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 TMT 板块持仓、 性价比如何了?——量化指标体系观察速递
创建于 更新于
摘要
本报告通过量化指标体系分析当前TMT板块持仓状况与性价比。AI概念股自年初以来上涨23.9%,明显优于非AI概念股9.2%。基金仓位显示TMT板块仅处于历史32%分位,有加仓空间;短期内板块成交拥挤度较高。计算机、传媒、通信细分行业的上行动量处于历史高点,赚钱效应明显。长期看,数字经济尤其2B端数字经济具备较强比较优势,A股含AI量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市值占比8.8%远低于互联网和新能源历史峰值水平,未来AI产业链价值释放空间广阔。[page::0][page::1][page::3][page::5]
速读内容
年初以来AI概念股表现优异 [page::0][page::1]

- AI概念股整体上涨23.9%,显著高于非AI概念股9.2%。
- 计算机、通信、传媒等行业AI市值占比持续上升,表明市场认可度提升。
- 基金仓位数据显示TMT板块当前仓位为17.49%,处于2010年以来32%分位数,仍有加仓空间。
TMT板块仓位与成交活跃度变化 [page::2]

- 3月23日TMT板块环比3月21日仓位略微下降0.3个百分点,短期成交拥挤度较高。
- 其他板块如食品饮料、机械设备等仓位变化趋势各异,显示出行业分化。
计算机、传媒、通信行业上行动量达到历史极值 [page::3]

- 3月16日以来,上行动量快速启动,传媒板块上行动量指标达到历史极值。
- 计算机和通信板块也接近历史高位,体现出行业强烈的市场资金活跃度。
强势股占比指标显示赚钱效应持续提升 [page::4]

- 截至3月23日,计算机、通信、传媒板块MA60强势股占比分别为92%、90%、86%。
- 赚钱效应达历史高位,短期内板块内个股表现普遍向好。
AI产业链市值分布及未来潜力 [page::5]

