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金 | ARVR系列#8:AI眼镜打造全新交互体验

创建于 更新于

摘要

报告深度分析了AI眼镜行业现状与未来趋势,强调显示、SoC双芯片、交互声学升级为硬件核心方向,预计2028年出货量将达3,500万台,年复合增长率约119%。展望明晰光波导技术路径、双系统生态及大模型AI的协同发展,建议关注AI眼镜硬件与软件生态投资机会,技术创新驱动产品性能持续提升,行业迎来高速成长期[page::0][page::3][page::5][page::7][page::9].

速读内容


全球AI眼镜出货快速增长,Meta领先占比超80% [page::3][page::4]


  • 2024年全球AI眼镜出货152万台,同比增长533%。

- 2025年预计达到550万台,同比增长262%。
  • Meta旗下Rayban Meta 2代贡献72万台,占市场份额约83%。

- 预计2028年出货量达3,500万台,CAGR约119%。

主要AI眼镜产品核心参数对比及厂商布局 [page::1][page::2]


| 产品型号 | 发布时间 | 重量 | 处理器 | 摄像头 | 续航 | 显示方案 | 价格 |
|-----------------|------------|---------|-----------------------|-----------|-------------|-----------------------|-------------|
| RayBan Meta | 2024年9月 | ~49g | 高通骁龙AR1 | 1200万像素| 预计较低 | 无 | 299美元 |
| Rokid Glasses | 2024年11月 | 49g | 高通AR1 | 1200万像素| 约4小时 | Micro LED + 衍射光波导| 2499元 |
| Project Aura | 2025年4月 | <100g | 高通XR + XREALX1S | 1080P | 未公布 | BirdBath + Micro LED | 未公布 |
| 小米AI眼镜 | 2025年6月 | 40g | 高通AR1 + 恒玄BES2700 | 1200万像素| 典型续航8.6小时| 支持电致变色 | 1999-2999元 |
| 阿里夸克AI眼镜 | 2025年7月 | ~38g | 高通AR1 + 恒玄BES2800 | 未公布 | 热插拔主电池24小时续航| Micro LED + 衍射光波导| 未公布 |
  • 多品牌产品逐步轻量化,配备双芯片提升续航。

- 软件层面,主流均采用自研大模型为AI赋能。

AI眼镜硬件迭代核心:SoC双芯片、声学交互与显示方案 [page::5][page::6][page::7]


  • 双芯片架构兼顾功耗和空间计算需求,是当前主流设计,小米、阿里及苹果Vision Pro均采用。

- 声学模块升级,5颗高信噪比麦克风与骨传导扬声器成为趋势,未来或引入肌电控制和脑机接口提升交互效率。
  • 显示方面,光波导技术是行业共识,单色光波导在成本和功耗上均有优势,衍射光波导与新材料(碳化硅晶圆)为长远方向。

- Micro LED显示从单色逐步向全彩过渡,技术难点聚焦在巨量转移和光效提升上。

软件生态与应用场景推动行业成长 [page::9]


| 品牌 | 操作系统 | 大模型供应商 | 主要应用功能 |
|--------------|----------|--------------|----------------------------|
| Meta-RayBan | AOSP | Llama | 对话、拍照识别、翻译 |
| Rokid Glasses| AOSP | 搜狐等第三方 | 扫码支付、实时翻译、物体识别 |
| Project Aura| Android XR| Gemini | 大屏显示、娱乐与生产力 |
| 小米AI眼镜 | AOSP | 超级小爱 | 实时视觉问答、扫码支付 |
| 阿里夸克AI眼镜
| AOSP+RTOS| 通义千问 | 淘宝比价、地图导航等 |
  • 双系统架构有效延长续航,提升全天候佩戴体验。

- 应用丰富、交互精准度和智能化水平大幅区分产品竞争力。

行业风险提示 [page::10]

