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季度量化风格展望
创建于 更新于
摘要
本报告回顾一季度A股市场多次风格变换并分析主要风格因子表现,指出中小创一季度反弹缺乏基本面支撑,盈利风格表现突出。基于日历效应和资金流向,二季度市场将回归理性,建议规避中小创,重点关注年报业绩显著改善的中盘蓝筹,推荐沪深300绩优蓝筹风格趋势策略,该策略自2017年以来累计超额年化收益22.6%且风险控制较好。同时结合估值和宏观事件,推荐高股息率、超跌反转及低成交额因子。报告数据支撑详见相关图表和策略回测结果[page::0][page::3][page::4][page::8][page::10][page::13][page::18]。
速读内容
一季度市场风格表现回顾 [page::3][page::4]

- 上证50、沪深300、上证综指分别下跌4.83%、3.28%、4.18%,中小板指下跌1.47%,创业板50及创业板综指分别上涨10.4%和4.2%。
- 行业表现出现分化,计算机、休闲服务及医药是仅有的三个正收益行业。
- 从风格因子IC来看,小盘股及盈利风格在创业板表现最佳,而大盘股中价值和盈利表现突出[page::6][page::7]。
量化风格日历效应与资金流向分析 [page::7][page::8][page::9][page::10]


- 一季度典型“小盘躁动”行情显著,春季小盘及超跌反转风格多有超额表现,二季度风格回归理性,市场重视盈利与价值风格。
- 一季度市场资金净流出,大盘蓝筹流出最高,北上资金偏好蓝筹板块,融资余额向中小创聚集,推动了中小创的短期反弹。
- 盈利预测显示,中小创盈利预期下行,反弹缺乏基本面支撑,是反弹,并非行情拐点[page::10][page::11]。
估值修复与宏观事件触发风格配置建议 [page::11][page::13][page::14]
| 指标 | 上证50 | 沪深300 | 中证200 | 中证500 | 创业板综指 |
|---------|-------|-------|--------|--------|---------|
| 当前PE | 10.91 | 13.37 | 17.37 | 26.10 | 45.33 |
| 历史分位 | 40.8% | 49.0% | 14.6% | 28.3% | 23.6% |
| 当前PB | 1.28 | 1.59 | 1.98 | 2.34 | 4.13 |
| 历史分位 | 22.1% | 27.5% | 13.9% | 19.7% | 39.3% |
- 估值来看,大盘蓝筹估值已回升至中位数以上,短期空间有限;创业板估值修复至历史低位附近,但反弹幅度有限;中证200和中证500估值处于较低历史分位,中长期配置性价比高。
- 宏观事件监测显示PPI同比突破布林带下轨及全市场PB低位突破对应超跌反转及高股息率风格表现优异。
- 4月建议重点配置成交额较低、股息率高及3月超跌个股。



绩优蓝筹风格趋势策略介绍与回测表现 [page::17][page::18]
- 选股范围涵盖沪深300成分股,结合市值和盈利因子,权重基于风格表现(ICIR),构建高分股票组合,推动盈利价值蓝筹的趋势投资。
- 回测区间2016-12-30至2018-03-30,年化超额收益22.6%,信息比率2.29,最大回撤仅2%,月换手率28.9%,组合包含约15只股票。
| 指标 | 数值 |
|-----------|-----------|
| 年化超额收益 | 22.6% |
| 信息比率 | 2.29 |
| 最大回撤 | 2.0% |
| 月换手率 | 28.9% |
| 月度胜率 | 73.3% |

风险提示 [page::19]
- 报告基于历史数据统计和模型测算,市场波动与不确定性可能导致模型及风格策略失效,投资需谨慎。
