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融工程研究系列之两融专题报告

创建于 更新于

摘要

报告基于两融数据及市场指标,系统分析融资买入额占比与指数走势关系,发现高位值跌破10%能有效预测指数见顶。此外,行业资金流向显示有色金属、非银金融及银行值得重点关注。通过多维指标对比历史底部特征,确认蓝筹指数安全边际较高,中小盘指数尚有下跌空间,整体市盈率处历史低位,风险警示明确[page::0][page::2][page::3][page::6][page::8][page::9][page::11][page::12][page::13]。

速读内容


两融余额与市场情绪分析 [page::0][page::2][page::4]



  • 上半年两融余额与指数呈一定同步性,下半年尽管指数跌,但两融余额未创新低,反映市场风险偏好相对较高。

- 融资买入额占成交额比指标进入90%分位值(10.3%)高位后,再次跌破10%阈值时,具有约80%概率预测指数见顶或高位震荡。
  • 融券余额随指数上涨增加,跌市时减少,但融券余额减少不代表指数见底,融资余额滞后于指数见顶,具追涨明显特征。


两融分行业资金流向分析 [page::5][page::6][page::7]




  • 电力设备、医药生物、电子、非银金融、有色金属、计算机等行业融资余额居前。

- 有色金属、非银金融行业在融资余额规模、占行业流通市值比例、融资净买入额占成交额比例均居前,显示资金较为集中。
  • 银行行业融资净买入额排名第一,且在融资买入额占成交额比例中居前,需重点关注资金动向。


市场底部特征指标分析 [page::8][page::9][page::10][page::11][page::12]


| 证券名称 | 2022年10月市盈率 | 市盈率分位数% | 最大跌幅(2021轮) | 10月月度日均换手率(%) |
|----------|-----------------|---------------|------------------|-----------------------|
| 中证1000 | 28.2 | 7.77% | -36.0% | 1.49 |
| 创业板指 | 37.2 | 9.78% | -36.7% | 1.38 |
| 上证50 | 8.5 | 10.01% | -33.3% | 0.25 |
| 沪深300 | 10.4 | 14.24% | -32.0% | 0.37 |
| 上证指数 | 11.4 | 15.98% | -22.2% | 0.60 |
  • 市场融资买入额占比处于历史最低区域,表明当前投机情绪极为冷淡,但短期反弹可能性有限,市场存持续补跌风险。

- 历史熊市最大跌幅显示,上证50和沪深300已接近历史最大跌幅的最低值,安全边际较高。中证1000和创业板指仍有下跌空间。
  • 月度日均换手率为历史低位,配合市盈率处历史底部,整体市场估值具备较强安全边际。

- 该综合指标有助于辅助投资者研判市场底部,但不单独作为反转信号使用,需结合其他技术和基本面判断。

深度阅读

两融年度专题报告详尽分析



---

一、元数据与概览(引言与报告概览)


  • 报告标题:《两融年度专题报告》

- 发布机构:东莞证券研究所
  • 日期:2022年11月17日

- 风险评级:高风险
  • 报告作者:费小平、岳佳杰,均持有中国证券业协会证券投资咨询执业资格

- 主题:两融数据(即融资融券,即保证金交易)在中国资本市场的表现、行业结构分析,以及基于两融及其他市场指标对市场底部的判断。
  • 核心论点

- 虽然市场主要指数出现下跌,但两融余额维持相对稳定,反映市场风险偏好尚存。
- 两融相关指标在历史高位和低位时,对指数走势有一定预测能力,尤其是融资买入额占成交额比超过历史高位且回落时预示市场见顶可能性高。
- 两融资金流向因行业而异,有色金属、非银金融、银行等行业资金活跃,值得重点关注。
- 市场多项底部判断指标(融资余额、换手率、市盈率等)显示安全边际提升,但部分中小盘指数仍有下跌空间。
  • 主要信息指导

- 投资者应关注两融资金变化及历史分位,尤其重视融资买入额占成交额比的高位回落信号。
- 融资融券具有较高风险,杠杆效应明显,投资需谨慎。
- 行业融资行为显示资金对某些行业偏好明显,有投资参考价值。


