边际效益递减。
- 创业板贡献最大收益,主板收益最低,反映板块盈利能力差异明显。
图13-16:打新破发影响因素(页11-12)
- 图14表明市盈率超过50倍的新股破发数量显著增加,风险大。
- 图15显示发行规模与破发无明显关联,近年表现相对不相关。
- 图16描述发行价格超过60元的新股破发率提升,提醒关注高价股风险。
图17-24:卖出策略收益分布(页13-17)
- 2019-2021年数据(图17,18)显示上午11点及45%涨幅点卖出最优。
- 2022年表现(图19-21)三种策略收益降低,最佳卖出点分散。
- 2023年(图22-24)集中于收盘前卖出为最佳,收益率达到6%以上,提示市场行为演变。
表3:2018-2023年打新影响变量(页17)
- IPO规模、投资者数量与市场涨跌回归打新收益的核心指标。
- 2022-23年整体打新环境较弱,IPO规模显著缩减,开板涨幅下降。
图25与表4:收益预测及回归模型(页18)
- 图25直观展示三指标乘积和预估收益的关系,2022至23年收益下滑明显。
- 表4给出2024年三档情景息影响下的打新收益预测,范围5.4%-10.6%。
各图表整体紧密支持文本论述,数据清晰展现历年变化和策略效果,形成完整逻辑链条。
---
四、估值分析
虽然报告核心关注新股打新收益率和策略,未涉及传统的企业估值模型(如DCF、P/E等),但其从IPO发行市盈率、价格及规模等角度分析新股破发风险,实际上是一种市场估值风险管理,间接反映估值合理性的判断。
2024年通过数量经济模型线性回归的打新收益率预测,基于IPO整体发行规模、投资人数及新股涨幅,定量反映估值变化对投资回报的影响。预测围绕这三因素构建,未涉及更复杂的现金流贴现或竞争者比较分析,但提供了聚焦新股市场特定的收益估值框架。
---
五、风险因素评估
报告列明三点主要风险:
- 模型和历史数据局限性: 市场环境多变,历史统计规律可能失效,影响预测准确性。
2. 影响因素简化: 仅用IPO规模、投资者数量和新股涨幅三大因素估计收益,忽略了宏观经济、市场情绪、政策变动等其他影响因素。
- 收益率偏差风险: 实际投资收益可能大幅低于模型预测,尤其在市场极端行情或政策调整时。
风险提示合理,充份反映金融市场本质的复杂和不确定特征,提醒投资者谨慎对待收益预期,并辅以多维度风险管理。
[page::19]
---
六、批判性视角与细微差别
- 收益预测偏向乐观或缺乏周期敏感性? 报告基于历史近五年数据回归建立模型,却未显著考虑宏观经济波动和政策变更的非线性冲击风险,尤其当年内多次疫情、地缘等扰动影响市场结构,模型可能低估不确定性。
- 申购及卖出策略随时间变化快,策略稳定性不足。 文中卖出策略的变化提示投资者需不断调整,过度依赖单一时间窗口或涨幅水平买卖存在风险。未来应考虑情景分析和机器学习方法提升策略适应性。
- 对参与者结构细分深度有限。 虽区分A类与其他类型投资者,但报告缺乏对具体参与者行为差异、机构策略调整的深入分析,可能影响策略有效性。
- 估值指标选择简化,缺少宏观市场指标联动评估。 IPO规模、涨幅和参与者数是核心驱动因素,但未考虑利率环境、市政政策改革等。
- 图表说明较简洁,未详细讨论图表可能的统计偏差或数据遗漏问题。 如中签率的上下游影响、报价宽度的波动情况等都值得进一步揭示。
总体而言,报告结构严谨,数据运用得当,但在模型稳定性与综合风险因子方面尚有提升空间。
---
七、结论性综合
本报告以2023年A股市场新股发行和打新市场为基础,深入分析了发行数量、规模的季节性变化,行业分布及估值水平的变化趋势,清晰呈现网下打新市场的入围率、有效报价宽度和参与者构成的动态演变。通过详尽的历史收益率统计和参与者收益率分布,揭示了不同账户规模和板块对打新收益的贡献,尤其创业板打新表现突出。
风险分析聚焦发行市盈率和价格两个关键维度,明确指出超过50倍市盈率或60元发行价的新股面临更高破发风险,为申购策略提供量化依据。同时,卖出策略基于多年度高频数据统计,指出2023年上市首日临近收盘卖出为较优收益策略,有助于指导实盘操作避免持股亏损。
最重要的贡献是基于IPO规模、投资者数量和新股涨幅三大指标构建回归模型,科学预测2024年打新收益率区间为5.4%-10.6%(1.5亿账户规模),为投资者制定年度打新策略提供实证支持和风险提示。
图表数据与文本论述相辅相成,结构严密数据详实,结合市场实际和量化模型,为A股参与网下打新的机构投资者和个人投资者提供了全面、动态且实操性极强的研究参考。
---
参考附件图表示例

图示数据显示2023年月度上市首日的涨跌幅中位数及平均值变化,以及破发率变化趋势,首日涨幅波动明显,破发率集中在上半年相对高位,支撑报告所述新股上市表现的时序性说明。[page::0]*
---
总体评价
报告内容全面覆盖A股网下打新发行、申购、上市表现、收益统计和策略制定,数据充分、逻辑严密,结合复杂的市场实际与金融工程统计分析,具备较高的市场指导价值及学术参考价值。投资者应结合自身风险承受能力,动态调整策略,关注报告提及风险因素,理性参与A股网下打新市场。[page::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