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effectiveness of government stock purchase during market crash: Evidence from China
创建于 更新于
摘要
本报告基于中国2015年股市崩盘期间国家队直接买入股票的实证研究,发现国家队干预显著降低了所持企业的股价崩盘风险,增强了价格稳定性,尤其在市场噪声交易者多和投资者信心低的股票中表现更为显著,但同时带来了价格同步性提高、信息效率降低和交易成本上升等副作用。此外,国家队积极买卖持股,干预效果多集中于危机及近期后期,长期效果不明显,提示直接股市干预短期有效但不可持续,需配合有序退出策略 [pidx::0][pidx::1][pidx::5][pidx::7][pidx::12][pidx::13][pidx::14][pidx::15]
速读内容
- 研究背景及动机 [pidx::0][pidx::1]
- 2015年中国股市大崩盘期间,国家队(CSF、CCH等政府背景机构)成立,直接买入逾1000只股票以稳定市场。
- 此举旨在防止股价进一步崩盘,保障市场流动性和投资者信心,避免贷款违约风险扩散。
- 样本与数据选取 [pidx::2][pidx::3]
- 样本涵盖2015年第三季度至2018年第四季度间非金融A股,剔除异常样本,共计14,129个季度-公司观察。
- 价格稳定性通过四种股价崩盘风险指标衡量:极端崩盘事件(CRASH)、下行超频率差值(COUNT)、负偏度(NCSKEW)和跌涨波动比(DUVOL)。相关模型详见第3节。
- 国家队持股特点与市场行为 [pidx::5]

- 国家队持股覆盖面广,约占A股近一半,涵盖沪深300及多个板块,说明其干预既针对指数成份股,也关注中小市值股票。
- 国家队表现出积极买卖行为,非单纯买入-持有,趁市场稳定开始逐步退出。
- 主要实证发现:国家队提升价格稳定性 [pidx::7]

- 国家队持股显著降低极端崩盘风险CRASH、崩盘天数差COUNT、负偏度NCSKEW和波动比DUVOL,均显著于1%水平,显示防范极端下跌成效明显。
- 相较其他机构投资者,国家队持股影响更显著且稳定。
- 鲁棒性检验 [pidx::8][pidx::9][pidx::10]

- 限制样本至曾被国家队持有的公司,采用倾向得分匹配(PSM)和双重差分(DID)方法验证,结果一致支持国家队持股降低崩盘风险。
- 国家队持股对沪深300成分股及非成分股均有效。
- 国家队作用机制 [pidx::11][pidx::12]

- 国家队通过流动性补充作用抵制噪声交易者负面冲击,对噪声交易者比例高的企业稳定效果显著。
- 通过增强投资者信心,特别是在投资者悲观情绪浓厚(空头比例高)的股票,国家队效果更为明显。
- 危机期与后危机期影响对比 [pidx::13]
- 国家队在2015年股灾及2016年初危机期和近期后期依然表现出稳定股价的作用,但于2017年至2018年长期后期,该效应减弱,趋于消失。
- 国家队干预的副作用 [pidx::14][pidx::15]

- 国家队持股使股票价格同步性增加,个别股票特有信息减少(idiosyncratic volatility下降)。
- 交易成本(报价差价)上升,表明市场信息效率降低,且吸引了更多投机行为。
- 政策启示与研究贡献 [pidx::1][pidx::15]
- 直接政府买股短期内能有效缓解市场恐慌,降低崩盘风险,但长期存在价格扭曲及效率损失问题。
- 建议结合有序退出策略,避免道德风险。
- 本文实证为政府股市干预提供全面证据,填补了发展中国家背景下政府直接持股救市的研究空白。
深度阅读
金融研究报告详细分析:《The effectiveness of government stock purchase during market crash: Evidence from China》
---
1. 元数据与概览
- 报告标题:The effectiveness of government stock purchase during market crash: Evidence from China
- 作者:Minying Cheng, Ling Jin, Zhisheng Li, Bingxuan Lin
- 机构背景:中国中山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美国罗德岛大学
- 主题:中国政府在2015年股市崩盘期间通过“国家队”直接买入股票的市场干预效果分析。
- 核心论点:
- 国家队干预降低了被持股公司的股票价格崩盘风险。
- 但同时,干预也带来了股票价格同步性上升、交易成本提高、公司个性化信息披露减少等负面效应。
- 国家队的稳定作用仅限于危机时期,危机过后效果消失。
- 对于噪音交易者多、投资者信心较低的公司,国家队所有权产生更明显的积极效应,主要通过改善市场流动性和提升投资者信心实现。
- 主要贡献:为政府直接干预市场提供了实证支持与警示,丰富了对危机中政府市场介入的理论和实践理解。
- 报告结构概览:报告内容涵盖背景介绍、样本与方法、实证结果、机制分析、风险及副作用分析等,最后给出政策启示。[pidx::0][pidx::1]
---
2. 逐节深度解读
2.1 摘要与引言
- 研究聚焦中国股市2015年崩盘期间政府组建的“国家队”,对1000多家公司股票进行直接买入的干预措施。
- 作者提出问题:国家队的直接持股是否降低了股票价格崩盘风险?机制如何?是否存在副作用?
