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信证券宏观策略周报(10.13-10.17):冷静应对海外冲击,A股市场具备较强韧性
创建于 更新于
摘要
本报告分析了中美关税谈判的复杂性及其对市场的阶段性影响,认为短期外围风险将加大市场波动,但不会改变A股市场中长期“慢牛”趋势。重点推荐逢低布局优质龙头股票,关注稀土、军工、国产半导体、高股息、资源品及新消费方向。同时,融资融券折算率调整不会显著影响科技股中长期走势,海外降息不确定性增加市场波动。整体看,A股市场韧性增强,底层运行基础稳健,投资者应坚持理性配置 [page::0][page::1][page::2][page::3][page::4][page::5][page::7]
速读内容
中美关税谈判对市场的影响与趋势 [page::0][page::1]
- 关税谈判复杂且具有长期性,谈判前筹码较量压制市场情绪,谈判后多利空消化引发修复性上涨。
- A股受影响较港股及中概股小,市场冲击效果逐步减弱,难重现去年极端行情。
- 建议投资者坚定信心,逢低配置优质龙头。
投资建议聚焦四大方向 [page::0][page::2]
- 关税反制及自主可控方向:稀土、军工、国产半导体、种业等。
- 高股息方向:银行、公用事业、交通运输。
- 资源品方向:贵金属、煤炭等。
- 新消费方向:健康、文旅、体育、美容护理、IP经济、宠物经济。
A股行情与行业板块表现综述 [page::3][page::4]
- 上周市场表现:上证指数微涨0.37%,深证成指及创业板大幅回调,行业中有色金属、煤炭、钢铁涨幅居前。
- 行业周度涨跌幅见图示,资源品板块表现突出,医药、生物、电力设备等板块跌幅居前。

- 全球主要股指普遍回调,美元汇率与主要商品价格整体弱势。
市场资金和估值情况监测 [page::5][page::6][page::7]
- 万得全A市盈率和市净率处于合理区间,除金融和石油石化外估值相对稳定。
- 两融余额持续增加,表明融资需求回暖,偏股混合基金指数出现上升趋势。
- 新基金成立份额有一定波动,非金融企业股票融资小幅回升,市场资金活跃度提升。

融资融券折算率调整机制影响分析 [page::1]
- 对超高市盈率科技股折算率调整为零以防杠杆风险。
- 部分科技龙头折算率由0%提升至30%~70%,预计不会改变科技股中长期向好格局。
风险提示 [page::0][page::7]
- 宏观经济下行压力、欧美银行风险、海外市场波动及中美关系恶化为主要风险因素。
深度阅读
财信证券宏观策略周报(2025年10月13日-10月17日)详尽分析报告
---
一、元数据与报告概览
- 报告标题:财信证券宏观策略周报(10.13-10.17):冷静应对海外冲击,A股市场具备较强韧性
- 作者:黄红卫(分析师,登记编号:S0530519010001)
- 发布机构:财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研发中心
- 发布日期:2025年10月13日
- 报告主题:宏观策略视角下分析中美贸易摩擦背景及其对A股市场的影响,市场策略建议,行业及资金流动分析等。
核心论点:
- 中美关税谈判长期且复杂,现实路径可能是逐步试探底线,分阶段达成初步共识。
- 谈判前筹码较量可能压制市场情绪,谈判后利空因素多被消化,市场伴随修复性上涨。
- A股市场因国内因素及投资者学习效应,对海外风险冲击表现出较强韧性,不会轻易重演4月7日极端行情。
- 推荐投资者理性应对波动,逢低买入优质龙头板块,包括关税反制、自主可控、高股息、资源品和新消费领域。
- 融资融券折算率调整以及美联储降息的不确定性是需关注的重要市场因素。
- 风险提示包含经济下行、欧美银行风险、海外波动及中美关系恶化等[page::0][page::1][page::2].
