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证非银】行业周报(20250519-20250525):科技金融布局完善,科技板引来新活水

创建于 更新于

摘要

本周报告重点分析了科技金融政策支持的最新进展,特别是科技债券板块的推出及其对金融机构服务科技型企业的推动作用。上周股市主要指数及金融行业表现出现回调,成交额环比下降,融资余额小幅减少。报告跟踪了信用业务、基金发行、投行业务及债券利率变化,强调金融政策助力科技创新与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page::0][page::1][page::2][page::3][page::6].

速读内容


科技金融政策推动创新发展 [page::0][page::6]

  • 政策由科技部、央行及证监会等七部门联合发布,涵盖直接融资、间接融资、创业投资、货币信贷、资本市场、科技保险等七大方面,提出15项举措构建科技金融体制。

- 科技板债券市场于2025年5月9日正式推出,截至5月25日,26家金融机构发行科技债33张,金额1774亿元,占整体债券市场的25.74%。
  • 证券公司参与科技板发行规模达到174亿元,占比6.43%,有助于拓宽金融机构服务科技创新的渠道,激发市场活力。


市场及行业表现回顾 [page::1][page::2]


  • 上周主要指数下跌,上证综指跌0.57%,沪深300跌0.18%,创业板跌0.88%。

- 非银金融行业表现较弱,申万一级非银指数跌1.72%,排名行业倒数。
  • 证券板块个股涨跌幅显著,涨幅前五包括四川双马、渤海租赁等,最大跌幅达-7.53%。


市场活跃度与资金流动数据 [page::2][page::3][page::4][page::5]


  • 上周A股成交金额5.87万亿元,日均成交额1.17万亿元,环比减少7.34%。

- 两融余额维持1.80万亿元,环比小幅下降0.28%,融资规模占主导。
  • 4月新基金发行924.88亿份,股票型基金发行份额占比近50%,环比有所回升。

- 4月股权融资规模382.06亿元,其中IPO金额82.69亿元,再融资金额299.37亿元。
  • 中债10年期国债到期收益率为1.72%,较年初上升11.31基点,债券市场活跃度反映一定波动。


风险提示与后续关注 [page::0][page::6][page::7]

  • 宏观经济数据、资本市场改革及一二级市场活跃度不及预期可能对行情产生负面影响。

- 金融市场波动加剧及市场炒作并购风险值得警惕。
  • 持续关注科技金融政策落地效果及市场对科技债券板块的反应。


深度阅读

深度分析报告:《【山证非银】行业周报(20250519-20250525):科技金融布局完善,科技板引来新活水》



---

一、元数据与报告概览


  • 报告标题:《【山证非银】行业周报(20250519-20250525):科技金融布局完善,科技板引来新活水》

- 作者:刘丽、孙田田、李明阳
  • 机构:山西证券研究所

- 日期:2025年5月28日
  • 主题:非银金融行业周报,聚焦科技金融政策推进及其对市场的影响,详细追踪科技板块表现及行业趋势。

- 核心观点
- 科技部联合央行、证监会等七部门推出15项科技金融政策,全面构建科技金融体制,覆盖科技企业全生命周期,致力于科技创新支持。
- 最近科技板债券市场“科技板”正式推出,相关债券发行活跃,显示金融机构对科技创新资金需求的积极响应。
- 尽管整体市场近期出现不同程度回调,政策推动及科技金融发展为科技板块注入了“新活水”,利好未来科技金融生态形成。
  • 投资建议:强化科技金融服务体系的政策利好将带动科技创新和资本市场深度融合,建议关注科技板块相关投资机会,警惕宏观经济和市场活跃度带来的短期风险。


此报告意在从政策、市场表现和数据维度,系统阐释科技金融的最新进展及其对非银金融行业的影响,并提供详实的数据支持,为投资者提供决策参考。[page::0,1]