- 市场危机频发,多国政府采取间接或直接干预手段,如日本央行购买ETF。相比之下,中国的直接买股干预极具代表性且独特。
- 该问研究重点为国家队持股对市场崩盘风险的缓解效能及其潜在权衡。
- 引言中表明,市场崩盘由流动性枯竭引发,政府买股旨在补充流动性,稳定融资环境,防止连锁信用违约扩散。
- 报告指出直接干预可能会导致价格效率降低和道德风险增加,激发过度投机行为。[pidx::0][pidx::1]
2.2 中国股市崩盘背景(第2节)
- 2015年6月至2016年1月期间,A股爆发三轮市场剧烈下跌:
1. 6月中至7月初,监管层禁止影子融资保证金,导致多头强制平仓,市场暴跌。
2. 8月中,人民币官方汇率贬值约2%,加剧市场抛售压力。
3. 2016年初,交易所推出熔断机制,交易暂停及收盘点位暴跌。
- 指数分别累计跌幅超过30%-40%,市值蒸发逾52%GDP。
- 市场危机本质为流动性危机,非宏观经济基本面或企业债务危机。
- 流动性螺旋机制导致恐慌卖出加剧,信心崩溃。[pidx::1]
2.3 国家队干预模式(第2节末至第3节)
- 国家队主体包括中国证券金融公司(CSF)、中央汇金投资有限公司(CCH)等,向21家券商提供资金,启动广泛买入。
- 国家队买入超过1000家公司股票,规模覆盖约半数A股。区别于以往如1997年香港政府只买入恒生指数成分股的有限干预。
- 国家队采取主动交易(非仅买入后持有),此前由公告、披露文件传递信息。
- 与日本央行被动买入指数ETF不同,国家队直接持股与主动买卖组合提升市场流动性,迅速提振信心,但可能带来价格扭曲与道德风险。
- 样本数据涵盖2015年第三季度到2016年末,后续延伸至2018年检验长期效应。
- 样本金融及交易数据来源CSMAR与Wind数据库,剔除金融板块与极端表现公司保证数据可信性。
- 价格稳定性用股票价格崩盘风险指标衡量,详述了4种指标的统计构建方法,包括崩盘日指标(CRASH)、上涨与下跌事件频差(COUNT)、负条件收益偏度(NCSKEW)、波动率比率(DUVOL)。
- 建立多变量计量模型,控制市场和公司财务变量,使用固定效应回归分析国家队持股对价格稳定性的作用。[pidx::2][pidx::3][pidx::4]
---
3. 图表深度解读
3.1 表1 国家队持股分布及变化解读
- 内容:全方位呈现国家队持股在上海深市300成份股与其他各种规模板块的分布,持股总市值、股数变动及行业分布动态。
- 发现:
- 国家队持股覆盖广,96.03%成份股被持有,主板、小板、创业板均有布局。
- 2015年Q3至2016年Q2,持股市值由1164亿增至1409亿人民币,持股公司数也增加后缓慢回落。
- 行业与板块策略动态调整,2015年Q4后更多投向小板和创业板,持股比例呈逐季下降趋势,表明活跃交易非买入持有。
- 持股变化(Chg)分布显示,国家队在市场稳定后加速退出,减持股票数量多于买入。[pidx::5]
3.2 表2 描述性统计与单变量分析
- 内容:比较国家队持股公司与未持股公司的市场特征及价格崩盘风险指标。
- 发现:
- 国家队持股公司价格崩盘风险较低,所有关键指标均显著优于未持股公司(CRASH、COUNT、NCSKEW、DUVOL均更低)。
- 统计显著但幅度适中,体现国家队选择或塑造相对稳定的投资组合特征。
- 除风险指标外,两组公司在市值、成长性、盈利能力等方面存在差异,需通过多变量控制提升因果解释力。[pidx::6]
3.3 表3 国家队持股对价格崩盘风险影响回归
- 内容:主要回归检验国家队持股比例与多维价格稳定指标间的关系。
- 发现:
- 国家队持股(GOV)系数对所有崩盘风险指标均显著负向(例如CRASH、COUNT、NCSKEW、DUVOL),这支持国家队干预降低崩盘风险的主张。
- 其他机构持股(INST)系数多为不显著或正向(意味着其他机构投资者可能不具备类似稳定功能,甚至在危机时增加风险)。
- 控制变量的符号也与文献一致,比如过去回报正向、规模负向关联未来崩盘风险。
- 回归结果稳健且统计显著,为干预效果提供强烈实证支持。[pidx::7]
3.4 表4-6 鲁棒性检测(分样本、倾向得分匹配、差分中的差分)
- 重点:确保因果关系、排除内生性和选择偏差。
- 方法:
