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恒生医疗保健为何受资金青睐?

创建于 更新于

摘要

南向资金大幅流入港股医疗保健行业,推动恒生医疗保健指数自5月以来累计上涨31.52%,显著跑赢恒生指数。行业受益于中国医疗卫生总支出稳步增长和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刚性需求,创新驱动行业转型升级。港股医药板块估值处于历史低位,性价比突出。恒生医疗保健指数覆盖细分领域龙头企业,持股集中度高,兼具较好的流动性和配置价值。博时恒生医疗保健ETF作为唯一一只跟踪该指数的基金,规模和成交活跃度迅速提升,受资金持续追捧,具备较高投资价值[page::0][page::3][page::4][page::7][page::13][page::16][page::22]

速读内容


南向资金大幅流入港股医疗保健行业 [page::3][page::4][page::5]



  • 5月以来南向资金医疗保健行业持仓占比从6.29%提升至7.48%,连续多周净流入[page::3]

- 恒生医疗保健指数累计上涨31.52%,表现显著优于恒生指数12.07%[page::4]
  • 南向资金2021年以来累计净流入超4500亿港元,2022年持续大幅流入,助力港股市场走势[page::4]

- 近10周南向资金净流入呈现较强趋势,增强医疗板块反弹动力[page::5]

医药行业需求增长与创新驱动未来发展 [page::6][page::7][page::8][page::9][page::10]




  • 人口老龄化持续加剧,推动医疗需求刚性增长[page::6]

- 中国医疗卫生总支出快速增长,2024年预期达101472亿人民币,人均医疗支出仍有巨大提升空间[page::7]
  • 全球及中国医药研发投入逐年增长,中国市场复合年增长率预计超过17%[page::7][page::8]

- 国内创新药品数量大幅增加,研发管线不断扩充,差异化、国际化创新成为主流[page::9][page::10]

恒生医疗保健指数基本情况及优异表现 [page::14][page::15][page::16][page::17][page::18][page::19]




  • 指数自2015年以来年化收益4.58%,长期业绩优于恒生指数及中证500,短期表现更优[page::15][page::16]

- 指数成分股数约75只,聚焦中小盘股,流通市值分布均衡,流动性充裕[page::17]
  • 行业深度覆盖医药细分赛道,市净率处于历史低位,配置价值突出[page::18]

- 前20大成分股权重约70%,涵盖创新药、CRO、互联网医疗龙头,显示高集中度与创新实力[page::19]

博时恒生医疗保健ETF概况与资金流动情况 [page::20][page::21][page::22][page::23][page::24]





  • 博时恒生医疗保健ETF成立于2021年3月,是市场上唯一跟踪恒生医疗保健指数的ETF[page::20]

- ETF采用完全复制法,力求跟踪误差最小,具备交易灵活、成本低廉、分散投资等优势[page::21]
  • ETF规模与份额在2022年Q1大幅增长,基金规模达56.93亿元,份额增长超过60%[page::22]

- 日均成交额增长约199%,资金流入保持加速,近期份额持续攀升,显示资金持续看好与活跃交易[page::22][page::23][page::24]

深度阅读

恒生医疗保健为何受资金青睐?——详尽分析报告解构



---

一、元数据与概览


  • 标题: 恒生医疗保健为何受资金青睐?

- 作者及联系方式: 郑兆磊(邮箱:zhengzhaolei@xyzq.com.cn)
  • 发布机构: 兴业证券经济与金融研究院

- 发布日期: 2022年6月26日
  • 研究主题: 港股医疗保健行业及对应ETF基金的资金流入情况、行业景气度、估值优势及投资价值


本报告围绕港股医疗保健行业,重点剖析了南向资金持续流入的现象,恒生医疗保健指数(HSHCI)的优异表现及估值特征,同时介绍了跟踪该指数的博时恒生医疗保健ETF(代码513060)产品基本情况及流动性。作者观点认为,受中国医疗卫生支出稳步增长与创新驱动医药行业持续发展的拉动,港股医疗保健行业的投资性价比优势明显,当前具备逢低建仓良机,尤其是借助ETF产品实现一站式配置具有吸引力[page::0] [page::3] [page::4]。

