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器械行业7月报:国家药监局发文支持高端医疗器械发展,聚焦“创新”主线
创建于 更新于
摘要
本报告回顾了2025年6月至7月医疗器械行业行情表现,分析国家药监局发布的全链条支持高端医疗器械创新发展的政策《举措》,重点阐述政策对行业研发、审批、上市、监管及国际化的多环节促进作用,建议关注自主创新和出海能力较强的医疗器械企业,并提示行业竞争加剧、集采政策及国际贸易摩擦等风险。行业PE估值处于医药生物次级行业中游水平,板块长期溢价提升,展望行业由规模扩张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维持“领先大市”评级 [page::0][page::1][page::2][page::5][page::6]
速读内容
行情回顾及板块表现 [page::1][page::2]

- 近一月申万医药生物板块涨3.14%,医疗器械板块涨2.12%,医疗器械跑输医药生物及沪深300指数。
- 医疗器械板块PE均值30.60倍,在医药生物6个二级行业中排名第三,较申万医药生物平均估值溢价9.11%。
- 个股涨幅靠前有热景生物(34.05%)、阳普医疗(33.23%),跌幅靠后有奕瑞科技(-33.66%)、硕世生物(-30.01%)等。
医疗器械行业估值及资金流向分析 [page::3][page::5]

