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泰基本面选股之高股息率模型奥轩尼斯选股法A股实证研究
创建于 更新于
摘要
本报告基于美国著名投资人奥轩尼斯的选股思想,结合A股市场特点,构建高股息率选股模型。实证显示,高股息率组合在行业内表现出更高的长期收益率(年化30.03%)和较优夏普比率(0.84),且该因子对大市值股票表现尤为有效;模型自2005年至2016年累计收益达1720%,年化收益29.18%,显著超越沪深300和中证500基准 [page::0][page::4][page::5][page::9]。
速读内容
高股息率股票收益及风险特征分析 [page::4][page::5]

- 四个组合(高、中高、中低、低股息率)年化收益率依次为30.03%、27.19%、26.90%、22.50%。
- 高股息率组合波动率最低,夏普比率最高(0.84),表现最佳。
- 高股息率股票在市场逆境(07-08年和15-16年)中的最大回撤也较低。
- 以上排名均基于行业内分层筛选,剔除行业效应。
市值对股息率投资效果的显著影响 [page::7][page::8]


- 高股息率选股因子对小市值股票区分度不大,净值走势近似,说明对小市值股票不适用。
- 在中大市值股票(前75%市值)中,高股息率组合表现优异,差异明显。
- 2005、2010、2015年三个时间点,市值与股息率秩相关系数显著正相关,超过60%的行业表现出强正相关性。
华泰高股息率选股模型及回测结果 [page::8][page::9]

| 指标 | 总收益 | 年化收益率 | 年化波动率 | 夏普比率 | 07-08年最大回撤 | 15-16年最大回撤 |
|--------------|--------|------------|------------|----------|----------------|----------------|
| 奥轩尼斯策略 | 1720% | 29.18% | 36.76% | 0.794 | 66.40% | 31.40% |
| 中证500指数 | 545% | 17.87% | 37.24% | 0.480 | 69.30% | 46.30% |
| 沪深300指数 | 232% | 11.17% | 33.39% | 0.334 | 70.80% | 40.60% |
- 量化选股规则包括:总市值前80%,市盈率前40%,市收率低于2.5,且股息率最高50只股票。
- 模型年化超额收益率分别领先沪深300和中证500约18%和11%。
组合表现及行业分布特色 [page::10][page::11][page::12]



- 组合对沪深300表现胜率61.8%,并在熊市间隔阶段依旧保有超额收益。
- 行业分布集中于周期性行业,钢铁、汽车及电力及公用事业为核心配置行业。
- 行业集中度逐年降低,但前五行业仍占组合半数以上比例。
组合换手率与持股稳定性分析 [page::14]

