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济中周期的量化拆解与投资策略构建 ——量化经济周期系列研究之一

创建于 更新于

摘要

本文通过HP滤波与傅里叶变换两步法,提取制造业PMI同比、PPI、库存、利润、货币和信贷六维经济数据的中周期核心周期(多为3-4年,信贷周期约7年),基于周期状态划分构建顺周期与投资时钟量化策略,覆盖股票择时、风格轮动、债券择时及股债配置,策略在2011年以来回测表现优异,年化收益普遍跑赢基准,且策略观点稳健一致,库存及增长通胀周期表现最佳。研究为基于经济中周期的大类资产配置决策提供理论与实证支持 [page::0][page::4][page::14][page::21][page::32][page::36]

速读内容


核心周期提取方法及经济指标选择 [page::4][page::8][page::9][page::10][page::11]


  • 采用HP滤波剔除趋势项,再用傅里叶变换提取频域主导周期,实现可解释的经济周期拆解与未来中长期预测。

- 选取景气度(PMI同比增速)、通胀(PPI同比)、库存(产成品存货同比)、盈利(工业企业利润累计同比)、货币(1年期国债利率)、信贷(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六维核心经济指标。
  • 多维经济数据周期均围绕3-4年中周期长度波动,唯信贷周期较长约7年,符合朱格拉周期经济学解释。


周期拆解实证结果及预测展示 [page::14][page::15][page::16][page::17]


  • 六维经济数据HP滤波后满足宽平稳性,滚动窗下周期稳定,补零避免频率采样问题。

- 大部分经济周期核心周期约40个月,信贷周期约85个月。信贷周期与房地产固定资产投资周期高度相关。
  • 基于傅里叶中周期数据,对未来60个月经济走势进行有效预测,当前增长通胀、库存、利润指标处于周期底部右侧。


经济综合增长周期构建与周期状态划分 [page::17][page::18][page::19][page::20]


  • 合成“景气度+通胀+库存+盈利”为综合增长周期,采用归一化并逆相关度加权。

- 周期位置法划分经济阶段为6类(上升初期/中期/末期,下降初期/中期/末期),趋势缺口法(高于/低于趋势),预期差法(高于/低于预期)。
  • 周期状态预测连贯性高,2年内状态前后一致率超80%,周期位置法为核心信号。


顺周期策略及股票择时表现 [page::21][page::22][page::23][page::24][page::25]


  • 定义顺周期为中周期上升初期,入场至下降初期结束。

- 顺周期+动量结合择时策略年化收益9%,较纯顺周期策略显著提升,最大回撤<17%。
  • 顺周期下成长/价值风格轮动显著,利润与景气度驱动成长超额明显,货币周期影响不稳健。

- 大盘/小盘轮动中,信贷周期区分度最高,信贷上行利好小盘股,体现中小企业信贷需求弹性大。

顺周期债券及股债轮动策略 [page::27][page::28][page::29][page::30][page::31]


  • 顺周期时债券择时表现普遍较弱,PMI周期择时效果优于信贷周期,信贷供给-需求负相关性制约信用债择时。

- 顺周期下长短久期及等级信用债轮动,使用增长周期与利率周期,取得明显正向超额收益。
  • 股债轮动策略中,顺周期进入时配置更高股权比例,历史年化收益显著超越基准,顺周期策略年度胜率高达90%以上。


投资时钟策略验证 [page::32][page::33][page::34][page::35][page::36]


  • 三类投资时钟:“增长+通胀”(美林时钟),“存货+盈利”库存周期,“货币+信用”周期。

- 增长通胀周期资产表现区分较弱,库存周期信号表现最好,货币信用周期表现较弱且波动风险较高。
  • 及时跟踪周期阶段有助于动态调整大类资产配置,以应对宏观环境周期变化。


研究总结与后续改进建议 [page::36][page::37]

  • 主要完成了经济数据核心中周期提取、周期阶段划分与状态预测及基于中周期的资产配置策略构建。

- 后续研究方向包括:拓展经济维度涵盖海外数据,引入更强自适应周期提取模型(如小波变换、EMD),以及改善行业轮动及贝叶斯观点矩阵构建。

深度阅读

报告深度分析报告 — 《经济中周期的量化拆解与投资策略构建》



---

1. 元数据与概览



报告标题:《经济中周期的量化拆解与投资策略构建 ——量化经济周期系列研究之一》
作者及联系方式:任瞳、王武蕾(招商证券)
发布日期:未知(数据截止2023年10月)
研究主题:对宏观经济中等长度周期(中周期)的定量拆解、预测方法及其对大类资产配置的指导。
核心信息与目标:
报告通过HP滤波与傅里叶变换相结合的方法,解构宏观经济六维核心指标(景气度、通胀、存货、利润、货币、信贷)的“中周期”特征,重点揭示宏观中周期长度主要约为3-4年,信贷周期偏长(约7年)。基于周期状态判定构建“顺周期”和“投资时钟”策略,显著提升资产配置收益率和风险控制能力,交易策略年化收益达9%-11%不等且回撤受控,反映周期性特征在投资组合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风险提示主要强调模型基于历史数据,面对政策与市场环境变化有失效风险。[page::0]