- 医疗器械板块PE长期高于沪深300和多数医药子行业,估值体系相对坚挺。

- 陆股通持股市值居前十的医疗器械企业以迈瑞医疗、联影医疗等龙头居首,体现机构资金青睐。
国家药监局创新支持举措及行业政策解读 [page::1][page::5]
- 国家药监局发布《关于优化全生命周期监管支持高端医疗器械创新发展的举措》,涵盖研发、审批、上市、监管与国际化全链条,重点支持高端和创新医疗器械。
- 政策完善产品分类命名、推动标准体系建设(如机器人、AI数据集标准)、优化审批流程、强化上市后监管、推动出口和国际监管协调。
- 评级维持行业“领先大市”,长期受益标的推荐包含迈瑞医疗、联影医疗、新产业、心脉医疗、惠泰医疗等自主创新实力强企业。
行业风险提示 [page::6]
- 行业竞争加剧风险明显。
- 集采政策调整可能影响企业盈利。
- 国际贸易摩擦及政策落地不及预期风险存在。
重点公司动态 [page::7][page::8]
- 多家公司获专利奖及医疗器械注册证,如亚辉龙获中国专利奖,心脉医疗获专利金奖。
- 翔宇医疗推出2025年员工持股计划。
- 奥精医疗人工骨修复材料获越南注册证,实现海外市场突破。
- 华大智造、正海生物等获多项医疗器械注册证。
深度阅读
医疗器械行业7月报深度分析报告
---
1. 元数据与概览
- 报告标题:《医疗器械行业7月报:国家药监局发文支持高端医疗器械发展,聚焦“创新”主线》
- 作者:龙靖宁
- 发布机构:财信证券研发中心,财信证券研究
- 发布日期:2025年7月16日
- 研究主题:医疗器械行业整体行情、政策环境、重点公司动态及未来投资建议
报告核心聚焦于国家药监局发布的支持高端医疗器械全生命周期创新发展的政策措施,以及医疗器械行业当前市场表现与展望。报告维持行业“领先大市”投资评级,重点推荐具备自主创新和研发平台化能力的企业,包括迈瑞医疗、联影医疗、新产业等,并强调AI诊疗和消费医疗的未来成长潜力。风险提示则涵盖行业竞争、集采政策变动、国际贸易摩擦及政策推行力度等因素。[page::0,1]
---
2. 逐节深度解读
2.1 行情回顾
- 关键论点:2025年6月7日至7月7日期间,医药生物板块(申万)整体上涨3.14%,医疗器械板块上涨2.12%,在申万31个一级行业中分别排名第15位与医药子行业中第5位。医疗器械虽表现正向,但相对于医药生物和沪深300指数跑输1.02和0.23个百分点。[page::1,2]
- 数据解读:申万医药子行业中,化学制药和生物制品涨幅明显优于医疗器械,医疗器械板块涨幅处于中下游位置,反映行业当前的市场热度相对温和。具体股票方面,热景生物上涨34.05%领涨,奕瑞科技跌幅33.66%为最低,显示板块内分化明显。[page::2,3]
- 估值水平:医疗器械板块PE(TTM)均值为30.60倍,高于医药生物行业28.04倍,显示市场给予医疗器械一定的估值溢价,溢价率达到9.11%,且相较于沪深300和全部A股具有更高的溢价(164.74%和104.53%),反映投资者对该行业成长空间保持乐观。[page::3]
- 市场交投:医疗器械行业成交额占医药生物总成交额14.56%,公募机构持仓中,医疗器械占比为26.01%,显示该行业受机构关注程度较高。行业内市值最大持股为迈瑞医疗,说明机构重仓龙头企业。[page::3,4,5]
2.2 行业观点与政策支持
- 国家药监局《举措》解读:
- 报告详细阐释了2025年7月3日发布的《关于优化全生命周期监管支持高端医疗器械创新发展的举措》,该举措覆盖医疗器械研发、审批、上市、监管直至国际化的完整产业链。
- 具体措施包括完善分类命名规则、制定机器人和AI数据集标准,优化审批通道,明晰注册审查要求,建立沟通指导和专家咨询机制,强化上市后质量安全监管,支持企业循证研究,推动全球监管协调及出口政策完善。
- 政策体现了“创新”主线,通过全链条持续支持创新医疗器械,意在激发产业创新活力及带动高质量发展,提升国际竞争力,尤其利好具备自主创新能力的企业。[page::1,5]
- 投资建议:
- 预计行业将从规模扩张转向高层次发展,重点看好以技术平台化、AI诊疗拓展与消费医疗延伸形成的多维增长。
- 推荐关注具备研发平台能力及出海能力的厂商,例迈瑞医疗、联影医疗、新产业、维力医疗等;同时AI医疗领域如华大基因、圣湘生物;消费医疗眼科及家用器械等领域也有潜力。
- 报告维持行业“领先大市”评级,强调未来投资逻辑基于政策支持和技术驱动的高质量发展。[page::1,5]
2.3 风险因素
- 报告识别了几大风险点:
- 行业竞争加剧可能压缩利润空间
- 集采政策的调整与深化带来的不确定性
- 国际贸易摩擦干扰出口及国际布局
- 政策落地力度及效果未达预期的风险
报告未详细展开风险缓解策略,但提示投资者需关注政策和市场变化的动态。[page::1,6]
2.4 重点公司动态
- 多家行业龙头及创新企业近期均有重要专利获奖或注册证获批:
- 亚辉龙、心脉医疗、新产业均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及国际专利奖,突显技术创新能力。
- 博晖创新的人乳头瘤病毒基因分型检测试剂盒获国家药监局注册,迈克生物完成控股子公司股权转让,聚焦主业。
- 翔宇医疗实施2025年员工持股计划,通过股权激励调动管理与技术骨干积极性。
- 奥精医疗自主研发的人工骨修复产品获越南注册证,彰显国际市场拓展能力。
- 新华医疗的血栓弹力图活化凝血检测试剂盒和正海生物的非吸收性外科缝线取得二类医疗器械注册证,体现产品线不断丰富。[page::7,8,9]
---
3. 图表深度解读
图1:申万一级行业近一月涨跌幅
- 描述:图表展示申万31个一级行业近一月的涨跌幅,医疗器械涨幅为2.12%,位于中部偏后。
- 解读:该数据表现医疗器械行业增速稳健,但未突出,传统的化学制药和生物制品行业仍领先。
- 联系文本:说明医疗器械行业短期增速不如部分其他医疗子行业,形成对比,反映当前投资热度整体偏温和。[page::2]
图2:医药生物二级子行业近一月涨跌幅