- 组合平均月换手率约20.9%,年化换手率约2.5倍。
- 交易成本假设0.6%-1.0%,对应年成本1.5%-2.5%。
- 持股稳定,前40只股票累计选入次数占总次数约34.5%。
深度阅读
一、元数据与报告概览
报告标题:华泰证券研究所《华泰基本面选股之高股息率模型奥轩尼斯选股法A股实证研究》
作者:林晓明(执业证书编号:S0570516010001,华泰证券研究员)
发布日期:2016年
发布机构:华泰证券研究所
研究主题:基于美股著名投资人詹姆斯·奥轩尼斯(James Patrick O'Shaughnessy)价值投资思想,对其经典高股息率价值选股模型在中国A股市场的实证应用研究与回测验证。
报告核心论点:
- 高股息率股票在A股市场长期具有显著的超额收益与更高的风险调整回报(夏普比率)。
- 该策略对大市值股票有效,而对小市值股票效果不佳。
- 市值与股息率正相关,大市值公司股息率更高。
- 华泰证券基于以上观察开发出量化模型,筛选大市值、高股息率并同时控制市盈率和市收率的A股股票,取得明显超越沪深300和中证500指数的回测表现。
- 报告风险提示为模型偏向大市值高股息率价值股,若未来市场风格倾向小市值或主题投资,模型绩效可能下降。
整体该报告向投资人传递了“基于价值、股息率和市值的选股策略在A股可行且优于市场”的关键信息。[page::0][page::3][page::9]
---
二、逐节深度解读
2.1 奥轩尼斯价值投资策略理论介绍
本节介绍了奥轩尼斯(O'Shaughnessy)及其量化选股法起源与理论基础。
- 奥轩尼斯是量化价值选股的先驱,历经数十年对美股44年数据深度回测,奠定了其投资策略的科学基础。
- 他主张多数投资者收益不佳,是因未坚守量化选股理念,而频繁变动策略导致。
- 核心论点总结为:
1. 小市值股票风险大但调整风险后表现优异,难度大。
2. 低市盈率对大市值股票更有效。
3. 市收率(价格相对收入比率)低的股票带来高回报,高市收率的股票无投资价值。
4. 大市值股票,高股息率策略最有效;小市值股票不适用。
5. 价值股偏向大市值,成长股偏好小市值。
- 奥轩尼斯的策略分两类:成长型和价值型,本报告专注于价值型投资策略。
- 价值选股重点指标有市价现金流、市收率、市盈率、市净率、股息率等。
- 其标准提倡选择大市值、流动性好、有稳定现金流和销售收入的公司,特别注重股息率。
这些内容搭建了本报告的理论基础框架,说明了选用股息率和市值等指标的合理性。[page::3][page::4]
---
2.2 A股市场实证分析
股息率与长期收益率关系
- 方法:剔除负股息率股票,归类为四组(高、中高、中低、低股息率)组合,行业内进行分层排序以避免行业效应。
- 优势体现:
- 总收益率由高到低依次递减,年化收益率分别为30.03%、27.19%、26.90%、22.50%。
- 波动率由高至低排序,分别为35.77%、36.61%、37.06%、38.35%,高股息率组有更低波动。
- 夏普比率依次为0.84、0.74、0.73、0.59,显示高股息率组合风险调整后收益优势明显。
- 不同年份收益表现详见表3,每年高股息率组合收益为最高或接近最高。
- 分行业收益和夏普比率(表4和表5)揭示大部分行业中高股息率组合表现优于低股息率组合,尤其医药、家电、传媒等行业。
该章清晰证实高股息率作为价值选股的有效因子,具有显著超额收益及较低风险,支持策略设计中的股息率因子选用。[page::4][page::5][page::6][page::7]
市值对股息率投资的影响
- 研究市值对股息率选股的适用性,将股票分为大中市值(前75%)和小市值(后25%),再各自分为4个股息率等级组合。
- 结果显示小市值股票中股息率区分度差,组合净值走势趋同,说明股息率指标对小市值股票无明显筛选效力(图2)。
- 大中市值部分,股息率分组净值明显分层,高股息率组合表现最佳(图3)。
- 进一步分析市值与股息率相关性(三个时间点,2005、2010、2015年),在绝大部分行业(超过60%)中,二者秩相关系数显著正相关,银行、食品饮料等相关度最高,计算机、钢铁等相关度较低(表6)。
- 结论:大市值公司股息率更高,符合奥轩尼斯理论基础。
对模型设计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明确限制范围到大市值股票,并验证股息率指标有效性。[page::7][page::8]
---
2.3 华泰高股息率选股模型设计与回测表现
模型设计及参数筛选
- 策略基于以下选股标准:
- 总市值排名前80%(聚焦大市值股票)。
- 市盈率排前40%(剔除负市盈率,控制估值风险)。
- 市收率低于2.5(确保价格合理)。
- 根据上述条件筛选后,按股息率排序,选择股息率最高50只股票。
- 组合权重等权,每月调仓,交易费用不计入回测。
- 对比基准为沪深300和中证500指数。
- 数据区间:2005年1月至2016年5月。
这种多维度指标筛选融合了股息率优先与估值控制,显著提升选股质量。[page::8]
回测表现
- 总收益1720%,年化收益29.18%,对应同期沪深300和中证500年化收益11.17%和17.87%。
- 夏普比率0.794,明显高于沪深300(0.334)和中证500(0.480)。(表7;图4)
- 最大回撤方面表现优于基准,尤其15-16年最大回撤31.40%,低于沪深300 (40.60%)和中证500 (46.30%)。
- 胜率61.8%,且2011年前表现优异(胜率64.8%),后期下降至58.5%。回报呈三个阶段的收益累积趋势,2005-2008年表现最佳,主要归因于该阶段大市值蓝筹股表现领先。
- 组合相对沪深300胜率66.2%,相对中证500胜率55.9%,且2011年以后策略对中证500胜率低于50%因小盘股行情强劲但未影响整体超额收益。
以上数据和图表强烈支持模型在A股的有效性和稳健性,尤其在价值风格主导期间表现突出。[page::9][page::10][page::11]
---
2.4 组合行业、成份股与换手率分析
行业分布
- 组合高度集中于周期性与消费类行业,钢铁占比最高(13.8%),汽车11.0%,电力及公用事业8.0%,商贸零售6.6%,纺织服装5.8%。
- 钢铁行业集中在2005-2008年,2013-2015年入选减少,显示行业轮动趋势。汽车与电力公用事业表现稳定。
- 行业集中度虽有所下降(前10大行业占比从2006年85.7%降至2015年75.7%),但仍维持较高集中度,说明模型偏好行业较为明确。
- 行业细分饼图及年度表格具体显示行业动态分布(图8-11,表8)。
此部分表明模型选股风格偏向传统价值敏感度较高的周期与消费行业。[page::11][page::12]
成份股分析
- 回测期间共选中525只不同股票,累计6850次选中记录。
- 前40只高频次股票共出现2361次,占34.47%,显示出较强的选股稳定性和选股偏好。
- 多为钢铁、汽车、电力、化工、银行等传统大盘蓝筹股,例如宝钢股份、江铃汽车、格力电器、中国石化等(表9-10)。
说明模型在个股选择上能保持稳定且聚焦于典型价值股,契合奥轩尼斯理论。
换手率分析
- 平均月换手率为20.90%,年化换手率约2.5倍,较为活跃。
- 假定交易成本在0.6%-1.0%区间,年化交易成本约1.50%-2.51%。
- 换手率的活跃程度显示组合动态调整能力,利于捕捉市场机会但也需要注意交易成本控制。
整体换手率处于合理水平,结合净值增长与风险控制表现良好。[page::13][page::14]
---
2.5 风险揭示与免责声明
- 报告明确指出模型偏向价值型高股息率大市值股票,若市场风格转向小市值或主题投资,模型相对表现或下滑。
- 其他风险包括市场波动、估值误判等,且实际交易成本未全计入,可能影响净收益。
- 对模型适用条件及交易限制有一定说明,提示投资者理性使用。
- 报告强调研究所知识产权保护和免责声明,提醒投资者结合自身情况进行决策。
该风险及合规免责声明体现报告总体客观和专业态度。[page::0][page::16]
---
三、图表深度解读
图1 股息率分层组合净值(page 5)
- 图表说明:2005年至2016年期间四类股息率组合的等权净值增长走势,附沪深300和中证500指数净值作为对比。
- 解读:高股息率组合净值增长显著领先于其他层级,且净值曲线较为平滑稳定,且明显优于两大指数。中高股息率和中低股息率组合表现相近但均优于低股息率组合,将股息率与组合表现呈现直接相关趋势。
- 该图直观体现高股息率组合投资收益和抗风险优势,支撑文本结论。

