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股指期货对冲中的合约品种选择

创建于 更新于

摘要

本报告研究以期货合约品种选择提升对冲型公募基金期货端收益,基于风格动量效应,构建基差率变动、比价动量、估值动量三类策略,均取得显著累计超额收益。将三策略组合应用于量化对冲,显著降低回撤和波动,实现收益风险比提升,风险平价组合年化超额收益达3.44%[page::0][page::8][page::14][page::15][page::16]。

速读内容


对冲型公募产品市场环境与收益现状 [page::0][page::3][page::4][page::5]


  • 对冲型公募产品数量有限,收益均值约3%,收益稳定性较低,略逊于银行理财产品。

- 银行理财收益率持续下行(图2),且债券基金近期表现平平,市场对低风险稳定收益产品需求上涨。
  • 对冲型基金规模较小,打新收益是收益的重要补充,有利于对冲型基金提升整体收益水平。


股指期货市场环境改善为对冲产品提供机会 [page::6]



  • 近三年股指期货流动性明显提升,2020年下半年以来贴水收敛,有利于降低对冲成本,提高收益。

- IPO环境活跃,打新收益贡献持续,支持对冲型基金收益改善。

量化基于风格动量的三类风格套利策略 [page::8][page::9][page::10][page::11]


基差率变动策略



| 累积收益率 | 年化收益率 | 最大回撤 | 年化波动率 | 收益风险比 |
|------------|------------|----------|------------|------------|
| 11.62% | 1.95% | -20.60% | 10.67% | 0.18 |
  • 利用基差率月度变化选择多空头,策略能稳定产生绝对收益,除极端初期波动外表现良好。


比价动量策略



| 累积收益率 | 年化收益率 | 最大回撤 | 年化波动率 | 收益风险比 |
|------------|------------|----------|------------|------------|
| 48.85% | 7.25% | -17.05% | 10.38% | 0.70 |
  • 利用上证50与中证500比价趋势,动量方向决定多空头,取得较高年化回报和较优风险收益比。


估值动量策略



| 累积收益率 | 年化收益率 | 最大回撤 | 年化波动率 | 收益风险比 |
|------------|------------|----------|------------|------------|
| 41.23% | 6.26% | -18.33% | 10.43% | 0.60 |
  • 使用PE变动率月度动量捕捉风格变化,取得稳定正收益,风险表现优于基差率变动策略。


三类风格策略在量化对冲中的应用与表现 [page::12][page::13][page::14]


基差率变动策略



| 累积超额收益 | 年化超额收益 | 最大回撤 | 波动率 | 收益风险比 |
|--------------|--------------|----------|--------|------------|
| 12.25% | 2.05% | -16.74% | 8.37% | 0.25 |
  • 持续增厚对冲期货端收益,头两月有回撤,后续表现平稳。


比价动量策略



| 累积超额收益 | 年化超额收益 | 最大回撤 | 波动率 | 收益风险比 |
|--------------|--------------|----------|--------|------------|
| 25.36% | 4.06% | -7.49% | 5.29% | 0.77 |
  • 最优的单一策略,超额收益和收益风险比均较好。


估值动量策略



| 累积超额收益 | 年化超额收益 | 最大回撤 | 波动率 | 收益风险比 |
|--------------|--------------|----------|--------|------------|
| 20.72% | 3.37% | -14.96% | 7.95% | 0.42 |
  • 增厚年化收益3.4%,同样表现稳健。


多品种组合对冲方案效果显著提升 [page::14][page::15][page::16]




| 组合方式 | 累积超额收益 | 年化超额收益 | 最大回撤 | 波动率 | 收益风险比 |
|------------|--------------|--------------|----------|--------|------------|
| 风险平价组合 | 21.18% | 3.44% | -3.91% | 3.38% | 1.02 |
| 等权组合 | 19.44% | 3.18% | -3.98% | 3.54% | 0.90 |
  • 组合显著降低回撤与波动,提升收益风险比;风险平价组合效果优于等权组合。