- 描述:化学制药和生物制品涨幅最高,医疗器械有所落后但仍维持正向涨幅。
- 解读:细分领域间存在分化,医疗器械虽排名靠后,但依旧表现出基础支撑。
- 联系文本:与行情回顾数据一致,阐述行业结构内部差异与投资机会分布。[page::2]
图3:医药生物各子行业PE对比
- 描述:医疗器械PE为30.60倍,位列行业第三,高于医药生物整体28.04倍。
- 解析:较高的估值溢价表明市场对医疗器械行业未来成长性期待较高,支持创新驱动投资主题。
- 联系文本:呼应国家政策推动创新的行业积极面,体现估值支持合理。[page::3]
图4:医疗器械、医药生物及沪深300历史估值走势
- 描述:2019年以来医疗器械估值波动与医药生物同步。2021年初达到估值峰值,随后回落至当前稳定水平。
- 解读:估值呈现从高点回调到相对稳定状态,显示行业经过洗牌和调整期,当前估值基于基本面更为合理。
- 联系文本:佐证本报告中政策与市场共振带来的再次投资机会。[page::3]
图5:医疗器械对医药生物及沪深300的估值溢价率
- 描述:医疗器械对沪深300的估值溢价率显著高于对医药生物估值溢价,溢价波动呈上升趋势。
- 解读:反映出医疗器械细分领域的高成长预期与较高风险偏好,投资者愿为创新成长溢价。
- 联系文本:强化本报告对行业“创新”驱动发展的基本判断,支持未来成长投资逻辑。[page::3]
图6:医疗器械成交额与占医药生物成交额比例走势
- 描述:近几年医疗器械行业成交额波动较大,占医药生物总成交额比例保持在10%-20%区间内。
- 解读:显示医疗器械行业市场流动性和活跃度较为稳定,具备一定市场认可度和投资基础。
- 联系文本:与机构持仓数据吻合,支持该行业中长期投资潜力。[page::3,4]
图7:陆股通持股市值前十医疗器械公司
- 描述:迈瑞医疗持股市值遥遥领先,达到295.32亿元,远超其他企业。
- 解读:说明头部企业在市场资源配置中占主导地位,机构重点关注,具备行业代表性。
- 联系文本:指引投资重点应关注行业龙头及具备研发与出海实力的优质企业。[page::5]
---
4. 估值分析
本报告中未见具体财务估值模型(如DCF、EV/EBITDA等)详细说明,但通过PE(TTM)均值、相对溢价率及行业历史估值趋势分析呈现估值逻辑:
- 医疗器械板块PE均值30.60倍,较医药生物整体有9.11%的溢价。
- 估值处于合理区间,近期估值波动回归平稳,为行业增长潜力和政策支持提供估值基础。
- 估值体现市场对创新高端医疗器械的前景认可,尤其关注政策落地和企业研发能力。该溢价率对比沪深300达到较高水平,显示投资者愿意为成长付费。
整体估值分析采用“相对估值法”,结合市场动态和行业政策环境进行判断。[page::3]
---
5. 风险因素评估
- 行业竞争加剧:随着技术壁垒降低及新进企业增多,竞争态势紧张,可能压缩利润率。
- 集采政策变化:国家对医疗耗材和设备的集中采购政策存在不确定性,可能对价格和盈利造成压力。
- 国际贸易摩擦:医疗器械出口受国际关系影响,尤其行业正积极开拓海外市场,贸易摩擦带来隐忧。
- 政策力度不及预期:虽然政策支持全面,但实际执行力度和效果仍有变量,可能影响创新转化和产业升级节奏。
报告未详细量化风险发生概率或缓解策略,投资者需持续跟踪政策动态及市场反馈。[page::1,6]
---
6. 批判性视角与细微差别
- 潜在观点偏强:
- 报告高度看好政策支持带来的利好,但对政策执行中可能遇到的行政阻力及企业创新转化难度的具体风险论述较少。
- 投资建议偏重于行业内头部及自主创新企业,对于中小企业生存挑战及行业内部分化的讨论较为有限。
- 估值视角单一:
- 报告主要基于PE估值分析,未涉及现金流贴现、利润成长性等多维度估值方法,以致估值判断或有简化风险。
- 市场表现解读留有提升空间:
- 行业整体涨幅位于中等,部分龙头个股跌幅显著,但报告未深度分析导致分化的具体行业或公司因素。
- 风险评估偏粗:
- 虽列举关键风险因素但缺乏风险应对或缓解措施分析,投资者需自行判断风险权重。
整体而言,报告视角积极,强调政策与创新红利,内容详实但在风险层面与估值多元化方面存在一定局限。[page::1,3,6]
---
7. 结论性综合
本次《医疗器械行业7月报》全面系统地回顾了行业短期行情、估值水平及重点公司表现,特别强调国家药监局《关于优化全生命周期监管支持高端医疗器械创新发展的举措》作为行业发展的重要政策催化剂。报告从技术创新及政策环境双重角度确认医疗器械行业具备持续的成长动力,并围绕“创新”主线,提出了投资逻辑。
通过对多个图表的分析可见:
- 医疗器械行业PE水平较高,市场给予成长较强的溢价支持,尤其头部企业受到机构重点持仓和重视。
- 行业内表现分化明显,优质创新能力企业及具备出海战略的厂商将受益政策红利。
- 行业成交活跃且机构资金流入体现投资者看好医疗器械板块未来发展空间。
重点公司的技术与产品获批、专利获得持续加码,自主创新和国际化迈出显著步伐,有助推动行业结构优化升级。
投资评级“领先大市”反映出财信证券研究团队对行业转型升级后成长性持乐观态度,强调多维度发展、新技术引领和消费医疗拓展。
不过,投资者须关注包括行业竞争加剧、政策波动和国际贸易风险等潜在挑战,综合把握机会与风险。
综上所述,医疗器械行业未来发展空间广阔,特别是在国家政策强力支持、高端创新技术突破和国际化布局推动下,具备值得长期关注和投入的价值机会。[page::0,1,2,3,5,6,7,8,9]
---
附件:报告关键图表示例
---
图1:申万一级子行业近一月涨跌幅(%)

---
图3:医药生物各子行业PE(TTM,整体法)

---
图5:医疗器械对沪深300、医药生物溢价率

---
图7:陆股通持股前十医疗器械公司市值(亿元)

---
以上为该医疗器械行业研究报告的全面详尽分析,内容涵盖行情回顾、政策背景、重点公司动态、估值分析及风险提示,为业内投资者提供系统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