---
二、逐节深度解读
1. 投资要点与策略观点
- 论点总结:
- 中美贸易谈判的复杂性决定了市场将经历反复波折,谈判前市场情绪常被筹码博弈压制,谈判后出现修复反弹。
- 港股和中概股因海外资本定价更加敏感于关税谈判,A股受冲击程度相对较低。
- 过去“关税牌”和技术限制已对中国影响减弱,替代以稀土出口管制反制美国。
- 融资融券折算率调整虽短期影响科技股,但不改变其长期向好趋势。
- 国家治理无序价格竞争政策的推进,强化了“反内卷”政策,为行业价格修复提供机会。
- 国庆节假期间文旅消费及交通运输活跃但地产分化明确,整体经济复苏仍不稳。
- 推理依据:
- 结合中美谈判的历史轨迹和现阶段政策措施,结合市场学习效应、投资者行为以及资金流动情况展开逻辑说明。
- 依规调整融资融券折算率的政策,防范高估值股票波动风险,但开闸复核折算率后维持对科技股支持。
- 国家监管部门发布的价格无序竞争整顿公告强化价格秩序,遏制恶性竞争,支持合理定价。
- 重点数据:
- 交通运输部数据显示国庆假期日均出行3.04亿人次,同比增长6.2%。
- 国庆期间国内出游8.88亿人次,国内消费支出8090亿元,分别较去年增长1.8%和1.0%。
- 部分核心一线城市新房成交逆势增长,但30城整体二手房成交下滑明显。
- 投资建议:
- 建议逢低吸纳四大方向:关税反制及自主可控(稀土、军工、国产半导体、种业)、高股息(银行、公用事业、交通运输)、资源品(贵金属、煤炭)、新消费(健康、文旅、体育、美容护理、IP经济、宠物经济)[page::0][page::1][page::2].
2. A股行情回顾
- 股票指数表现:
- 上证指数微涨0.37%,深证成指下跌1.26%,创业板指大幅下跌3.86%,显示深市及创业板承压较大。
- 板块表现上,有色金属、煤炭、钢铁等资源类板块上涨明显,反映了避险及涨价驱动力。
- 成交量显著放大,沪深两市日均成交额25844亿元,环比增加19.02%,沪市成交增长高于深市。
- 风格及结构:
- 中小盘相较大盘占优,上证50下跌0.47%,中证500小幅下跌0.19%,显示市场资金偏好中小盘及成长型标的。
- 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美元兑人民币CFETS指数小幅升值0.06%。
- 商品期货表现:
- ICE原油价格大幅下跌7%,COMEX黄金下跌0.86%,铁矿石小幅上涨1.86%,反映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分化。
表1详解:表中显示主要指数周度、当月及年度涨跌幅,数据可见创业板指数和中小综指今年涨幅较大(分别达38.02%和30.71%),但短期均承压下行,显示波动加剧。大盘指数年度涨幅坚挺但回落明显,上证指数年度涨幅16.27%,处于较为平稳格局[page::3].
3. 行业高频数据
- 图1(申万行业周度涨跌幅)解读:
- 图中显示有色金属、煤炭、钢铁涨幅领先,均超过3%,反映资源价格上涨驱动。
- 电力设备和传媒行业表现最弱,下跌幅度达4%左右,市场避险情绪明显。
- 其他科技及消费类板块普遍下跌,显示资金暂时避险。
- 表2(全球主要股指涨跌幅):
- 亚洲市场表现强劲,越南胡志明指数上涨2.93%,韩国、印度和台湾市场均小幅上涨。
- 美欧主要指数普遍下跌,道指、标普500、纳指跌幅均超过2%。
- 恒生指数跌2.01%,反映中国香港市场对外部风险敏感性较高。
其整体表明海外市场仍处于承压状态,而中国A股则显示相对韧性[page::4].
4. 行业数据图表解读
- 图2至图8:
- 全国水泥价格指数呈现稳定或略微下降趋势,表明基建需求未显著改善。
- 挖掘机当月同比产量波动显著,高点出现在2021年后,近期略有上升,说明基建设备需求可能逐步恢复。
- 工业机器人产量同比保持正增长,工业锅炉产量增幅时有波动,反映制造业转型节奏参差。
- 波罗的海干散货运价指数维持在较高位置,表明全球贸易需求总体稳定。
- 焦煤和焦炭期货价格自2021年以来整体向下调整,进入相对震荡期,近期略有上涨,反映供需平衡存在波动。
- 煤炭港口库存近期有所下降,显示去库存及需求回升迹象。
- 铜、铝、锌、铅等主要有色金属期货价格自2023年以来稳中有升,铜价表现抢眼,可能反映市场对工业及新能源需求的积极预期[page::5].