- 分年度表现均为正超额收益,体现组合的稳健性。

| 最近期货空头持仓情况 |
|--------------------|
| 以三策略分别选择不同主力合约,动态调整空头头寸,强化风格偏离套利能力。 |

结论与风险提示 [page::16]

  • 期货端合约品种选择以风格动量为基础,能有效提升对冲型产品的风险调整后收益。

- 三子策略组合在量化对冲中有效降低单策略波动和回撤,增强风险控制。
  • 报告基于历史数据建模,模型存在统计意义上的不确定性,不构成投资建议。


深度阅读

报告深入解析:股指期货对冲中的合约品种选择



---

1. 元数据与报告概览


  • 标题:股指期货对冲中的合约品种选择

- 作者:罗军(首席分析师)、安宁宁、张超等,广发证券发展研究中心团队
  • 发布日期:2021年第一季度(数据截止至2021年3月)

- 机构:广发证券发展研究中心
  • 主题:本报告围绕“对冲型公募基金产品”中股指期货的合约品种选择策略展开,探讨通过不同期货品种选择提高产品期货端收益的投研方法,兼顾市场环境、策略设计、实现路径及风险提示。


核心论点及传达意图:
面对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持续下降且A股估值偏高的市场环境,优秀的对冲型公募产品因其较低风险的属性而具有发展空间。但目前对冲型产品的收益稳定性与吸引力不足,亟需提升期货端的收益。报告提出通过构建基差率变动策略、比价动量策略和估值动量策略三类风格套利模型,进行期货合约品种切换,实现风格偏离带来的超额收益。同时推荐将三策略组合以多品种组合模式降低策略波动、提升收益风险比,增强整体量化对冲能力。[page::0,3-8,11-16]

---

2. 逐节深度解读



一、对冲型公募产品现状


  • 外部环境

- 股指期货自2010年推出,2013年开始发行对冲型公募基金,到2021年约25只,规模集中,年化收益均值约3%左右,收益稳定然而收益水平不高(图1展示不同产品年化收益,风险收益水平较银行理财产品相近)。
- 银行理财收益率自2018年以来持续下行,市场对替代产品需求提升(图2显示银行理财收益率下降趋势),债券基金收益也因利率上行面临压力(图3)。A股市场高估值及货币收紧预期加剧市场波动,使资金更倾向低风险、稳定收益产品。
  • 内部环境

- 对冲型产品数量较少(25只),规模较小(资产净值573亿元),与股票型、混合型及债券型基金数量和规模差距明显(表2)。
- 股指期货市场流动性近三年有所改善(图4),2020年下半年股指期货贴水收敛(图5),降低对冲成本,有利于收益提升。
- 打新收益贡献显著,多只基金通过新股获配获得收益支持(表3)。
  • 收益风险状况

- 对冲型产品收益稳定性远不如同收益的银行理财产品,波动风险补偿需求强烈。
- 提升路径分四类:合约品种选择、期限选择、基差择时、敞口暴露。报告重点关注合约品种选择策略(图6体现收益来源结构)[page::3-8]

二、合约品种选择策略与风格套利


  • 本质:通过股指期货合约品种(以上证50指数、中证500指数等)切换,实现大小盘风格偏离,利用风格动量效应获取超额收益。期货交易具备低交易成本、无停牌限制等优势,适合频繁切换。
  • 策略设计(均采用每月最后交易日择时,多空对冲等权配置):


1. 基差率变动策略
- 计算基差率变动((现货价-期货价)/现货价的一阶差分)。基差率大幅变动暗示市场情绪及未来表现趋势。
- 选当月基差率增幅大者做多,基差率增幅小者做空。
- 绩效:5年以上累计收益11.62%,年化收益1.95%,最大回撤-20.6%,波动率10.67%,风险收益比0.18(图7、表4)。
- 去除初期极端行情后,收益较为稳健。

