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西证券研究早观点 (20250815)

创建于 更新于

摘要

本报告涵盖化学原料、新材料及非银行金融行业周报,重点跟踪西方石油DAC碳捕集项目进展及相关吸附材料产业链机会,分析卫星化学和万华化学半年度业绩及业务结构,同时点评天准科技2025年半年度财报及半导体新订单突破,结合市场表现与产业链数据,提供多角度投资建议与风险提示。[page::0][page::1][page::3][page::4][page::6]

速读内容


化学原料与新材料行业表现及投资机会 [page::0][page::1]


  • 新材料板块本周上涨2.57%,跑赢创业板指数2.09%。

- 细分子板块中,半导体材料上涨2.90%,可降解塑料上涨3.34%。
  • 西方石油DAC项目更新,2025年起启动二氧化碳捕集,支持碳移除技术。

- 吸附材料端重点企业包括蓝晓科技(与Climeworks合作)、建龙微纳(高效分子筛吸附剂),设备端关注锡装股份,推动DAC设备升级与规模化。
  • DAC制可持续航空燃料项目计划于2025年底产出示范油,2027年实现商业化。[page::1][page::2]


非银行金融行业周报与券商业务回暖 [page::2]

  • 港股IPO新规调整建簿配售最低分配份额至40%,强化机构定价权利。

- 两融余额突破2万亿元,券商业绩与资本规模持续回暖。
  • 上证综合指数上涨2.11%,沪深300上涨1.23%,市场成交维持活跃。

- 资管业务规模同比增长3.82%,投行业务7月募资规模同比增长164%。[page::2]

卫星化学2025年中期业绩点评 [page::3][page::4]

  • 2025H1营业收入234.6亿元,同比增长20.9%;归母净利润27.4亿元,同比增长33.4%。

- 功能化学品板块为增长主力,实现收入122.2亿元,同比增长32.1%。
  • 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2025年上半年研发费用7.73亿元,申请专利122件。

- 产业链延伸策略显著,具备环氧乙烷及丙烯酸及酯产业链一体化优势。
  • 绿色数据中心领域液冷技术研发取得进展,有望成为节能主流技术。[page::3]


万华化学2025年中期业绩点评及行业展望 [page::4][page::5]

  • 2025H1营业收入909亿元,同比下降6.4%;归母净利润61.2亿元,同比下降25.1%。

- 聚氨酯和精细化学品表现稳健,石化业务受行业景气影响利润承压。
  • 聚氨酯价格上涨动力来自库存低位和原材料供给侧优化。

- 公司技术创新推动产业升级,新材料及产品竞争力提升,第四代磷酸铁锂已完成量产。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复合增长显著,维持“买入-B”评级。[page::4][page::5]


天准科技2025年半年度财报及业务亮点 [page::6]


  • 2025H1收入5.97亿元,同比增长10.32%,净利润亏损1,419万元,亏损收窄。

- 视觉测量装备和视觉制程装备分别增长72.44%和51.34%,智能驾驶方案收入暴增125.39%。
  • 半导体业务取得突破,40nm工艺明场检测设备获正式订单,14-28nm产品进入客户验证阶段。

- 智能驾驶与具身智能控制器订单增长显著,人形机器人业务取得多个大额订单。
  • 预计未来三年净利润持续增长,维持“买入-A”评级。 [page::6]

