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银河汽车石金漫】公司首次覆盖丨中国汽研 (601965):智能网联强检催化,主业高增驱动业绩稳健

创建于 更新于

摘要

本报告首次覆盖中国汽研公司,聚焦智能网联强检政策催化和主营业务高增长带动2025年上半年业绩稳健提升。智能网联强检标准加速落地,助力市场空间扩容,公司凭借全牌照和技术优势持续扩大市场份额。产能布局全国关键区域逐步完成,新增基地推动测试能力升级,支撑未来增长预期[page::0][page::1]。

速读内容


2025年上半年公司业绩稳健增长 [page::0]


  • 2025H1营收19.11亿元,同比下降6.36%;归母净利润4.09亿元,增长1.77%;扣非净利润3.90亿元,增长3.31%。

- 毛利率和净利率分别提升4.78和0.9个百分点,显示盈利能力增强。
  • 高毛利技术服务业务收入增长,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测评业务收入同比增长22.85%,占营收比重约90%。


智能网联强检政策推动行业扩容 [page::0]

  • 2025年6月《智能网联汽车组合驾驶辅助系统安全要求》拟定为强制国家标准,公司为主要起草单位之一。

- L2级辅助驾驶渗透率超过50%,智能驾驶检测需求旺盛,带来70-105亿元新增市场空间。
  • 公司为国内6家全牌照检测机构唯一上市企业,具备先发优势抢占市场。


产能布局推动能力提升,助力后续业绩兑现 [page::0]

  • 华东总部基地投资超过23亿元,聚焦新能源、智能驾驶等高附加值技术测试,预计2025年内投产。

- 南方试验场完成交割,围绕检测资源扩充建设,有望支撑未来订单增长。
  • 多点产能提升布局全面覆盖主要汽车产业集群,以应对智能网联检测需求快速释放。


投资建议与风险提示 [page::1]

  • 受益新能源汽车快速增长及智能网联强检标准落地带来业务量提升。

- 产能扩张有助于提升测试交付能力,公司业绩具备稳健增长基础。
  • 政策执行、技术升级及新能源渗透风险仍需关注。

深度阅读

【银河汽车石金漫】中国汽研(601965)研究报告详尽分析



---

1. 元数据与报告概览 (引言与报告概览)



报告标题:【银河汽车石金漫】公司首次覆盖丨中国汽研(601965):智能网联强检催化,主业高增驱动业绩稳健
作者:石金漫、张渌荻
发布机构:中国银河证券研究院
发布日期:2025年8月31日
研究对象:中国汽研公司(601965),一家专注于汽车检测服务,尤其从事智能网联汽车检测和技术服务的企业。
主题与核心观点:报告首次覆盖公司,聚焦于智能网联强制检测政策的推动、公司主营业务的高增长驱动、产能升级及未来业绩前景。
作者欲传递的主要信息:智能网联强检将带来业务需求大幅扩容,新能源及智能化技术服务收入持续增长,同时公司通过优化产能布局及管理,确保业绩稳健增长。公司在强检核心标准的起草与行业首发优势地位,使其具备显著的市场领先优势。[page::0]

---

2. 逐节深度解读



2.1 报告导读(摘要)


  • 关键论点

1. 智能网联强检政策催化,高毛利技术服务占比提升,管理费用精益化改善,共同带动2025年上半年业绩稳健增长。
2. 国家标准L2级(部分自动驾驶)智能网联强检测标准即将落地,促使检测需求扩张,公司凭借全牌照及领先技术率先获市场份额。
3. 产能多点布局、产能升级推进,重点项目如华东总部基地及南方试验场有助提升产能承载能力,助力业绩兑现。
  • 背后推理:报告通过分产品收入增长和毛利率提升的事实论据,证实了智能网联政策落地和技术服务升级对业绩的推动;同时强调标准落地带来的新增市场空间及公司产能响应能力。[page::0]


---

2.2 业绩与业务表现


  • 业绩关键数据

- 2025年上半年营收19.11亿元,同比下降6.36%;归母净利润4.09亿元,同比增长1.77%;扣非后净利润3.90亿元,同比增长3.31%。
- 2025年第二季度单季营收10.24亿元,同比下降10.10%,环比增长15.45%;归母净利润2.31亿元,同比下降2.53%;扣非净利润2.24亿元,同比持平。
- 毛利率达45.37%,同比提升4.78个百分点;净利率22.48%,同比提升0.9个百分点。
  • 业务结构表现

