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croeconomics of Racial Disparities: Discrimination, Labor Market, and Wealth
创建于 更新于
摘要
本报告构建了一个包含有色和无色歧视企业的劳动搜索匹配模型,量化分析种族歧视对劳动力市场和财富差距的影响。研究发现,歧视性招聘在均衡下持续存在,导致黑白工人之间44%至52%的平均工资差距和16%的中位财富差距;同时,歧视加剧了黑人工人的失业率和工资波动,形成了反周期的种族失业差距。消除歧视企业虽略微降低整体经济福利,但明显改善了黑人工人的就业和福利水平。该模型同时成功解释了种族失业率差距的周期性动荡及工资波动性差异,为理解种族不平等的宏观经济机制提供了理论支持 [page::0][page::21][page::25][page::33][page::36][page::38]
速读内容
- 研究构建了双企业类型(歧视性企业与非歧视性企业)和种族异质性工人的劳动搜索匹配模型,内生解释了歧视持续存在的均衡机制 [page::1][page::2][page::6][page::23]。
- 模型刻画:歧视性企业仅招聘白人工人,非歧视企业招聘所有工人,且两者存在不同的职位发布成本和岗位破坏率 [page::7][page::14][page::15][page::16]。
- 标准就业和财富差异事实匹配:模型成功匹配了19.1%黑人工人比例、培训力符合现实的失业率、工资及财富差异(黑人工人失业率12%,白人工人5%;财富中位数比率0.33)[page::21][page::22]。
- 量化发现:招聘歧视解释了44%-52%黑白工资差距,16%财富中位数差距。歧视造成的职位发布成本高、白人工人获得额外职位机会,限制黑人工人就业机会和工资增长 [page::2][page::24][page::26][page::27]。
- 罚款或限制歧视性企业(提高其职位发布成本)导致其退出,非歧视性企业扩张,但二者之间职缺发布与就业份额变动不对称,最终实现无歧视市场均衡 [page::23][page::24][page::25]

- 消除歧视企业后,黑人工人就业和工资均显著提升,白人工人待遇和就业轻微恶化,导致福利分布产生明显异质性,生产总量影响较小 [page::26][page::27][page::28]。
| 变量 | 基准 | 专门删除歧视企业 | 保持种族特定岗位破坏率 |
|-----------------------------|------------|-----------------|-------------------------|
| 黑人工人工作找寻率 | 0.50 | 0.59 | 0.62 |
| 白人工人工作找寻率 | 0.66 | 0.59 | 0.62 |
| 失业率(黑人工人) | 12% | 10% | 9% |
| 失业率(白人工人) | 5% | 10% | 6% |
| 平均工资比率(黑白) | 0.75 | 0.88 | 0.86 |
| 中位数财富比率(黑白) | 0.33 | 0.44 | 0.44 |
| 歧视性企业利润 | 0.04 | - | - |
| 非歧视企业利润 | 0.03 | 0.06 | 0.06 |
- 出具福利测算:消除歧视为黑人工人带来6.89%-10.94%的福利提升,白人工人则面临1.14%-8.83%的福利损失,福利效应因生产力和财富分布存在较大差异 [page::29][page::30]。
- 引入宏观总生产率冲击,模型解释了美国1996-2014年周期中失业率差距的反周期性和两种族工资的不同波动性;无歧视模型中这一差距和周期特征显著减弱,表明歧视性招聘是驱动周期性种族劳动力市场差异的重要因素。[page::31][page::32][page::35][page::36]

- 商业周期下的福利仿真表明,消除歧视企业后整体经济福利几乎不变(-0.01%),黑人工人平均获得微弱福利提升0.02%,白人工人略有福利下降0.01% [page::37]。
