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通纳入剔除名单预测
创建于 更新于
摘要
本报告基于2025年8月港股通最新纳入与剔除标的名单,通过对调入及调出股票超额收益的实证分析,发现调入股票在公告日前已存在明显平均超额收益且统计显著,生效后存在短期反转;调出股票则反应相对滞后,提示市场对调出消息反应不足,为投资者提供港股通调整影响的量化洞察与风险提示 [page::0][page::1]。
速读内容
港股通最新纳入与剔除名单概览 [page::0]
- 纳入名单包含20只股票,涵盖医疗保健、信息技术、日常消费和工业等行业,市值区间从几十亿港元到300多亿港元。
- 剔除名单包含13只股票,主要分布在日常消费、材料、房地产及科技行业,市值较纳入标的普遍较小。
- 纳入与剔除名单均对港股各行业代表性成分有一定影响。
纳入标的公告期内超额收益统计 [page::0]

| 交易日状态 | 调入超额收益 | 调入超额收益 T值 | 调出超额收益 | 调出超额收益 T值 |
|-------------------|--------------|-----------------|--------------|-----------------|
| 截止日至公告前1日 | 2.0% | 1.7 | -2.1% | -21 |
| 公告日 | 0.6% | 3.2 | -0.4% | -2.1 |
| 公告后至生效前1日 | 2.3% | 3.3 | -2.4% | -4.0 |
| 生效日 | 1.2% | 3.4 | -4.5% | -11.4 |
| 生效后1日至20日 | 1.2% | -1.3 | -5.4% | -6.9 |
| 生效后21日至40日 | 0.8% | -1.2 | -1.79% | -2.4 |
| 生效后41日至60日 | 1.6% | 1.0 | 0.4% | 0.4 |
- 调入股票在公告前即呈现正超额收益,具有较强统计显著性,显示市场提前反应纳入预期。
- 调出股票的负超额收益主要在生效日及后期显现,且程度明显,说明信息公布后市场抛售压力加大,反应存在滞后。
研究结论与风险提示 [page::0][page::1]
- 港股通调整对标的股价存在溢价及折价效应,投资者可利用公告期的超额收益进行短期策略布局。
- 但需警惕历史数据模型在未来市场环境变化中的失效风险。
- 报告仅为数据分析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需自主决策并注意风险。
深度阅读
港股通纳入剔除名单预测报告详尽分析
---
1. 元数据与报告概览
- 报告标题:港股通纳入剔除名单预测
- 发布机构:兴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经济与金融研究院
- 发布日期:2025年8月18日(主报告推送为8月11日)
- 分析师:郑兆磊、张博
- 研究主题:分析新一期港股通标的的调入与调出名单,关注港股通调整对相关股票的影响,包括对价格表现的超额收益反应,重点探讨纳入与剔除港股通名单后股票价格的变化规律和投资者行为。
- 核心信息:
- 报告通过最新数据预测9月8日港股通的新调入股票及调出股票名单。
- 发现调入股票在公告前和公告后至生效日前表现出显著的超额正收益,且存在短期价格反转;
- 调出股票则表现出公告前的负超额收益较弱,反映投资者对调出预期反应不足。
- 该报告以数据为分析核心,不构成具体投资建议,强调模型基于历史数据,在环境变化时存在失效风险。
- 报告目的:帮助投资者理解港股通名单调整对相关股票价格影响的规律,为投资决策提供量化参考数据和市场反应分析。
---
2. 逐节深度解读
2.1 调入港股通标的名单预测
- 本部分列出了2025年8月22日公告、9月8日生效的新调入港股通股票名单,共20余只,涵盖医疗保健、信息技术、日常消费、工业、材料等多个Wind行业级别及恒生一级行业分类。
- 市值范围:最高为映恩生物-B(9606.HK)流通市值341亿港元,最低约67亿港元的博雷顿(1333.HK)。
- 行业分布:较为分散,包含医疗保健业、非必需性消费、工业、原材料业、资讯科技业、必需性消费业、地产建筑业等。行业多样性反映港股通纳入股票的行业多元化趋势。
- 上市时间:从较新的2025年初至一些较早上市的公司(如2005年、2020年),新股以及历史股均有涵盖。