---

二、逐节深度解读



2.1 投资建议与政策解读


  • 关键论点

- 七部门联合发布的15项政策措施,从创业投资、货币信贷、资本市场到科技保险,覆盖直接融资、间接融资,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全面支持科技企业的资金需求。
- 政策旨在增强金融风险防控,通过财政政策引导和制度完善,打造具有协同效应的科技金融生态,支持国家科技自立自强战略。
  • 推理依据

- 对科技创新的全生命周期扶持符合当前国家科技驱动发展战略,政策设计细化,兼顾风险控制和激励机制。
- 引入多元融资渠道有助于缓解科技企业融资难题,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 核心数据

- 科技创新债券具体落地,5月9日-25日间26家金融机构发行33张科技债,规模1774亿元,占债券市场25.74%,其中证券公司发行174亿元,占6.43%。
  • 影响意义

- 该政策和市场动作显示国家对科技金融的高度重视,科技板债券市场的推广拓宽了金融机构服务实体经济的新渠道。
  • 结论

- 策略层面与市场行为的协同,预示着科技金融将成为推动经济创新发展的重要引擎。[page::0,1]

2.2 行情回顾


  • 关键论点

- 报告期内主要指数均小幅下跌,上证综指跌0.57%,沪深300跌0.18%,创业板跌幅最高0.88%。
- 申万一级非银金融指数跌1.72%,证券Ⅲ板块跌2.26%,表现相对弱势。
  • 部分个股表现

- 涨幅靠前:四川双马(+3.77%)、渤海租赁(+2.45%)、金证股份(+2.06%)
- 跌幅较大:锦龙股份(-7.53%)、怡亚通(-4.94%)、浙江东方(-4.67%)
  • 数据解读

- 虽然整体行情承压,但部分金融机构和证券相关个股表现优异,凸显板块内部的结构性机会。
  • 图表说明

- 图1展示申万一级行业涨跌幅对比,医药生物和综合板块表现最强,非银金融位列后段,信息电子、通讯等板块下跌较大。
- 表1列举证券行业板块内涨跌幅前后五名个股,反映市场“分化明显”。
  • 结论

- 短期市场存在回调压力,但结构性机会依然存在,需关注政策推动的科技板块生长动力。[page::1,2]

2.3 行业重点数据跟踪


  • 市场整体表现

- 上周A股成交金额5.87万亿元,日均成交1.17万亿元,环比下降7.34%,显示交投略显降温。
  • 信用业务

- 质押股数量3127.88亿股,占总股本3.86%,融资融券余额1.80万亿元,环比下降0.28%,金融杠杆使用稳定。
  • 基金发行

- 2025年4月基金新发行924.88亿份,较前月环比下降8.36%,但股票型基金发行份额逆势增长21.27%,占比近50%。
  • 投行业务

- 4月股权融资规模382.06亿元,其中IPO规模82.69亿元,再融资299.37亿元,市场股权融资持续活跃。
  • 债券市场

- 中债-总全价指数较年初下跌0.83%,10年期国债收益率1.72%,较年初上升11.31个基点,反映利率小幅上行压力。
  • 结论

- 数据显示资金面整体稳健但流动性略收敛,债市利率上行可能对股债资产配置带来一定影响,市场波动中科技板块融资活跃度可期。
  • 相关图表详解

- 图2、3展示主要指数涨跌幅和市场成交金额,均体现市场回调且成交放缓。
- 图4展示市场质押股比例及走势,表明市场质押风险可控。
- 图5、6分别展现两融余额走势和基金发行情况,显示资金利用率和资金需求趋势。
- 图7、8详述股权融资活跃度及债券收益率变化趋势。[page::2,3,4,5,6]

2.4 监管政策与行业动态


  • 关键观点

- 科技部会同央行、证监局等七部门联合强化科技金融政策布局,提出15条措施,涵盖创业投资、货币信贷和资本市场,特别聚焦支持中小科技型企业。
- 央行强调货币政策适度宽松,保障实体经济融资需求,支持科技创新和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平衡发展与金融安全。
- 上市公司国泰海通有关重要人事公告也给市场稳定注入信心。
  • 政策逻辑说明