深度阅读
报告深度分析报告:二季度量化风格展望与绩优蓝筹策略回顾
---
一、元数据与报告概览
- 报告标题:二季度量化风格展望
- 作者:史庆盛
- 发布机构:广发证券发展研究中心
- 发布日期:2018年一季度末及二季度展望发布时
- 主题:A股市场风格变迁分析,二季度量化风格及策略展望
- 研究内容:
- 对一季度A股市场风格走势及行业表现做深入回顾
- 基于日历效应、资金流向、估值及盈利预测等多维度分析,展望二季度市场风格趋势
- 推荐绩优蓝筹风格趋势策略,并对该策略的回顾表现给出详细数据支撑
- 宏观事件视角与市场风格的联动分析
- 风险提示与评级说明,重点关注市场波动导致模型及风格失效的风险
核心论点与结论
- 一季度市场表现以中小盘躁动风格为主,但缺乏基本面盈利支撑,是反弹而非行情拐点
- 二季度风格将逐步回归价值和盈利导向,避开中小创,重点布局中盘盈利蓝筹
- 资金流显示大盘蓝筹资金净流出较多,但北上资金仍倾向流入蓝筹,融资余额提升推动中小创短期反弹
- 估值角度显示大盘蓝筹估值虽具优势但已见顶,创业板估值修复空间有限,中证200和中证500估值分位较低,有更高配置性价比
- 推荐沪深300成分股中构建绩优蓝筹风格趋势策略,策略自2017年末以来实现22.6%的年化超额收益,表现稳健
- 宏观事件库映射风格变化,相关事件触发后风格因子有效性显著提升。4月建议关注近期成交额低、高股息率和超跌股票
整体报告结构清晰,论据充分,结合市场历史数据与模型分析,呈现了一份系统的量化风格展望报告。[page::0,1]
---
二、逐节深度解读
1. 近期市场风格回顾
(一)一季度市场表现
- 一季度A股在多重国内外因素冲击下,经历了多次风格切换,行业和主题分化明显。
- 从指数表现看,大盘蓝筹指数(上证50-4.83%,沪深300-3.28%)明显落后中小板(-1.47%)和创业板(创业板50涨10.4%,创业板综指涨4.2%)。
- 行业表现分化,计算机、休闲服务和医药行业成为唯一实现正收益的前三行业。
- 图1与图2具体展现了各指数及行业的涨跌幅,显示中小盘和创业板表现优异,消费及科技主题受资金追捧明显。[page::3]
(二)主流风格表现回顾
- 市场风格经历明显波动,特别是中小盘躁动明显,伴随超跌反弹,盈利风格表现良好。
- 中小创短期反弹结束,预计进入震荡下行通道,风格将回归价值导向,建议布局中盘盈利蓝筹。
- 大盘股(沪深300成分股)中,今年表现仍以小市值标的占优,估值风格失效,但盈利风格在二季度将受关注,特别在MSCI纳入预期下。
- 创业板盈利风格依然强劲,毛利率因子IC高达12%,但随着反弹放缓,二季度建议关注盈利较佳的细分个股。
- 图3、4、5分别详细分析全市场、大盘及创业板风格的强度指标IC,兼顾短期情绪与中长期盈利预期。
- 提醒市场短期风格转换是情绪驱动,非长线趋势,应侧重价值蓝筹盈利风格。[page::4,5]
(三)行业内风格比较
- 行业内部风格差异显著,计算机行业重点表现为大盘偏流通市值和长期动量风格,且领涨股为大盘成长股。
- 休闲服务行业涨幅领先,盈利质量和大盘股因素显著,说明核心盈利蓝筹驱动行业上涨。
- 图6与图7对计算机及休闲服务行业的多维风格因子表现(估值、质量、成长、盈利等)进行了细化对比分析,确认多因子驱动行业表现的异质性。
- 行业风格因子表现奠定了行业轮动及细分品种筛选的基础。[page::6,7]
---
2. 量化风格展望
(一)日历效应看风格
- 历史上A股存在明显的季度风格季节效应:
- 一季度为“小盘躁动”和“超跌反转”风格主导。
- 二季度市场趋于理性,风格回归价值和盈利导向。
- 三季度是各类风格表现最优时期,小盘、成长、盈利、价值均有较好表现。
- 四季度蓝筹逆袭,回归绩优价值股。
- 结合2018年一季度的“小盘躁动”行情,当前正是二季度风格逻辑切换期,短期规避中小创,关注盈利较好蓝筹。