  • AI眼镜出货量不及预期。

- 关键硬件及软件功能量产与落地进展不确定。

深度阅读

中金 | 《ARVR系列#8:AI眼镜打造全新交互体验》研究报告详尽分析



---

一、元数据与报告概览


  • 报告标题:ARVR系列#8:AI眼镜打造全新交互体验

- 作者:李澄宁、臧若晨等
  • 发布机构:中金公司研究部

- 发布日期:2025年8月19日
  • 主题:AI眼镜行业及相关硬件、软件生态发展与投资机会分析


核心论点

报告延续此前《ARVR系列#7》的分析基础,基于近期小米、Meta及Rokid等多款AI眼镜的新品发布与量产进展,深度剖析AI眼镜的硬件技术升级趋势、应用场景扩展及出货量预期。中金公司看好未来AI眼镜搭载显示模组以提升交互效率,通过双芯片、双系统架构优化续航及空间计算能力,从而打造全新的人机交互终端,建议重点关注该产业链相关投资机会[page::0,1]。

---

二、逐节深度解读



2.1 行业近期更新与品牌动态


  • 产业动态

- Meta领跑全球市场,2024年全球AI眼镜总出货约152万部,其中Meta占83%以上份额,预计2028年全球出货将达3500万部,2024-2028年复合增长率约119%。
- 2024年9月,Rayban Meta二代产品发布,优化AI功能(如接入Llama大模型),获得较高市场响应,推动出货量快速上升。
- 多家科技巨头进入或加速布局:小米、阿里、雷鸟、Rokid等均有新产品推出,部分产品如小米AI眼镜采用双芯片设计显著提升续航与交互效率。
- 国际品牌三星、谷歌、苹果预计2025-27年陆续推出AI/AR眼镜,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page::1,2]。
  • 技术规格对比

- 多款产品重量控制在38-50克范围内,满足轻量化佩戴需求。
- 处理器多采用高通骁龙AR1芯片,部分配合国产恒玄低功耗芯片形成双芯片组合。
- 摄像头主流配置1200万像素,视频采集最高支持3K分辨率。
- 显示方案逐步引入Micro LED与衍射光波导,提升信息呈现效果。
- 续航表现差异显著,双芯片及双系统模式带来续航优势[page::2]。

2.2 AI眼镜市场空间与增长趋势


  • 依据Wellsenn数据,2024年AI眼镜出货152万部,同比增长533%,2025年预计550万部,增幅达262%,反映AI眼镜的快速普及期。

- Meta机械领先地位明显,2Q25占市场份额约83%。
  • 长期展望,全球AI眼镜预计2028年突破3500万部,表明巨大增长潜力。

- 图表(3-5)详细展示季度出货量增幅及Meta单品出货占比,佐证报告行业成长论断[page::3,4]。

2.3 AI/AR眼镜交互效率及硬件终端进化


  • 依据冯诺依曼架构模型,智能设备终端迭代由芯片SOC集成控制、运算、存储等核心功能,同时输入(交互)和输出(显示)模块升级带动性能提升。

- AI眼镜以摄像头、手势和脑机接口为主要输入形式,结合光波导+Micro LED实现眼前近眼显示,显著提升交互效率和用户体验。
  • 预计AI眼镜将作为未来智能终端重要形态,满足无需手持即可信息交互的需求[page::4]。


2.4 SoC处理器发展趋势


  • 双芯片架构已成主流:高通骁龙AR1与国产恒玄2700/2800芯片组合,兼顾低功耗与空间计算。

- 苹果Vision Pro采用$M2+R1$双芯片方案,增强空间计算能力。
  • 功耗优化及续航提升为设计核心痛点,双芯片有效缓解该瓶颈。

- 国产专用ISP芯片正崛起,支持千万级像素、运动补偿及高图像质量,进一步满足AI眼镜拍照需求。
  • 空间计算需求提升促使部分高端设备搭载复杂SLAM(同时定位与建图)与6自由度追踪[page::5,6]。


2.5 交互模块升级趋势


  • 当前主流交互依靠声学模块(多麦克风矩阵)、骨传导扬声器及镜腿触控板,实现语音输入和简单手势。

- 未来趋势瞄准高信噪比麦克风、骨传导扬声器提升交互效果。
  • 新兴输入方式:智能指环(陀螺仪+触控传感)、肌电控制(腕部肌电信号识别)、脑机接口(脑电信号捕获)将极大提升交互自由度和便捷性。