---
图2 & 图3 小市值与中大市值股息率分层组合净值(page 7)
- 图2展示小市值股票不同股息率组合净值,净值曲线高度重合,表明股息率指标对小市值股票筛选无效。
- 图3显示中大市值股票股息率分层组合,净值由高到低分层明显,高股息率组合净值最高,且走势领先。
- 与文本验证相符,体现股息率作为选股指标在大市值区间的适用性,且明确排除小市值股票。


---
表2-5 股息率分层组合绩效分析及行业表现(page 4-6)
- 关键数据包括总收益、年化收益率、年化波动率、最大回撤、夏普比率,均显示高股息率组合整体表现最佳且波动率最低。
- 分行业分别展示业绩和夏普比率,揭示高股息率优势在多数行业有效,尤其是家电、医药、传媒、农林牧渔等行业。
- 这些数据强调股息率的重要性和普适性,但部分行业如煤炭、钢铁表现较弱,显示行业间选股效果有差异。
以结构化数据形式支持了高股息率组合优势的论断,且表明模型需要考虑行业差别。 [page::4][page::5][page::6][page::7]
---
图4 模拟组合净值(page 9)
- 复盘期间,组合净值远超沪深300和中证500,建立模型稳健超额收益能力。
- 净值趋势与文本年化回报对应,显示组合在长期内有效控制风险,获得较大正向收益。

---
图5-7 组合收益率及对比绩效分析(page 10-11)
- 图5显示组合月度收益率波动,结合累计净值平稳上升,体现策略波动控制得当。
- 图6和图7分别展示组合策略相对沪深300及中证500的超额收益及其波动,反映组合相对胜率超过50%,尤其对沪深300表现突出。
- 胜率与超额收益的正向关系说明模型在绝大多数月份具有较稳定的盈利能力。



