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宏观】外部环境缓和,内部政策维稳 2025年11月宏观经济月报

创建于 更新于

摘要

本报告全面分析2025年11月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指出美国持续降息但鹰派调控,欧洲经济温和分化,国内经济增速回落,内需和投资需政策支持,价格保持低位波动,风险主要来自地缘政治与政策变化。报告强调财政、货币政策维稳并密切关注外部环境变化,结合具体经济指标和政策动向,为投资者提供宏观层面实证支撑与风险提示 [page::0][page::1]。

速读内容


海外经济及政策环境分析 [page::0]


  • 美国在就业放缓和通胀回落背景下,10月议息会议再次降息25bp,并宣布12月停止缩表,但主席鲍威尔的鹰派言论减少市场降息预期。

- 欧央行维持利率不变,预计明年中前后可能进行一次降息,经济表现地域差异明显。
  • 关税预期下降、通胀超预期概率减小,有助于缓和外部环境压力。


国内经济形势与政策展望 [page::1]

  • 2025年三季度GDP同比增速回落,受外部复杂环境和内部结构转型影响。

- 9月经济呈现“外需强、内需弱、价格低”的特征,10月外需因对美出口走弱略减缓。
  • 内需和投资依赖系统性和增量政策支持,基建投资借助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逐步发力。

- CPI增速受多因素压制低位波动,PPI降幅收窄但下游需求仍待改善。
  • 货币政策聚焦实施既有政策维持适度宽松,财政政策重视增量政策对经济拉动实际效果。


风险提示与报告定位 [page::1]

  • 主要风险包括地缘政治风险和经济政策变化超预期。

- 报告为渤海证券研究所发布的定期宏观月报,针对符合适当性管理办法的专业投资者。

深度阅读

渤海证券2025年11月宏观经济月报详尽分析报告



---

一、元数据与报告概览



报告标题: 《【宏观】外部环境缓和,内部政策维稳 2025年11月宏观经济月报》
作者团队: 渤海证券研究所宏观团队,证券分析师周喜、宋亦威、严佩佩,研究助理靳沛芃
发布机构: 渤海证券研究所
发布时间: 2025年11月3日,天津
研究主题: 全球及中国宏观经济环境分析及政策展望,涵盖海外经济、国内经济形势及政策风险提示

报告核心信息概述:
该报告围绕当前全球宏观经济环境的缓和迹象,结合美国及欧洲央行最新货币政策表现,重点分析了中国三季度经济数据及内外部压力。报告指出,外部环境虽有所缓和,但国内经济正处于结构性调整阶段,内需仍显疲软,亟需政策的稳健支持以推动经济企稳回升。报告强调货币政策继续维持适度宽松,财政政策效果尤为关键。而针对风险,报告提及地缘政治与政策经济变化的不可预期性,整体调性为审慎乐观但警惕风险。[page::0,1]

---

二、逐节深度解读



1. 海外经济及政策环境



关键论点

  • 美国经济表现韧性显著,尽管就业放缓与通胀回落,美联储于10月议息会议再次下调利率25个基点,并宣布12月将停止缩表。

-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的鹰派表态短期内抑制市场对进一步降息的预期,但报告认为12月降息仍大概率发生以应对潜在风险。
  • 欧洲经济温和增长,但各国经济表现分化明显,欧洲央行连续三次维持政策利率不变,未来可能于明年年中前后再降息。


支撑逻辑与数据

  • 美国的“就业放缓+通胀回落”数据组合反映经济下行压力开始显现,但经济韧性和财政刺激防止过快衰退。

- 美联储采用预防流动性冲击的策略,短期鹰派前瞻指引体现政策的稳健取向。
  • 关税预期的下降减少了通胀超预期反弹的风险,加之结构性经济弱点,促使报告判断12月美联储仍将实施降息防范下行风险。

- 欧洲央行谨慎态度反映其对经济增长乏力的估计,但降息门槛依然较高,市场预期明年中才可能重启宽松。

结论


海外货币政策总体仍倾向于防范经济下行和保持宽松,但执行节奏和力度因各经济体具体情况略有差异,仍需持续关注全球宏观环境对中国出口及资本流动的影响。[page::0]

---

2. 国内经济形势分析



关键论点

  • 中国三季度GDP同比增速回落,国内经济承压,主因外部复杂严峻环境和内在结构调整影响。

- 9月指标显示外需表现强劲,内需特别是消费疲软,价格整体保持低位。
  • 预计10月外需因对美出口放缓出现小幅减速。

- 内需恢复依赖系统性长效政策支撑,短期消费将受基数影响。
  • 投资方面,特别是基建投资,依托政策性金融工具及地方政府资金安排,成为短期刺激经济的重要抓手。

- 价格指数方面,CPI受猪价、能源及耐用品影响持续低位,PPI降幅收窄但受“反内卷”政策影响有限,下游需求改善仍为核心动力。

支撑逻辑与数据

  • 三季度GDP回落反映外部出口压力和国内转型阵痛,消费信心不足和投资预期偏弱尚未完全修复。

- 高基数效应导致短期消费表现不佳,政策仍需加大力度以提振市场信心。
  • 基建投资新政策工具的到位,有助于提高存量项目转换率,加速实物工作量形成,减少投资迟滞。