- 本文模型创新在于将种族歧视内生于劳动力市场摩擦和企业异质性,为理解美国长期存在且周期性波动的黑白经济差距提供理论基础和政策评估工具 [page::38]。
深度阅读
金融研究报告深度分析报告
报告名称: Macroeconomics of Racial Disparities: Discrimination, Labor Market, and Wealth
作者: Srinivasan Murali, Guanyi Yang
发布时间: 2024年12月
研究主题: 种族歧视对劳动市场及财富差距的宏观经济学影响
---
一、元数据与报告概览
该研究报告由Srinivasan Murali和Guanyi Yang联合撰写,发表于2024年12月,聚焦于美国劳动市场中基于种族的歧视及其对就业、工资以及财富不平等的宏观经济影响。
报告核心采用基于搜索与匹配的劳动市场模型,区分存在种族偏见的“偏见型”企业与非偏见企业两类,实证估计显示招聘歧视造成44%至52%的平均工资差距,以及16%的财富中值差距。
同时,招聘歧视加剧了黑人工人的失业率和工资波动,扩展了他们面对的经济周期风险。消除偏见型企业虽能改善黑人群体福利,却会使整体经济福利略有下滑。报告整体立意揭示市场摩擦条件下,招聘歧视如何作为均衡状态持续存在及其由此引发的种族不平等经济后果。[page::0-3]
---
二、逐章深度解读
1. 引言部分
- 关键论点:传统观点认为歧视属于非理性行为,会被市场竞争或信息改善所消除。然而大量实证表明种族歧视依然根深蒂固。作者强调从宏观经济层面研究基于招聘的歧视机制,构建含偏见与非偏见企业的劳动搜索匹配模型,揭示该歧视行为可作为均衡存在,显著贡献于工资和财富的种族差异。
- 模型设定:企业分为“偏见型”(只聘用白人)和“非偏见型”(公平聘用),工人则基于种族区分。模型纳入议价权差异及极端财富冲击(导致完全财富丧失的机制)差异。这样复杂多元的异质性设定,使模型能动态生成黑人较低的就业匹配率、较高失业率及较低薪酬水平。
- 主要结论摘要:
- 招聘歧视占工资差距44%-52%,财富差距16%。
- 偏见企业能通过较低的岗位毁损率及高职位发布成本维持利润率,导致平衡中两类企业并存。
- 竞赛中偏见企业限制黑人工作机会,非偏见企业职位减少,带来综合不利影响。
- 无偏见企业存在的反事实分析显示,消除歧视会缩小失业率和工资差距,黑人福利显著提升,白人福利小幅下降。
本部分为模型架构及理论贡献奠定基础,强调市场摩擦决定歧视持续的机制。[page::1-5]
2. 模型介绍
- 环境设定:
- 固定比例的黑白工人,岗位等同于企业,分成“偏见(p)”和“非偏见(np)”两类。
- 偏见企业只招聘白人;非偏见企业招聘黑人和白人。
- 动态模型考虑工人劳动状态(就业/失业)、资产存量、生产率冲击(AR(1)过程),及极端财富风险。
- 劳动市场匹配:
- 采用Den Haan等(2000)匹配函数,确保匹配概率合理区间。
- 针对白人和黑人分别定义市场紧张度,区分两类企业对应的求职及招聘概率。
- 匹配后按双方议价权协商工资,工人议价权依赖于种族。
- 保险及福利:
- 失业保险包括替代率、资格概率、最大覆盖额度。资格概率及失业持续性影响福利价值函数。
- 工人资产不可借贷限制,资产累积作为部分风险保险。
- 企业行为:
- 企业风险中立,发布招聘岗位需支付不同的成本(偏见企业成本高)。
- 企业利润受资本投入、生产函数及工资影响,同时考虑职位毁损率和工人极端财富风险。
- 工资协商:
- 按Nash议价均衡,依据双方剩余价值分配工资。
整体模型设计严谨,囊括职业流动、资产积累与劳动力市场匹配中存在的种族异质性,为后续实证匹配及政策分析奠定坚实基础。[page::6-17]
3. 校准
- 参数选择:
- 期效用对数形式,折现因子0.9943对应季度实质利率1.3%。
- 资本产出比、资本折旧率、随机生产率参数均采纳相关文献结果。
