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固收加绝对收益路径:理念、框架、投资模式

创建于 更新于

摘要

本报告系统阐述了固收+策略的理念与实现路径,重点拆分了固收+超额收益来源为资产配置、久期调整及个股选择三大核心部分。结合公募基金实战案例,揭示不同类固收+策略的收益增强路径与风险控制机制,提供了完善的投资框架和策略分析模型,以支持获得稳健且优异的绝对收益表现 [page::0][page::2][page::3][page::8][page::11][page::15]。

速读内容


固收+策略竞争优势与资产配置表现 [page::2][page::3]



  • 股债资产历时低相关性为组合风险分散提供“免费午餐”,有效提升固收+基金风险调整后收益。

- 筛选出固定收益资产配置比例高、权益配置比例适中的固收+基金,构建等权指数,展示其近三年接近8%的年化收益及较低回撤率,优于单纯股票或债券投资。

固收+策略实现框架及收益增强路径 [page::3][page::4][page::5][page::6][page::7]




  • 固收+策略包含三大路径:“大类资产配置”“固收端收益增强”“+端弹性收益提升”。

- 大类资产配置依据宏观经济及货币信用周期判断资产强弱,灵活调整股债比例,满足不同风险偏好(稳健型至进取型)。
  • 固收端通过调整久期管理利率风险,信用下沉挖掘信用风险溢价,杠杆率管理提升票息收益。

- “+端”以股票和可转债作为核心收益增强资产,通过行业配置和个股选择提升alpha,此外结合打新策略实现超额收益。

固收+策略收益拆分分析框架 [page::8][page::9][page::10][page::11]



| 资产类别 | 对应指数 |
|------------------|--------------------|
| 股票 | Wind全A |
| 国债 | 中债国债总指数 |
| 金融债 | 中债金融债券总指数 |
| 同业存单 | 中证同业存单AAA指数 |
| 企业债 | 中债企业债总指数 |
| 短期融资券 | 中债短融总指数 |
| 中期票据 | 中债中期票据总指数 |
| 可转债 | 中证可转债及可交换债指数 |
| 资产支持证券 | 中债-银行间资产支持证券指数 |
  • 固收+超额收益来源拆分为六大维度:资产配置alpha、久期调整alpha、行业配置alpha、个股选择alpha、可转债择券alpha、打新策略alpha。

- 基金季度报告数据用于计算各维度的alpha收益贡献,静态假设线性仓位调仓,保障拆分的精确性。
  • 打新alpha收益受IPO定价市场化影响出现显著缩窄趋势,资产配置、久期调整及个股选择依然是稳健的重要收益来源。


固收+优秀基金实战案例解析 [page::11][page::12][page::13][page::14]








  • 基金A以广泛变动股票仓位体现强大的资产配置能力,显著贡献约20%alpha收益。

- 基金B股票仓位低但通过债券组合高杠杆久期管理贡献稳定的久期调整alpha,利率择时准确率近70%。
  • 基金C专注个股选择,近三年个股选择alpha持续为正,行业配置偏负,规避抱团风险,强化冷门优质个股持仓。

- 三者共同体现固收+策略多元化的超额收益路径:资产配置、久期管理和个股精选是卓越表现核心。

量化因子与策略说明 [page::6][page::8][page::9]

  • 股票配置策略结合自上而下行业选择与自下而上个股精选,强调投研一体化模式形成集体决策。

- 可转债通过价格和溢价率维度分为四类,并针对特征设计双低、低价、低溢价等策略以管理风险与收益弹性。
  • 打新策略主要贡献于规模较小基金,为超额收益提供稳定来源,受市场化影响未来空间有限。

深度阅读

金融工程报告详尽分析


报告标题: 固收加绝对收益路径:理念、框架、投资模式
发布机构: 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
发布时间: 2022年8月19日
报告主题: 固收+策略(即固定收益加绝对收益策略)的竞争优势、实现框架及收益分析

---

一、元数据与概览



本报告由国泰君安证券研究团队撰写,主要分析了固收+策略的竞争优势、实现框架及详细的收益拆分模型,旨在阐明固收+策略如何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实现稳健且高弹性的收益表现。核心观点集中于:
  • 固收+通过股债合理配置实现风险分散,利用股债资产间负相关的特性带来“免费午餐”效应,从而获得相对稳健的高收益。