- 分析只包含曾被国家队持股的公司,提高内生控制(表4),发现持股增加降低风险,国资买入和退出对应风险降低与回升。
- 使用倾向得分匹配法(PSM)(表5)匹配国家队持股与非持股公司特征,有效消除样本选择偏差,结果依然一致。
- 多期事件差分模型(DID)(表6)进一步控制时间和个体固定效应,证实国家队买入之后崩盘风险显著下降。
- 结论:各种方法互为印证,国家队买入导致崩盘风险下降,有较强的因果推断力。[pidx::8][pidx::9][pidx::10]
3.5 表7-8 进阶分析:成分股与非成分股,国企与非国企
- 内容:区分股票分类检测干预效果的普适性及是否等同于政府长期控股影响。
- 发现:
- 国家队持股对沪深300成分股和非成分股均显著降低崩盘风险,说明干预并非仅针对指数样本。
- 对国企与非国企均呈现显著稳定正效应,反驳其仅发挥政府控股角色理论(即非战略性长期控股),更回应危机时短期干预逻辑。
- 意义:丰富了国家队角色界定,强调其危机应对而非股权战略。[pidx::10][pidx::11]
3.6 表9 机制分析:交易对噪音交易者、投资者信心的影响
- 逻辑:
- 国家队通过“补充流动性”抵消噪音交易者行为带来的价格波动。
- 通过“信心提振”缓和投资者悲观情绪,增加需求和稳定价格。
- 数据依据:
- 采用机构持股与短售率分别作为噪音交易者多寡和投资者信心指标,分组检验。
- 结果:
- 国家队对市场中噪音交易者比例较高的公司有更强稳定作用,显著降低崩盘风险。
- 对投资者情绪悲观(短售比例高)公司的作用尤为明显。
- 结论:机制清晰证明国家队确实通过双重路径稳定市场。[pidx::12]
3.7 表10 后危机时期效果检验
- 时间划分:危机期(2015Q3-2016Q1),近后危机期(2016Q2-Q4),长期后危机期(2017-2018)。
- 发现:
- 国家队持股在危机及近后危机期内均表现出降低崩盘风险的效果。
- 长期后危机期效果消失,说明干预非长效机制,需适时退出。
- 启示:干预需设计退出策略,避免长期价格扭曲和投资者误判。[pidx::13]
3.8 表11 副作用及信息效率影响
- 研究背景:政府直接买股虽降低系统风险,但可能引发价格效率下降,表现为股票价格“泛市场同步”,投资者对基本面信息关注减少,交易成本升高。
- 指标介绍:
- 股票价格同步性(SYNCH):股价与市场/行业波动的相关性,越高代表个股体现的特异信息越少。
- 个性化波动率(IdioVol):剩余收益的波动率,越低代表信息更“集中”或受基本面影响越小。
- 交易成本(Spread):买卖价差,越高意味着市场流动性不足或信息成本上升。
- 实证结果:
- 国家队持股推动股票价格同步性显著上升,减少个股特异性信息。
- 交易成本显著上升。
- 个性化波动率降低。
- 这反映了政府介入口令造成市场“噪声”增加和投机性交易上升,导致价格信息含量下降及交易效率降低。
- 总结:国家队干预机制存在“信息扭曲效应”,构成政策权衡点和风险隐患。[pidx::14]
---
4. 估值分析
本报告主要是实证分析政府干预股市的影响,对公司估值层面未涉及具体估值模型或目标价解读。估值相关内容未见披露。
---
5. 风险因素评估
- 政府干预的潜在风险:
- 长期价格效率损害,导致资本配置效率下降。
- 激励扭曲,投资者对政府救助预期增强,可能导致更激进的风险承担行为,形成道德风险。
- 交易成本上升削弱市场流动性。
- 干预效果时效性有限,不具备长久稳定市场功能,需合理制定退出计划以缓解幅度缩减后的市场波动。
- 报告对策:强调整体救市方案需包括国家队顺利撤出策略以减少长期副作用。
- 针对风险概率与缓解策略分析:报告未具体量化风险概率,但强调风险存在且重要,缓解须通过投资者教育和制度设计予以。
[pidx::1][pidx::13][pidx::15]
---
6. 批判性视角与细微差别
- 假设稳健性谨慎:
- 虽然通过PSM和DID多种方法控制内生性,但因政府介入决策非随机,仍可能存在不可观察的政策动因影响估计结果。
- 国家队“主动交易”行径复杂,且市场结构本身以散户为主,研究未能充分揭示所有潜在市场互动机制,值得进一步深入。
- 价格效率指标与崩盘风险指标的权衡未详尽讨论:提高同步性与降低崩盘风险之间的权衡,尚需深入量化评估政策利弊。