---

二、报告正文逐节深度解读



1、南向资金大幅流入医药行业,医药行业长期维持高景气



1.1、南向资金净流入推动港股医药行业反弹


  • 核心信息: 自2022年5月起,港股医药板块受到资金大量关注,南向资金医疗保健行业持仓占比由5月初的6.29%提升至7.48%,涨幅1.19个百分点,同时连续多周净买入。2022年6月24日前的3周净流入金额分别高达26.09亿、20.55亿、17.82亿港元。

  • 指数表现关联: 恒生医疗保健指数自5月初低点以来累计上涨31.52%,显著超越同期恒生指数的12.07%涨幅,体现资金回流带来的超额收益。单日涨幅甚至曾达6.27%。

  • 图表解读:

- 图1展示了南向资金医疗保健行业持仓占比的稳步上升趋势,说明资金扩容和资金态度积极。
- 图2显示周度净流入金额,资金流动节奏稳定,表明市场信心持续回暖。
- 图3的恒生医疗保健指数与恒生指数走势对比直观体现了医药行业的强势反弹。
- 图4展示2021年以来南向资金净流入及恒生指数表现,进一步佐证了“北水”资金对港股市场的持续支撑作用。
  • 逻辑分析: 房地产市场资金向资本市场的逐步流动,加之港股估值相对低迷及行业成长性,令医疗保健板块成为资金偏好标的,内地财富管理业务快速发展强化了南向资金影响力,形成港股医疗行业资金溢出效应[page::3] [page::4] [page::5]。


1.2、医药行业的刚需支撑与创新驱动


  • 人口老龄化及支出增长:

- 未来人口65岁及以上人数显著扩大,全球及中国的复合年增长率维持在约3%-5%左右(具体中国约5.2%-5.4%)。
- 医疗卫生总支出从2015年的约4万亿元人民币增长至2019年的6.5万亿元,预计2030年将达到近16万亿元人民币,40%以上的复合增长,年均逾7%。
- 人均医疗卫生支出仍低于全球平均水平(2019年4,657元人民币 vs 全球977美元),预计未来提升潜力巨大,2030年达12,190元人民币。
  • 研发投入加速:

- 全球医药研发投入保持5%左右增长,中国医药研发投入更为迅猛,2019年211亿美元投入占全球11.6%,预计2024年将达到476亿美元,年均增速约17.7%。
- 创新药成为行业主旋律,“十四五医药工业规划”强调“创新+国际化”,医保政策改革释放创新药需求空间。
- 国内创新药注册数量大幅增加,临床管线快速攀升,相关生物科技企业的发展为行业注入新活力。
  • 细分领域趋势:

- CRO行业因研发投入和外包率攀升,市场规模预计保持25%左右的高速增速。
- 医疗器械市场维持近20%的增长率,政策利好及新基建推动市场扩容。
  • 图表解读:

- 图8-10,显示人口老龄化趋势与医疗卫生支出增长。
- 图9具体展示支出数额及增速。
- 图10-11反映全球及中国医药研发投入规模及增长。
- 图13-15显示中美等国研发管线及创新药品注册数量对比,中国创新能力快速提升。
  • 逻辑推理: 人口老龄化和医疗消费升级是医药行业长期刚需,政策支持、资金投入优化了创新生态系统,供应端产品创新和研发投入反向驱动需求端增长,行业长期高景气度可期[page::6] [page::7] [page::8] [page::9] [page::10] [page::11].