- 汽车技术服务业务营收17.16亿元,同比增长2.94%,占比89.8%。
- 智能网联及新能源汽车开发测评业务收入3.10亿元,同比增长22.85%,受益于智能网联强检预期。
  • 逻辑分析

- 毛利率提升来源包括技术服务占比提高、新能源智能网联业务的附加值释放,以及业务结构优化和管理精益化。
- 尽管部分业务如装备制造阶段性比重下降,但整体结构向高毛利率方向转变。[page::0]

---

2.3 政策与市场驱动力


  • 智能网联强检政策

- 2025年6月4日,国家平台公布《智能网联汽车组合驾驶辅助系统安全要求》强制性标准,公司为主要起草单位之一,具备标准制定话语权。
- 该政策预期将扩大检测市场空间,尤其L2级智能驾驶检测需求显著增长——中国L2级辅助驾驶渗透率超过50%,领先全球。
- 预估未来市场新增检测认证费用70-105亿元,强检市场规模显著扩容。
  • 公司优势

- 公司为国内6家全牌照汽车检测机构中唯一上市公司,具先发产能和技术能力优势。
- 依赖早期介入标准制定和丰富的产能布局,具备抢占强检市场份额的竞争力。
  • 推理依据

- 通过行业领先地位和技术积累,结合政策推动,形成从需求扩大到公司抢占市场的良性闭环。
- L2渗透率的高基数意味着检测刚需及后续市场空间不断扩展,有稳定的业务增长支撑。

---

2.4 产能布局与发展战略


  • 产能项目亮点

- 华东总部基地6月正式投入运营,总投资超过23亿元,专注于新能源、智能驾驶、通信软件、零部件与材料研发测评。配备百余个行业先进试验室,预计年内全面建成。
- 南方试验场顺利完成交割,首跑仪式定于7月30日举行,建设收尾阶段,投产后将丰富试验资源。
- 新基地广布于中国主要汽车产业集群地区,做到区域覆盖、响应及时,提升承接增量订单的能力。
  • 逻辑解读

- 产能升级不仅带来服务能力提高,同时也是公司抢占智能网联检测需求增长红利的前置保障。
- 多点布局使得公司能够贴近客户、市场,并均衡风险,有利于长期稳健扩张。

---

2.5 投资建议与风险提示


  • 投资建议

- 下半年业绩有望受益于新能源汽车产量快速增长、智能网联强检标准落地和产能升级三大驱动因素。
- 订单增长带来收入提升;强检标准增加带来业务规模化;产能扩容保障交付能力,形成有力业绩催化。
  • 风险因素

1. 政策落地节奏不及预期,影响强检市场扩容速度。
2. 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增长低于预期,导致测试需求放缓。
3. 技术升级慢于行业发展,影响公司技术服务竞争力。

---

2.6 评级与法律声明


  • 公司评级采用相对基准指数涨幅作为评分标准,本报告指导下的评级尚未在正文明确提及,但从整体乐观调性可推测为“谨慎推荐”或“推荐”级别。

- 分析师资质介绍详细,具备丰富汽车与新能源行业研究经验,保障报告的专业性与合理性。

---

3. 图表深度解读



报告中包含关键图表如下:

3.1 业绩与收入结构图表 (第一页图像)


  • 描述:展示2025年上半年及第二季度的营收、净利润同比及环比变化,汽车技术服务业务收入占比及增速,毛利率与净利率走势。

- 数据趋势
- 25H1营收同比略有下降,但净利润和扣非后净利润实现小幅增长,显示利润率提升的质量增长。
- 汽车技术服务收入占总体近90%,且新能源智能网联相关业务增速高达22.85%,主导带动整体增长。
- 毛利率大幅提升4.78pct,净利率提升0.9pct,表明盈利质量提升明显。
  • 联系文本:图表支持文本中“业务结构优化导致盈利能力提升”的论点,以及技术服务业务的核心驱动力地位。

- 潜在限制:需关注营收同比的下降背后是否存在行业周期性影响或特定业务环节波动风险。

业绩与收入结构

---

3.2 投资建议与风险提示图表(第二页图像)


  • 描述:分别以简洁图标形式阐述投资利好与提示风险,明确投资逻辑及潜在不确定因素。

- 解读
- 投资建议强调新能源汽车增长、智能网联强检标准落地以及产能扩容三大催化剂。
- 风险提示涵盖政策落地、渗透率不及预期及技术更新滞后,是典型策略风险。
  • 与文本结合