---

二、逐节深度解读



2.1 两融数据与市场情绪分析



2.1.1 两市融资余额市场回顾


  • 关键论点

- 2021年11月,两市融资余额达到顶峰约17240亿元。
- 2022年1月后融资余额出现下滑,4月达到年内最低14337亿元。
- 虽然7月后主要指数(沪深300、上证50)跌破4月低点,但融资余额未跌破4月低点,显示下半年风险偏好较4月底有提升。
- 融资余额在部分时间内对指数走势有预见性(如2022年1月),而在其他时期存在滞后(如4月底反弹前,融资余额滞后反应)。
- 融资余额表现出追涨特征(指标随指数上涨而增长,见顶后仍持续增长)。
  • 推理与假设

- 融资余额作为资金活跃度与风险偏好的重要指标。
- 投资者恐慌情绪下降不一定代表市场底部,融资余额滞后的特性防止盲目解读。
  • 图表解读——图1 两市月度融资余额走势

- 纵轴为融资余额(亿元),横轴为时间(月度)2018年至2022年。
- 各周期峰谷明显,其中2021年底高峰后2022年大幅下滑,4月为年内低点。
- 表明融资余额有一定波动节律,与市场行情高度相关。

2.1.2 两市融资买入额占两市成交额比例


  • 关键论点

- 指标最大为12.01%,最小5.33%,中位数8.38%,90%分位10.3%,10%分位6.75%。
- 指标跌入历史低位(低于6.75%)只能说明投机情绪冷淡,不能保证市场见底,实际观察显示市场常有先跌后涨的过程。
- 指标进入高位(超过10.3%)并随后跌破10%门槛,对市场顶点预测准确率高达80%,提示见顶或高位震荡可能。
- 投资建议:高位跌破10%后确认信号,还需辅以技术分析。
  • 图表解读——图2 两市融资买入额占成交额比与各指数走势对比

- 蓝色柱状图表示融资买入额占成交额比率,红色和绿色线分别为沪深300、中证500指数。
- 股指上涨阶段融资买入额比率攀升,回落阶段比率下滑。
- 2020年7月指标峰值12%对应指数高点,峰值后衰减,预示调整。
  • 表1数据支撑

- 数值区间展示指标分布,有助于设置判断阈值。

2.1.3 两市融券余额市场回顾


  • 关键论点

- 2020年前融券余额规模较小,2020年后监管扩大融券标的,规模快速提升。
- 2021年融券余额达峰值1648.94亿元,随后价格回跌期间融券余额下降,表现为“融券余额随着指数上涨而递增,指数下跌时递减”的特征。
- 融资余额追涨,融券余额顺应指数行情波动,同时,恐慌程度下降(融券余额下降)不意味着市场见底。
  • 图表解读——图3 两市月度融券余额走势

- 2020年初融券余额急剧增长,峰值于2021年8月。
- 下跌阶段融券余额减少,表明投资者放弃做空或空头获利了结。

---

2.2 两融细分行业分析



2.2.1 月度融资余额行业分析


  • 关键行业

- 融资余额绝对值前列:电力设备、医药生物、电子、非银金融、有色金属、计算机。
- 融资余额占流通市值比重前列:有色金属、传媒、计算机、农林牧渔、非银金融、电子。
  • 图表解读

- 图4展示融资余额绝对额分布,头部行业额度集中。
- 图5显示融资余额占行业流通市值百分比,更衡量行业融资热度。

2.2.2 月度融资净买入额行业分析


  • 关键论点与行业表现

- 融资净买入额排名靠前:银行、纺织服饰、汽车,这意味着这些行业获得净资金流入。
- 负净买入额行业有医药生物、非银金融、有色金属、电子等,表明这些板块存在资金流出或卖空压力。
- 融资买入额占成交额占比靠前行业有非银金融、钢铁、煤炭、有色金属、银行、国防军工等。
- 综合三个指标:“有色金属”和“非银金融”连续排名靠前,需重点关注;银行融资净买入额排名第一,融入度高。
  • 相关图表

- 图6显示融资净买入额行业排名,正负明显。
- 图7展示融资买入额占成交额比重行业排名。

---

2.3 两融与市场底部特征的相关分析



2.3.1 基于两融数据的市场底部判断


  • 关键发现

- 当前融资买入额占成交额比为6.25%,接近历史最低6.75%低分位值,表明市场投机热情极度冷淡。
- 表3数据显示指标历史低位(≤6.25%)共11次,全部发生在2022年,仅6次伴随止跌或反弹,且多数反弹后续仍下跌,显示低位不代表即刻见底。
- 指标高位出现且突破后回落,反而更有效预测市场高点,准确率达80%。
  • 推理