1.3、港股医药板块估值低且性价比突出


  • 估值特点: 恒生医疗保健指数市净率约2.68,处于历史统计数据的10%分位数,极低估值水平。

- 沪港AH溢价对比: 港股医药估值相对A股整体显著偏低,当前AH溢价指数约144.52,历史高位区间,强化港股医药板块的配置价值。
  • 创新驱动特征明确: 2018年港交所开放未盈利创新生物科技公司上市通道,港股医疗保健具备领先创新药和生物科技企业集中度,未来成长潜力明显。

- 图表辅助说明:
- 图21显示市净率历史走势持续下行。
- 图22揭示AH溢价指数稳定处高位,反映港股估值优势。
  • 逻辑说明: 低估值叠加高成长医药新经济属性,为投资者提供逢低布局港股医药的优良机会[page::13] [page::14].


2、恒生医疗保健指数(HSHCI)深度剖析



2.1、指数基本信息及计算方式


  • 设立日期2015年8月17日,基点为2010年3月5日,基点3000点。

- 选股范围为恒生综合指数中所有医疗保健行业成分股,无固定成分数限制(当前75只成分股)。
  • 权重采用流通市值加权,单只成分股权重上限10%,外国公司累计权重上限5%,超出部分比例再分配。

- 指数为典型股票价格指数,不考虑现金分红。
  • 计算公式具体明晰,指数实时反映成分股价格变化。

  • 定期检讨机制: 每半年检讨成分股,每季度调整权重系数。


这一设计保证指数覆盖面广且相对动态,反映港股医疗保健整体表现[page::14] [page::15].

2.2、指数表现优异,风险收益比合理


  • 长期业绩(2015-2022):

- 年化收益4.58%,显著跑赢中证500(负收益)和恒生指数(微负)
- 波动率30.97%,波动高于中证500和恒生指数,属于高波动高收益资产
- 最大回撤达-66.11%,提示风险较大
- 但收益风险比为0.02,高于其他指数,显示收益相较风险优势
  • 短期表现(近1周至1月): 恒生医疗保健指数涨幅领先沪深300、中证500和恒生指数,且超过医疗行业其他指数。
  • 图表验证: 图23展示指数的累计走势优势,表2-3详细统计验证长期及短期表现均优于主流指标[page::15] [page::16].


2.3、指数流动性强,适合大资金配置


  • 日均成交额自2020年以来显著提升,2021年Q1起稳定超过80亿元

- 2022年Q1成交额达87.71亿元
  • 强流动性支持大额资金进出,适合机构和大额个人投资者[page::16] [page::17].


2.4、成分股聚焦中小盘,体现成长性


  • 75只成分股流通市值总额约16419亿元

- 流通市值分布中,42只小于100亿市值,合计权重18.48%
  • 100-500亿市值股票26只,权重41.21%

- 500-1000亿市值5只,权重22.64%
  • 超过1000亿仅2只,权重17.68%

- 显示指数对成长型中小盘关注度高,更注重成长与创新潜力[page::17]。

2.5、行业分布全面,涵盖医药全产业链


  • 细分行业覆盖广泛且均衡,主要包括:

- 其他生物制品30.61%
- 化学制剂22.71%
- 互联网药店11.49%
- 医疗耗材8.42%
- 医疗研发外包7.64%
- 原料药5.47%
  • 能较好反映医疗保健行业整体现状及细分赛道发展[page::18].


2.6、指数估值处于历史低位


  • 截至2022年6月24日,市净率(LF)2.68,处于10%统计分位,极低估值,未来下跌空间有限,潜在上升空间大[page::18].


2.7、核心成分股集中且行业龙头云集


  • 前20大成分股权重合计70.32%,高集中度体现核心龙头作用。

- 重要成分股包括:
- 药明生物(10.34%)及药明康德(4.20%):CXO龙头
- 信达生物(5.26%):创新药领军
- 京东健康(7.34%)、阿里健康(2.72%):互联网医疗巨头
  • 部分个股未在A股上市,体现港股医疗行业的独特性和稀缺性。

- 其他细分如创新药、生物科技公司均具有较强临床创新和成长性[page::19]。

3、博时恒生医疗保健ETF(513060)



3.1、产品基本信息


  • 创建时间:2021年3月18日,上市时间2021年3月29日

- 截至2022年6月24日基金规模56.93亿元,份额96.15亿份
  • 国内唯一一只跟踪恒生医疗保健指数的ETF

- 采用完全复制方式构建投资组合,紧密跟踪指数
  • 管理费率为0.8%,认购费率0.5%或更低[page::20].


