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银河新能源智造】具身智能产业跟踪 (5):T链不确定性加大;华为云发布具身智能平台

创建于 更新于

摘要

本报告跟踪具身智能产业全链条,分析2025年6月16-20日行情,指出指数年初至今涨超20%,估值持续中高位,但短期受特斯拉T链负责人变动带来不确定性。重点介绍华为云发布CloudRobo平台及多款前沿机器人产品,加速产业创新。此外,深入剖析细分场景应用、灵巧手与零部件供给等核心环节发展动态及投资机会。[page::0][page::1][page::3][page::5][page::6]

速读内容


行业行情回顾:具身智能指数走势及估值分析 [page::1]


  • 2025年6月16-20日具身智能指数下跌0.8%,周内最高涨幅为6月16日的0.77%。

- 指数年初至今累计涨幅20.65%,显著跑赢沪深300约22.89个百分点。
  • 最新静态市盈率约为39.08倍,处于历史中等偏高水平,成交量环比下降20.3%,换手率6.39%。


板块个股表现与涨跌幅排名 [page::2][page::3]


  • 29只个股上涨,占比19%,整体行情受特斯拉负责人离职及T链产量不确定影响。

- 涨幅前五:兆丰股份(涨11.4%)、奥比中光(9.7%)、江苏雷利(9.5%)、双林股份、丰光精密。
  • 跌幅前五:斯菱股份、万达轴承、北特科技、景业智能、福达股份。


具身智能产业关键事件汇总 [page::3][page::4]

  • 华为云发布CloudRobo具身智能平台,整合端至端大模型及数据能力,推动工业及多场景应用。

- 乐聚联合中国移动、华为发布首款5G-A具身智能机器人,突破多机协同、实时决策技术。
  • 星动纪元推出超拟人服务机器人星动Q5,搭载多自由度灵巧手,应用于医疗养老、文旅等场景。

- 零次方发布全模态具身数据全链路方案,加强多模态数据兼容及训练。
  • 若干企业发布核心驱动部件新品或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推动产业链技术进步与场景落地。


产业链最新观点及投资建议 [page::5][page::6]

  • 市场对特斯拉T链量产节奏变动担忧加剧,不确定性短期提升,但国内产业链创新活跃,具备快速迭代能力的厂商长期看好。

- 应用场景被视为产业最大突破口,工业物流、toB机构养老、特种环境、农业及toC陪伴机器人等先行落地。
  • 灵巧手环节技术壁垒高,但也存在广泛成长机会,特别是高自由度版本与电子皮肤等关键材料。

- 零部件市场竞争加剧,看好具备大规模量产与质控能力的产业链龙头及代工企业。
  • 大小脑智能模型不断进化,数据采集与仿真训练中心逐步建立,华为、英伟达等巨头积极布局推动技术突破。

- 投资建议强调行业具备强阿尔法属性,关注差异化与细分领域的结构化机会。

风险提示 [page::0][page::6]

  • 关键技术突破不及预期,产品性能不足影响下游应用普及。

- 下游场景拓展缓慢,产业缺乏有效市场验证和正反馈。
  • 全球贸易壁垒和供应链风险,特别是高端零部件芯片紧缺。

- 政策扶持减弱,新兴产业成长动力不足。

深度阅读

【银河新能源智造】具身智能产业跟踪(5):T链不确定性加大;华为云发布具身智能平台 —— 详尽分析报告



---

一、元数据与概览


  • 报告标题:【银河新能源智造】具身智能产业跟踪 (5):T链不确定性加大;华为云发布具身智能平台

- 作者及机构:来自中国银河证券研究院,具体分析师包括鲁佩(机械行业首席分析师)、石金漫(汽车行业首席分析师)、曾韬(电新行业首席分析师)等
  • 发布时间:2025年6月26日

- 研究主题:聚焦具身智能产业链及其最新行业动态,涵盖机器人主机、关键零部件、应用场景及产业链合作,重点分析特斯拉T链面临的不确定性和新兴技术平台促进产业发展。
  • 核心论点概述

- 具身智能指数在近期出现小幅波动,年初至今稳健上涨。
- 特斯拉T链项目负责人更迭带来短期不确定性,但长期国内产业链仍活跃,新品不断推出。
- 华为发布CloudRobo具身智能平台,促进多模态数据与大模型协同发展。
- 行业出现多方战略合作与资本投入,具身智能步入产业化加速期。
- 估值水平处于中等偏高区域,需关注核心技术突破及下游应用开发节奏。
  • 评级与投资建议:维持板块相对看好态度,重点推荐技术积累深、产业链配套完善企业,关注细分应用落地进展,保持对产业链龙头及代工企业关注。[page::0,1,5,6]