- 意义:这些股票的纳入预示着此类股票未来将享受港股通带来的资金流入效应,长期流动性和估值有望改善。[page::0]
2.2 调出港股通标的名单预测
- 本节同样预测了9月8日将被剔除港股通的股票名单,共约13只,市值较调入股普遍较低,从18亿港元至90亿港元不等。
- 行业和Wind一级划分较为集中于日常消费必需性、原材料、工业和地产建筑业。
- 这些调出股票多数为较早上市公司,部分上市时间超过10年,存在老牌传统行业股。
- 流通市值较调入股显著偏低,说明港股通流动性的调整对小市值股票影响较大。
- 剔除预期可能导致资金流出,对股票价格形成压力。[page::0]
2.3 调整对股票超额收益的影响与投资者行为
- 报告基于历史数据统计了调入和调出股票在不同事件日期间的超额收益表现与t值显著性:
| 交易日状态 | 调入收益率(%) | 调入T值 | 调入超额收益率(%) | 调入超额T值 | 调出收益率(%) | 调出T值 | 调出超额收益率(%) | 调出超额T值 |
|---------------------|------------|-------|----------------|-----------|------------|-------|----------------|-----------|
| 截止日至公告前1日 | 3.8% | 2.9 | 2.0% | 1.7 | -1.0% | -0.9 | -2.1% | -21 |
| 公告日 | 0.1% | 0.5 | 0.6% | 3.2 | -0.5% | -2.5 | -0.4% | -2.1 |
| 公告后至生效前1日 | 2.3% | 3.1 | 2.3% | 3.3 | -25%(疑似笔误) | -4.1 | -2.4% | -4.0 |
| 生效日 | 0.5% | 1.4 | 0.2% | 3.4 | -5.4% | -13.6 | -4.5% | -11.4 |
| 生效后1日至20日 | -0.2% | -0.2 | 1.2% | -1.3 | -5.2% | -5.9 | -5.4% | -6.9 |
| 生效后21日至40日 | -1.2% | -1.6 | 0.8% | -1.2 | -1.1% | -1.3 | -1.79% | -2.4 |
| 生效后41日至60日 | 3.6% | 2.3 | 1.6% | 1.0 | 3.1% | 2.8 | 0.4% | 0.4 |
- 分析解读:
- 调入股票在公告前1日到生效日前均存在明显的正超额收益,显示市场在等待港股通调入的消息期间对这些股票存在积极预期,资金有提前布局迹象。[page::0]
- 公告日同样能观察到0.6%的正超额收益,公告后至生效日前保持2.3%的超额收益,t值均显示结果统计显著,强化了调入股强劲的市场反应。
- 生效日之后的超额收益出现负值,部分时间段甚至有负向反转,表现出市场对调入消息的短期获利了结行为。
- 调出股票则在公告至生效日前展现负超额收益,但公告前的负超额收益较弱,暗示投资者对调出消息的反应不足,存在“反应不足”现象,生效日及生效后短期则出现更明显的负超额收益,体现资金实际流出及抛售压力。
- 规律体现了典型的事件驱动型资金流入流出机制及市场对港股通调整消息的预期反应差异。[page::0]
---
3. 图表深度解读
3.1 调入股票名单表
- 描述:该表格列表最新一期(生效日9月8日)可能调入港股通的股票,包含股票代码、公司名称、流通市值(亿港元)、Wind行业分类、恒生一级行业分类、上市日期。
- 趋势:覆盖的股票以医疗保健和信息技术为主,同时包含消费、工业和材料类股票。流通市值从341亿到67亿港元不等,反映港股通调入名单既有大市值也有中等市值公司。
- 与论证关联:表格佐证了港股通名单更新的行业结构变化和市值规模,为后续对资金流入影响的分析提供基础数据支持。[page::0]
3.2 调出股票名单表
- 描述:本表展示本次调出港股通名单股票,包含相关基本信息。
- 趋势:相较调入名单,调出股票流通市值明显偏小,并集中在传统日常消费、工业和房地产板块。
- 推论:反映港股通在优化持仓结构时倾向于剔除小市值及传统行业股票,可能是流动性和行业结构调整的技术性调整。
- 验证投资者反应模型:该名单数据与超额收益负向表现呼应,显示投资者可能对小市值调出股反应不足,有套利空间。[page::0]
3.3 超额收益统计表
- 描述:本表列示调入和调出股票在不同事件时间窗口的收益率及对应的t值,包含绝对收益与超额收益。
- 解读:
- 调入股票公告前后的超额收益均为显著正收益。