3.2、ETF运作原理及优势


  • ETF作为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集开放式申购赎回和二级市场交易于一体。

- ETF价格与净值紧密,套利机制减少折溢价。
  • 交易灵活,T+0机制确保流动性;费用低于主动基金;持仓透明,风险易于管理;实现指数化分散投资,降低单一标的风险[page::21].


3.3、基金规模及流动性快速增长


  • 2022年Q1基金份额同比2021年Q4增长169.03%,规模增长249.03%,份额接近翻倍。

- 日均成交额Q1达到3.47亿元,环比大涨198.79%,显示场内流动性充裕。
  • 南向资金持续净流入推动ETF资金安全稳定增长,支撑产品规模和市场活跃度[page::22] [page::23] [page::24].


3.4、基金管理人简介


  • 博时基金成立于1998年,是国内领先的大型资产管理公司,管理基金规模超5千亿元。

- 在ETF产品管理领域经验丰富,覆盖多个股票及债券指数品种,具备跨境ETF丰富操作经验[page::24].

3.5、基金经理介绍


  • 万琼女士,硕士学历,拥有15年证券从业经验和丰富的指数及ETF管理经验。

- 目前管理包括博时恒生医疗保健ETF在内的18只基金,覆盖多领域指数产品,专业能力突出[page::25] [page::26].

---

三、重要图表深度解读



1)资金流入与指数表现图


  • 图1(资金持仓占比): 南向资金医疗保健板块持仓占比自2022年5月初的约6.3%上涨至近7.5%,显示资金对板块增持意愿增强,资金活跃。箭头指示显著上扬趋势。

- 图2(周度净流入): 2022年5月至6月周度资金流入均超过7亿港元,部分周流入超20亿港元,资金流入强劲且较为稳定。
  • 图3(指数表现): 恒生医疗保健指数累计涨幅达31.5%,明显跑赢同期恒生指数12.07%,体现资金带来的超额收益。


2)行业基本面图示


  • 图8(人口老龄化): 预计到2030年全球65岁以上老龄人口达近9.4亿,中国约3.1亿,人口老龄问题严峻,医疗需求持续提升。

- 图9(医疗卫生支出总额): 中国医疗卫生支出2015-2030年预期稳步上升,2030年达约16万亿元人民币。
  • 图10-11(研发投入): 中国医药研发投入17%的年均增速远高于全球4-5%,反映创新活力增强。

- 图13-15(研发管线和创新药品数量): 中国研发管线产品及新药数量显著增长,临床前阶段快速积累未来潜力大。
  • 图21-22(估值与AH溢价): 指数市净率处于历史低位,港股医药估值较A股便宜约40%,性价比突出。


3)指数结构和流动性


  • 图24(日均成交额): 指数交投活跃,2021年Q1起日均成交额均超80亿元。

- 图25-26(市值分布): 关注中小盘股,约60%权重在流通市值100-500亿的股票。
  • 图27(行业分布): 其他生物制品与化学制剂占比超过半数,互联网药店、医疗耗材等细分领域齐全。

- 图28(指数市净率): 近两年下降至2.6左右,反映市场调整带来投资机会。

4)ETF产品规模与成交量


  • 图30(基金规模和份额): 2021年至2022年Q1规模成长显著,份额也水涨船高,强化基金市场接受度。

- 图31(日均成交量): 2022年Q1日均成交额较去年Q4几乎翻三倍,显示投资者交易活跃。
  • 图32-34(近期资金流入与份额增长): 资金持续净流入ETF,推动指数上涨,基金份额与成交额双双快速增长,体现资金对ETF认同度高。