2. 比价动量策略
- 利用上证50与中证500价格比价,采用LLT低延迟趋势线滤波,计算趋势斜率确定多空方向。
- 斜率正时以上证50为多头,负时中证500为多头。
- 绩效优于基差率变动:累计收益48.85%,年化7.25%,最大回撤-17.05%,波动10.38%,风险收益比0.7(图8、表5)。

3. 估值动量策略
- 以PE(TTM)指标计算估值变化率,估值变动率大对应多头,变动小对应空头。
- 绩效:累计41.23%,年化6.26%,最大回撤-18.33%,波动率10.43%,风险收益比0.6(图9、表6)。
- 同样,初期极端行情影响较大,之后表现相对稳健。

三策略均通过大小盘风格动量捕捉市场结构性机会,验证有效,并作为量化模型的基础[page::8-11]

三、量化对冲中的合约品种选择


  • 对于沪深300指数现货对冲,选取IF(沪深300期货)、IC(中证500期货)、IH(上证50期货)三合约为品种库,采用各个策略选择最低预期表现品种做空,保证空多仓规模对等,执行月度调仓。
  • 基差率变动策略

- 实现年化超额收益2.05%,最大回撤-16.74%,风险收益比0.25(图10、表7)。
- 开始两个月波动大,后续收益稳定。
  • 比价动量策略

- 年化超额收益4.06%,最大回撤-7.49%,风险收益比0.77(图11、表8)。
- 超额收益较基差率高,表现最佳。
  • 估值动量策略

- 年化超额收益3.37%,最大回撤-14.96%,风险收益比0.42(图12、表9)。

各策略均显著提升期货端超额收益,但波动和回撤难以避免。

四、多品种组合对冲方案


  • 通过等权和风险平价方式,将三子策略组合分配空头权重,构建多品种组合期货空头头寸,降低单一策略风险。
  • 组合效果显著:

- 风险平价组合:年化超额收益3.44%,最大回撤仅-3.91%,超额收益波动率3.38%,收益风险比高达1.02。
- 等权组合稍逊但较单策略显著优化(图14、表10)。
  • 各年度分解(表11)显示多年份稳定贡献正超额收益,其中2015、2017-2020年年度超额均超过3%,具备持续盈利能力。
  • 近一年持仓(表12)显示策略动态调整不同期货主力合约空头仓位,反映三策略对多变市场动作的敏感性和适应性。


该组合方案为对冲型公募基金提供稳健的期货端收益增强路径,有助提升整体投资表现[page::12-16]

五、风险提示


  • 报告多基于历史数据和统计规律建模,未来市场环境不确定,模型表现存在风险。

- 本报告不构成具体投资建议,投资者应结合自身风险承受能力审慎决策。

---

3. 图表深度解读



图1-3体现当前市场环境:


  • 图1显示25只对冲型公募产品年化收益集中于3%左右,表现整体平稳但收益偏低。

- 图2银行理财收益率呈下降趋势,强化对冲产品替代需求增长。
  • 图3债券净价波动及近年下行体现利率上行压力,不利固定收益类产品收益。


图4-6揭示内控环境及收益结构:


  • 图4期货市场流动性大幅提升,活跃度回归,降低交易成本。

- 图5贴水收敛是降低对冲成本和提高期货收益的关键利好。
  • 图6收益来源结构表 明期货收益来自beta对冲的合约品种、期限、基差择时及敞口控制,突出期货端策略空间。


图7-9:三风格套利策略净值曲线:


  • 基差率变动策略曲线呈稳健上升,起伏明显反映初期市场波动;比价动量与估值动量更为平滑且收益较高。

- 各表显示收益率、最大回撤、波动率及收益风险比,系统性展示策略优缺点。

图10-12:量化对冲收益:


  • 各策略在对冲沪深300中均实现超额收益,波动下降明显,尤其比价动量策略超额收益最高且振幅最小。


图13-14及表10-12:


  • 图13三策略累计超额收益对比,确认组合化比单一策略效果更佳;

- 图14展示组合策略的超额收益平稳攀升,表10指标验证其风险控制能力;
  • 表11提供年度业绩细分,数据支持策略持续有效性;