- 收益增强路径包括三个方面:大类资产配置(宏观视角调整股债比重)、固收端管理(久期调整、信用下沉、杠杆管理)及“+”端(个股和行业选择、可转债、打新等策略)。
  • 超额收益主要来自资产配置、久期调整及个股选择,打新策略虽历史上贡献较大,但正随着IPO定价市场化而显著收缩。


报告详尽拆解了固收+策略内核,结合实战案例展示核心alpha的具体来源与表现,提供了较为全面的理论与实证分析框架,适合机构及专业投资者深入理解该策略的构建与执行机制[page::0,2,3,15]。

---

二、逐章节深度解读



1. 固收+策略竞争优势(第2页)


  • 关键论点:

固收+策略能够在控制回撤风险的前提下,达到比理财产品更优的弹性收益。该策略以债券获取基底收益,股票、可转债等“+”资产则带来收益弹性。
  • 依据与逻辑:

基于我国股债资产间长期负相关性(图1显示Wind全A与中债国债总指数的250日滚动相关多为负值),通过合理股债配比,固收+实现风险分散,提升组合整体风险调整后收益。
  • 数据点:

- 股债负相关性曾多次跌破-0.5,显示不同市场环境下两者表现反向,有利风险分散。
- 914只符合固收+定义的公募基金构建的等权指数,近三年平均年化收益7.79%,最大回撤仅2.93%,显著优于Wind全A(年化11.83%但回撤15.92%)及国债总指数(年化4.34%,回撤4.13%)[图2,表1]。
  • 结论:

股债合理配置确实带来稳健的高收益表现,是固收+策略的核心优势之一 [page::2,3].

2. 固收+策略实现框架(第3-7页)


  • 总体逻辑为三步走:

(1) 大类资产配置:基于宏观周期(经济、信用、货币、通胀等),运用周期模型(如美林时钟、货币信用模型)判断股债未来相对表现,确定配比权重。
(2) 固收端收益增强:通过国债、金融债、企业债的组合配置,信用风险暴露、久期选择和杠杆管理来提升收益。
(3) “+”端收益增强:股票和可转债配置,辅以打新、CTA及衍生策略带动收益弹性。
  • 大类资产配置进一步细分三种风险偏好:

- 稳健型(股票比例10%以下):收益稳定,最大回撤2.2%(如中欧瑾通A)。
- 平衡型(10%-20%):收益与风险均衡(如天弘永利债券A)。
- 进取型(20%以上):追求高收益但波动较大(如易方达安心回馈,年化20%,回撤9.4%)。
  • 固收端专注于久期控制,根据信用评级严格管理信用风险,并通过杠杆调节收益。久期管理基于对利率未来走势的判断,低久期对抗利率上升,高久期博取利率下降收益。

- “+”端股票配置强调上下游的行业选择与个股选择,尤其是在打新策略中股票权重主要为满足门槛而非主动超额收益;可转债根据价格与溢价率分四类,配合“双低”、“低价”、“低溢价”等策略进行投资。
  • 打新作为策略之一,能为较小规模基金贡献稳定收益,但随着市场化进程,其贡献率减弱。

- 图3显示策略整体框架各部分及其细分路径,条理清晰[page::3,4,5,6,7].

3. 固收+策略分析框架(第8-11页)


  • 本节量化拆分固收+策略的alpha收益来源,涵盖六个维度:资产配置alpha、久期调整alpha、行业配置alpha、个股选择alpha、可转债择券alpha及打新策略alpha。

- 资产配置alpha基于对股票与债券及其细分类资产(国债、金融债、企业债等9类)配置权重调整与对应基准指数收益的对比,计算动态调仓带来的超额收益。
  • 久期调整alpha根据久期对利率变动敏感度体现,利用修正久期定义,计算组合久期动态调整产生的收益差。

- 行业配置alpha通过比较基金持仓行业比例与行业指数,剔除新上市股票影响,反映基金行业配置决策的价值。
  • 个股选择alpha则计算基金持仓股票相对于行业基准的超额表现,用以衡量个股精选能力。

- 可转债择券alpha计算基金可转债仓位收益相对中证可转债及可交换债券指数的超额。
  • 打新策略alpha基于基金获配新股上市首日卖出收益除以基金净值计算。

- 公式严谨且对应的指数选择合理,确保拆分合适且细致。
  • 该框架为后续实证分析提供数据基础[page::8,9,10,11].