---

二、逐节深度解读



2.1 行情回顾


  • 关键观点

- 2025年6月16-20日,具身智能指数小幅下跌0.8%,在申万一级行业指数中排名第10,跑输沪深300约0.35个百分点。
- 年初至今指数涨幅达20.65%,表现优于沪深300近23个百分点,显示行业整体仍处于较强增长态势。
- 指数估值静态PE约39.08倍,属历史中等偏高区间,显示市场对行业未来增长预期较为乐观但估值已体现一定溢价。
- 交易量呈现萎缩,环比下滑20.3%,换手率6.39%,整体成交活跃度处市场中游水平。
  • 数据解读

- 图1展示具身智能指数与沪深300成交量对比,显示2024年10月后具身智能成交量及表现明显提升,反映从投资热度和资金关注度上具身智能板块受到持续青睐。
- 图2估值走势平稳,体现出行业当前估值受技术突破预期及市场情绪双重影响。
  • 逻辑与假设

- 指数构建基于150支覆盖行业上下游的代表性标的,具有较高行业代表性。
- 成交量减少可能受个股动态及大盘波动影响,同时也反映部分投资者对短期不确定性有所观望情绪。
  • 总结:行情回调主要源于个别核心企业的不确定动态和市场整体波动,但年内表现依旧稳健,估值保持合理偏高。[page::0,1,2]


2.2 个股表现分析


  • 涨幅榜:兆丰股份周涨11.4%,奥比中光涨9.7%,江苏雷利涨9.5%等表现突出。部分企业具备较高的营收增长率及归母净利润增长预期。奥比中光营收增幅达105.6%,归母净利润预计增长高达184.5%(2025年)显示快速扩张潜力。

- 跌幅榜:斯菱股份跌21.1%、万达轴承跌20.4%,等多家核心零部件或配套企业受负面消息影响回落。但其部分业绩指标依旧显示稳健增长,显示短期调整不改长期基本面。
  • 表格解读

- 表1、2详细列出行业涨跌幅前10的核心企业,结合市值、PE及营收成长预期展现了具身智能行业内资产及业务的分化走势。
  • 逻辑阐述

- 个股涨跌受特斯拉T链不确定性、行业整体成交量调整、新项目推进速度等多重因素影响。
- 高增长企业普遍体现金融市场对新的产品创新和市场扩张的认可。
  • 总结:个股表现差异显著,反映行业内部由于技术壁垒、订单节奏和资金流动等不同导致分化。整体看,增长潜力大的公司受到资金偏好。[page::2,3]


2.3 行业事件梳理


  • 华为云发布了CloudRobo具身智能平台,以盘古多模态大模型为基础,集成数据合成、模型训练与仿真验证等功能,推动具身智能数字孪生和持续迭代升级。

- 乐聚联合中国移动、华为发布业界首款5G-A具身智能机器人,突破了高并发多机协同、实时决策技术难题。
  • 星动纪元发布超拟人服务机器人“星动Q5”,具备高度自由度和多模态感知能力,已获得上百笔意向订单,应用于导购、医疗养老等多场景。

- 零次方推出“全模态具身数据全链路解决方案”,覆盖多模态数据采集至模型训练全流程,降低数据维度兼容性问题,且将数据采集设备产品化。
  • 捷昌驱动发布多款高性能核心驱动部件,提升机器人硬件核心指标。

- 德马科技与智元新创签署战略协议,探索智能物流场景的机器人商业化。
  • 博世中国、博原资本联合投资,与银河通用成立合资公司布局汽车场景大规模具身智能应用。

- 优必选等产业厂商推进工业版人形机器人量产及工厂实用化。
  • 美的集团人形机器人在工业量产场景成功应用,且自研核心零部件比例达85%,完成关键“技术闭环”。

- 蚂蚁集团投资灵心巧手,彰显灵巧手领域战略布局热度。
  • 帕西尼完成数亿元A轮融资,加大触觉感知与多模态数据研发投入。
  • 总结

产业链各环节技术创新、资本注入和应用场景快速落地相辅相成,显示具身智能正逐步实现从概念向规模化商业转变,尤其以大企业平台的技术整合和头部标杆项目驱动产业步入快速发展轨道。[page::3,4,5]

2.4 行业最新观点与趋势分析


  • 主机环节

- 特斯拉T链负责人更换带来短期软硬件方案调整疑虑,行业不确定性加大;长期则看重技术积累深厚、产品生态完善的龙头企业,以及具备强制造和代工能力的配套企业。
- 国内产品迭代活跃,新品频出,显示技术研发投入持续。
  • 应用场景

