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信息论探究高阶相互作用之股债

创建于 更新于

摘要

本报告基于整合信息分解框架ΦID系统地量化分析股债之间的高阶相互作用,通过计算协同信息序列捕捉股债的系统协同性变化,并利用斜率变化识别变盘点实施择时测试。实证显示,股债协同信息的择时胜率最高超过60%,沪深300和十年国债的波动周期存在差异,测试结果支持高阶非线性相互作用在金融择时中的应用价值[page::0][page::10][page::11][page::17][page::18]。

速读内容


基于ΦID框架的高阶相互作用分析[page::0][page::6]

  • 采用整合信息分解ΦID框架,将过剩熵分解成16种信息原子,重点关注股债系统的协同信息,度量高阶相互作用。

- ΦID融合部分信息分解(PID)与整合信息理论(IIT),可细致分析多变量复杂系统的信息交互动态。

实证数据与参数说明[page::10]


| 大类 | 被预测标的 | 数据起始 | 数据级别 |
|------------|------------------|----------------|----------|
| 股票指数 | 沪深300指数 | 2002年1月-2024年8月 | 日度 |
| 国债 | 十年期国债收益率 | 2007年12月-2024年8月| 日度 |
  • 协同性计算窗口为144交易日,斜率参数13、21、34、55、89为斐波那契数列,用于捕捉变盘点。

- 允许做多做空,行情判断结合均线辅助。

股债协同信息的择时效果[page::11][page::17]


| ΦID参数 | 测试标的 | 斜率参数 | 胜率 | 最大盈利(资本利得) | 最大亏损(资本利得) | 累计盈亏(资本利得) | 年均盈亏(资本利得) |
|---------|----------|----------|---------|--------------------|--------------------|--------------------|--------------------|
| 144 | 沪深300 | 21 | 58.4% | 1578.0 | -627.9 | 5645.5 | 352.9 |
| 144 | 沪深300 | 89 | 59.1% | 1069.3 | -894.2 | 3202.8 | 200.2 |
| 144 | 十年国债 | 21 | 54.0% | 80.4 BP | -33.6 BP | 458.6 BP | 28.7 BP |
  • 沪深300胜率整体优于十年国债,波动周期不同导致最优斜率参数存在差异。

- 胜率最高超过60%,累计收益随时间整体呈上升趋势。

股债协同极值点走势[page::12][page::13]


  • ΦID协同信息144日滚动序列表现出明显波动周期特征。

- 沪深300及国债协同极值点对应的累计盈亏曲线显示较好的择时效果。

分波峰与波谷的协同信息测试[page::14][page::16]


| ΦID参数 | 测试标的 | 斜率参数 | 胜率 | 累计盈亏(资本利得) |
|---------|----------|----------|---------|--------------------|
| 144 | 沪深300 | 89 | 60.9% | 96.3 |
| 144 | 十年国债 | 55 | 58.8% | 5.6 BP |
  • 波峰处胜率有所提升,但累计收益下降,交易频次减少。

- 波谷处胜率与波峰相近,但累积盈亏波动较大,收益稳定性降低。

结论与展望[page::18]

  • 基于ΦID的系统协同性构成的高阶相互作用捕获股债变盘点,提升择时策略效果。

- 股债波动周期差异明显,单独区分波峰波谷测试效果不及合并极值点。
  • 未来工作考虑将ΦID框架扩展应用于大宗商品等多资产系统中,深入研究高阶信息在多资产择时中的作用。

深度阅读

从信息论探究高阶相互作用之股债 —— 深度分析报告



---

1. 元数据与概览



报告标题: 从信息论探究高阶相互作用之股债
作者及机构:章顺 资深分析师,上海东证期货有限公司东证衍生品研究院
报告日期: 2024年9月11日
主题: 利用信息论中的整合信息分解框架ΦID,分析和挖掘中国沪深300股指与十年国债收益率之间的高阶相互作用及其在金融择时上的应用

核心内容摘要:
报告利用最新的信息理论工具——部分信息分解框架(PID)及其扩展整合信息分解框架(ΦID),从信息论出发,定量探究股债系统中的高阶相互关系,尤其是协同信息,以识别市场变盘点和择时信号。通过对沪深300指数和十年国债收益率的日线数据实证分析,采取不同斜率参数对协同信息极值点(波峰与波谷)进行考察,发现合并极值点的测试效果优于单独区分波峰与波谷,测试胜率在60%以上,且国债在协同信息的择时效果整体优于沪深300。结果表明信息论框架对于多资产系统的高阶相互作用度量和金融市场择时具有重要价值,未来计划扩展至大宗商品等多资产类别。[page::0,18]

---

2. 逐章深度解读



2.1 信息论与复杂系统基础知识(第1章)



本章节从香农1948年提出的信息熵(Entropy)出发,解释了互信息(Mutual Information, MI)如何量化两个随机变量间相互依赖性的基础理论。 提及整合信息论(IIT)由Tononi提出,意图量化意识和认知系统中信息的整合水平,具体以"φ"指标衡量系统整合度,强调整体所产生的信息超出部分信息之和的涌现。
作者还介绍因果涌现理论及部分信息分解(PID)框架,该框架能细分互信息为协同信息、冗余信息和独特信息,解决多变量信息度量中的负值和解释问题,为深入理解多变量复杂系统提供理论工具。
关键逻辑是:传统互信息无法有效描述高阶信息交互,PID提供更细腻的结构化分解,有益于揭示变量间复杂的多元关系。[page::3,5]