- 三种新兴交互方式对比揭示成熟度和挑战:智能指环较为成熟成本低,肌电控制需软硬件高度协同,脑机接口处于研发阶段但具潜在颠覆力[page::6]。

2.6 显示技术和光学方案


  • 近眼显示可替代语音播报,实现信息快速、安静反馈,支持导航、支付及比价等多样场景,未来有望成为AI眼镜标配。

- 短期内,单色光波导方案由于成本与功耗平衡,是行业主流选择。
  • 光波导三大类型详解:阵列光波导、表面浮雕衍射光波导与体全息衍射光波导,分别对应Lumus、Meta、三星、苹果等代表厂商。

- 制造工艺对比揭示了刻蚀工艺在视场角、设计自由度和良率上的优势,预示技术升级方向。
  • 碳化硅晶圆因高硬度、高折射率及耐高温特性,将成为未来理想晶圆材料,虽加工难度较高,但具备耐磨和稳定性优势。

- Micro LED显示技术已突破单色阶段,三种全彩技术路径(RGB直显、UV/蓝光激发量子点、光学透镜)各自优缺点及主要参与厂商分析,显示方案仍需技术迭代和成本优化[page::7,8,9]。

2.7 软件生态与大模型应用


  • AI眼镜硬件生态与软件生态共振促进市场扩张。

- 采用双系统(AOSP + RTOS)提升续航表现,类似智能手表设计思路。
  • 大模型选型成为产品差异化关键,多数品牌采用自研大模型实现用户交互,Rokid为开放平台配置多个第三方大模型。

- 核心AI功能涵盖语音识别、翻译、地图导航、支付及内容交互,带动用户粘性和使用体验的持续升级。
  • 软件生态的完善与大模型能力的提升将成为后续竞争核心[page::9]。


2.8 风险提示


  • AI智能眼镜终端出货若不及预期,将对市场发展判断带来负面影响。

- 新功能量产与落地存在不确定性,零部件及显示模组等技术尚处于快速演进阶段,研发及供应链风险较大。
  • 报告未详细量化风险概率,需投资者密切关注技术突破及市场反馈[page::10]。


---

三、图表深度解读



图表1 & 2:各品牌AI/AR眼镜产品参数与发布进度


  • Rayban Meta作为行业标杆,经典设计、单色光波导的语音交互配置扎实,欠缺显示方案,续航供需平衡。

- Rokid Glasses、阿里夸克AI眼镜积极采用Micro LED衍射光波导,支持更丰富信息展示。
  • 小米AI眼镜创新性采用双芯片设计及电致变色镜片,重量减轻且续航提升显著,代表国产技术加速成熟。

- 2024-27年产品规划非常密集,体现大厂抢占市场先机的布局趋势[page::1,2]。

图表3、4、5:全球及Meta单品出货量走势


  • 1Q24至2Q25,AI眼镜出货量呈逐季上升趋势,同比增速维持高位,波动主要因新品发布节点和供给端因素。

- Meta占据超八成市场份额,说明龙头效应明显,对行业起引领作用。
  • 未来市场成长速度依赖于终端成本降、功能完善及生态拓展,图表显示增长趋势符合产业早期爆发特征[page::3,4]。


图表6 & 7:计算机架构演进与双芯片架构示意


  • 传统计算机五要素(CPU、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输出)映射于智能终端不同形态,AI眼镜向输入输出方向大幅升级,形成“万物互联”新载体。

- 双芯片设计分工:高性能芯片(如骁龙AR1)承担主要计算,低功耗芯片处理常用任务实现续航优化。
  • 双芯片方案让AI眼镜既能应用高算力大模型,也能延长续航时间,满足全天候佩戴需求[page::4,5]。


