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3主动基金动向:大幅加仓AI硬件
创建于 更新于
摘要
2025年第三季度,主动偏股基金及股票ETF持仓市值创历史新高,主动基金大幅加仓AI硬件及TMT产业链,电子板块实配比例升至25.5%,超越2021年电力设备高点,显示加仓风格极致;同时减配消费及银行等板块。登记数据显示基金回本效应显著,基金发行或迎来新拐点,行情有望从TMT扩散至周期行业,基金持仓结构趋于集中,多元化调整带来投资机会。风险包括历史数据预测局限及测算误差等。[page::0]
速读内容
2025年Q3主动基金重仓市值创新高 [page::0]
- 主动偏股基金和股票ETF重仓市值环比增长21.7%,达到7.23万亿元,创历史新高。
- 主动偏股基金仓位环比升至85.6%,集中度CR20环比提升6.3%。
- 主动基金加仓创业板、科创板,减配主板,港股实配比例小幅下滑。
行业及风格配置动态 [page::0]
- 主动基金重仓大幅增配电子、通信、计算机、传媒等TMT产业链,电子行业实配比例升至25.5%,超过2021年电力设备牛市高点20.3%。
- 减配消费、银行及金融大板块,家电、汽车、医药等子板块减配明显。
- 科技成长板块表现活跃,军工被减配。
- 周期行业中,有色金属获增配,基化行业减配居前。
港股配置及资金流向 [page::0]
- 港股配置占比虽环比小幅下降,但规模环比增加635亿元,达到3818亿元。
- 主动基金增配AI龙头、创新药及有色板块,减配社服、通信、轻工及部分消费类公司。
基金发行拐点及行情展望 [page::0]
- 历史数据表明基金回本及指数整数关口突破是基金发行和行情上涨关键拐点。
- 2025年9月以来多期普通股票基金收益率持续为正,回本效应明显。
- 叠加上证指数稳站4000点,预期新发基金加速,行情从TMT扩散至电新、计算机、传媒及部分周期行业。
- 风险提示包括历史数据对未来的局限性及统计误差等。
深度阅读
国泰海通|策略报告深度解读:Q3主动基金动向——大幅加仓AI硬件
---
一、元数据与报告概览
报告标题: Q3主动基金动向:大幅加仓AI硬件
发布机构: 国泰海通证券研究所
发布日期: 2025年10月30日
作者: 方奕、田开轩、张逸飞(分析师),陶前陈(研究助理)
研究对象: 2025年第三季度主动基金持仓动向,重点分析A股与港股市场的配置变化,尤其是基金对TMT产业链及AI硬件的显著增仓状况。
核心观点:
- 2025年第三季度,主动基金重仓市值创新高,达到7.23万亿元,环比增长21.7%;其股票仓位及持仓集中度(CR20)均显著提升。
- 主动基金集中加仓TMT(科技、媒体和电信)产业链,尤其是电子、通信等行业表现极其活跃,电子行业实配比例创历史新高。
- 与此形成对照,消费和金融板块遭遇减配,反映基金风格向成长科技倾斜调整。
- 基金发行接近拐点,受益于市场回本效应和指数关键点位的突破,整体行情有望在未来扩散。
- 港股配置比例略降,但依旧重点增配AI龙头和创新药板块。
- 报告强调风险需关注历史数据的未来指导局限及统计和测算误差问题。[page::0]
---
二、逐节深度解读
1. 报告导读与概览
报告开篇指出,2025年第三季度主动基金在A股市场上重仓市值达到历史最高,持仓集中度也顯著提升,显示资金关注度和配置决心增强。主动基金特别加倉TMT产业链,且持仓结构从主板向创业板、科创板倾斜,反映出对成长性及创新型企业的偏好。同时,消费和大金融板块遭遇减配,这体现了对景气度变化的敏感反应。整体市场环境中,基金回本效应明显,叠加宽基指数突破关键点位,市场投资风格因此偏向科技成长板块,周期行业结构性机会也开始显现。
逻辑与依据:
- 通过重仓市值及股票仓位指数定量展示资金活跃度。
- 持仓集中度(CR20)提高反映出主动基金对优质赛道的高度集中布局。
- 产业链细分,则结合下游应用与资本开支拉动,特别是AI硬件带动的TMT板块受益显著。
- 与此同时,受行业景气度下滑和内生需求疲软影响,传统消费、银行板块减配。
- 基金发行面临拐点关联到市场流动性和收益的双重改善,构成行情加速扩散可能。[page::0]
2. 行业配置分析
- TMT与中游制造大幅增配:电子、通信、电新、有色行业份额显著提升,其中电子行业实配占比达25.5%,创历史新高,超过2021年牛市电力设备高点(20.3%)。
- 周期板块分化明显:有色金属受流动性宽松和出口扰动影响,价格上涨推动资金流入,而周期中基化类板块减配。
- 金融和消费板块持续减配:金融领域内非银板块获增配支撑证券及多元金融业务,上游银行和地产遭减配。消费品板块整体走弱,家电、汽车、食饮和医药品种减仓,主要因国补透支耐用品与内生动力不足。
推理基础:
- AI产业的资本支出明显拉动通信、电子等细分领域资金流入。
- 周期商品价格受全球宏观流动性及贸易因素影响,导致周期板块内部表现不一。
- 消费端属于景气度调整阶段,资金轮动向业绩及成长确定性更强的板块转移。
关键数据:
- 电子行业实配比例升至25.5%。
- 2021年电力设备实配比例历史高点20.3%。
- 金融和消费板块出现显著减配趋势。
以上数值反映了基金在产业链中结构性资金流向和风格偏好变化。[page::0]
3. 港股配置动态