- 工业物流、机构养老、特种环境(如炼钢、电力巡检)、农业及陪伴玩具机器人为主要突破点。
- 多家厂商及车企推动机器人在实际生产线上规模落地,标志着工业应用进入成长期。
- 养老产业加速智能化,政策支持与试点项目共振。
  • 灵巧手

- 成为具身智能成本重要组成和能力关键,涉及高自由度机械结构与高性能传感器(如电子皮肤)的开发。
- 市场路线上存在多样化尝试,技术门槛和商业模式均尚未收敛。
  • 零部件

- 核心零件涨幅明显,估值整体提升,但机器人业务营收占比尚小。
- 关注具备规模化量产品质控制和成熟供应链的龙头企业,包括传统汽车和消费电子“代工”企业。
  • 大小脑技术路线

- 产业硬件壁垒正在降低,“大小脑”系统软件算法仍为短板,灵巧手操作模型提升关键性。
- 数据训练面临真机稀缺与仿真数据不足并存,需要融合真机采集、视频模仿学习与仿真方法。
- 巨头(如英伟达、华为)积极布局具身智能大模型及云-边协同平台,推动技术融合与提升。
  • 催化事件展望

- 下半年将有特斯拉股东大会、新一代产品发布及两大人工智能与机器人行业盛会,预期进一步加速产业进程。
  • 投资建议

- 具身智能产业具备较强的成长潜力和阿尔法属性。
- 推荐关注技术领先、场景落地快、产业链关系紧密的企业。
- 注意技术路径不确定性和市场波动可能带来的影响。
  • 总结

板块虽有短期波动,长期行业逻辑稳健,技术进步与商业路径相互促进,产业生态逐步完善。[page::5,6]

2.5 风险提示



报告明确指出主要风险包括:
  1. 关键技术突破未达预期,核心技术和性能瓶颈阻碍产品适配下游场景。

2. 下游应用场景开发滞后,需求空间不及预期,产业化难以形成正反馈循环。
  1. 全球贸易壁垒与供应链困境,尤其芯片等关键零部件紧缺带来的发展限制。

4. 政策支持力度减弱或调整过快,导致行业难以实现可持续成长。

风险提示全面涵盖技术、市场、供应链及政策多个维度,体现了对行业多方面不确定性的审慎态度。[page::0,6]

---

三、图表深度解读



图1-2:银河证券具身智能指数与沪深300市场表现及估值变化


  • 图1以成交量为灰色柱状,蓝色、浅蓝色分别为具身智能指数与沪深300指数。显示自2024年10月起具身智能指数成交量和涨幅明显提升,2025年初至今运作活跃,而沪深300走势平稳,揭示具身智能板块市场关注度和资金活跃度增强。

- 图2表现静态PE变化,具身智能指数PE显著高于沪深300,维持在历史中等偏高水平,透出市场给予行业未来成长性一定溢价,但也反映估值压力。
  • 该图表支持行情回顾章节中对市场表现和估值的分析,说明资金轮动与估值演绎是当前具身智能行业投资关注的核心。





图3:银河证券具身智能指数与申万一级行业指数周行情总结


  • 该图通过柱状图显示各行业指数周涨幅,折线表示换手率,左轴为涨跌幅,右轴为换手率。

- 具身智能板块本周期绩呈现轻微下跌,换手率处于中位水平,行业轮动迹象明显。
  • 结合图示涨跌前后行业来看,消费品和银行等行业表现相对积极,具身智能虽强势但受核心项目不确定性影响出现回调。

- 此图辅助个股表现及整体行业活跃度的分析,是判断短期资金流向和行业情绪风向的重要依据。



表格1&2:涨幅与跌幅前10具身智能公司


  • 涨幅榜中,奥比中光市值200.5亿元,营收增长率(25Q1)达105.6%,归母净利润增速更是增强至2026年预计145.0%,显示高成长特征。其他如江苏雷利、双林股份等均表现稳定增长,估值在40-50倍PE间,表现出高预期市值估价。

- 跌幅榜如斯菱股份市值156亿元,尽管本周大跌21.1%,但营收增长率和净利润预期依然稳健(19%左右),显示市场短期波动而非基本面恶化。
  • 表格数据充分展现行业内公司业绩分化和资金情绪差异,提醒投资者关注个股成长性与估值匹配。


---

四、估值分析



本报告主体未给出明确的公司层面估值目标,但对具身智能整体指数进行了估值剖析:
  • 估值方法:主要基于静态市盈率(PE)指标对150家标的构成的具身智能指数进行评估。

- 关键输入:以iFind行业预测数据作为营收和利润增长参考,结合当前市场交易价格计算PE TTM。
  • 估值水平:39.08倍PE处于历史中等偏高位置,表明市场对具身智能长期成长抱有较高期待,但也反映可能存在估值风险。