---

四、估值分析



报告未单独提供DCF或多重估值法的详细计算数据,但通过历史市净率与AH溢价指数对比,间接说明当前港股医疗保健板块估值较A股低且处于历史低位。同时指数前二十大成分股集中持股率逾70%,聚焦创新与成长型标的,在较低估值基础上未来潜在业绩增长可望驱动指数估值修复。因此,港股医疗保健板块的投资机会凸显,投资者可考虑逢低布局。

ETF则通过完全复制法实现临近指数收益率,管理费率相对较低(0.8%),且产品流动性较好,方便资金灵活进出。

---

五、风险因素评估


  • 板块表现不及预期风险:如行业政策调整不及预期、创新药审批受限或市场竞争激烈,可能影响行业及指数表现。

- 股票型基金固有风险:波动较大,可能导致短期内净值波动剧烈。
  • 指数及ETF历史表现不代表未来表现。

- 汇率风险及境外市场风险:因ETF投资港股,受港币与人民币汇率变动及港股市场波动影响。
  • 资金流动性风险与市场风险:流动性不足或市场重大波动可能影响交易价格和赎回能力。


报告提示投资者注意风险,并表明基金适合风险承受能力较强的投资者[page::0] [page::26].

---

六、批判性视角与细微差别


  • 数据和假设透明度: 报告详细展示了资金流入规模、行业支出和研发投入等数据,便于理解和验证。但对未来估值的敏感性分析及具体财务模型缺少,投资者需谨慎对待未来表现预期。

- 波动与回撤风险提示明确: 报告指出最大回撤超过66%,显示该板块存在显著回调风险,投资者需控制仓位并做好长期投资准备。
  • 行业多元和创新强调: 报告强调创新驱动,作为医疗行业发展核心,但对新冠疫情等短期冲击和国际市场不确定因素触及不足。

- 港股A股比较中的估值优势: 报告强调港股估值低廉,但未详述其背后可能的制度风险或政策风险差异,投资者需兼顾其他风险因素。
  • ETF流动性和规模爆发描述显积极,有夸张趋势投资者需自己判断市场持续性。


总体上,报告内容详尽且数据充分,观点稳健,不过投资风险须充分考虑。

---

七、结论性综合



本报告全面梳理了港股医疗保健行业的资金流入动力、行业发展逻辑及投资价值,重点阐释南向资金对医疗保健板块的持续青睐如何驱动港股医药行业反弹和估值修复。通过丰富的图表数据,报告展示了中国人口老龄化加剧、医疗卫生支出高速增长、医药研发投入持续加码、创新药和生物科技快速崛起等行业硬支撑。港股医药整体估值处于历史低位,且较A股存在较显著的估值折价,为境内外投资者提供了良好的布局机会。

恒生医疗保健指数作为覆盖港股医疗行业全产业链的核心指数,成绩优异,年化收益显著跑赢主要宽基指数,短期表现尤为亮眼。指数成员多为创新药、CRO及互联网医疗龙头,布局科学且集中度高。博时恒生医疗保健ETF作为唯一跟踪该指数的产品,规模和流动性迅速扩大,体现市场对港股医疗行业投资价值的认可和追捧。

风险方面,医疗行业仍存在政策调控、技术创新失败、市场竞争激烈及宏观经济波动等不确定因素,投资者应该合理配置资产,关注基金经理和基金公司的专业管理能力,做到风险可控。

综上,报告明确建议投资者重点关注港股医疗保健板块,利用博时恒生医疗保健ETF便捷高效地获取行业成长红利,实现科学分散配置,逢低布局具备价值优势的医药行业优质资产,符合当前市场环境下的资产配置需求[page::0] [page::3] [page::4] [page::13] [page::16] [page::22] [page::26].

---

结束语



本报告呈现了一幅结构清晰、数据翔实的港股医疗保健行业发展及投资分析画卷,从资金面、产业政策、技术创新、估值水平及产品配置多角度深入剖析,具备较高的实操指导价值。投资者应结合个人风险偏好及市场环境,审慎决策,实现投资价值最大化。

---

(以上内容所有结论均附带原文页码标注,方便后续核验与引用。)

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