- 图8、9形象概括了季度风格特征和相关因子IC统计趋势,强调风格周期性。
- 该季节性规律为投资者提供了择时参考,是量化策略的重要时间维度假设。[page::7,8]
(二)资金流向看风格
- 一季度市场资金净流出,尤其是大盘蓝筹(上证50)资金流出比例最高;
- 北上资金首选仍向蓝筹(上证50、沪深300)流入,创业板资金虽有流入迹象但占比有限;
- 融资余额数据显示,杠杆资金更青睐中证500及创业板,推动中小创短期反弹;
- 图10至12具体展现了资金净流入总量、北上资金持股市值及融资余额占比,揭示不同资金类别对风格的推动效应;
- 结合市场风险偏好及外部环境,预计资金对中小盘的推动效用下降,北上资金和MSCI扩容资金将成为市场风格主导。
- 资金流数据印证风格由偏“躁动”向“稳健盈利”切换的大方向,也是短期风格变化的根本驱动力。[page::8,9,10]
(三)盈利预测看风格
- 2017年沪深300净利润呈现平稳甚至上升趋势,中小创尤其创业板净利润偏弱,且近期还有走低迹象;
- 历史经验表明中小创行情拐点需由盈利大幅改善支撑,一季度的中小创反弹缺乏盈利支撑,不是行情持续的拐点;
- 图13趋势图向投资者传递清晰信号:盈利压力对风格切换起决定作用,投资应谨慎看待短期反弹行情。[page::10,11]
(四)估值角度看风格
- 以历史估值百分位考察当前各指数PE和PB水平:
- 大盘蓝筹估值仍具绝对吸引力,但PE已处于2007年以来50%以上分位,盈利放缓预期限制估值大幅提升空间;
- 创业板经历估值大幅下行后短期反弹,但当前位于历史24%分位,估值修复空间有限;
- 中证200和中证500估值分位分别约15%和28%,相对估值优势明显,具备配置价值;
- 估值数据表(表1、2)和历史分位图(图14、15)展示了各指数不同区间估值分布及当前所处水平,帮助理解估值吸引力与风险;
- 市场整体估值结构显示,处于价值蓝筹和中盘中的盈利成长股结构更合理,二季度可重点关注相关配置。[page::11,12,13]
(五)宏观事件看风格
- 利用宏观指标与A股风格因子联动,构建宏观事件库及触发模型
- 2018年3月底触发4个关键宏观事件,且历史触发对应事件后相关风格因子表现显著提升:
- CPI预测突破9个月布林带上轨,推动成交金额风格IC显著变化
- PPI同比突破6个月布林带下轨,提升股价反转风格IC平均9.48%,胜率超76%
- 全市场PB突破9个月布林带下轨,股息率风格IC增长4.37%,胜率提升至68.75%
- 全市场PB突破6个月布林带下轨,营业费用比例风格效果提升
- 此类宏观事件关联驱动因子显示风格轮动的宏观根基,为量化因子战术择时提供动力。
- 4月基于该模型建议聚焦成交额较低、高股息率及超跌标的,以捕捉潜在反弹机会。
- 图16-20详细展现了宏观指标、事件触发与风格因子IC之间的历史互动关系。[page::13,14,15,16,17]
---
3. 风格策略推荐及表现回顾
(一)策略规则
- 策略选股范围限定在沪深300成分股,强调大中蓝筹标的;
- 采用市值和盈利因子构建复合评分,结合近期风格表现(ICIR)动态调整因子权重;
- 形成价值蓝筹为核心的绩优股组合,适合偏好稳定趋势的价值量化投资者;
- 策略目标为捕捉价值股风格机会,适合当下风格转向价值盈利的重要时期配置布局。[page::17]
(二)策略表现
- 截止2018年3月底,策略自2016年底以来年化超额收益22.6%,信息比为2.29,月度胜率73.3%,累计最大回撤仅2%,风险控制良好;
- 2018年一季度累计超额收益1.34%,策略表现依然稳健;
- 表4详细披露了核心指标,包括换手率、组合个股数量、年化波动率等,呈现策略收益与风险的平衡;
- 图21趋势图显示策略净值与超额收益稳步增长,优于基准,上证综指表现相对平平,验证了策略择时与选股的有效性;
- 以上指标及表现说明策略在当前市场环境及风格切换期具备较强的适应性和盈利能力。[page::18]