- 长期影响缺少系统检视:报告延伸至2018年但长期后效应淡化,政府如何有效退出干预位于后续研究重点,报告建议未涉及具体路径。
- 样本代表性与普适性:研究只针对中国A股市场的特殊国情和制度环境,结论在其他市场的适用性需谨慎推广。
- 图表数据完整性:报告对图表描述详实,变量定义科学,指标计算方法严谨,增强了分析透明度与可复现性。[pidx::8][pidx::14]
---
7. 结论性综合
本文系统研究了中国2015年股市崩盘期间政府组建的“国家队”直接买股干预的实证影响。研究基于2015年第三季度至2018年末的面板数据,运用多样化计量技术(如OLS、Logit、PSM、DID)验证。具体结论总结如下:
- 国家队干预显著降低了股票价格的极端崩盘风险,通过减少崩盘日发生概率和减轻价格极端波动实现价格稳定,有效对抗市场流动性枯竭引发的恐慌抛售。[pidx::7][pidx::9]
- 机制方面,国家队主要通过“主动交易补充流动性”和“提振投资者信心”两条路径发挥作用。这两条机制在噪音交易者多和投资者悲观情绪高的股票上效果更为显著,表明其干预具备针对性和政策目标导向。[pidx::12]
- 干预效果具有时效性,最高效期集中在危机及近后危机阶段,长期看效果趋弱直至消失。后期国家队逐渐离场,风险重新上升,强调务必合理设计退出策略。 [pidx::13]
- 副作用明显:国家队持股提升了股票价格的市场同步性,降低了个体差异信息披露,增加了交易成本,导致整体市场的价格效率受损。这是政府干预行为可能引发的“信息扭曲效应”,构成政策制定的重要权衡。 [pidx::14]
- 样本横向分析显示,国家队对大盘蓝筹、非蓝筹、国企与民企均显示类似稳定效果,说明其干预面广,非传统控股股东行为,表现为临时市场稳定行动。[pidx::10][pidx::11]
- 政策启示:政府直接购买股份作为危机市场救助方案可发挥短期稳定市场作用,但不可作为长期策略。政府应关注价格效率损害与市场扭曲风险,设计完善退出路径,平衡市场稳定与公平效率。
综上,报告通过详实数据和严谨方法验证中国“国家队”股市直接干预在降低短期崩盘风险、稳定市场信心方面的功效,同时敏锐揭示了市场效率降低等副作用,展示了政府干预复杂的双刃剑属性。本研究对于全球监管机构评价政府市场干预政策、设计危机应对方案具实践与理论参考价值。 [pidx::15]
---
图表示例(部分)
以下示例基于文本描述,实际报告图表视角更丰富:
表1展示了国家队持股的覆盖范围与结构动态,体现其从广泛持股到逐渐撤出过程。
表3主要回归结果显示国家队持股对降低股价崩盘概率的显著负向关系。
表11揭示了政府干预引发股票价格同步性上升、个性化信息减少及交易成本提升的负面市场效果。
---
术语及方法解释
- 股票价格崩盘风险(Crash risk):指股价出现极端负面跳跌的风险,通常用负偏度、崩盘日频次等指标衡量。
- 同步性(Synchronicity):反映股票收益波动中,市场及行业因素解释比例的大小,高同步性意味着单只股票更多受整体市场或行业影响,隐含基本面信息披露较少。
- 残差法测崩盘风险:用Expanded Market Model剔除市场因素影响后,分析残差分布偏度、极端负回报日判断崩盘风险。
- 倾向得分匹配(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PSM):匹配处理组与控制组在一定协变量上的概率相近样本,以缓解选择偏差。
- 差分中的差分法(DID):比较事件前后两组差异的差异,控制时间和组别固定效应推断政策因果效应。
- Bid-Ask Spread(买卖价差):衡量交易成本与市场流动性,价差增大往往表明流动性下降,交易成本增加。
---
总结
本文通过对2015年中国股市“国家队”直接买股干预的深入分析,证明了政府市场直接救助措施在降低股票崩盘风险、稳定市场方面具有即时有效性,但不可忽视对市场价格信息效率的冲击及潜在的长期风险。充分体现了政府市场干预行为的复杂经济含义,为中国乃至全球类似情境下的政策制定与学术研究提供了宝贵实证支持及启示。[pidx::0] [pidx::1] [pidx::7] [pidx::12] [pidx::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