---

2. 逐节深度解读



2.1 经济中周期基础定义与指标选择



关键论点:
  • 中周期定义为3-4年区间,而非经典经济学中的朱格拉周期(7-11年)。从投资视角看,3-4年已是典型一轮股市牛熊周期长度,适合中周期界定。

- 长周期如罗斯托经济成长阶段理论证实中国经济已从高速增长进入增长放缓的中高速阶段,经济增长相关指标如GDP、工业增加值等显示长期增速放缓确定性强(图表3和4)。
  • 市场对短周期预测趋同且方向变化频率高,短期预测难提供超越均值的增量信息(图表5、6),故中周期具备更大预测价值。

- 官方和金融机构分类经济指标有四类,本报告结合共识及历时长度、外生影响等原则,选择六维核心宏观指标,分为增长周期(景气度(PMI同比增速)、通胀(PPI同比)、存货(产成品库存同比)、利润(工业企业利润总额累计同比))与金融周期(货币:1年期国债收益率,信贷: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
推理依据与假设:
  • 充分考虑指标数据起点(2006年及以前)及外生政策噪音影响,确保周期测算稳定。

- 信贷周期偏长符合实体经济中投资折旧、设备更新的经济学原理,即朱格拉周期的体现(灰区说明存货周期中存在复杂传导关系)。
数据详解:图表8对各指标计算方法、数据起点及填补特殊缺失月份做了详细说明。

2.2 周期拆解方法选择及HP滤波+傅里叶变换两步法



拆解方法评析:
  • 常见方法:移动平均/滤波(HP、BK等)、傅里叶变换、小波变换、EMD模态分解。

- 移动平均滤波主观且无法拆解多频率信号;HP滤波主流但无样本外预测;傅里叶变换可明确频率成分且能进行多周期叠加预测;小波与EMD适合局部非平稳信号但构造和解释复杂。
  • 因经济数据必须先去趋势,HP滤波+傅里叶变换结合优势突出。HP滤波用λ=129600适配月度数据去趋势,傅里叶变换提取主导频率周期。

案例说明(图表11-13):
  • 通过构造包含多个频率分量的函数,利用FFT得到频谱,准确识别主导周期和剔除噪声,直观理解拆解思路。


2.3 六维指标周期拆解与预测



关键数据与检验:
  • HP滤波后六维数据平稳性经过ADF、PP、DFGLS多方法检验,窗口滚动测试显示宽平稳性成立(图表14)。

- 采用补零技术解决低频区频率分辨率不足,补零倍数超过20时核心周期稳定(图表15)。
  • 实证发现六维数据核心周期均约为40个月(3.3年左右),信贷周期明显更长达85个月(约7年),体现朱格拉周期特征和地产信贷组成中长期贷款影响(图表16-19)。

- 基于傅里叶分解周期项的正余弦周期函数,可对未来五年数据周期走势进行预测,当前多数指标处于周期底部右侧,反映基本面修复趋势(图表20)。

2.4 综合增长周期合成与周期状态划分



合成方法:
  • “景气度、通胀、存货、利润”周期项正相关,故可加权合成综合增长周期,权重基于与其他指标相关性倒数,避免重复权重过大,且周期项归一化处理(图表21-22)。

稳健性检验:
  • 通过动态回溯不同时间点数据构造综合增长周期,发现历史与预测走势拟合良好,偏离度整体平稳(图表23)。

周期状态划分:
  1. 周期位置法——将周期细分为上升初期、中期、末期及下降初期、中期、末期6阶段,结合拐点间距定位周期位置,模型预测未来2年状态一致率超过80%(图表24-25)。

2. 趋势缺口法——周期值正负标记高于或低于趋势。
  1. 预期差法——通过比较实际值与中期预测构建偏离指数分高于/低于预期。

当前状态:2023年9月多数经济指标综合增长周期处于“上升初期”,且低于长期趋势与预期,体现经济处于修复初期状态(图表26)。

---

3. 图表深度解读


  • 图表1(行文逻辑梳理):介绍研究框架,从经济周期提取、状态判定到基于周期数据构建的股票、债券择时及风格轮动和投资时钟策略,显示报告逻辑清晰完整。[page::4]

- 图表2(古典周期嵌套理论):展现传统经济长中短周期的叠加关系,其中基钦周期即3-4年短周期是本文关切中周期的理论根基。[page::5]
  • 图表3-4:展示中国经济自2011年后进入增速换挡期,经济增长相关指标长期放缓趋势明显,为周期拆解提供制度运行环境背景。[page::5]