---
图8-11 行业集中度与行业占比(page 11-12)
- 显示组合中前5和前10行业占比,从2005到2015年间行业集中度有所降低但仍较高。
- 饼状图显示不同时期组合行业结构变化,好的均衡与轮动特征,金属钢铁早期占优,后期银行、汽车、服务业增多。
- 反映组合高度倾向于周期性行业,符合价值投资偏好。




---
图12 换手率分析(page 14)
- 换手率数据显示组合换手活跃,平均月换手率20.90%,反映适度调整频率,结合超额收益说明交易策略执行有效。

---
四、估值分析
报告未给出详尽估值模型如DCF或市盈率目标价预测,但采用筛选市盈率(前40%低)和市收率(低于2.5)作为估值控制指标,融入筛选流程。此为一种基于多因子阈值过滤的“量化筛选估值模型”,侧重于排除价格虚高股票,确保买入股票具有合理估值基础。此外,股息率作为现金流回报率的proxy,增强内在价值判断。整体估值方法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稳健性,配合长期回测数据验证模型有效性。[page::8]
五、风险因素评估
- 报告指出风险主要为市场风格变化,如市场持续偏好小市值或主题投资,模型可能表现不佳。
- 该模型偏重大市值、高股息率股票,行业轮动及宏观经济周期波动影响较大。
- 交易成本未完全计入,实际净收益可能受一定冲击。
- 报告未详细量化风险发生概率及缓解策略,但明确提醒投资者认知局限。
- 总体风险提示较为适当,反映出模型适用的有限条件和投资者需谨慎。 [page::0][page::16]
---
六、批判性视角与细微差别
- 报告明显聚焦价值股大市值段,忽略了成长型和小盘股的潜在机会,可能导致模型在特定阶段如2011年后表现下降。
- 模型整体基于历史数据回测,未来效能可能因市场结构变化而下降,尤其A股中小盘股票波动性和政策干预较大。
- 虽风险说明中有所提示,但对交易成本、税费及流动性约束未深入量化,可能使模型在实操层面面临更多不确定因素。
- 行业集中较高,或带来行业相关风险,如资源类行业集中度较大,暴露于周期性波动。
- 返回时间区间较长,但未来市场行为变化可能导致历史回测失真。
- 综上,报告结论稳健,但用户应关注市场风格变化和实操成本影响。 [page::9][page::16]
---
七、结论性综合
本报告基于奥轩尼斯价值投资理论,结合严谨的A股市场实证,系统构建并验证了以大市值高股息率为核心的量化选股模型。核心发现包括:
- 高股息率股票长期收益显著优于低股息率组,且同时具有更低的波动性和更高夏普比率,尤其在大市值股票中体现明显。
- 市值与股息率总体呈正相关,多数行业均表现出这一趋势,增强了选股逻辑的合理性。
- 华泰证券量化模型筛选大市值(前80%)、估值合理(市盈率前40%,市收率<2.5)且股息率最高的50只股票,构建等权组合,经11年回测后年化收益29.18%,远超沪深300(11.17%)和中证500(17.87%),且风险调整能力卓越。
- 组合胜率约61.8%,在牛市特别是大盘蓝筹牛市阶段表现更突出。
- 行业分布偏向周期性及传统价值股行业,组合保持较高行业集中度,结合换手率20.9%,说明策略具有一定的活跃调整能力。
- 报告充分披露了政策风格变动及市场结构变化可能带来的风险,指出模型对小市值股票及主题投资板块适用性差。
报告从理论基础、指标选择、实证数据及回测结果到组合结构分析均表现出高水平的研究深度,是一篇扎实且具实用价值的量化选股报告。对价值型投资者,尤其偏好大盘蓝筹股的投资人,此模型可作为选股工具参考。但投资者须注意市场风格切换风险和实操中交易成本的影响。
综上,报告明确支持基于高股息率和大市值筛选策略的投资价值,并提供了详实的数据支撑和回测验证,具有较强的说服力和实用指导意义。[page::0][page::3][page::4][page::5][page::7][page::8][page::9][page::11][page::14]
---
(全文分析共涉及16页,涵盖理论基础、实证研究、量化模型构建、回测结果、风险提示及合规声明,依据均以具体页码标注确保溯源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