- 沪深300中AI概念股涵盖TMT行业及传统行业中智能化相关公司,代表多元化产业布局。

- 2023年3月23日AI概念股市值占比8.8%,明显低于历史上互联网(30.6%)与新能源(约30%)峰值水平。


- 仍处于产业早期阶段,数字经济尤其2B端潜力巨大,未来产业数字化和智能化将深化,推动A股AI市值提升。
投资提示与风险提示 [page::0]
- AI相关政策与技术进展是驱动力,短期TMT板块有波动风险。
- 注意基金仓位测算误差及政策执行偏差带来的不确定性。
深度阅读
申万宏源——2023年3月24日TMT板块持仓与性价比详尽分析
---
1. 元数据与报告概览
- 标题: 当前 TMT 板块持仓、性价比如何了?—量化指标体系观察速递
- 发布机构: 申万宏源证券研究所
- 日期: 2023年3月24日
- 作者: 黄子函、傅静涛、王胜
- 研究支持: 韦春泽
- 主题: 研究聚焦A股市场中TMT(科技、传媒、电信)板块在AI浪潮推动下的持仓动态、价格表现及性价比,重点观察AI概念股的短期情绪与长期市值占比情况,探讨数字经济与AI产业发展对行业的影响。
核心论点摘要:
- 年初以来,A股中的AI概念股整体涨幅明显优于非AI概念股(涨幅23.9% vs. 9.2%)。
- TMT板块持仓环比上季度(22Q4)增加1.4个百分点,但仓位整体仍处于历史低位分位(32%),显示未来存在加仓空间。
- AI相关主题活跃度创新高,板块成交拥挤度达到历史高点,短期内市场情绪热烈。
- 长期看,数字经济和产业数字化是中国相对竞争优势所在,AI在2B端的渗透率和效用仍有很大提升空间。
- A股整体AI市值比重目前仅8.8%,远低于历史上互联网和新能源等概念占比的峰值,显示未来产业链扩张潜力。
- 风险包括基金仓位测算误差、政策落地及技术发展不及预期等因素。
报告总体呈偏积极判断,并在量化数据和趋势指标上,展示了TMT与AI相关板块的较高活跃度与潜在增长空间,重申数字经济和AI作为未来的核心产业方向[page::0] [page::1].
---
2. 逐节深度解读
2.1 投资提示与短期行情观察
- 计算机、传媒、通信等低仓位板块因困境反转预期而被市场关注,同时数字经济政策和海外AI产品推动叠加催化,相关主题投资热度大幅飙升。AI概念股2023年初至报告发布上涨23.9%,明显跑赢非AI概念股的9.2%。
- 基金层面,公募基金对TMT板块的加仓带动环比上涨1.4个百分点,但当前的绝对持仓率仅17.49%,处于2010年以来的32%分位,显示尚有较充足的加仓空间。短期日度仓位出现小幅回落,或因交易拥挤所导致。
- MACD指标显示自1月30日ChatGPT启动以来,计算机、传媒、通信板块上行动能迅速提升,2月初达到阶段高点,随后有所回落。但自3月中旬以来随着GPT-4和相关AI产品发布,产业内资金又开始轮动,传媒板块已达历史上行动能极值,计算机和通信亦接近历史极值。
- MA60强势股占比指标中,计算机、通信、传媒等板块的赚钱效应极为显著,三个板块分别接近92%、90%和86%的历史极高水平,显示优质标的的广泛上涨特征。
这些数据和指标综合表明,AI概念和TMT板块短期内呈现明显活跃和上涨态势,市场情绪和资金流动性均表现活跃但存在拥挤风险[page::0] [page::3] [page::4].
2.2 长期产业趋势与竞争优势分析
- 数字经济,尤其是面向企业端(2B)产业数字化,是中国未来具比较优势的产业发展方向。
- AI竞争的三大核心维度为算力、模型与数据。虽然中国在算力和模型上尚存一定差距,但在数据监管方面拥有制度优势,尤其是企业端数据整合能力有望领先全球。
- 当前AI爆款应用多数以“围绕人与服务”的应用为主,产业组织形式未出现根本性革新,归因于海外数据来源受限。若中国能率先突破数据整合瓶颈,将进一步巩固制造业优势,并驱动更多数字经济竞争力。
- A股也涵盖丰富的“传统行业智能化”相关公司,沪深300的AI概念股中含TMT行业及机械、家电等传统行业智能化领军企业。
- 数字经济2B端的渗透率低但边际效用大,结合中国比较优势预示未来该板块将有很大的成长和布局空间。