- 市场投机情绪过冷可导致长期底部震荡,不宜仅凭该指标低估计市场底。
- 结合技术指标辅助判断更科学。

2.3.2 基于熊市跌幅指标的市场底部判断


  • 关键数据

- 表4统计2008年至2022年六大指数五轮熊市最大跌幅。
- 2021-2022最新熊市跌幅介于22%-36.7%,除上证50、沪深300外,其他指数如创业板、中证1000跌幅未达到历史最低点,仍有回调空间。
- 中证1000指数若以4月低点对比历史最大跌幅需再跌12%,若以10月点算最大跌幅需跌达39%,体现较大调整可能。
- 大盘指数上证50、沪深300跌幅已处于历史大熊市低位,安全边际较高。

2.3.3 基于月度日均换手率指标的市场底部判断


  • 表5展示各指数在不同熊市底部的月度平均换手率。
  • 现阶段(2022年4月及10月)六大指数换手率普遍处于15年低位区间,特别是10月换手率较往年底部更低,表明市场活跃度极低,流动性趋紧,投资者观望情绪浓厚,市场安全边际凸显。


2.3.4 基于市盈率估值指标的市场底部判断


  • 表6显示15年历史底部各指数市盈率情况。
  • 2022年10月市盈率分位数如下:

- 中证1000仅处于历史7.77%分位,最低估值之一;
- 创业板9.78%;
- 上证指数15.98%,沪深300 14.24%。
  • 当前各指数市盈率均处于历史较低水平,估值安全边际充足,表明市场整体估值处于底部区域。


---

2.4 总结章节解读


  • 融资余额保持在4月低点之上,表明下半年市场风险偏好较高。

- 融资买入额占成交额比突破历史高位后回落,约有80%概率预测市场见顶或开始高位震荡。
  • 融券余额随指数波动变化,指数下跌时融券余额下降不宜直接认定是市场恐慌情绪降低或底部。

- 有色金属、非银金融和银行行业两融指标表现活跃,重点关注。
  • 市场底部相关指标(融资买入额占成交额低位、历史跌幅对比、换手率、市盈率)整体显示当前具有较好安全边际,但中小盘股仍存在回调空间。


---

三、图表深度解读



3.1 图1:两市月度融资余额走势


  • 显示2018年-2022年间融资余额的走势,高峰出现在2021年11月,2022年4月出现年内低点。

- 融资余额在市场下跌阶段有先涨后跌的趋势,反映资金风险情绪变化。

3.2 图2:两市融资买入额占成交额比例与指数走势对比


  • 融资买入额占成交额比率(蓝柱)和沪深300(红线)、中证500(绿线)指数走势高度相关。

- 融资买入额高峰常对应指数局部顶部,但融资买入额比率下跌后指数见顶的精度需要结合其它指标。

3.3 图3:两市月度融券余额走势


  • 2020年之后融券余额快速扩张,2021年8月达到峰值,之后市场回调融券余额减少。

- 说明融券市场活跃度与市场行情正相关。

3.4 图4-7:两融细分行业融资额与净买入额排行


  • 图4、5显示电力设备、医药生物、有色金属、非银金融等行业融资余额排名领先,反映资金热度。

- 图6、7显示银行、纺织服饰等行业融资净买入额积极,而医药生物、有色金属等行业净买入额为负,资金可能避险或获利了结。
  • 对比融资余额及占流通市值比重,两融资金重点偏重周期性行业及金融。


3.5 表3-6:市场底部指标统计


  • 表3揭示融资买入额占成交额历史低位对应的市场后市反应;低位并不意味着即刻反弹,投资者需警惕长期过冷。

- 表4展示主要宽基指数近五轮熊市最大跌幅,当前部分指数跌幅接近历史低点,部分指数尚有下跌空间。
  • 表5市盈率与换手率历史底部对比,表明当前市场估值和活跃度均处历史低位,存在一定价格安全缓冲。


---

四、估值分析



报告没有直接使用DCF或市盈率目标价预测工具,而是通过历史分位分析法对比历史大跌周期方式对市场估值及风险做定性和半定量评估:
  • 历史分位法:通过测算融资买入额占成交额比率、市盈率和换手率的历史分位位置,判断当前市场风险偏好和估值安全边际。