- 招聘成本、职位毁损率、工人议价权、极端财富损失概率等通过匹配美国劳动力市场数据(如PSID, CPS, ACS, SCF)内生估计并调参。
- 特别强调偏见企业招聘成本(4.2622)显著高于非偏见(2.7350),体现歧视的显性成本。
- 拟合效果:
- 成功再现美国劳动力市场黑人比例、工资差距(约75%)、失业率差(12%对5%)、财富零存储比例(黑人18%,白人7%)等关键指标。
- 生成财富与收入分布的数量特征,白人和黑人在收入与财富分布的差异与现实相符,尽管模型未专门针对极端财富集中(顶层分布)进行拟合。[page::18-21]
4. 平稳态结果
4.1 维持招聘歧视的均衡机制
- 偏见企业利润略高(0.04 vs 0.03),因其承担更高招聘成本但员工更稳定(毁损率低)。
- 实验性提高偏见企业招聘成本,观察其利润、岗位和就业数量下降的同时,非偏见企业相应增加岗位以填补市场,但两方变化不对称。
- 证明歧视企业在摩擦性市场中能凭借利润维持存在,消除需要极高成本(超过基准两倍)。
4.2 歧视对种族不平等冲击
- 对比基准:消除偏见企业意味着劳动力市场无差异招聘。
- 黑人工人就业机会增加,职位填补率上升;白人工人失去独占岗位,职位填补率下降。
- 工资差距从75%收窄至86%-88%,消除歧视弥补了44%-52%的工资差。
- 财富差距平均与中位数分别缩小7%和16%。
- 企业利润从偏见企业转移到非偏见企业,总体产出与资本产出比变化不大。
- 但白人隐含福利略降,黑人福利显著提升。
4.3 福利分析
- 将福利视为消费当量变化,黑人整体享受6.89%-10.94%的福利增益,白人经历1.14%-8.83%的损失。
- 产业能力高及财富较高的黑人获益最大,白人中低生产力人群损失更严重。
- 按财富分层,中层黑人受益最大,低层白人损失最明显。
此部分揭示歧视消除虽具有显著社会福利改善效应,但短期内存有种族间福利权衡。[page::22-30]
5. 经济周期动态
5.1 周期性种族差异数据
- 失业率差距呈明显反周期性,经济衰退时差距扩大,波动远高于GDP波动。
- 工资的周期波动性中黑人高于白人,且其工资对经济周期的敏感度更强。
5.2 引入总要素生产率(TFP)冲击的模型扩展
- 用AR(1)过程模拟TFP冲击,为周期性动态奠基。
- 模型计算显示周期性劳动力市场差距波动,虽然存在“Shimer难题”,失业率波动程度低于现实,但周期特征符合方向。
5.3 招聘歧视的周期效应
- 脉冲响应显示扩张性冲击下,基准模型中黑人失业率波动更大,黑人-白人工资和财富比随周期变化剧烈。消除偏见企业后,这些差异显著减弱。
- 模拟结果表明,缺乏偏见企业时,失业率差距周期性消失,工资的周期性和波动性差异缩小,财富和消费差异波动幅度也下降。
- 结论是招聘歧视是周期中种族劳动力市场动态差异的重要驱动因素。
5.4 经济周期中福利变化
- 长期模拟显示,周期中消除歧视带来的总体福利变化幅度较稳态小得多,且黑人工人平均微幅获益(+0.02%),白人工人小幅损失(-0.01%)。
- 福利变化在不同生产力和财富分层间存在异质性,高财富、高生产力白人福利损失最大,黑人顶层财富群体福利受益最大。
此部分揭示经济波动背景下,招聘歧视影响种族福利呈现更为微妙的格局。[page::31-37]
6. 结论
- 本文构建了含偏见及非偏见企业的动态劳动市场匹配模型,验证了招聘歧视在市场摩擦存在时作为均衡现象持续存在的机制。
- 招聘歧视显著推动了黑人与白人在工资、失业及财富上的结构性差异,并放大了周期性劳动力市场的种族差异。
- 消除偏见企业能改善黑人群体福利,但整体经济福利轻微下滑,白人工人的福利出现一定负面影响,反映了一种结构性的政策冲击权衡。
- 该研究深化了宏观经济层面对种族劳动市场分层的认识,对理解结构性种族经济不平等及其政策应对具有重要意义。[page::38]
---
三、图表深度解析
图1:劳动收入与财富分布对比(第21页)
- 描述:对照2007年美国社区调查(ACS)与消费者金融调查(SCF)数据,比较模型生成的稳态财富和劳动收入分布。
- 解读:
- 模型与实证数据均表现出收入和财富的高度集中,顶部五分位拥有过半财富或收入。
- 模型较好地重现底部分位群体的财富分布,特别是零财富群体(校准目标)。
- 顶端财富及收入集中度低于实际(典型不完全市场模型难点),提示模型可能低估了财富极端集中性。
- 联系文本:图示强化了模型在再现财富与劳动收入总体不平等方面的有效性,为后续分析各阶层福利影响提供实证基础。[page::21]
表1:模型参数与校准目标(第18页)
- 描述:参数分为内生与外生两大类,详细列示数值、描述及对应校准目标。
- 解读:
- 贴合真实美国劳动力市场与财富分布,强调偏见企业招聘成本高(4.2622 vs 2.7350)与不同的岗位毁损率、议价权差异。
- 失业保险参数反映现实覆盖率和替代率,确保模型真实反映失业特征。
- 联系文本:参数合理设置是模型严谨性与拟合性能的保证,支持全文的分析结果可靠性。[page::18]
表2:稳态种族不平等指标对比(第22页)
- 描述:模型与现实数据中黑人和白人失业率及财富比率对比。
- 解读:模型能准确再现失业率差异(12% vs 5%)及财富平均值比率(0.28 vs 0.23)。
- 中位财富比率略偏高(模型33% vs 17%),表明仍有一定差距,可能源于模型假设限制。
- 联系文本:该表为模型说明其在关键不平等指标上的再现能力,奠基接下来对招聘歧视贡献的定量分析。[page::22]
表3:稳态企业表现(第23页)
- 描述:偏见与非偏见企业利润、岗位发布及就业水平比较。
- 解读:偏见企业利润稍高且岗位较少但员工相对稳定(低毁损率),非偏见企业岗位多但岗位稳定性较差。
- 联系文本:支持偏见企业凭优势虽成本高,仍能持续存在并影响市场结果。[page::23]
图2:提升偏见企业成本动态(第25页)
- 描述:随偏见企业招聘成本(κ_p)增加,偏见企业利润、岗位和就业逐渐减少,反之非偏见企业表现提升。
- 解读:呈现两类企业动态竞争替代过程,揭示市场摩擦下歧视行为的稳定性及退出临界值。
- 联系文本:直观说明惩罚歧视企业的经济效应过程,验证理论模型设想。[page::25]
表4:招聘歧视对劳动力市场与企业指标影响(第26页)
- 描述:对比基准、消除偏见企业及调整岗位毁损率的三个状态下,工作分离/寻找率、失业率、平均工资及财富比率变化。
- 解读:
- 消除偏见企业带来黑人工作寻找率显著提升,失业率下降,工资提高;白人获得降低。
- 企业方面非偏见企业利润与岗位大幅提升。
- 净效果是显著缩小工资与财富差异,部分解释黑人不平等现象。
- 联系文本:核心量化招聘歧视在稳态种族经济差异中的贡献。[page::26-27]
表5:异质性福利变化(第30页)
- 描述:消除招聘歧视对黑白工人不同生产力及财富阶层的福利影响。
- 解读:
- 黑人所有分层获益,最显著为高生产力及财富群体。
- 白人福利普遍下降,尤以低生产力和低财富组最甚。
- 联系文本:揭示经济政策或市场结构变化中,种族内部及阶层间分配效应。[page::29-30]
表6:美国周期性种族劳动力差异数据(第31页)
- 描述:失业率差距周期敏感度(对GDP的相关性及波动度)、黑白工人工资的周期性指标。
- 解读:失业率差距呈强烈反周期性,黑人工资周期性和波动均明显高于白人工资。
- 联系文本:为模型动态分析及匹配设定目标,突出劳动力市场周期性种族差异。[page::31]
表7:模型与数据周期性指标对比(第33页)
- 描述:基准模型与实际数据在失业率差距及工资周期性与波动的对比。
- 解读:模型成功模拟失业率差异反周期性,但波动较低;工资周期性趋势方向正确,波动较小。
- 联系文本:表明模型虽有结构性限制,周期性差异的方向效应可信。[page::33]
图3:周期性脉冲响应(第34页)
- 描述:基准与无偏见企业模型对1% TFP扩张冲击下失业率、工资与财富比率及消费的动态响应。
- 解读:基准模型中黑人失业率响应更大,劳动市场差异放大;无偏见企业模型差异明显弱化。消费响应变化不大。
- 联系文本:直观印证招聘歧视加剧劳动市场的周期性差异。[page::34]