- 通过多部门联动,形成科技金融“顶层设计”,保障政策执行的连续性与有效性。
- 货币政策与结构性政策协同发力,促进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和自我可持续发展。
  • 风险提示再强调

- 宏观经济、资本市场改革落后、市场活跃度不足和金融波动风险依旧存在,市场炒作及并购带来潜在风险。
  • 结论

- 政策环境明显趋向支持科技金融创新,但需警惕多维度风险潜伏,投资策略应兼顾风险管控。

[page::6,7]

---

三、图表深度解读



图1:申万一级行业涨跌幅对比(%)


  • 描述:显示本周行业间涨跌表现,医药生物上涨最高(约3%+),非银金融板块下跌约1.72%,位列倒数前三。

- 趋势解读
- 科技类和生物医药行业走强,显示资金向创新型和高成长行业倾斜。
- 传统非银金融与电子通信板块表现弱势,或受估值调整及市场风险偏好影响。
  • 文本联系

- 支持报告观点市场短期波动,但创新驱动政策持续发力,资金结构变化明显。
  • 潜在局限

- 行业涨跌幅度未涵盖成交量,单波动看涨跌,需结合流动性和估值研判。



---

表1:证券业个股涨跌幅前五名与后五名


  • 描述:列示证券业过去一周涨跌幅领先和落后五家公司,涨幅最高为四川双马(+3.77%),跌幅最大锦龙股份(-7.53%)。

- 解读
- 行业内表现分化较大,反映市场对不同标的风险偏好差异。
- 指出行业内结构性机会和风险需谨慎择股。
  • 联系文本

- 一定程度对应了非银金融板块整体下跌,但部分个股仍具投资价值。
  • 局限

- 未详述个股基本面或事件驱动,市场情绪波动可能影响价格。

---

图2-3:主要指数本周涨跌幅及市场日均成交金额


  • 描述

- 图2:主要指数下跌,创业板跌幅最大,反映科技成长股波动。
- 图3:日均成交金额明显回落7.34%,流动性有所收紧。
  • 趋势解读

- 短期市场交易活跃度降低,资金谨慎情绪显现,指数小幅回撤。
  • 联系文本

- 说明整体市场环境的调整压力及投资者观望心态。
  • 局限

- 未涵盖成交结构变化,如机构与散户比例,影响深度有限。



---

图4:质押股数占比趋势图


  • 描述:质押股占比自2024年7月以来呈现高位波动后逐步回落,当前为3.86%。

- 分析
- 质押股占比变化反映市场质押风险及流动性压力的动态。
- 数值处在合理范围内,无明显质押爆仓风险爆发。
  • 文本联系

- 体现市场风险控制的成效。
  • 注意

- 只反映数量比例,未描述质押股对应市值及价格波动影响。



---

图5、6:两融余额和基金发行情况


  • 图5描述

- 两融余额保持在1.8万亿水平,呈微降趋势,表明融资杠杆尚稳,市场压力不大。
  • 图6描述

- 4月基金发行924.88亿份,整体发行略有收缩,但股票型基金增长超21%。
  • 解读

- 投资者对权益类资产的兴趣回暖,风险偏好有所回升。
  • 关联文本

- 资金面整体稳定,尚未出现明显信用风险。





---

图7-8:股权融资与国债收益率走势


  • 图7股权融资

- 4月股权融资规模382.06亿元,融资频次与资金募集量保持活跃,显示市场股权融资需求旺盛。
  • 图8国债收益率

- 10年期国债收益率自2024年中期下降后,近几个月小幅反弹至1.72%,指示利率环境趋于稳定向上。
  • 解读

- 股权融资活跃度反映投资者对新兴企业的认可;利率小幅上升可能增加融资成本,但处于可控范围内。
  • 联系文本

- 有利于增强科技金融债券发行活跃,政策推动下资本市场活力提升。





---

四、估值分析



本报告作为行业周报,未直接涉及个股估值测算和目标价设定,更多聚焦于行业政策影响、市场表现及数据趋势分析。报告通过定量数据和政策解读,间接体现科技金融估值预期的提升基础。估值方面重点提示政策推动直接影响一级和二级资本市场活力,有利中长期推动行业估值修复。