- 图表5-6:彰显市场对短周期经济指标预期趋同以及部分数据预测即为历史季节性均值,凸显短期预测信息价值有限,拓展中周期预测必要性。[page::6]
  • 图表7:强调投资组合自上而下过程中对中周期“拐点识别”和中长期趋势预测的需求,为周期预测实用性铺垫。[page::7]

- 图表8-9-10:介绍关键经济指标构成及HP滤波与傅里叶变换工作原理,图示傅里叶频域与时域拆解方法的直观效果,体现方法论技术细节。[page::9-10]
  • 图表11-13:用人工构造的含多频率复合函数及其FFT频谱,展示如何识别主频,增强方法的可理解性。[page::12]

- 图表14-15:展示HP滤波后的周期项平稳性检验结果与傅里叶变换中补零长度的灵敏度,数据预处理可靠,核心周期识别稳健。[page::14]
  • 图表16-20:核心周期拆解结果,六维数据均有40个月左右主导周期,信贷周期约85个月,结合历史数据构造未来5年周期预测,实际走势贴合良好,阐明周期的动态稳定性。[page::14-16]

- 图表21-23:增长周期内经济指标周期项正相关,综合加权生成综合增长周期,并验证其时间稳定性和预测偏差,显示周期合成指标可用性。[page::17-18]
  • 图表24-26:周期位置法具体划分与预测一致性度量,显示模型对未来2年周期判断符合历史稳定性,适用于资产配置决策。[page::19-20]

- 图表27-30:顺周期下股票择时和股风格轮动表现,强调库存数据择时表现最好、信贷周期择时效果不佳,信贷周期能有效推动大小盘轮动,丰富了周期与风格关系理解。[page::22-25]
  • 图表31-33:中小微企业信贷需求占比与贷款弹性支撑信贷周期对小盘股周期驱动作用,增长+金融信号结合实现大/小盘成长价值四象限轮动策略,有效超越基准。[page::26]

- 图表34-37:顺周期债券择时及久期和信用等级轮动策略,景气度周期对债券择时贡献最大,信贷周期影响相对弱,供给挤出效应为主因,体现债券周期配置逻辑多元复杂。[page::27-29]
  • 图表38-39:股债比例固定轮动和风险预算模型的顺周期表现,显示顺周期配置权益资产能大幅提升收益与风险调整后的表现,适合长期投资者配置方案。[page::30-31]

- 图表40-42-43:三类投资时钟模型策略回测,增长+通胀模型偏重海外模式且对国内适配有限,存货+盈利周期反映库存周期四象限逻辑表现较好,货币+信用周期对股债资产轮动贡献次之,凸显本地市场特性。[page::33-36]

---

4. 估值与策略分析



本报告未涉及传统股票估值(如PE、DCF等)具体计算,而基于宏观经济“中周期”指标状态构建资产配置策略,是典型的宏观择时和周期资产配置研究。

主要估值分析体现在:
  • 运用HP滤波+傅里叶变换提取周期,塑造周期状态预测模型,预测周期拐点用于资产配置时点判断。

- 策略围绕“顺周期”入市信号和“逆周期”退出信号,执行股票、债券资产的择时与风格、久期、信用等级轮动。
  • 组合轮动信号中,增长周期主要影响股票成长价值及大小盘分化,金融周期主要对大小盘分化显著,且对债券市场的久期和信用等级区分影响明显。

- 加入动量信号能改进基本面择时信号捕捉不足,提升择时收益。
  • 投资时钟模型不同组合策略表现最佳依序为库存周期>增长通胀周期>货币信用周期,提示模型性能受数据组合影响显著。


---

5. 风险因素评估



报告披露的风险主要包括:
  • 模型风险:基于历史数据和模型假设,历史与当前及未来经济环境差异可能导致模型失效,尤其在政策或市场重大变化时。

- 数据限制:部分宏观指标数据起点较晚、数据填补方法有潜在偏差,可能导致周期拆解结果偏差。
  • 预测不确定性:中周期虽然稳定但未来并非确定,如信贷周期长度尚不稳定,周期位置预测存在固有误差。

- 市场非理性:资产价格受诸多非基本面因素影响,周期择时策略未必完全捕获行情,如2014-2015年非基本面驱动牛市。
  • 投资执行风险:调仓频率低虽防频繁交易,但也可能错过短期窗口。


报告未详细给出风险缓解策略,仅提示对环境变化做好动态应对。

---

6. 审慎视角与细微差别观察


  • 报告对周期长度坚持认定3-4年中周期,对信贷7年周期归因于朱格拉周期。部分经济指标周期可能不唯一,忽视次要周期可能丢失信息。

- 使用傅里叶变换频谱图中最大幅度周期代表核心周期,有一定主观选择成分,较为依赖数据质量。
  • 信贷周期择时效果差与其周期长度长及模型信号频率低有关,反映复杂性和信号滞后性。