表8:招聘歧视对周期种族差异影响(第36页)
- 描述:周期性与波动性指标对比,基准与无偏见企业模型。
- 解读:无偏见企业模型下失业率差距周期性和波动完全消失,工资和消费差距波动大幅降低。
- 联系文本:显示招聘歧视是推动周期性中种族劳动力市场不平等的显著因素。[page::36]
表9:业务周期福利变化(第37页)
- 描述:业务周期中消除招聘歧视后的福利变化分布。
- 解读:黑人工人轻微获益,白人工人小幅损失,福利变化幅度远小于稳态分析。
- 联系文本:周期性波动中福利影响更为微妙,风险厌恶和工资波动是关键因素。[page::37]
---
四、估值分析(模型参数及政策评估)
报告本质是一篇理论定量研究,无传统的公司估值部分,但存在对经济整体福利的“估值”性质分析。通过消费等价变化测算招聘歧视消除对不同群体的福利影响,体现政策及市场结构变动的效用权衡。参数校准基于宏观数据进行,确保模型具备一定的现实解释力;福利评价反映现实经济政策冲击的分布效应。
---
五、风险因素评估
重点风险为模型假定的招聘成本差异、岗位毁损率以及财富极端冲击参数的稳健性。模型框架隐含假设偏见企业存在较高的招聘成本作为歧视的经济“代价”,反事实分析通过提高该成本模拟其退出情景,但现实中如何评估此成本仍存不确定性。此外,极端财富冲击的概率参数对财富差距解释尤为重要,若参数偏离实情,模型对财富分布及福利影响的预测将受影响。
报告亦未深入讨论政策干预的全面效应,如反歧视法规、教育及培训政策对模型参数的潜在调整,存在一定的结构性限制。
---
六、批判性视角与细微差别
- 报告未充分考虑歧视可能源于信息不对称或历史结构性差异外的其他非经济因素,模型假设企业出于“纯味道偏好”与成本权衡,这种简化可能低估歧视成因复杂性。
- 赢利能力强的偏见企业存在一定悖论,说明歧视并非纯粹非理性行为。这一点虽模型强调,但现实中政策与市场动态复杂,需谨慎解读。
- 模型对财富顶部高度集中及非正规就业、非劳动力收入来源关注不足,可能低估种族财富差异的多重根源。
- 福利分析虽然细致,但对政策可操作性和社会接受性探讨较少,存在一定的外部性假设缺失。
总体而言,报告为种族歧视宏观经济分析提供了有力工具,但其结构性假设和数据匹配仍留下扩展和深化空间。[page::22,40]
---
七、结论性综合
本报告通过构建包含偏见与非偏见企业的动态劳动市场搜索与匹配模型,结合资产累积和财富损失机制,深入剖析了招聘歧视对美国黑人与白人劳动及财富差异的宏观经济影响。模型严谨校准多个关键劳动市场指标和财富分布特征,实现对种族工资、失业率及财富中位数差异的计量解释。
关键发现包括:
- 招聘歧视持续存在于市场摩擦中,非市场机制不足以消除。
- 招聘歧视解释约五成的工资差距和近二成的财富中位数差距。
- 该歧视加剧黑人群体的失业波动和工资波动,造成周期性差异。
- 消除招聘歧视改善黑人福利,但因白人失去偏见企业岗位而带来白人福利下降,经济整体福利呈轻微下滑。
- 循环冲击下,招聘歧视强化了种族劳动市场与收入的周期性分异。
图表分析显示模型能够有效捕捉财富与收入分布特征及其劳动力市场动态差异,政策模拟凸显显著的 welfare 影响差异,提示消除歧视的政策具有复杂的分布效应和权衡。
总体而言,该报告为理解种族经济不平等提供了宏观经济学层面的理论框架与实证仿真支持,揭示劳动市场结构中的歧视如何与财富积累及宏观波动交织,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政策启示意义。[page::0-38,21-37]
---
附:重要图表示例markdown格式
- 图1 劳动收入与财富分布对比
- 图2 Penalizing discrimination

- 图3 Impulse responses
- 图C.1 Comparing impulse responses

---
(全文基于报告内部内容分析整理,页码溯源详见每段内容[page::对应页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