深度阅读

山西证券2025年8月15日研究早观点报告深度分析



---

一、报告元数据与概览


  • 报告标题:《【山西证券】研究早观点(20250815)》

- 作者及联系方式:李明阳(山西证券研究所)、冀泳洁、李旋坤、姚健等
  • 发布机构:山西证券研究所

- 发布时间:2025年8月15日 08:42 上海
  • 报告涵盖主题

- 行业评论:化学原料新材料、非银行金融
- 公司评论:卫星化学、万华化学
- 山证机械专题:天准科技2025年上半年业绩点评

核心论点与目标:报告围绕最新的行业动态、上市公司中报及市场政策进行多维度分析,提供投资建议。重点突出:
  • 化学行业材料价格趋势及DAC碳捕集技术机会

- 非银行金融领域IPO定价新规及券商业务回暖
  • 卫星化学和万华化学2025年上半年业绩分析及未来增长驱动力

- 天准科技半导体及智能装备业务的成长预期

报告通过详实数据和趋势为投资者提供清晰的行业和个股判断,整体体现积极的投资建议,显示对相关领域增长前景的认可。[page::0,1,2,3,4,5,6]

---

二、逐节深度解读



1. 行业评论 - 化学原料新材料周报


  • 关键论点

- 新材料板块表现良好,多个子板块(合成生物、半导体材料、可降解塑料等)均实现较好涨幅。
- 价格维持平稳或略有下降,个别如缬氨酸、精氨酸价格小幅下滑,塑料及纤维价格稳定或小幅波动。
  • 数据分析

- 新材料指数涨幅2.57%,跑赢创业板指数2.09%。
- 各化学品具体价格展现不同的周环比变动,表明市场供需和下游需求分化。
- 尤其是PLA等可降解塑料价格平稳,显示该细分市场仍有价格支撑。
  • DAC碳捕集领域机会

- 西方石油计划2025年启动DAC(直接空气捕集)项目,且已签订多项CDR(碳去除)协议,市场认可度高。
- 新项目合作和技术迭代预示DAC技术价值和应用前景广阔。
- 报告重点推荐与DAC相关的吸附材料企业(蓝晓科技、建龙微纳)及设备公司(锡装股份),反映技术成熟与市场需求同步提升的判断。
  • 风险提示

- 原材料价格波动、政策风险、技术进步速度和行业竞争均被提及,表明对该领域不确定性的充分认识。

此部分逻辑清晰,数据详实,既展示市场现状,又关注前沿技术进展,指出具体标的,指向性明确。[page::0,1,2]

---

2. 行业评论 - 非银行金融行业周报


  • 关键论点

- 港股IPO定价规则优化,提高机构定价权和市场稳定性。
- 调整后规则有助于提升香港资本市场的吸引力和内地企业“港股通”的上市节奏。
- 两融余额再创新高,达2.01万亿元,反映融资融券业务活跃度提升。
- 券商投行及资管业务回暖,IPO募集大幅增长,管理资产规模稳步提升。
  • 数据点

- 7月IPO募集规模同比增长164%,券商资产管理规模同比增长3.82%。
- A股市场成交金额环比略降,反映市场波动风险。
  • 逻辑推理

- 新规使IPO发行和流通机制更科学,机构话语权增强,有望增强市场效率。
- 融资余额与交易量反映资金活跃,有助于券商业务增长。
- 整体环境改善,券商业绩预告显示成长,预示行业盈利有望回升。
  •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资本市场改革进程及金融市场波动依然可能影响行业发展。


此节信息全面,结合政策与市场数据,支撑券商业绩回暖的积极判断。[page::2]

---

3. 公司评论 - 卫星化学(002648.SZ)


  • 核心数据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234.6亿元,同比增长20.9%。
- 归属母公司净利润27.4亿元,同比增长33.4%。
- 功能化学品板块贡献最大,收入占比过半且增速达32.1%。
  • 业务分析

- 功能化学品、高分子材料、新能源材料三大板块主营收入及毛利率表现优劣分明,新材料业务增长放缓。
- 公司毛利率及净利率保持相对稳定,2025H1分别为20.56%和11.69%。
  • 产业链优势与研发投入

- 产业链布局完善,具体体现在乙二醇、聚醚大单体、乙醇胺、碳酸酯的规模化产能。
- 丙烯酸及酯产能行业领先,平湖基地新项目成功投产。
- 研发中心2024年启动,研发积累显著,专利数目持续增长,研发费用7.73亿元。
- 聚焦高端新材料和“卡脖子”技术,包括浸没式液冷冷却液等未来潜力产品。
  • 投资建议与风险