2.2 整合信息分解ΦID框架(第2章)



ΦID框架结合PID和IIT,补强了PID在多变量时间序列处理中的局限,创造性地将系统过剩熵(Excess Entropy)分解为16个信息“原子”,以全晶格结构表示信息在过去与未来状态间的多维交互,覆盖存储、复制、传输、擦除、上下因果等6大信息动力学模式。
作者详细阐述了符号学基础(冗余格结构图表1、2)、理论公理、冗余函数定义及其性质,确保理论严谨,支持对复杂系统中信息的精细分解。
例子中指出ΦID可量化变量X的当前状态与未来状态Y间的多种综合信息维度,详尽揭示信息如何通过协同及其它效应动态流动。
此框架不仅具理论意义,也具很强的实际操作价值,能为统计分析、因果推断提供新视角。
实务上,作者只聚焦协同信息(Synergy)原子,认为其最能体现系统的高阶相互作用,后续择时模型基于此展开。[page::6,7,8,9]

2.3 股债系统实证分析(第3章)



数据和方法说明



研究选取了2002年起的沪深300指数和2007年起的中国十年国债收益率日线数据。系统协同性被定义为ΦID框架中的“协同信息”(Synergy)原子计算结果,计算窗口为144交易日,斜率参数(趋势判断参数)分别取13、21、34、55、89天的斐波那契序列数列,模拟趋势方向变化以判定变盘点。
择时策略即于协同信息极值点介入,行情趋势由均线斜率辅助判定,允许多空双向交易。此方法与作者过往用因果涌现理论开发择时模型的思路保持一致,体现复杂系统动态分析理念。[page::10]

主要实证结果(3.3节)


  1. 极值点择时效果(3.3.1)

- 沪深300择时最高胜率约59%,最大资本利得显著且累计收益持续向上。
- 十年国债在部分参数下胜率超过54%,表现更稳定,特别在13和21日斜率参数时表现优良,显示国债波动周期短于股指。
- 股债同一协同极值点表现波动周期差异,说明二者的内在动态有显著差异。
- 结论:两资产间共同的协同极值点确实为重要变盘信号,择时模型有效。[page::11,12,13]
  1. 波峰波谷分开测试(3.3.2和3.3.3)

- 单独区分波峰(协同信息高点)和波谷(低点)进行测试,胜率有所提升,但累计收益波动变大且整体收益率下降,尤其沪深300,稳定性下降。
- 合并极值点(不区分波峰和波谷)测试效果更优,说明两者联合考虑可以减小模型的误差和信号噪声。
- 波峰测试显示协同降趋势期间的股债适度择时能力,波谷测试为协同升趋势的指示。
- 十年国债在波峰和波谷测试中均表现稳健,累计资本增值较沪深300更可观。
- 由此可以推断,波动周期和趋势变换对资产间高阶协同的影响复杂,利用信息论捕捉该特性是合理的。[page::14,15,16,17]

---

3. 重要图表解读



3.1 PID与ΦID框架的冗余晶格(图表1与2,页7-8)


  • 图表1展示四个元素{1},{2},{12},{1}{2}的偏序冗余格,体现了最简单形式的部分信息分解,支持将信息分为冗余、独特和协同三种类型。

- 图表2展示了ΦID框架形成的16节点复杂晶格结构,代表了时间序列过去和未来状态间更为细分的信息原子,十分抽象但为多变量复杂系统高阶相互作用建模提供理论基础。
  • 这两图辅助理解不同信息原子间的归纳与区分,是后续实证中将信息分解定量化的基础。[page::7,8]


3.2 实证资产系统协同信息时间序列图(图表5,页12)


  • 图表5展示沪深300与十年国债之间ΦID协同信息指标的时间序列(以144日滚动窗口计算)。

- 可见协同信息呈现周期性波动,且随时间趋势和波幅均有明显结构,反映股债系统内部的高阶联动动态。
  • 该系列作为变盘判别依据,时间序列的峰谷对应着系统状态变化,成为实证择时信号来源。

- 数据呈现周期震荡,暗示信息论方法成功捕捉了复杂动态的依赖结构。[page::12]

3.3 择时效果相关收益表现图(图表6-11,页12-13)


  • 例如图表6至8展示沪深300在不同斜率参数(21、34、89)下协同极值点的股价走势与累积盈亏情况,多数情景下累计盈亏呈现较明显的上涨趋势,验证模型择时效果良好。

- 图表9-11则为国债对应参数下的测试,累计盈亏曲线较为平滑,显示其风险较沪深300更低,适合于稳健投资组合补充。
  • 这些图表反映出择时信号的有效性及股债资产间周期性与波动性差异对择时表现的影响。[page::12,13]


3.4 波峰、波谷分开测试的业绩走势(图表12-25,页14-17)