5. 市场估值水平
- 图10至图11、市盈率与市净率走势详解:
- 万得全A指数市盈率长期波动,当前阶段市盈率处于相对较低区间,相比2000年代初的高峰明显回落,但相较2010年代中期有所抬升。
- 排除金融、石油石化等行业后,整体市盈率及市净率仍处于合理区间,反映整体市场估值稳健,没有泡沫迹象。
- 电子产品销量增速(图9):
- 智能手机和移动通信手机累计同比增速自2020年以来波动明显,2021年初达到峰值,近期涨幅回落,显示电子消费需求整体趋于理性。
整体估值水平支持市场中长期稳健向好发展[page::5,6].
6. 市场资金跟踪
- 两融余额(图12):
- 总体融资余额呈现稳步上升趋势,显示资金对股市的正面态度增强。
- 沪市和深市融资余额均有增长,融资买入金额近期有所提升,融资买入占比万得全A比例升至15%左右,显示杠杆资金活跃度提升。
- 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数(图13)持续上涨,表明基金净值整体走强,投资者配置意愿增强。
- 新成立基金份额(图14)的波动说明市场资金配置积极性存在周期性调整,但整体资金流入偏正向。
- 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图15)轻微回升,反映资本市场融资环境有所改善。
- 融资买入额及占比(图16)的增长进一步佐证市场杠杆资金参与度提升,有利于行情推动[page::7].
7. 风险因素
- 报告指出主要风险包括:
- 宏观经济增长放缓的持续风险。
- 欧美银行业可能再度暴露的系统性金融风险。
- 海外市场波动加剧,尤其是美联储货币政策不确定导致的全球市场震荡。
- 中美关系可能恶化,带来额外贸易及投资风险。
- 报告未见详细的风险缓解措施,但强调投资者应关注海外风险和宏观政策动态,保持警惕:[page::0][page::6][page::7].
8. 投资评级与免责声明
- 明确评级体系将未来6-12个月内涨跌幅表现相较沪深300作为参考基准。
- 报告属于R2级风险等级,面向风险承受能力较高的投资者,建议投资者慎重使用、结合风险自我评估。
- 详细免责声明体现了对信息准确性和投资风险的严肃声明和责任划分。[page::7][page::8][page::9].
---
三、图表深度解读
表1:主要股指涨跌幅
- 展示2025年10月9日至10月10日期间主要A股指数的表现。
- 上证指数小幅上涨0.37%,深证成指和创业板指数分别下跌1.26%和3.86%。
- 年内涨幅方面,创业板指数依然领先(45.37%),表现出成长板块的强劲动力。
- 表明市场近期承压调整,特别是创业板和深证成指短线调整明显,但长期走势仍保持较强弹性[page::3].
图1:申万行业周度涨跌幅

- 有色金属、煤炭、钢铁等周期性资源板块领涨,涨幅约在3-4%。
- 新能源汽车、传媒、电力设备等行业跌幅显著,传媒跌幅接近4%。
- 说明资金偏好明显向资源避险方向偏移,反映外部不确定性可能提升资源保值需求。
图2-8:行业生产与价格数据
- 水泥价格指数缓慢回落,表明基建需求稳定但无明显上升。
- 挖掘机产量同比呈周期性波动,2025年仍保持正增长,有基建投资改善预期。
- 工业机器人产量较为强劲,显示制造业自动化升级加速。
- 波罗的海干散货运价(BDI)稳定在较高水平,显示全球货物运输需求尚未疲软。
- 焦煤、焦炭期货价格虽长期回落,但近期企稳回升,煤炭库存开始下降,市场供应紧张平衡或逐渐形成。
- 铜、铝、锌、铅有色金属期货价格出现上涨趋势,铜价表现尤为抢眼,意在反映新能源产业带来的需求扩张。
综合以上,行业高频数据揭示产业围绕基建及新能源阶段性景气回暖[page::5].