- 图示直接对应文字的投资逻辑和风险分析板块,起到视觉强化作用。

投资建议与风险
风险提示

---

3.3 研究团队与评级体系介绍图表(三页图像)


  • 描述:介绍分析师团队资质和公司评级体系,增强报告权威性。

- 解读
- 资深研究人员背景丰富,涵盖汽车及新能源领域研究经验,为报告内容提供专业支撑。
- 评级体系清晰,基于市场基准的相对表现分级,为读者解读报告投资判断提供参考。

分析师团队
评级体系
评级体系补充

---

4. 估值分析



报告正文未详细披露估值模型、目标价格等数字,但根据行业惯例和2025H1数据,推测估值基础包括:
  • 估值方法

- 可能采用市盈率(P/E)对比历史估值及行业估值水平。
- 经营现金流折现DCF模型结合业务成长性和盈利能力调整。
  • 关键输入假设

- 新能源及智能网联业务高速增长率。
- 政策驱动的市场扩容力度。
- 产能投入带来量价提升。
- 管理效率提升对利润率的改善。
  • 推断:公司盈利稳定且成长确定性较高,市场估值有望表现出正面溢价,且对智能网联强检的政策敏感性是估值中重要变量。


---

5. 风险因素评估


  • 政策落地风险:强检标准推进若缓慢,直接限制新增检测需求,影响公司未来增长预期。

- 市场渗透风险:新能源汽车及智能驾驶渗透率若不达预期,市场规模扩张受限,影响业务订单。
  • 技术风险:检测技术及标准升级迟缓,可能导致竞争力减弱,业务承接受限。


报告未详细介绍具体缓解措施,但公司产能分布和前瞻性产能投资显示一定分散及稳健策略;此外,公司参与标准制定体现对标准方向把握的主动优势,可视为一定缓冲。

---

6. 批判性视角与细微差别


  • 政策预期依赖较强:报告对智能网联强检政策的推动作用高度期待,一旦政策落地节奏放缓,相关市场预期将受挫。

- 营收轻微下滑需关注:2025H1和Q2营收同比均出现下降,虽然利润率提升抵消部分影响,但营收基础波动仍值得警醒。
  • 估值细节缺失:报告未详细披露目标价及估值模型,投资者需结合外部数据进行补充判断。

- 多项目投产风险:大型产能项目虽利好长期成长,但短期内可能带来资本开支压力及建设期不确定性。

总体而言,报告立场稳健,充分展示了公司的结构性成长机会和挑战,但对潜在短期波动风险及宏观政策敏感性未给予更细致评估。

---

7. 结论性综合



本次银河证券对中国汽研的首次覆盖报告全面分析了公司在智能网联强检政策催化下的行业地位和成长潜力。报告指出,公司得益于:
  • 持续增长的新能源汽车及智能网联汽车技术服务业务,推动收入和利润稳健增长。

- 国家强制性智能网联汽车检测标准即将落地,强检市场扩容带来潜在70-105亿元新增市场空间。
  • 公司作为国内唯一上市的全牌照汽车检测机构,拥有先发技术及产能优势,具备抢占未来市场份额的竞争优势。

- 多点产能布局(华东总部基地及南方试验场)提升承载能力,为持续接单和业绩增长提供保障。

毛利率和净利率的显著提升反映了业务结构优化和管理精益化成效,扣非后归母净利润同比增加表明主营业务的盈利能力稳定。与此同时,报告也清晰揭示了政策落地节奏、技术升级及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这三大风险因素。

综合来看,报告基于详实数据和合理假设,体现中国汽研在智能网联强检催化下的核心成长逻辑,给予投资者对公司未来业绩稳健增长的期待,并建议关注政策推动与产能扩展的催化作用。报告评级体系尚未明示具体建议,但积极描述业绩驱动因素,传递“谨慎推荐”至“推荐”区间的投资信号。

---

结束语



本报告详尽解析了中国汽研在智能网联强检新政背景下的业绩表现和成长路径,通过对主要业务、市场政策、产能布局及风险因素的系统分析,为投资者提供了全方位的企业理解和决策依据。尤其对图表数据进行了深入解读,结合文本论述展现了公司结构性增长的逻辑支撑与潜在风险,极具参考价值。[page::0,1,2]

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