- 历史跌幅比较:通过15年内多轮熊市最大跌幅对比,判断当前指数潜在下跌空间。

该方法重点在于通过历史经验数据提醒风险与机会,没有复杂模型假设,强调市场行为和情绪周期规律。

---

五、风险因素评估


  • 杠杆风险:融资融券属于高杠杆操作,亏损可被放大,多空波动风险大。

- 融资成本压力:融资成本年化7%-10%,增加持仓压力。
  • 历史规律不确定性:历史数据和规律可能不完全适用于未来,风险提示时刻存在。

- 市场资金结构与资金面风险:尽管资金仍较充裕且热钱流入中小盘,资金追逐或流出行为仍未知,带来价格波动风险。
  • 市场极端情绪:过热或过冷情绪短时间内均可能导致市场走势非理性偏离基本面。


---

六、批判性视角与细微差别


  • 多空信号的精准度:尽管融资买入额占比高位跌破之后市场有较大概率见顶,但历史上也存在预测失败(如2019年底至2020年初的偏差),说明该指标应结合多种技术和基本面因素综合判断。

- 融资余额滞后特性和追涨特质:报告强调融资余额对指数变动有时滞后,这在快速变化的市场中可能导致决策延误。
  • 行业资金流向差异性:有的行业融资净买入额为负,但融资余额仍高,提示资金流动结构复杂,应细化原因分析。

- 中小盘指数估值异动:中证1000虽估值处低位,但流动性和波动剧烈,潜藏较高风险。
  • 市场流动性与换手率关系:换手率处历史低位虽然反映安全边际,但也可能反映市场极度冷淡,对价格支撑有限。


---

七、结论性综合



本报告系统详尽地分析了中国A股市场两融数据,结合市场指标,给出以下重要结论:
  • 两融余额和融资买入占比的动态与市场情绪紧密关联,在指数上涨阶段融资余额追涨明显,融券余额随指数上涨而升高,下跌则逐步减少,显示多头资金热度和空头活跃度存在较强周期性。
  • 融资买入额占成交额比例是重要的市场风向标,低位反映市场投机冷淡,但不代表即刻反弹;高位超过10.3%并回落后对应市场见顶的成功概率高达80%。
  • 行业层面,有色金属、非银金融、银行资金流动活跃,显示资金聚焦这几大行业,投资者应予以重点关注。
  • 市场底部判断从多个维度获得支撑

- 主要宽基指数(上证50、沪深300)调整幅度已接近历史熊市最低值,换手率和市盈率均处历史低位,安全边际充足。
- 中小盘指数中证1000与创业板指数虽估值低,但回调空间尚存,且11月收盘价相对4月低点反弹尚未完全消除风险。
  • 综合看,目前市场处于底部区间但尚未完全确认反转信号,需要结合两融指标确认高位回落迹象以及技术面配合判断。 报告亦强调两融投资风险高,杠杆及融资成本导致高波动,投资需谨慎。


综上,报告在系统数据分析基础上,通过对融资融券余额、行业资金流向、市场指标、估值及换手率的定量和历史比较,给出了当前市场风险偏好依然较为谨慎、估值底部特征显现但部分指数仍有下行空间的客观结论。报告提供了实用的两融指标参考体系及行业风险提炼,有助于投资者更有效解读市场情绪和资金动向,从而辅助风险识别和位置判断。

---

重要图表示例(部分)



图1:2018-2022年间两市月度融资余额走势,峰谷分明。

图2:融资买入额占成交额比与沪深300、中证500指数走势对比,展示交易活跃度与指数变动的关系。

图3:两市融券余额走势,2020年后快速增长。

图6:月度融资净买入额行业排名,呈现行业资金净流入流出分布。

---

综述



本报告依托丰富的两融数据指标结合历史行情,细致分析行业资金结构与市场情绪,明晰两融融资买入额占成交额的关键阈值对市场顶部及底部的预测能力,于此同时对指数历史跌幅、换手率、市盈率等多维数据展开交叉验证,论证当前A股市场估值处于近年低水平,风险偏好虽然有所回暖但整体谨慎,部分中小盘指数下跌空间仍存,投资者应关注行业结构风险和两融杠杆特性,审慎对待市场反弹期待。该专题报告为两融及市场情绪深度研究提供了具有较强操作指导意义的框架和工具。

[page::0,1,2,3,4,5,6,7,8,9,10,11,12,13]

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