总体逻辑依托中国政策导向和技术生态现状,判断AI及数字经济长远发展潜力大、市场份额有待拓展的结论明确且合理[page::0] [page::5].
2.3 风险提示
- 基金仓位测算存在一定误差,可能影响对市场持仓动态的准确判断。
- 政策落地不及预期可能制约行业发展节奏,尤其是数字经济相关政策的实施效果不明朗。
- 技术进展可能未达到市场预期,尤其是在关键技术(算力、模型)上的突破滞后,将影响产业推广和估值。
风险识别较为全面,但未对发生概率进行详细定量说明,暗示投资者需高度关注后续政策与技术动态[page::0].
---
3. 图表深度解读
图1(page 1)——AI概念股与非AI概念股年初以来涨跌幅比较
- 内容描述: 图表清晰对比了2023年以来A股中AI概念股整体上涨23.9%,非AI概念股涨幅仅为9.2%。
- 数据解读: AI概念股表现明显超出市场平均水平,显示市场对AI主题股的热度提升,潜在推动力包括数字经济政策密集、ChatGPT等外部驱动力释放。
- 联系文本: 支持报告中年初以来AI概念股持续活跃及资金流入的论断,凸显主题投资的显著性和持续性。
---
图2(page 1)——行业AI概念市值占比及涨幅表现
- 内容描述: 表格展示了多行业AI概念市值占比从2022年10月底至2023年3月底的变化趋势,及AI概念股年初以来涨跌幅,对比非AI概念涨幅。
- 关键数据:
- 计算机板块AI概念占比从41%上升至44%,年初涨幅达41%,远超非AI板块29%。
- 传媒行业AI占比提升至17%,涨幅高达49%。
- 通信板块AI占比24%,涨幅36%。
- 整体AI概念占比从8%升至9%,涨幅23.9%,非AI概念为9.2%。
- 趋势解读: AI概念覆盖面持续扩大,涨幅领先反映主题资本流入逐步深化,尤其传媒及计算机获益显著。
- 限制及假设: 行业AI概念归属基于公告频次,有一定主观划分,AI内涵可能随时间演变。
---
图3(page 2)——短期仓位动态变化
- 内容描述: 展示整体仓位及细分板块包括TMT、食品饮料、医药生物等在2022年12月至2023年3月期间的每日仓位变化趋势。
- 关键趋势:
- TMT仓位从16.1%提升至3月23日的17.5%,但短期内3月23日比3月21日略减0.3个百分点。
- 医药生物仓位15.1%附近略有下降。
- 港股仓位由2月底的6.6%涨至3月23日的7.6%。
- 解读: 高频数据确认TMT板块吸引资金介入,但也显示短期交易拥挤导致资金小幅波动。食品饮料等防御性板块仓位波动较小。
---
图4(page 3)——行业上行动量扩散指标
- 内容描述: 计算机、传媒、通信板块从2022年7月至2023年3月的上涨和下行动量扩散指标趋势。
- 关键观察: 2023年3月以来,三大行业上行动量明显回升(图中蓝线),传媒的上行动量指标已达到历史峰值。
- 解读: 表明近期AI相关行业股价上涨动力强劲,市场情绪集中且有较强的爆发势头。对比下行动量指标较低,显示市场偏多情绪明显。与文中短期行情叙述高度吻合。
---
图5(page 4)——MA60强势股占比(个数、市值、成交额)
- 内容描述: 各行业截至3月23日的MA60强势股比例,包括计算机(92%),通信(90%),传媒(86%)等指标变化对比3月17日数据。
- 关键内容: 多数TMT子行业强势股占比呈继续扩散,成交额动量强劲,显示多数个股的趋势仍一片向好。
- 分析说明: 高比例强势股意味着板块上涨靠的是普遍性赚钱效应而非小范围个股,增强了行业整体趋势的稳定性和可靠度。
---
图6(page 5)——沪深300主要人工智能概念股名单和市值权重
- 内容描述: 具体列举了沪深300中AI概念股,既包括计算机、传媒、通信行业巨头,也包括传统行业智能化方向代表企业。
- 重点: 中国电信、迈瑞医疗、上汽集团、科大讯飞、美的集团等权重不低的标的均为重要代表,体现AI应用的多样性和产业链广泛覆盖。
- 市场意义: 指出A股中AI概念不仅限于高科技企业,而是涵盖“传统行业智能化”,表明AI发展扩散趋势明显。
---
图7(page 5)——AI概念股票市值及比例历史趋势