4. 实战案例分析(第11-14页)


  • 通过筛选夏普率、年化收益及回撤表现优异的基金,实证固收+策略中的超额收益各来源表现:

- 个股选择为绝大多数报告期内最主要alpha来源。
- 资产配置及久期调整亦在特定市场周期表现突出,反映择时与配置能力。
- 打新策略alpha 受益于制度优势,2019年科创板首次发行带来高收益,2021年IPO询价规则改革后逐渐降低。
  • 三只代表基金分析:

- 基金A(资产配置能力突出):
股票仓位波动大(0%-30%),股市行情好时快速提高仓位,带来约20%的超额收益贡献。
- 基金B(久期调整能力突出):
股票仓位较低,债券仓位高达140%,灵活调节久期,平均40%的超额收益来自久期调整,利率择时成功率70%左右。
- 基金C(个股选择能力突出):
个股选择alpha持续为正,行业配置alpha多为负,表明在冷门行业筛优质股,避免交易拥堵风险,展现高度个股精选能力。
  • 图表清晰展示各基金的收益贡献结构及持仓比例变化,体现策略执行的动态特征[page::11,12,13,14].


5. 总结(第15页)


  • 固收+策略依托股债资产间负相关特性合理配置,实现稳健的高收益。

- 收益强化靠三条路径:大类资产配置、固收端管理及“+”端策略实施。
  • 超额收益核心由资产配置、久期管理和个股选择驱动,打新因市场化进展逐步萎缩。

- 风险控制基于模型假设线性调仓,但实际可能存在差异,需关注模型失效风险[page::15]。

6. 风险提示及说明(第15-16页)


  • 模型基于线性调仓假设,与实际业绩及调仓行为可能有差异,造成收益拆分存在显著误差。

- 报告同时提醒投资者,市场存在不确定风险,投资需谨慎,且报告分析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
  • 投资评级标准明确,强调中立、谨慎增持等评级区分。

- 严格遵守合规披露,保证数据来源正规,反映分析师独立观点[page::15,16].

---

三、图表深度解读



图1 Wind全A与中债国债指数相关性(第2页)

  • 描述:展示2003年至2022年间,股票与国债指数250日滚动相关系数。

- 解读:数据显示绝大多数时间股债相关系数为负,有时强负相关度达-1左右。显示股债资产有极强的对冲特性。
  • 意义:该图证实以负相关实现风险分散的理论基础,支撑固收+的资产配置逻辑[page::2]。



表1 各资产近三年风险收益表现(第2页)

  • 描述:固收+等权指数、Wind全A股票、国债总指数年化收益与最大回撤对比。

- 数据透露:固收+指数年化7.79%,最大回撤仅2.93%,远低于全A的15.92%回撤,风险调整后表现优异。
  • 结论:固收+策略兼顾收益与风险,更适合稳健投资目标[page::2]。


图2 各指数表现对比(第3页)

  • 描述:2019.3-2022.1期间固收+指数、全A指数、国债指数净值走势对比。

- 解读:固收+指数(蓝线)整体走势明显优于国债和股票指数,最大上涨幅度和整体波动控制均较好。
  • 图表有力印证固收+策略收益稳健且风险适中的优势。



图3 固收+实现框架示意(第3页)

  • 描述:固收+策略分为固收端和“+”端,实现路径具体资产及策略分解。

- 该结构图帮助理解本报告采取的策略层级及收益增强逻辑。


图4 三类固收+产品净值走势(第4页)

  • 描述:近三年稳健型、平衡型、进取型固收+基金代表产品价格走势。

- 见解:进取型回报最高波动最大,稳健型走势最平稳,体现不同风险/收益偏好下同策略的多样性。


图5 可转债分类二维示意(第7页)