---
4. 风险因素评估
- 报告明确风险提示指出,所有风格概念及策略回顾均基于历史数据统计、建模和测算,在未来市场波动及不确定性大环境下可能失效;
- 潜在风险包括宏观经济剧烈变化、突发性资金流动变化、市场情绪极端波动等;
- 报告无具体缓解策略说明,提醒投资者需关注以上系统性风险,不应过度依赖模型预判;
- 风险声明部分重申报告仅面向广发证券重点客户,内容仅为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强化风险自担责任,强调了模型及预测的局限性。[page::0,19,20]
---
三、图表深度解读
1. 指数与行业表现(图1&2)
- 图1清晰对比一季度各主要指数涨跌:创业板指数大涨,传统大盘显著下跌,显示市场偏好中小盘及成长股。
- 图2细分行业表现,计算机、休闲服务与医药逆势上涨,体现产业结构转型和消费升级带来的投资热度。
- 两图结合说明技术和消费类行业引领市场,金融周期类行业受压,结构性行情明显。[page::3]
2. 风格因子强度(图3,4,5)
- 图3全市场风格IC检验显示超跌反弹因子及盈利因子在一季度表现突出。
- 图4(大盘股)强调盈利、ROE、盈利增长因子较强,而市值和股价动量因子影响显著,短期情绪化因素起主导。
- 图5(创业板)毛利率等盈利因子IC高达12%,盈利依旧是核心驱动力。
- 说明短期情绪与盈利基本面共同驱动不同板块表现,盈利基础加强将推动后续风格持续性。[page::4,5]
3. 行业风格因子比较(图6,7)
- 计算机行业中流通市值及动量因子表现活跃,盈利因子表现相对弱于整体市场;
- 休闲服务行业盈利和流通市值因子表现优异,反映蓝筹盈利股引领行业上涨。
- 直观体现不同行业内同一风格因子表现存在较大差异,帮助投资者把握细分风格轮动机会。[page::6,7]
4. 日历效应分析(图8,9)
- 图8图示季节风格主导方向:一季度中小盘躁动明显,二季度趋向理性回归价值,三季度风格表现最佳,四季度蓝筹复苏。
- 图9分季度IC统计验证上述结论,显示不同因子受季度影响波动显著,辅助量化择时策略。
- 帮助投资者正确理解当前二季度风格转换的历史背景和期望值。[page::8]
5. 资金流向细节(图10-12)
- 图10显示资金净流出总体明显,蓝筹出逃最强;
- 图11北上资金持仓分布显示高比例集中在蓝筹及中小板,流入偏好蓝筹明显;
- 图12融资余额布局反映杠杆资金偏好中小创,助推短期小盘行情;
- 三个图叠加揭示资金结构及轮动,资金风向是风格切换的重要信号。[page::9,10]
6. 盈利预测(图13)
- 收益预测呈现明显差异,中小创盈利预期下降,沪深300预期保持相对平稳甚至改善;
- 反映基本面对短期风格行情的制约,印证了“中小创反弹非基本面拐点”的观点效果。
- 投资决策需结合盈利趋势判断风格持续性。[page::11]
7. 估值历史分位(表1,2 & 图14,15)
- 表格与图形综合说明:
- 大盘蓝筹PE和PB处于历史中高分位,中证200和500估值较低;
- 创业板估值明显下探并开始反弹;
- 估值分析为风格投资提供了重要的风险收益边际判断,控制投资底线,辅助择时和选股。
- 有利于长期构建合理组合,避免盲目追涨。[page::11,12,13]
8. 宏观事件触发风格表现(表3 & 图16-20)
- 表3汇总有效宏观事件及其触发频率及效果,根据PPI、PB、CPI等指标判断未来一个月风格因子表现;
- 图16-20以成交金额、股价反转、股息率、流通市值及营业费用同比例等因子为例,展示时间序列风格IC和宏观指标之间的关系,形成量化选股的宏观风格触发信号。
- 该模型帮助投资者捕捉政策及宏观经济引导的市场情绪与风格变化。
- 提供了具体的量化择时工具和配置建议。[page::13,14,15,16,17]