- 表12列出策略实际仓位变化,体现策略动态选仓能力。

图表整体强化了报告中策略设计的实证基础和应用效果。

---

4. 估值分析



报告中核心为策略收益表现评估,估值分析体现在风险收益比和超额收益的定量度量上。具体包括:
  • 年化超额收益衡量策略对基准(沪深300现货+主力期货等权组合)的收益增厚能力。

- 最大回撤及波动率反映风险承受水平及收益的稳健性。
  • 通过风险平价组合提升收益风险比,体现基于策略波动贡献动态权重调整的风险管理理念。


未涉及传统股票估值法如DCF或市盈率倍数法,而是基于量化策略绩效及风险分析,符合资产管理量化对冲逻辑。

---

5. 风险因素评估


  • 数据与模型风险:模型基于历史数据回测,未来市场可能发生结构性变化,模型表现不确定。

- 市场风险:流动性、贴水变化可能影响策略有效性,货币政策、估值泡沫等外部冲击均为潜在风险。
  • 策略风险:三策略单独回撤及波动较大,可能导致阶段性亏损。

- 操作风险:频繁调仓带来交易成本及执行难度,低估此类成本会影响实际净收益。
  • 报告对风险进行充分提示,未提供量化缓解措施,但组合策略已体现风险分散思路。[page::0,16]


---

6. 批判性视角与细微差别


  • 报告基于统计规律构建策略,面临过拟合风险,且仅在统计意义可能获利,缺乏对突发极端事件的模型适应性讨论。

- 各策略开头阶段暴露较大回撤,说明模型对短期行情特别敏感,且去除极端事件后的收益计算可能存在后视偏差。
  • 报告未详尽讨论市场微观结构变化带来的策略执行风险及滑点成本。

- 组合策略优化权重方案提升效果明显,但构建与维护成本未量化。
  • 对打新收益较高的现状依赖较大,打新市场停滞时投资表现可能受影响。

- 综观全文,论证体系严谨,图表数据详实,在量化证券投资领域具较高参考价值。

---

7. 结论性综合



本报告全面呈现了在当前国内厌恶风险资金增多及利率市场波动背景下,对冲型公募基金通过股指期货合约品种选择进行收益优化的量化研究。报告结构严谨,数据详实,结论合理,重点归纳如下:
  • 市场环境利好对冲型产品,但收益稳定性仍有提升空间;银行理财收益率下行,财富管理需求推动对冲产品发展。

- 合约品种选择策略基于大小盘风格动量效应,利用基差率变动、价格比价动量及估值动量三种策略均能在历史上带来稳定的绝对收益。
  • 量化对冲应用中,这三类策略可在股指期货空头品种选择中增厚超额收益,其中比价动量策略表现最佳,单一策略波动及回撤较大。

- 多品种组合对冲方案通过等权与风险平价加权合理分配三子策略空头仓位,显著降低策略波动与回撤,提升收益风险比,表现稳健且各年度均贡献正超额收益,具备实际应用推广价值。
  • 图表分析直观揭示策略收益动因及风险属性,为投资决策提供强有力的实证支撑。

- 风险提示中,报告全面指出模型基于历史统计规律,不构成投资建议,强调策略应结合市场状况及投资者风险承受能力审慎应用。

综上所述,报告立场坚定且客观,建议业内投资者关注股指期货合约品种选择策略,并优先考虑多策略组合方案在对冲基金中实现期货端收益稳步增长。报告为量化对冲策略构建提供了扎实理论基础与实证指引,亦为行业提供了创新思路。[page::0-18]

---

附录:报告中关键图表示意(以Markdown格式示例)


  • 多品种组合对冲方案超额收益曲线示意



  • 三类子策略的累积超额收益曲线示意



  • 风格套利:比价动量策略净值曲线示意



  • 组合对冲方案年化超额收益与回撤控制曲线




---

以上详尽分析基于报告全面内容,重点覆盖论点、数据、图表、风险及策略评析,旨在为金融投资专业人士提供深刻洞察与实用参考。

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