图表8:智能指环、肌电控制、脑机接口交互方式比较


  • 智能指环通过感测陀螺仪及触控实现低成本控制,适合作为辅助交互设备。

- 肌电控制需要动作训练但支持无动作交互,前期成本较高,适合追求高效率用户场景。
  • 脑机接口代表最前沿技术,具备最高交互效率但目前仍处于研究阶段。

- 各交互技术配合AI眼镜将实现多模态人机自然交互[page::6]。

图表9-13:显示技术、光波导类型及制造工艺比较


  • 光波导通过在镜片中集成光学结构,实现大视场角、低体积的近眼显示。

- 三种光波导类型各有特点,衍射光波导以设计灵活和覆盖广受业界青睐,但存在色散问题。
  • 铃声刻蚀工艺优于纳米压印工艺,提升良率和制造自由度,未来或成主流。

- 碳化硅晶圆物理性能优越,适合高端光学需求,但加工成本和难度较高。
  • Micro LED彩色显示技术仍在攻关阶段,涉及高精度芯片转移及散热问题[page::7,8,9]。


图表15:软件生态及大模型应用布局


  • 各主流产品均采用基于Android系的操作系统,兼容性较强且便于生态融合。

- 大模型供应商多样化,但均支持语言交互、翻译、地图和支付等基本功能。
  • 小米和阿里积极构建自有大模型生态,提高产品的智能化水平和用户粘性[page::9]。


---

四、估值分析



报告主要聚焦行业发展逻辑与技术趋势,未单独开展细致估值模型(如DCF、市盈率等)讨论,暂无明确目标价及评级提出。主要投资建议是关注AI/AR眼镜硬件与核心模组相关产业链机会,结合产业链成熟度与品牌竞争格局捕捉价值增长点[page::0,10]。

---

五、风险因素评估


  • 市场风险:AI智能眼镜终端市场仍处于培育期,消费者接受度、产品更新迭代节奏及整体需求存在不确定性。

- 技术风险:关键技术(芯片、显示、交互方案)尚未完全成熟,量产和成本控制面临压力,创新能否快速落地值得关注。
  • 竞争风险:巨头入局加剧竞争,价格战及功能需求快速演进可能导致中小企业生存压力。

- 供应链风险:高端光学材料和元器件依赖进口,受地缘政治及行业波动影响风险增大。
  • 缓解策略:报告未详细说明,但显然推动国产芯片及显示技术、完善软硬件生态是行业共识,相关企业正积极布局[page::10]。


---

六、批判性视角与细微差别


  • 报告对未来萝卜青菜,各有所爱兼具乐观与审慎,较为平衡。

- 对双芯片架构和光波导显示等硬件升级展望积极,但对新兴交互方式(脑机接口等)尚处研发阶段的部分,强调潜力的同时略显保守。
  • 对大模型生态和应用多模态搜索是差异化的判断合理,但未深入探讨数据隐私、技术壁垒及用户体验实际落地难题。

- 市场预测依赖第三方数据(Wellsenn),但行业新兴且快速变化,预测仍存不确定性。
  • 建议结合后续实际出货与技术突破调整判断,避免过早乐观。

- 多数技术与趋势依赖于外部供应链及产业链合作,可能存在隐性壁垒未完全揭示[page::0-10]。

---

七、结论性综合



本报告从行业现状、技术演进、生态建设及市场规模预测多维度全景展现AI眼镜产业的蓬勃发展格局。截至2025年,Meta凭借Rayban Meta稳居行业领导地位,国内诸多厂商在双芯片、显示方案和大模型等方面实现突破,标志着行业进入快速成长期。硬件架构中双芯片设计优化了续航与计算性能,显示技术上光波导与Micro LED方案呈现多样化发展,显示效率和产品体验大大提升。交互方式多样,传统的声学与触控正向肌电与脑机接口新技术演进,痛点与挑战并存但潜力巨大。软件层面,大模型生态成为产品差异关键,推动终端智能化和用户粘性增强。

市场规模预测显示2028年出货规模有望达到3500万台,年复合增长率高达119%,反映出AI眼镜作为新型智能终端的强劲成长动力。然而,技术成熟度、供应链稳定性以及市场培育风险同样不容忽视。整体而言,报告给予AI眼镜产业高度期待和战略关注,建议投资者紧盯硬件创新点与软件生态成熟度,加强对新兴交互技术的研究和风险管控。

报告提供大量详实数据以及丰富图表,清晰勾勒行业发展全貌,对理解当前AI眼镜市场及未来趋势具有重要参考价值[page::0-10]。

---

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