- 未来3年净利润预测63.6亿到96.3亿,PE估值区间10倍至7倍,维持“买入-B”评级。
- 风险包含产能释放及原材料成本波动等标准行业风险。

总体来看,公司成长动力明确,研发持续加码,且产业链优势明显,业绩稳健增长预期支持看多逻辑。[page::3,4]

---

4. 公司评论 - 万华化学(600309.SH)


  • 核心数据

- 2025H1收入909亿元,同比下降6.4%,净利润61.2亿元,同比下降25.1%。
- 产品销售结构显示聚氨酯系列实现收入和销量均同比增长,石化业务下滑,精细化学品新材料业务增长显著。
  • 产品毛利率与行业状况

- 毛利率不同板块均明显下降,化工行业整体景气度较低是主因。
- 聚氨酯价格上涨潜力存在,得益于供给侧优化和反内卷趋势。
- 纯MDI和TDI市场价格分别上涨5.3%和37%,且市场库存处于历史低位。
- 科思创产能中断导致部分原料供给紧张,推升价格。
  • 创新与产能升级

- 多项装置扩产和节能降耗项目推进,极力打造成本优势。
- 技术创新成果显著:如新型聚氨酯产品、电池材料、磷酸铁锂新能源电池相关产品等。
- 新材料产品多个实现商业化及量产。
  • 投资建议与风险

- 预测2025-2027年归母净利为137.2亿-190.8亿元,PE区间14倍至10倍,维持“买入-B”。
- 风险包括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产能推进不及预期、贸易摩擦和宏观经济压力。

分析显示,尽管短期利润承压,但聚氨酯和新材料业务前景被看好,创新与成本管理能力是核心竞争力。[page::4,5]

---

5. 山证机械专题 - 天准科技(688003.SH)


  • 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5.97亿元,同比增长10.32%。
- 归母净亏损减少至1419万元,较去年同期亏损改善。
- 扣非净利润亏损有所减小。
  • 业务增长亮点

- 智能驾驶方案收入增长125%,视觉测量和制程装备分别增长72%和51%。
- PCB和消费电子领域订单增长显著,智能驾驶和人形机器人业务也获得突破。
- 半导体检测设备产品通过了客户订单验证,重点是40nm工艺节点明场检测设备已首获订单,14-28nm产品在验证中。
- 与头部客户合作推动智能驾驶和机器人控制器产品订单快速增长。
  • 投资逻辑

- 公司聚焦人工智能驱动的工业数字化,业务布局覆盖电子、半导体、新能源汽车等关键领域。
- 利润改善伴随订单突破体现成长性。
- 未来两年净利润预期复合增长显著,PE相对较高(50倍以上),评级为“买入-A”。
  • 风险因素

- 研发风险、行业波动、利润率波动、商誉及汇率风险。

结合技术领先与市场需求增长点,公司具备良好的中长期成长潜力。[page::6,7]

---

三、图表深度解读



图表图片说明



报告中的图表图片(images/02a92041879323d1eeb379a41f064529862ccc2596cb15a1ee1f4fa564c4baf5.jpg)位于关于天准科技的章节中,标题为“【投资要点】”,具体内容未全部展开。

解读


  • 该图表可能展示了天准科技2025年上半年业务收入与利润的具体分布,或分子业务的增长情况。

- 图表形式用以视觉强调文本中的核心点,如收入增长幅度、净利润改善情况、重点产品线贡献。
  • 根据正文数据,图表大概率表现了各业务收入同比变化、利润亏损改善走势及订单业务突破等关键信息。

- 该类型图表有效强化了文本中的投资亮点,帮助读者快速抓住重点数据和趋势。

由于未给出详细数字,不能做更具体数据解读,但其用于报告的可视化数据支持,提升了报告的直观性和说服力。[page::5]