---

五、风险因素评估


  • 宏观经济不达预期:经济增长放缓可能削弱企业盈利预期,降低金融服务需求。

- 资本市场改革不及预期:制度改革推进缓慢,限制市场效率提升及融资便利性。
  • 市场活跃度不及预期:交易量下降降低流动性,增加市场波动及交易成本。

- 市场大幅波动风险:突发事件或资金情绪恶化可能导致市场剧烈波动,增加风险敞口。
  • 市场炒作及并购风险:非理性炒作和并购风险加大,可能造成市场资源错配及监管压力。

- 缓解策略
- 政策层面通过多部门联动提升监管效能和制度框架完善。
- 保险和试点机制控制风险,金融机构稳健运营。
  • 总结

- 风险因素明确且贴合现实市场环境,提醒投资者审慎决策,加强风险管理。

[page::0,6,7]

---

六、批判性视角与细微差别


  • 政策积极但落地细节仍待观察:虽然科技金融15项政策涵盖面广,但具体执行效果和各地协调情况未详述,短期内政策转化为实际投融资动力存在一定不确定性。

- 市场表现承压与政策利好间的矛盾:报告显示资金面和指数整体承压,科技板块虽有政策扶持,但市场整体波动性和成交量下降,可能限制短期获益空间。
  • 融资数据未充分区分风险承受能力差异:融资总量虽大,但未分析不同机构或企业融资结构和风险水平,潜在风险可能被低估。

- 部分图表数据时效性和持续性需关注:图表多为近一年内变化,未体现更长周期对比,可能忽视宏观周期性波动影响。
  • 投资建议较为宏观,缺乏具体细分领域推荐:建议面较宽泛,未针对具体细分子行业或公司提供操作指引。

- 报告重视政策导向,或存在夸大政策效应倾向:分析较多突显政策力度和正面效应,可能低估市场复杂动态和其他非政策变量的影响。

---

七、结论性综合



本次《山证非银》行业周报通过详实数据和权威政策解读,深入分析了2025年5月中下旬科技金融领域的最新发展态势。报告明确指出,七部门联合推行的15项科技金融政策,系统完善了科技金融体制建设,促进科技创新与金融服务的深度融合,增强了科技企业融资能力,尤其是通过科技板债券市场的设立,拓宽了科技型企业及金融机构资金渠道。

虽然市场在报告期内整体呈现不同程度的调整,主要指数多下跌且成交量环比减少,但结构性机会依然存在,特别是在科技金融及相关细分非银板块。报告中一系列数据图表全面揭示了当前市场资金面情况——两融余额稳健,基金发行偏向权益,股权融资活跃,债券收益率稳定,市场风险得到一定控制。信用风险指标如质押股比例维持合理水平,显示金融体系基本健康。

报告同时警示宏观经济和资本市场改革不及预期等风险因素,体现出研判的审慎态度。该报告整体立场积极推荐关注科技金融政策红利,但也提示需严密关注市场波动和融资风险,体现了较为平衡的风险收益视角。

在资产配置与投资决策层面,投资者应重点关注科技金融政策带来的中长期成长机会,尤其是政策支持下的科技创新债券和科技相关非银机构;同时注意当前市场环境下流动性和市场活跃度的影响,合理控制投资风险。

总之,该行业周报内容翔实,图表丰富,结合政策与市场数据提供了较为全面的行业洞察,是投资者理解当前非银金融行业特别是科技金融领域动态的重要参考。[page::0-7]

---

# 全文完

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