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港股量化:南下持仓占比已超 20%,6 月组合增配电子、医药

创建于 更新于

摘要

报告回顾2024年5月港股通市场表现,恒生指数连续四个月上涨,成交额显著提升。南下资金持续净流入,持仓占比首次超过20%,重点配置机械设备、建筑材料等行业。港股通量化30组合表现优异,月度实现超额收益1.4%,全区间年化收益率达8.7%,明显跑赢基准指数。6月配置提升电子及医药板块比重,反映成长板块投资偏好。[page::0][page::2][page::3][page::5][page::6]

速读内容


5月港股市场表现及成交活跃度回升 [page::2]


  • 5月恒生指数涨幅1.78%,恒生科技指数微跌0.27%,恒生指数月K线“四连阳”。

- 港股通及港股日均成交额分别上涨25.7%及26.9%至980亿及1115亿港元。
  • 港股整体表现优于A股市场。


南下资金及机构资金流向分析 [page::3][page::4]



  • 5月南下资金净流入约703亿港元,累计净流入31737亿港元。

- 南下资金持仓占比21.03%,首次突破20%,较4月提升0.9%;银行系50.35%,券商系28.62%。
  • 行业方面,南下资金青睐机械设备、建筑材料、传媒、煤炭等,偏出农林牧渔、轻工制造、计算机。

- 银行系和券商系资金偏好行业各异,呈现明显分化。

三类经纪商净流入占比前十个股收益对比 [page::5]


| 资金类型 | 平均收益率 |
|---------|------------|
| 银行系 | -4.01% |
| 券商系 | 0.29% |
| 南下资金 | 19.37% |
  • 南下资金净流入占比居前的十只个股平均收益率高达19.37%,远超银行系和券商系表现。

- 南下资金的选股能力或市场偏好对组合收益贡献显著。

港股通量化30组合表现与历史回测 [page::5][page::6]



| 指标 | 组合收益 | 恒生指数 | 恒生科技 | 50%恒生指数+50%恒生科技 |
|------------|---------|---------|---------|-------------------------|
| 年化收益率 | 8.7% | -2.9% | 2.2% | -0.3% |
| 年化波动率 | 22.1% | 20.8% | 31.9% | 25.0% |
| 收益波动比 | 0.39 | -0.14 | 0.07 | -0.01 |
| 最大回撤 | 51% | 55% | 70% | 60% |
  • 组合自2015年以来累积收益显著优于基准。

- 回测区间表现稳健,具有较高风险调整收益率。

6月组合行业配置调整 [page::6][page::7]


| 序号 | 股票名称 | 行业 | PE(ttm) | ROE(ttm) | 总市值(亿港元) |
|-------|----------|----------|-----------|------------|------------------|
| 3 | 康方生物 | 医药生物 | 17.0 | 55.4% | 381.0 |
| 4 | 和黄医药 | 医药生物 | 32.6 | 15.0% | 248.7 |
| 23 | 中芯国际 | 电子 | 22.6 | 4.6% | 1985.7 |
| 24 | 舜宇光学 | 电子 | 38.8 | 5.0% | 481.2 |
| 25 | ASMPT | 电子 | 66.9 | 4.6% | 405.8 |
  • 6月组合加大电子、医药等成长行业权重,反映近期策略对成长板块的聚焦。

- 行业分布多样化,兼顾成长与稳定性。

深度阅读

深度解析报告:《港股量化:南下持仓占比已超20%,6月组合增配电子、医药》——金融工程研究团队,2024年6月4日



---

1. 元数据与概览



报告标题: 《港股量化:南下持仓占比已超20%,6月组合增配电子、医药》
作者与发布机构: 金融工程研究团队,首席分析师魏建榕带领,多名持证分析师共同编写,开源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发布
发布日期: 2024年6月4日
研究主题: 港股市场资金流向及量化选股模型表现,重点分析南下资金动向、港股通成分股成交活跃度,以及量化30组合的表现和持仓调整
核心论点与主要信息:
  • 5月港股市场表现分化,恒生指数实现月线“四连阳”,整体成交活跃度显著攀升,南下资金净流入规模大且持续,已占持仓比例超过20%,呈现结构性调整努力。

- 金融机构中,南下资金的净流入行业与收益表现明显优于银行系和券商系。
  • 港股通量化30组合表现优异,5月实现2.1%收益,超过恒生指数的1.8%和恒生科技指数的-0.3%,组合全区间年化收益率8.7%,远超基准。

- 6月组合持仓在电子及医药行业比例提升,关注成长板块布局。
  • 风险提示涉及模型基于历史数据,未来市场可能变化带来的不确定性。[page::0,1]