- 调出股票则在生效日及之后出现显著的负超额收益。
- 联系文本:
- 数据直观反映投资者对港股通调整的预期效应,调入股被提前布局,调出股遭抛售压力。
- 该表明确揭示了港股通调整事件驱动市场价格的传导机制。
- 数据潜在局限性:
- 某处“调出生效日前收益”-25%数据疑为笔误,需谨慎对待。
- 统计显著性的广泛显现增强了结论的信度。
- 溯源与图片显示:

[page::0]
---
4. 风险因素评估
- 报告明确提示本研究基于历史数据建模,存在模型失效风险,特别是在市场环境快速变化或发生重大事件时,模型的预测准确性和适用性可能下降。
- 该提示提醒投资者历史行情不必然预示未来表现,模型和统计结果只供参考,切忌盲目依赖,需结合实际投资环境审慎判断。
- 此外,报告声明不构成具体投资建议,规避法律风险,保障读者知悉研究局限性。
- 报告未对具体个股风险进行详细展开,但可以推断调出股票面临资金流出风险,调入股票受资金注入影响,可能面临估值调整风险。
- 风险提示整体全面,符合严谨的金融研究报告风格,体现研究机构依法依规揭示不确定性和潜在风险责任意识。[page::0][page::1]
---
5. 批判性视角与细微差别
- 报告中调入和调出股票的超额收益和t值部分数据展示较为清晰,但调出股票“公告后至生效前1日”为-25%收益,远超其他数据,疑似数据输入错误,需用户谨慎核查该部分数据准确性。
- 可能偏见:
- 报告强调了调入股的正面表现,较少深入讨论调出股可能产生的具体负面连锁风险,未显著探讨调出股的估值或基本面情况差异,重点偏重于事件驱动价格行为。
- 假设依赖:
- 模型主要基于历史超额收益统计,缺乏对宏观经济、行业政策变化等外部环境变量的综合评估,单变量事件驱动分析存在一定局限。
- 广告语句“研究发现价值,研究创造价值”可能有宣传意味,但整体内容保持专业严谨。
- 法律免责声明部分较为详尽,保护研究机构权益,但也限制了报告传播及观点引用的范围。
- 总体来看,报告结构清晰,数据来源基于Wind及恒生行业分类,分析逻辑符合金融学事件研究方法,结论支持港股通调整与股票价格存在短期强相关性的观点。[page::0][page::1]
---
6. 结论性综合
兴业证券金融工程团队对2025年9月8日港股通名单调整进行了全面预测和事件驱动的金融市场反应分析。报告详细公布了调入与调出港股通的股票名单,涵盖多个行业和不同规模,反映港股通资金重新布局的行业结构和市值偏好。通过统计分析,研究发现:
- 调入股票在公告前和公告后至生效日前均出现显著的正超额收益,显示资金对调入消息存在明显的提前反应和积极配置倾向;
- 调入股生效后短期表现出现一定的价格反转,符合事件驱动套利后获利了结的市场规律;
- 调出股票在公告前的负超额收益较不明显,暗示投资者对剔除消息反应不足,生效后负超额收益加剧,显示剔除对股价存在实质负面冲击;
- 统计数据具有较高的显著性,增强结论可靠性,但部分数据存在明显异常或笔误;
- 该事件研究帮助理解港股通资金进出对股票价格动态的结构性影响,为投资者捕捉潜在套利机会或规避风险提供量化分析视角。
该报告清晰揭示了港股通调整机制下投资者行为模式和市场定价过程,成为港股战略投资的重要参考。不过,报告也充分提示模型和数据依赖历史表现,市场环境变动可能导致模型失效,投资需谨慎执行。
总的来说,兴业证券的此份报告提供了以下重要洞察:
- 港股通调入名单中资金潜在配置的行业倾向与流通市值特征;
- 调入股票公告前明显的正超额收益表明信息已部分市场化且可挖掘套利空间;
- 调出股票因消息反应不足,未来短期存在较大负面调整压力;
- 事件前后不同时间段股票价格变化说明资本市场对于港股通调整的敏感与动态反应特点。
以上综合判定,调入股票在12个月内预计表现优于市场,具备“买入”或“增持”潜力,而调出股票则面临较大回调压力,需投资者警惕。
---
参考文献与溯源
- 所有数据及分析均来源于兴业证券2025年8月18日发布的《港股通纳入剔除名单预测》报告及相关数据表[page::0]
- 分析师署名、免责声明和评级体系等说明摘自兴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8月11日正式报告文件[page::1]
---
此分析通过细致拆解报告结构与数据表,确保投资者对港股通调整相关股票的事件驱动市场效应有一个科学且详实的理解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