---

四、估值分析


  • 卫星化学

- 估值基于2025-2027年净利润预测,配合当前股价(18.85元)估算PE分别10/8/7倍。
- 反映机构对其功能化学品强劲增长、研发投入及产业链一体优势的认可。
  • 万华化学

- 同样基于未来三年归母净利润预测,当前股价(62.98元)对应PE分别14/12/10倍。
- 估值体现对其技术创新及聚氨酯业务回暖的期待,尽管当前业绩有所压力。
  • 天准科技

- 估值采用未来三年盈利预测EPS,当前股价52元对应PE分别61/55/50倍。
- 相对较高的估值倍数反映其成长期特征及行业高成长预期。

整体看,估值主要通过市盈率法,结合盈利预测和当前价格,体现了对未来业绩增长的信心和相应的风险溢价。[page::4,5,6]

---

五、风险因素评估


  • 行业普遍风险

- 原材料价格波动、宏观经济不确定性、政策变动风险均被多次提及。
  • 技术与市场风险

- DAC技术进展、研发成果转化、行业竞争激烈。
- 高端新材料和创新技术的商业化难度。
  • 公司层面风险

- 卫星化学和万华化学产能释放不及预期。
- 天准科技技术创新和市场波动带来的毛利率风险。
- 贸易摩擦和汇率波动影响国际业务。

大部分风险都附带发生影响的描述,但缓解措施未特别突出,提示投资者需持续关注这些不确定因素的动态。[page::1,2,3,4,6]

---

六、批判性视角与细微差别


  • 报告整体乐观看待相关行业与公司发展,风险提示部分相对简洁,可能存在对某些外部政策和技术风险预估较低的倾向。

- DAC技术虽然被视为重要机遇,但其商业化和成本控制仍处于早期阶段,报告强调吸附材料重要性但对实际成本削减幅度及市场接受速度的具体不确定性未充分展现。
  • 万华化学部分数据表现出收入和利润下滑,虽然报告中强调技术创新和成本优势,但未充分说明短期业绩下行对估值和现金流可能的负面影响。

- 天准科技的高PE倍数与净利润亏损并存,尽管成长期特征明显,但对市场波动和技术迭代风险的敏感性需投资者格外关注。
  • 多次出现同比数据中同环比差异较大,提示短期波动较大,需结合更长周期数据判断趋势。


总体来说,报告结构完整、信息充分,但对负面风险和市场挑战的详细剖析不够深入,投资决策需结合外部市场动态多方研判。[page::1,4,5,6]

---

七、结论性综合



本次山西证券2025年8月15日早观点报告涵盖了从宏观行业政策到具体企业业绩的多层次分析,重点突出新材料特别是DAC碳捕集技术的产业机遇,非银行金融领域的政策利好以及化学及机械装备领域的公司成长动力。
  • 新材料与DAC技术成为技术创新与资本关注的核心,材料和设备厂商有望受益于全球碳中和大趋势。

- 非银行金融板块受益于港股IPO新规和市场活跃度提升,券商业绩回暖趋势明显。
  • 卫星化学与万华化学分别展现了稳步增长与技术革新优势,但面临行业周期与成本压力,整体维持看多。

- 天准科技在半导体与智能装备领域取得订单突破,业绩亏损持续缩小,成长性被高度评价。

图表辅佐展示了业务增长亮点和投资要点,增强报告说服力。

报告风险识别较为全面,但对新技术落地风险及行业周期挑战需持续关注。估值以PE法为主,短期波动存在,但中长期业绩增长预期成为支持投资评级的重要依据。

总体上,报告持积极但审慎态度,建议关注产业链细分龙头及技术创新能力较强的相关企业,维持大部分公司“买入-B”及“买入-A”评级。[page::0-7]

---

注:以上分析基于提供内容及图片,报告所有引用均标明页码,确保溯源准确。

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