- 估值风险:受特斯拉T链不确定性及下游需求影响,未来估值易受波动。
  • 总结:报告侧重于动态监控估值变化,结合技术突破和产业链推进判断估值合理性,体现了估值分析的宏观和行业视角,而非具体个股DCF等精细模型。[page::0,1]


---

五、风险因素评估



报告明确列出且详细说明如下风险:
  • 技术风险:关键技术研发未达到预期将造成产品性能瓶颈,影响最终市场应用,可能延缓或阻碍行业扩展。

- 需求风险:下游场景开发速度低于预期,需求不足可能导致产品缺乏市场验证,产业化停滞。
  • 供应链风险:尤其芯片等高端元件短缺,以及全球贸易壁垒加剧,可能使产业链上下游受阻,拖慢行业进度。

- 政策风险:政策支持力度减弱或调整不及时,可能影响产业内生成长动力,导致发展放缓。

此外,报告未详述具体缓解措施,但通过强调持续技术迭代、注重多元应用场景和关注产业链整体韧性,隐含了对缓解风险的基本策略。[page::0,6]

---

六、批判性视角与细微差别


  • 报告对特斯拉T链项目负责人更迭表达了明显的担忧,指出其对软硬件方案可能带来的调整及量产节奏影响,反映出对标杆客户变动引发行业连锁反应的敏感性。

- 另一方面,对国内产业链活跃度及新品发布保持乐观,隐含一定的“双重”视角,可能存在因部分企业利好而放大行业整体预期的偏向。
  • 估值方面,报告强调中等偏高水平,但未深度讨论估值泡沫风险,尤其板块高增长预期对应的高估值波动风险值得进一步关注。

- 报告对大小脑技术路线及数据采集方法的说明,体现技术路径多元,没有单一方案领先,提示投资者警惕科技路线多样性和未来整合风险。
  • 在产业合作与资本投入介绍中,未具体披露部分战略协议的经济条款及实施时间,意味着部分合作可能仍处于试探阶段,存在不确定性。

- 总体而言,报告对行业增长潜力有较强信心,同时客观指出不确定因素,保持较为审慎平衡态度,具有较强的行业洞察力,但需警惕因热门题材带来的短期波动风险。

---

七、结论性综合



本期【银河新能源智造】具身智能产业跟踪报告综合了行业最新行情、核心事件、技术趋势及风险因素,对当前产业态势进行了全面洞察,主要结论如下:
  • 具身智能指数自2024年10月以来表现强劲,2025年盘中虽有小幅调整但整体向好,年初至今显著跑赢沪深300,显示市场对具身智能行业的认可持续增强。

- 当前估值层面,板块市盈率约39倍,处于历史中等偏高水平,映射市场对产业长远成长的较高预期,但短期受特斯拉T链负责人更迭及量产节奏变化影响,产业链不确定性加剧,导致部分表现强劲个股出现回调。
  • 华为云发布CloudRobo具身智能平台、乐聚发布5G-A机器人、星动纪元推出高自由度服务机器人、零次方提供全模态数据方案及捷昌发布核心驱动部件新品等创新亮点显著,体现产业链上下游技术不断突破,商业化进程稳步推进。

- 产业合作与资本活跃多样,包括德马科技与智元新创、博世中国与银河通用合资推动汽车场景应用,优必选、美的等企业工业级量产布局,以及蚂蚁集团对灵巧手领域的战略投资,显示行业生态日趋完善与资本支持力度加大。
  • 行业技术焦点聚集在大小脑软件智能、灵巧手机械性能、零部件大规模量产及应用场景落地,尤其工业物流、机构养老和特种环境等细分领域将率先催生实质商业价值。

- 风险主要包括技术突破未达预期、下游场景开发不足、供应链紧张及政策支持波动,需密切关注行业内技术路线迭代和市场需求反馈。
  • 投资视角上,报告建议重视链条核心龙头企业及能够快速推进应用场景的厂商,兼顾传统代工优势企业,同时警惕短期波动带来的估值风险。

- 预计随着7-8月一系列行业盛会及重要企业发布,具身智能产业将迎来新一轮催化,驱动技术与应用双向突破,推动行业迈入规模化成长期。

结合丰富详实的图表数据显示,产业资金结构活跃,技术创新频繁,行业应用落地加速,具身智能产业链正处于历史性变革窗口,长线投资价值显著,同时短期需警惕核心项目不确定性的波动影响。报告立场稳健,具备较高专业度和参考价值,为专业投资者理解当前具身智能产业发展态势提供了深度洞察。[page::0-7]

---

整体而言,本报告是一份结构完整、数据详实、观点清晰的行业跟踪研究文献,适合具身智能产业链相关投资机构及参与者参考,提供了从行情、技术到风险多维度的全面分析。

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