图10-11:市场估值走势
- 万得全A市盈率虽经历周期波动,但整体处于合理区间,降低估值泡沫忧虑。
- 市净率走势同样表明市场定价趋于理性。
- 排除能源和金融后,估值稳健,支撑未来市场持续健康发展[page::5,6].
图12-16:市场资金流入
- 融资余额稳步增长表现出投资者信心增强。
- 偏股基金指数创新高,说明资金持续流入权益类资产。
- 新基金成立份额及企业融资趋势回暖,代表市场资金结构趋优。
- 反映市场资金面坚实,为行情提供直接资金支持[page::7].
---
四、估值分析
- 报告未显式给出估值模型或目标价,但通过市盈率(PE)、市净率(PB)等传统指标分析市场估值层面。
- 估值水平稳健,且融资融券折算率调整针对超高估值科技股做出风控,遏制杠杆风险,保障市场健康。
- 结合产业数据及资金动向,估值支撑未来行情稳步上扬[page::5,6,7].
---
五、风险因素评估
- 报告指出的主要风险包括宏观经济回落、欧美银行风险爆发、海外市场波动性加大、中美关系紧张等。
- 这些风险可能带来短期市场调整波动甚至系统性风险加剧。
- 报告内部强调市场学习效应与政策层面支撑增强了韧性,显示风险虽存但市场底层支撑较强。
- 未详细披露具体风险缓解政策,但暗示投资人应关注后续宏观及政策动态,保持投资耐心[page::0,1,6,7].
---
六、批判性视角与细微差别
- 报告整体立意稳定,强调市场韧性与理性看待波动的重要性,符合当前金融市场成熟投资环境的主流观点。
- 对于中美关系的“攻守易势”论述偏向乐观看待国内供应链替代能力显著增强,可能存在对美方反击措施力度估计不足的风险。
- 资金面描述乐观,但未充分探讨杠杆资金的潜在风险溢价变化,需关注高估值科技股的动态风险。
- 关于价格无序竞争治理的正面影响,政策落地细节尚欠深入分析,部分“无序行业”定价修复难度或被低估。
- 对美联储降息不确定性的描述稳健,但未展开对延迟降息或加息风险的情境分析。
整体,报告逻辑自洽,数据详实,潜在谨慎点主要在于对国际风险与政策落地的积极预期,投资者需在实践中持续关注[page::0-2,6].
---
七、结论性综合
本期报告从宏观到微观层面,较为全面地梳理了当前中美贸易摩擦背景下的A股市场表现及未来演进逻辑。核心观点是:尽管海外宏观与地缘风险变量存在加剧可能,A股市场依靠自身结构性优势及政策支撑展现出强韧的抗风险能力。
数据支持显示,资源类板块借助全球需求和价格上涨领先回暖,工业自动化及制造业升级稳步推进,资金层面融资余额和基金净值的持续上升反映出市场资金面坚实。短期内市场波动或加大,但深层估值合理及产业预期稳定,为长期慢牛行情奠定基础。
图表显示的股票指数在不同板块表现分化较大,中小盘和成长股面临短期修复压力,有色金属资源及高股息行业则成为资金避风港。高频行业生产价格指数的波动趋势印证基建及制造业复苏的分阶段特征。市场估值保持在合理区间,融资融券政策调整为高估值股风险管控提供支撑。
综合风险提示和投资建议,报告倡导投资者理性应对市场调整,布局符合关税反制、新兴自主可控及消费升级等方向的优质龙头标的,以实现中长期稳健回报。
总评:报告立足当前宏观和市场实际,提供了理性、务实且详实的分析框架和投资策略建议,适合中长期价值投资者参考和决策使用[page::0-7]。
---
备注:以上分析依托报告正文及所有图表数据,均严格依据公开信息和报告内部观点,确保内容客观、详尽且溯源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