---

2. 逐节深度解读



2.1 港股市场5月概览


  • 关键论点:

港股市场5月分化显著:恒生指数上涨1.78%,形成月线“四连阳”强势走势,而恒生科技指数下跌0.27%。相较于A股市场港股整体表现更佳。
  • 推理依据和数据支持:

- 图1显示港股市场5月领涨全球各大指数。
- 图2体现恒生指数月K线连续上涨,技术面表现强劲。
- 图3揭示月度成交活跃度的显著回升,港股通日均成交额较4月增加25.7%,港股全市场成交额上涨26.9%。交易活跃性增强,表明市场流动性改善。
  • 重要数据点:

- 恒生指数月收益1.78%,恒生科技指数月收益-0.27%
- 港股通成交额:980亿港元,较4月增25.7%
- 港股成交额:1115.5亿港元,较4月增26.9%
  • 概念解析:

- “月线四连阳”指连续四个月均收盘价高于开盘价,显示中期市场趋势偏多。
- 成交活跃度反映市场资金进出频率与规模,是市场活力的重要指标。[page::2]

2.2 港股通成分股资金流分析


  • 关键论点:

5月南下资金流入大增,月度净流入703亿港元,总体持仓占比突破20%。南下资金最新持仓、银行系及券商系持仓比例分别调整为21.03%、50.35%、28.62%。南下资金显示行业偏好明显,带来对机械设备、建筑材料等传统制造与资源板块的积极布局。
  • 逻辑与支持说明:

- 利用港交所持股明细及资金流模型推算,分析三大机构持仓及流向趋势。
- 图4清晰描绘2015年以来港股通净买入金额及累计净买入红线持续上扬。
- 图5体现不同机构持仓市值占比分布及月度变化,南下资金份额微升0.9%。
- 图6至图8根据一级行业分类,详细展现三类资金流入流出重点行业。
  • 关键数据点:

- 南下资金月净流入703亿港元,累计31737亿港元
- 南下资金持仓市值占比21.03%,环比提升0.9%
- 行业净流入排名(南下资金):机械设备(最高)、建筑材料、传媒、煤炭、国防军工。流出占比高为农林牧渔、轻工制造、计算机。
- 银行系资金流入轻工制造、纺织服饰,流出机械设备、石油石化等
- 券商系资金流入美容护理、计算机,流出煤炭、环保等
  • 数据与趋势解读:

资金流向反映机构对不同行业的偏好及估值判断。南下资金偏好传统制造与资源型行业,体现对周期性的期待,而银行、券商资金流向显示较为守稳与多元分散。
  • 图表解析:

- 图4(净买入额增长走势)佐证资金持续入场。
- 图5三色堆积面积图揭示南下资金占比虽不是最大,但在持续增长中。
- 行业占比柱状图(图6-8)对比三类资金机构不同偏好与配置特点,支持报告对南下资金结构性流入的描述。
  • 概念解析:

- 南下资金指内地资本通过港股通买卖港股的资金,反映内地投资者对港股的兴趣。
- 净流入占比衡量该类资金在某行业的买入与卖出规模的净差额占总买卖的比例。[page::3,4]

2.3 三类经纪商净流入个股表现对比


  • 关键论点:

南下资金净流入居前十只个股实现平均收益19.37%,显著跑赢银行系(-4.01%)及券商系(0.29%),表明南下资金精准选股能力突出。
  • 数据支持与解读:

- 表1罗列三类经纪商净流入前十个股明细,包含净流入占比与5月涨跌幅。
- 银行及券商系前十个股多数表现负或微弱正收益,而南下资金精选的个股多实现强劲正收益,如京基金融国际涨幅达136.36%。
- 南下资金选择的个股在消费、医药、能源领域表现尤为突出。
  • 逻辑推断:

南下资金因其资源优势、研究支持及策略调整,较能捕捉成长性或价值复苏型主题,从而导致优于其他机构。
  • 概念解析:

- 净流入占比为该机构在个股买入卖出净额占该股总成交金额的比例,反映机构参与度。
- 平均收益为5月该净流入前十个股的简单平均涨跌幅,反映机构选股效果。
  • 表格限制:

表格未明确个股的市值权重分布,且仅限5月短期表现,长期稳定性有待进一步验证。[page::5]

2.4 港股通量化30组合5月表现


  • 关键论点:

基于技术面、资金面、基本面因子构建的港股通量化30组合5月取得2.1%收益,超越恒生指数(1.8%)和恒生科技指数(-0.3%),取得1.4%的超额收益。
  • 推理依据:

- 该组合以等权方式持有月度得分最高的30只港股通成分股。
- 组合选股遵循多因子量化模型,该模型经过长期回测。
- 表2显示组合2015年至2024年5月的全区间表现,年化收益率8.7%,明显高于基准的-0.3%。
- 图9形象展示组合与基准的累计表现差异,组合整体优于市场,且表现更稳定。
  • 关键数据点:

- 5月组合收益2.1%,基准收益0.9%。
- 年化波动率22.1%,略高于恒生指数20.8%。
- 最大回撤51%,低于恒生科技指数70%。
  • 解释重要参数:

- 收益波动比(Sharpe-like指标)高于基准,表明风险调整后收益更优。
- 最大回撤衡量组合历史最大跌幅,较小数值意味着风险控制较好。
  • 模型假设:

量化模型假设市场有效,因子稳定且具有预测能力,历史因子表现可延续至未来。风险警示指出历史规律不保证未来成立。[page::5,6]

2.5 6月组合持仓调整


  • 关键变化:

6月持仓较5月增加电子和医药板块权重,进一步凸显对成长性行业的重视。
  • 数据说明:

表3详细列出30只成分股代码、行业、最新市盈率(PETTM)、净资产收益率(ROEttm)、市值,覆盖从大盘蓝筹到中小成长股。
  • 亮点个股与行业分布:

- 电子板块如中芯国际、舜宇光学、ASMPT、腾讯控股均在名单中,且市盈率普遍较高,反映成长预期。
- 医药生物板块代表有康方生物、和黄医药、赛生药业,表现出行业盈利优良(如康方生物ROE55.4%)。
- 还有矿业、有色金属、传媒、金融、交通运输等多行业分布,组合结构较为多元。
  • 行业配置分析:

调整体现对科技创新和消费健康趋势的积极认同,同时维持一定周期性和防御性资产。[page::6,7]

2.6 风险提示


  • 量化模型基于历史数据回测,市场未来环境可能发生变化导致模型表现不及预期。

- 投资者应注意模型本身的参数敏感性和样本外风险。
  • 市场宏观波动、政策调整、资金面紧张等均可能影响组合收益。[page::7]


---

3. 图表深度解读



图1:5月港股市场领涨全球(page=2)


  • 展示内容: 各主要国家和地区股指5月涨跌幅对比,港股(恒生指数)名列前茅。

- 趋势解读: 纳指和标普500表现强劲,但港股亦显著领先多数亚洲新兴市场和中国A股,体现资金回流和风险偏好改善。
  • 与文本关联: 支撑报告对港股5月表现优于内地市场的结论。


图2:恒生指数“四连阳”月K线(page=2)


  • 展示内容: 2015年以来恒生指数(蓝线)与恒生科技指数(绿线)净值走势。

- 趋势分析: 恒生指数近4个月连续上升,恒生科技波动较大且区间下跌,印证文本中分化特征。
  • 意义: 技术面稳定,增强投资者信心。


图3:成交活跃度反弹(page=2)


  • 内容: 港股通和港股市场日均成交额月度数据柱状叠加图。

- 趋势: 5月成交显著上升,达到近年高点,显示市场资金活跃,买卖热情升温。

图4:港股通净买入金额(page=3)


  • 内容: 2015年起每月净买入金额(蓝柱)及累计净买入(红线)走势。

- 趋势: 净买入呈现波动上升趋势,累计净买入线条稳步上扬,证明南下资金持续进入港股市场。

图5:三类经纪商持仓占比变化(page=3)


  • 内容: 堆积面积图展示银行系(蓝)、券商系(红)、南下资金(黄)持仓比例历时变动。

- 趋势: 银行系份额最高并略下滑,南下资金持仓市值占比逐月上升,反映南下资金参与度增强。

图6-8:三类经纪商5月净流入占比行业分布(page=4)


  • 内容: 各行业净流入占比柱状图,分别对应南下资金、银行系、券商系。

- 趋势与解读:
- 南下资金偏好传统周期行业,资金净流入占比最高的是机械设备(近0.8%),流出显著的是农林牧渔和轻工制造。
- 银行系净流入轻工制造和社会服务,明显流出石油石化等大宗商品行业。
- 券商系青睐美容护理、计算机和电力设备,流出煤炭、环保等。
  • 支持: 不同行业资金流入/流出体现市场参与者对产业周期和结构转型的不同预期。


图9:量化30组合历史表现(page=6)


  • 内容: 2014年末至2024年中量化30组合、恒生指数、恒生科技指数及二者加权基准的净值相对走势。

- 趋势解读: 量化30组合整体跑赢基准,尤其在2020-2022年波动剧烈时段保持较好韧性和复苏力。

表1:三类经纪商净流入占比前十个股收益(page=5)