- 货币周期择时意外呈现利率上升利多权益,初步解释为流动性和经济基本面预期的双重影响,提示模型因果关系复杂。
  • 投资时钟模型适用性依赖本地市场特点,简单复制海外美林时钟可能表现有限。

- 策略回测时间段包括2014-2015年非基本面行情,表现均有所限制,提示周期策略适用需结合市场环境判断。
  • 报告中周期位置法预测一致性虽高,但绝对准确率未详细讨论,关注稳健性可能低估突发事件影响。

- 组合加权权重按相关性逆权重设定体现了避免多重共线的科学设计,但可能无视个别指标经济重要性的差异。

---

7. 结论性综合



本报告系统地对中国经济中周期进行了量化拆解,核心贡献在于:
  1. 周期长度确认与预测方法创新:

通过HP滤波和傅里叶变换相结合的两步法,报告独特地识别出六个核心宏观经济指标的大部分数据周期核心落在3-4年区间,信贷周期较长,体现了经济内在的周期性机制。同时该方法具有较强的样本外中长期预测能力,有助于周期变化的动态跟踪和提前判断拐点。[page::9-16]
  1. 综合增长周期构建与状态划分标准化:

以加权组合4个增长维度经济周期,设计周期位置法、趋势缺口法和预期差法三类状态划分方法,周期位置法表现最优,90%以上的两年预测一致率表明模型观点稳定可靠,为基于周期的资产配置奠定坚实基础。[page::17-20]
  1. 顺周期资产配置策略及风格轮动实证:

以周期状态为核心信号,结合动量信号,对股票进行择时,显著跑赢 benchmark,其中库存周期相关指标择时收益最佳。风格轮动方面,报告创新性地将“增长+金融”周期结合,引导大盘价值、大盘成长、小盘价值、小盘成长轮动配置,显著提升了投资收益表现,体现周期对细分市场风格的有效区分。[page::21-26]
  1. 债券市场择时与轮动策略探索:

增长周期、利率周期对债券久期及信用等级轮动区分度高,信贷周期影响相对较弱,报告发掘了信贷增速与债券供给的挤出效应这一潜在机制,显著丰富债券资产的周期配置理论。[page::27-31]
  1. 常用投资时钟模型周期视角重构与实证验证:

以中周期视角对“增长+通胀”、“库存+盈利”、“货币+信用”三类投资时钟模型进行改造和实证,三者均超越基准且库存周期表现最佳,揭示了本土化周期组合对资产配置策略的适用性和潜力。[page::32-36]
  1. 风险提示与批判性分析:

报告诚实指出模型局限性、策略适用环境界限和历史依赖风险,提醒投资者结合实际政策与市场风险动态调整判断,避免模型失效。并以科学的态度探讨未来研究和策略完善方向。[page::36-37]

---

总结



报告科学地结合经济学周期理论与周期信号处理技术,深入解析中国宏观经济的核心中周期特征,提供一系列稳健且有效的周期状态判定模型及对应的股票、债券资产配置策略。实证结果表明,基于周期拆解的顺周期与投资时钟策略在市场上拥有显著超额收益和风险控制能力,体现周期性视角在资产配置上的强大作用。该研究为中长期投资者提供了系统的量化经济周期工具,以及基于周期洞察的资产配置路径,具有较强的理论价值和实操意义。

---

全文文献溯源示例


  • 经济中周期的定义与应用:[page::4][page::5]

- 经济指标选择及周期拆解方法:[page::7][page::8][page::9][page::10][page::11]
  • HP滤波及傅里叶变换技术细节与案例:[page::11][page::12]

- 六维经济数据周期拆解及信贷周期特殊性分析:[page::13][page::14][page::15][page::16]
  • 综合增长周期构建与稳健性及周期状态划分方法:[page::17][page::18][page::19][page::20]

- 顺周期策略股票债券择时与风格轮动表现:[page::21][page::22][page::23][page::24][page::25][page::26]
  • 信贷对大小盘影响与周期风格轮动:[page::26]

- 债券资产择时与久期、信用等级轮动:[page::27][page::28][page::29]
  • 股债固定比例及风险预算模型顺周期表现:[page::30][page::31]

- 投资时钟模型实证:“增长+通胀”、“库存+盈利”、“货币+信用”周期组合效果比较:[page::32][page::33][page::34][page::35][page::36]
  • 报告总结与后续改进展望:[page::36][page::37]


---

以上为对提供报告的极其详尽且结构化的分析解读。若需要对某一章节或图表进行更细致的技术或策略解读,敬请告知。

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