- 价格数据的解读强调通缩压力尚未消除,反内卷政策旨在抑制无效竞争,期望带动整体产业链价值提升。

结论


国内经济短期承压,政策调节需求突出,需货币及财政政策合力发力,尤其在投资和内需方面给予更有力的支持,以稳住经济增速并推动结构性调整的平稳进行。[page::1]

---

3. 国内政策环境



关键论点

  • 中共中央发布的“十四五”规划建议明确了未来十五年高质量发展的战略任务,强调统筹“发展与安全”,依托科技创新和内需拓展。

- 年内货币政策坚持已有政策落实,保持适度宽松的金融环境。
  • 财政政策关注新增政策的实际拉动效应。


支撑逻辑

  • “十四五”规划为经济转型升级提供战略指引,内外循环相结合背景下强化国内市场核心地位。

- 货币政策的稳定性确保金融体系平稳运行,降低政策传导扰动。
  • 财政政策则通过精准增量投入优化经济结构,发挥逆周期调节作用。


结论


政策基调总体稳健,强调高质量发展并注重兼顾安全与可持续,货币和财政政策将持续发挥协同作用,致力于内外部经济压力与结构调整需求下的稳定增长。[page::1]

---

4. 风险提示



报告重点提示的风险包括:
  • 地缘政治风险:全球地缘政治摩擦可能加剧贸易保护主义及资本市场波动。

- 经济和政策的超预期变化:全球和国内政策走向、经济数据波动可能带来市场快速反应及金融风险。

报告并未具体给出缓解措施,但通过政策稳健和前瞻监测隐含风险管理思路。

---

三、图表深度解读



首页视觉图分析(page 0图片)



图片展示

描述: 封面图片展示了现代化城市高楼夜景中重叠的金融数据线条,象征宏观经济研究的复杂性与动态性。

解读: 图像艺术化表达了渤海证券宏观研究团队的科技感和专业性,同时暗示本报告内容涵盖高频经济指标的连续观察与市场变化分析。

联系文本: 与报告主题“外部环境缓和,内部政策维稳”相呼应,突出研究所致力于宏观经济环境的细致监测和预判能力。

潜在局限: 该艺术图象不包含数据,仅起象征作用,不作为具体经济指标分析依据。

---

四、估值分析



本报告为宏观经济月报性质,未涉及具体企业估值模型、财务预测或可比分析,故无估值方法及敏感性讨论。

---

五、批判性视角与细微差别


  • 政策解释略显保守: 报告对未来货币政策保持一定预期,但未充分展开财政政策的创新措施,短期增长动力依赖基建投资,存在阶段性效果有限的风险。

- 风险提示简洁,缺乏深度分析: 虽点明地缘政治和经济政策风险,但缺乏具体的风险情景分析和防范建议,略显概括。
  • 外部环境判断基于当前形势,易受突发事件影响: 美联储政策预期与通胀趋势均存在不确定性,实际执行与市场反应可能偏离预期,需警惕报告假设的前瞻性偏差。

- 数据细节不足: 报告引用宏观经济指标变化,但具体数字、同比增长率、物价指数详细数据未展示,影响定量判断深度。

---

六、结论性综合



渤海证券2025年11月宏观经济月报体现了当前全球及中国宏观经济环境的复杂性与动态变化特征。
  1. 外部环境趋于缓和,美国和欧洲的货币政策均表现出对经济下行风险的关注和适度宽松策略,但各自政策节奏和力度差异明显,美国年底可能仍会降息,而欧洲倾向于保持利率稳定至明年中旬。此环境有助于缓解中国出口压力和全球资本流动风险。
  2. 国内经济面临内需疲软和结构调整压力,三季度GDP增速回落反映外部冲击与内部转型双重影响。消费恢复乏力需系统性政策刺激,基建投资因新政策工具支持而成短期经济增长主要动力,价格保持低位对整体通胀预期构成压制。
  3. 政策环境维稳高质量发展战略稳步推进,货币政策保持适度宽松,财政政策重点关注实际拉动成效。 党中央“十四五”规划建议明确了未来经济发展方向,强调科技创新与内需挖掘,内外循环双轮驱动战略将成为中长期增长支柱。
  4. 风险因素主要围绕地缘政治不确定性和政策经济波动,提醒市场防范突发冲击带来的系统性风险。
  5. 整体立场审慎乐观,关注宏观政策能否有效对冲经济下行压力并推动转型进程顺利,需警惕外部环境突变和内部调整阵痛延长的可能性。


本报告通过分析宏观经济指标背后的政策导向与市场反应,为专业投资者提供了理性判断参考。尽管缺乏细化数据和量化模型,但其对宏观逻辑链条的梳理清晰,风险提示适当,体现了渤海证券在宏观领域的研究深度与专业视角。[page::0,1]

---

参考图表索引


  • 封面宏观图片:



---

以上为渤海证券2025年11月宏观经济月报的全面详尽解读分析。

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