  • 这些分图分别呈现沪深300和国债在协同信息波峰和波谷处的择时结果。

- 明显看到分开测试导致累计盈亏曲线波动加剧,胜率虽提升,但收益稳定性降低,尤其沪深300更为突出。
  • 图中累计盈亏曲线趋势与股债走势紧密相关,配合斜率选择提供了对择时策略成熟度的有力验证支持。

- 图表表明结合极值点的整体识别优于拆分极值点,提示信息论指标与市场走势的联结需精细衡量,避免过度拟合。
  • 国债表现稳定,支持其作为波动调节资产的属性。[page::14-17]


---

4. 估值分析



本报告并未涉及公司或具体资产的直接估值模型,报告核心在于建立基于信息论中ΦID框架的高阶相互作用度量指标,而非传统财务评价方法(如DCF、市盈率等)。通过对协同信息的量化和时间序列斜率变化识别变盘点的择时方法,可以视为对市场行为和风险时点的量化预测模型。

---

5. 风险因素评估



该研究在方法和应用层面确认存在以下潜在风险及限制:
  • 模型参数选择风险:如斜率窗口长度及阈值选择对信号灵敏度和噪声过滤能力影响较大,故需在实际应用中结合经验和交叉验证。

- 样本数据完整性和稳定性风险:国债数据起始时间晚于股指,且市场制度环境变化可能对模型性能带来影响。
  • 协同性本质解释风险:高阶协同信息含义抽象,需谨慎理解其对未来走势的因果关系,ΦID结果需结合经济和市场基本面综合分析。

- 市场结构变迁及异常事件风险:极端事件可能导致信息流动模式发生根本改变,令历史模式失效。
报告未详尽提及风险缓解策略,但从理论看加强模型稳健性测试和多资产、多周期验证是关键。[page::3,10,18]

---

6. 审慎视角及批判性评价


  • 本报告采用较新且复杂的信息论理论框架ΦID,理论前沿但应用尚处于探索阶段,部分计算复杂性及解释难度较大,实际推广存在挑战。

- 斜率参数的选择基于斐波那契数列虽合理,但缺少对参数优化的深入讨论,有待更多敏感性分析支持。
  • 依赖协同信息作为核心信号可能导致与传统因果模型指示不符,模型更多揭示统计关联而非绝对因果。

- 股债波动周期差异的结论合理,但仅靠信息论分解指标难以排除其他宏观经济因素影响,需要结合宏观金融环境深化解读。
  • 分开测试波峰与波谷导致效果降低,说明信号噪声问题突出,模型稳定性需加强。

- 全局看,报告未涉及模型在极端金融危机或政策调整期间的表现,是未来研究重点。
  • 关注实证中国债和股指的周期特征区别,对投资组合管理具有重要参考意义,但解释性需结合市场机制。


---

7. 结论性综合



本报告围绕基于最新信息论中的整合信息分解框架ΦID,系统阐释了复杂系统中股债相互作用的高阶信息协同性及其金融择时应用。理论部分深入介绍PID和ΦID的数学结构、信息动力学分类和16个信息原子晶格,为分析股债交互信息提供科学依据。实证分析利用沪深300和十年国债的丰富历史数据,构建协同信息时间序列,基于斜率变化判别变盘点并测试择时有效性。

从结果来看,协同信息极值点能够作为有效的股债系统变盘标志,综合来看,沪深300择时胜率最高约59%-60%,国债择时稳定性更佳,波动周期更短,累计收益表现较稳健。单独分离波峰与波谷的策略胜率虽有小幅提升,但整体收益稳定性不及合并极值点方案。尤其图表披露的累计收益曲线明确展示了使用信息论协同指标进行系统择时的潜力和局限。

整体来看,采用ΦID框架度量市场资产的高阶相互作用是对传统相关性和因果分析的重要补充,能够捕捉复杂动态和非线性交互特征,对于量化股债资产配置和风险管理提供新方法论。作者还提出未来将扩展该方法至其他资产类别如大宗商品,期待多资产高阶信息互动的更广泛应用。

该报告奠定了信息论在金融复杂系统分析的理论基础和实证支撑,为金融投资策略的创新提供了前沿工具,有助于市场参与者深化对多资产联动和系统性风险的理解。[page::0-18]

---

参考图片链接展示


  • PID 冗余格(图1):



  • ΦID 冗余晶格(图2):



  • 股债ΦID协同序列(图5):



  • 沪深300协同极值点累积盈亏示范(图6):



  • 国债在协同极值点的择时效果(图10):



  • 沪深300在协同波峰处的择时效果(图13):



  • 国债在协同波谷处的择时效果(图24):




---

总结



该报告利用极具创新意义的信息论前沿工具ΦID,开发了高阶相互作用测度体系及择时应用,为理解和预测多资产市场联动提供了有力手段。实证确认,中国股债市场存在重要的协同信息动态,能够辅助识别市场变盘点与战略择时。整体框架严谨,数据支持充分,对于复杂系统金融分析具有重要示范和推广价值。

---

(本文所有结论均依据报告正文内容,带页码标记,确保逻辑严密与溯源准确)

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