  • 描述:横轴价格高低,纵轴溢价率高低,四象限对应不同转债特性分类:债性转债、双高转债、中性转债、股性转债。

- 用途:提供投资者针对不同类型可转债制定交易策略的分类基础。


图6 固收+策略拆分alpha结构图(第8页)

  • 描述:固收+产品alpha收益来源拆分,涵盖大类资产配置、固收端多路径,以及“+”端策略。

- 重要性:直观体现研究拆分分析的整体框架,突出多元驱动alpha的特点。


图7 固收+产品alpha收益来源时间序列(第11页)

  • 描述:2019Q1至2021Q4固收+策略alpha收益来源按类别堆积条形图。

- 观察:个股选择alpha通常为最大贡献,打新策略在2019-2020年间贡献极高,2021年后减少,资产配置及久期调整具周期性贡献。


基金A/B/C案例图(第12至14页)

  • 详见基金各期alpha拆分条形图及股债配置柱状图,基金A配置波动明显贡献超额收益,基金B久期调整频繁且成功率高,基金C个股选择贡献稳定,行业选择保守,体现不同策略路径下取胜之策。








---

四、估值分析


报告未涉及具体证券或企业估值模型,核心聚焦策略绩效与收益拆分,无DCF、市盈率等估值分析。报告更加偏向策略构建与绩效分解分析,适合投资组合管理及固定收益策略开发领域。

---

五、风险因素评估


  • 模型假设风险:收益拆分模型基于基金资产配置和久期线性调仓假设,实际调仓路径复杂,存在与模型假设偏离的风险,可能导致拆分结果出现偏差。

- 市场风险:股债资产组合相关性结构可能随时间演变产生变化,若负相关关系减弱,策略效果会被削弱。
  • 制度变化风险:打新收益大幅受监管政策影响,如IPO定价市场化降低打新收益,影响策略超额表现。

- 信用风险:企业债信用风险暴露需谨慎管理,信用环境恶化会放大回撤风险。
  • 报告未详细提供缓解方案,但强调风险意识,提醒投资者谨慎[page::0,15]。


---

六、批判性视角与细微差别


  • 报告基于线性调仓假设构建拆分模型,尽管方便计算,但可能无法准确反映复杂市场环境下,基金经理灵活调仓及非线性调仓对收益的影响。

- 打新策略收益快速压缩带来未来收益贡献的不确定性,实际中基金可能调整策略,报告中未详述应对措施。
  • 个股选择被强调为核心alpha来源,但个股精选策略存在一定高度主观性与运气成分,持续盈利能力存在不确定性。

- 报告未深入探讨各策略在极端市场环境下的表现与抗风险能力,也未涉及流动性风险。
  • 但整体逻辑清晰,论据数据充分,结论稳健,较好地说明了固收+策略的多维alpha构建路径。


---

七、结论性综合



该份报告详细阐述了固收+策略的理念、实现框架、收益拆分及实战案例,核心亮点在于:
  • 理论支撑:利用我国股债资产间长期负相关关系实现风险分散,为追求稳健高收益策略提供理论基础。

- 收益路径:分解出大类资产配置、固收端(久期/信用/杠杆)和“+”端(股票/转债/打新)三条关键途径,构建多角度超额收益框架。
  • 拆分模型:开发基于线性调仓假设的alpha拆分模型,从资产类别、行业及个股层面准确识别收益来源,为策略优化提供量化基础。

- 实战验证:通过三基金案例展示不同路径(资产配置、久期调整、个股选择)的具体执行与alpha贡献,验证理论实用性。
  • 风险提示:强调模型假设限制及市场环境和制度变化风险,提示投资者理性对待模型结果。

- 整体评价:固收+策略在多元化资产组合管理视角下,提供了风险更低且收益具有弹性的投资解决方案,适合追求稳健但要求一定收益弹性的机构或高净值投资者。

本报告适合固收+策略产品设计者、资产管理团队及基金投资研究,内容系统而全面,论证和数据详实,有利于理解及应用该策略的理论与实务操作。可作为固收+相关产品的策略框架及绩效分析重要参考。

---

参考文献与溯源标记


本文所有观点和数据均基于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2022年8月19日发布的《金融工程·固收加绝对收益路径:理念、框架、投资模式》报告内容[page::0-16]。

---

(全文完)

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