  • 内容: 各类别经纪商前十净流入个股清单及5月涨跌幅。

- 结论: 南下资金持股普遍获得较高收益,银行系与券商系部分个股跌幅较大,南下资金净流入股票选择精准度优异。

表2:量化30组合统计指标(page=5)


  • 内容: 年化收益率、波动率、收益波动比、最大回撤等风险调整指标。

- 优势: 组合在收益和风险控制上的平衡能力优于市场基准。

表3:6月组合持仓明细(page=7)


  • 内容: 包含股票代码、名称、行业、市盈率、ROE及市场价值,提供详细成分股情况。

- 作用: 便于投资者理解组合结构及估值水平,反映策略调整方向。

---

4. 估值分析


  • 报告估值方法: 报告未详细涉及估值模型步骤,但通过市盈率(PEttm)和净资产回报率(ROEttm)作为基本指标揭示组合个股的估值及盈利能力特征。

- 电子和医药领域部分个股市盈率较高(如ASMPT 66.9倍,L'OCCITANE 66.5倍),反映投资者对未来成长寄予厚望。
  • 组合持有的银行、煤炭等板块利润稳健且估值较低,形成估值梯度,兼顾价值与成长。

- 组合构建基于量化模型因子排名,优化权重分布,而非单纯依赖估值倍数。
  • 报告未给出DCF或乘数法的目标价或敏感性分析,估值平衡更依赖多因子模型综合判断。


---

5. 风险因素评估


  • 风险识别:

- 量化模型测试历史数据,未来市场结构和因子表现可能变化,风险不确定性较大。
  • 潜在影响:

- 模型因子失效或宏观冲击可能导致组合收益显著下滑。
- 市场流动性、政策变动或突发事件可能影响港股表现。
  • 缓解策略提示:

- 报告未详细展开缓解方案,但强调风险提示,提示投资者审慎对待模型预测结果。
  • 评估: 风险提示适度、合规,符合量化类报告标准,体现对模型固有限制的认知。


---

6. 批判性视角与细微差别


  • 报告整体充分数据支持,逻辑清晰,但存在的潜在薄弱点包括:

- 量化模型基于历史有效性较强,但未提供未来市场结构变化如何影响模型的深入分析。
- 个股及行业轮动快速,模型在高频波动时期能否保持超额收益存疑。
- 持仓调增电子及医药,行业波动性和政策风险均较大,组合相应风险敞口提升。
- 表1中南下资金选股收益差异极大(包含亏损和高涨股票),可能存在集中风险。
- 南下资金持仓占比虽增长,仍远低于银行系,南下资金的市场影响力有限,突然撤离可能带来冲击。
- 未见对估值安全边际或流动性风险的具体讨论。
  • 这些细节提示投资者应结合宏观背景与风控措施,避免完全依赖模型。


---

7. 结论性综合



本报告以详实数据及多图表支持,全面展现了2024年5月港股市场活跃度及资金流状况,重点强调南下资金持续大额净流入,持仓占比突破20%,并在结构性地增配机械设备、传媒等行业。南下资金持股表现明显优于银行系及券商系,显示其选股能力和市场判断较为精准。

量化30组合在5月实现2.1%收益,超越恒生指数与恒生科技指数,年化收益率达到8.7%,展现量化策略长期价值。6月组合调整策略显著,增加电子与医药行业仓位,反映对成长板块的看好和战略偏好调整。

图表分析显示港股成交量及资金流入连续回暖,南下资金的占比稳步上升,市场信心有所增强。同时,选股及组合表现优异,表明基于技术面、资金面和基本面的量化模型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然而,报告亦明确风险提示,提醒投资者注意历史数据基础上的模型局限与市场未来不确定性,适度管理波动和流动性风险。

整体来看,报告观点基于客观数据和严谨统计,立足港股市场结构性机遇,支持积极但审慎的投资观点。投资者可参考其量化选股框架和资金流分析洞察,优化港股投资配置,但也需关注市场动态及时调整策略。

---

(全文引用页码完整版:第0-7页主要内容,附图详见各页对应markdown路径)[page::0,1,2,3,4,5,6,7]

---

图表示例(示意)


  • 图1:5月港股市场领涨全球



  • 图4:5月两市港股通净流入金额703亿港元



  • 图9:港股通量化30组合的历史表现




---

此报告为专业量化与资金面结合的港股市场深度研究,提供了当前港股资金结构变化与量化投资表现的鲜明洞察,适合机构与专业投资者参考决策。

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