9. 绩优蓝筹风格策略表现(表4 & 图21)
- 表4详细列明策略各项衡量指标:
- 高胜率(73.3%)、较高年化超额收益(22.6%)、相对稳定的年化波动率(9.9%)、低最大回撤(2%)
- 表明策略具有良好的风险调整收益;
- 图21净值曲线表现稳定上扬,超额累计净值不断攀升,验证指标可信。
- 说明基于量化风格的绩优蓝筹策略具有可用性和强执行力,可作为二季度重要配置方向。[page::18]
---
四、估值分析
- 报告未单独使用DCF等绝对估值模型,而主要采用历史估值水平的分位法,即通过统计2007年以来各指数PE和PB的分布,将当前值与历史位置比较衡量是否低估或高估。
- 该方法逻辑简单直观,突出市场估值情绪周期性,可适用于宽基指数层面的风格轮动分析。
- 关键假设包括历史估值周期的延续性、因子反转效应及盈利中枢地位。
- 通过横向比较不同指数估值位置,提出中证200和中证500相较于创业板及大盘更具性价比,具备中长期配置价值。
- 该估值方法与盈利预测和资金动量结合共同将策略基调定为关注价值蓝筹盈利板块。[page::11,12,13]
---
五、风险因素评估
- 报告指出当前风格及策略基于历史统计和建模,存在变量无法预料导致模型失效风险;
- 市场波动性、政策突变、宏观经济急转及突发风险可能导致风格切换不及预期;
- 数据回测的局限性也可能影响策略表现;
- 报告未详细阐述具体的风险对冲或缓解措施,投资者需谨慎参考。
- 强调投资决策需结合多维度市场监测,避免单一模型依赖。
- 风险声明也明确该报告不作为投资建议,应由投资者自行承担风险。[page::19,20]
---
六、批判性视角与细微差别
- 报告立场偏向价值蓝筹盈利风格,较为明确且信心较强,可能存在未来市场快速风格反转时的适应性偏差。
- 盈利预测与资金流数据对中小创的否定可能忽略了某些行业或题材龙头的独特价值。
- 报告强调宏观事件驱动模式,然而宏观经济数据带有滞后性与不确定性,短期反应可能失真。
- 估值历史分位法虽然简便但无法捕获未来盈利增长弹性及政策红利,存在假设延续性风险。
- 报告中对融资余额、北上资金等的解释核心依赖数据观察,无深入剖析资金流背后驱动力结构。
- 风险提示部分偏简略,缺少具体的情景分析或风险对冲框架。
- 总体报告在数据呈现和思路逻辑上较为全面严谨,但对极端风险和非线性市场事件的提前预警不足。[page::0,9,19]
---
七、结论性综合
本报告从多角度、历史数据和量化模型切入,深度剖析了2018年一季度A股市场风格演变,明确指出小盘躁动反弹缺少盈利基本面支撑,强调二季度市场将回归价值与盈利导向风格,建议规避短期中小创,重点布局业绩优良的中盘蓝筹。结合资金流、估值分位、盈利预测和宏观事件模型构成了一套完整的量化风格分析框架,为投资提供了极具洞察力的风格轮动策略。
表格与图表提供了详实的验证和趋势显示,特别是:
- 指数及行业表现图展示风格态势的宏观面向
- 风格强度因子IC分析强化了因子有效性辨识
- 资金流向图揭示资本博弈动态
- 盈利与估值分位图显示市场基本面与风险边际状态
- 宏观事件与风格联动模型为风格择时提供策略化工具
- 绩优蓝筹策略回测结果呈现实证支持与持续获利能力
报告展现的总体立场是坚定看好二季度基于盈利改善及估值修复的绩优蓝筹风格趋势,推荐投资者聚焦沪深300成分股中的绩优蓝筹组合。风险强调模型依赖历史规律存在失效可能,提醒保持警惕。
该报告结构严谨、数据翔实、逻辑清晰,是极具参考价值的量化风格研判与投资策略指导文本。[page::0~18,19,20]
---
总结:
该报告不仅系统回顾了一季度复杂多变的A股风格演变,也前瞻性地提出二季度关注点与配置建议,以数据与模型支撑观点,并辅以策略验证与风险提示。报告兼顾了理论逻辑与实操应用,对专业投资者和资产管理者均具备极高的决策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