- 主动基金南下配置港股持续增加,重仓规模环比增长635亿元,达到3818亿元,但由于A股加仓更为强劲,港股实配比例略降至18.7%。
- 行业上重点增配商贸、医药、有色板块,特别是AI云厂商和创新药龙头。
- 同时,社服、通信、轻工等板块遭到减配,消费类企业如潮玩和外卖业务受行业竞争影响显著,资金减少。
逻辑依据: 港股作为连接全球资本与中国市场的窗口,其配置增加反映海外投资者及资金对龙头科技创新及医药行业的认可,同时消费领域的减配表明该部分板块短期承压。
数据指标:
- 港股重仓规模3818亿元,环比+635亿元。
- 港股比例18.7%,环比小幅下降。[page::0]
4. 基金发行与行情展望
报告重点指出基金发行可能出现新的拐点,原因包括:
- 基金回本效应显著:近半年至近三年间普通股票型基金的收益率正比例均在70%以上,最高达97.1%。
- 上证指数突破重要整数关口4000点,激发资金信心。
- 电子等科技板块配置已达极致,意味着资金可能向其它“仓位偏低且业绩偏强”的科技子板块和周期行业扩散。
推断基础: 基金的回本效应带来更多资金涌入,指数关口突破则具象市场情绪和资金面状况,有望形成良性循环,催生行情加速扩展。[page::0]
5. 风险提示
- 历史数据对未来市场走势的指导性不足,存未来不确定性。
- 数据统计口径存在差异可能影响结论的准确性。
- 测算误差亦可能导致偏差。
报告谨慎地指出这些风险,提醒投资者注意数据和结论的局限性。[page::0]
---
三、图表深度解读
报告中并未直接提供具体图表数据细节,但叙述涉及以下关键视觉和统计数据点:
- 主动基金重仓市值趋势图: 7.23万亿元,环比+21.7%。该数据表现了基金资产规模的快速增涨,直观反映市场资金热度和积极性。
- 股票仓位及CR20集中度指数: 股票仓位85.6%,CR20持仓集中度环比+6.3%。这些指标定量表达基金持仓的活跃程度和头部集中的投资风格。
- 行业实配比例柱状对比图: 电子行业实配比例25.5%,2021年牛市电力设备最高20.3%的对比,突显科技板块此轮资金流入的历史性深度。
- 港股重仓市值及行业分布饼图或条形图: 3818亿元规模和18.7%占比说明南下资金规模及其配置结构,体现主动基金对港股的重视与调整。
这些数据若配图,将为投资者提供直观理解基金资金流向与行业倾向的视觉证据,帮助捕捉市场热点和趋势变化。[page::0]
---
四、估值分析
报告主要关注行业配置和基金仓位变化,没有详细披露具体估值模型(如DCF、P/E等),但通过提及指数关键点位(如上证指数4000点突破)及基金回本效应,间接体现了对市场整体估值水平和资金情绪的判断。整体上,报告认为当前市场估值伴随业绩改善和技术成长性企稳,有推动基金持续增配的基础。
---
五、风险因素评估
报告识别的主要风险:
- 历史数据向未来的指引不足: 即便历史基金仓位和配置带来参考价值,但市场环境不断变化,未来行情不一定重复以往走势。
- 数据统计和口径偏差: 基金持仓数据多来自公开披露,存在统计周期延迟或统计口径不统一风险。
- 测算误差: 各类持仓比例和仓位数据皆经模型测算,存在计算误差影响判断。
这些风险提示趋于谨慎,提醒读者理性解读报告结论及投资建议,维护稳健投资理念。[page::0]
---
六、批判性视角与细微差别
- 报告对基金加仓TMT及电子行业表现“极致”形容多次,可能带有一定积极偏向,应警惕因过度集中引发的波动风险。
- 军工板块被明显减配,原因中提及“内卷压力大”和“阅兵催化兑现”,该结论对军工短期资金面压力揭示较为精准,显示报告对不同细分行业具备深入趋势把握。
- 报告多次强调行情有望扩散,但未给出具体扩散路径的定量判断,如成长板块哪些具体子行业能首当其冲,存在一定模糊。
- 数据可信度问题与测算误差在风险部分提及,说明作者对自身数据的限制有意识,但未能量化其对结论的具体影响。
- 报告对消费减配的解释聚焦于国补透支和内生动能不足,体现对宏观经济政策与消费需求深刻理解,但消费行业的未来潜力空间似未充分探讨。
整体,报告展现权威专业水平,但对部分观点持较乐观态度,投资者需结合多方信息审视其判断。
---
七、结论性综合
国泰海通证券2025年第三季度主动基金持仓研究报告详尽揭示了当季基金资金流向与行业偏好的结构性变化。基金重仓规模创新高,股票仓位及持仓集中度均显著上升,体现了市场回暖背景下资金对优质科技成长板块的高度青睐。TMT产业链中的电子、通信等行业资金流入达到历史高位,显示AI硬件等技术驱动产业正成为布局核心。与此同时,传统消费及大金融板块普遍被减配,反映资金风格由防御转向积极成长及创新驱动。港股配置虽略有回落,但依旧优先布局创新药和AI行业龙头。
基金发行接近历史回本和指数突破的重要拐点,加之科技和部分周期板块业绩改善,为行情扩散奠定坚实基础。但报告也提醒数据测算误差及历史可比性不足所带来的风险。整体而言,基于行业实配比例和资金流向的分析,报告勾勒出明晰的资金增配路径和投资风格转变,表明市场正处于从结构调整向规模扩展的关键周期,给予投资者明确的行业洞察与前瞻指引。[page::0]
---
以上分析旨在全面解构报告内容,深入剖析关键数据和逻辑链,结合行业与资金面动态,为投资决策提供深入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