- 内容描述: 2020年至2023年3月23日AI概念股总市值(亿元,蓝柱)及其市值占比(占A股总市值的比例,红线)的发展趋势。
- 关键数据: AI概念股市值由2020年初的约2800亿增至4.41万亿,市值占比从约5%增长至8.8%。
- 分析: 市场对AI概念认同度逐年提升,但绝对占比仍远低于互联网或新能源历史峰值,显示后续成长空间大。
---
图8和图9(page 6)——互联网及新能源概念行业市值占比历史对比
- 内容描述: 互联网概念在2015年最高达30.6%,新能源在2021、2022年分别达30.6%和31.2%。
- 意义: 对比说明当前AI概念占比尚处于较低阶段,逻辑上具备成长空间和市场扩散潜力。
- 对未来推断支持: 结合AI的技术与政策发展规律,推断其可能经历类似互联网和新能源的高速成长及市值扩张。
---
4. 估值分析
本报告未明确披露具体的估值模型或目标价。报告重点聚焦于量化持仓数据、情绪指标和市值占比进行系统性判断。因此估值方面主要依托主题板块活跃度、市值提升及相关政策背景,进行定性和半定量分析,没有提供DCF、市盈率等估值模型细节。
---
5. 风险因素评估
- 基金仓位测算误差:高频仓位估算受限于数据精度与模型假设,可能造成持仓判断偏差。
- 政策落地不及预期:数字经济与AI相关政策实施节奏、力度及配套效果对行业成长有重大影响。
- 技术发展不及预期:AI算力、模型创新等关键技术突破速度影响应用推广。
- 其他潜在风险:市场短期交易拥挤带来的波动加剧,估值波动风险。
报告客观列明这些主流风险项,提醒投资者需关注外部环境和技术进展,不宜单纯依据当前活跃度做决策[page::0].
---
6. 批判性视角与细微差别
- 报告偏重强调AI及TMT板块的成长潜力与加仓空间,但同时也提示仓位测算和政策、技术风险,表现相对平衡。
- 短期活跃数据驱动的上涨可能增加交易拥挤风险,投资者需警惕过热导致的波动。
- 估值层面未作深入展开,缺少对当前估值水平合理性的评估,投资者需结合其他研究获取更完整估值判断。
- AI概念股市值归属依赖公告频次,存在定义变动风险,数据存在一定主观性。
- 产业竞争优势分析指出技术差距与数据监管两大维度,视角较为全面,但缺少对海外技术快速追赶的可能性分析。
整体报告逻辑结构严谨,观点谨慎,相对稳健,但后续需关注宏观和政策变量的影响。
---
7. 结论性综合
申万宏源2023年3月24日的研究报告通过量化持仓、情绪指标、行业市值占比及历史对比等多维度数据,展示了A股TMT板块尤其是AI概念股在短期资金流入及上行动能方面的强劲表现。AI概念股2023年以来累计上涨23.9%,远超非AI概念股9.2%,显示市场对数字经济及AI发展的高度认可。
公募基金持仓数据显示,尽管TMT板块环比22Q4有1.4个百分点加仓,但绝对仓位仍然仅处于历史低位分位(32%),表明长期资金仍有较大调仓潜力。从技术指标(MACD、MA60强势股占比)看,板块的上涨动力和赚钱效应均达到或逼近历史峰值,标志市场情绪高涨但拥挤度亦显著。
长期来看,数字经济尤其是2B产业数字化领域是中国的相对竞争优势所在,AI核心竞争维度虽在算力和模型略有不足,但中国的数据制度优势可能促使企业端数据整合领先全球,从而加速智能制造和数字化转型,巩固中国制造竞争力,推动产业链扩张。
尽管当前AI概念股市值占比8.8%,远不及互联网和新能源历史峰值的30%以上,表明未来市场空间仍大。报告列举了具体AI概念股涵盖TMT主业和传统行业智能化,说明整个产业链生态初具规模。
风险方面,基金仓位测算误差、政策落实及技术发展存在不确定性,短期市场拥挤同样可能增加波动风险。
整体而言,报告基于详实数据,态度积极审慎,指出TMT与AI板块性价比尚存,建议关注数字经济发展动向及政策技术进展,适度布局相关主题,关注趋势性投资机会。其详尽的量化指标解读和历史对比,为投资者理解当前TMT及AI板块的成长态势和潜在风险提供了坚实的分析框架。
---
主要图表汇总
- 图1:年初以来AI概念涨幅(23.9%)显著跑赢非AI板块(9.2%)。
- 图2:TMT行业AI概念市值占比逐步提升,2023年3月达9%,但整体TMT仓位仅17.49%,处于历史32%分位。
- 图3:3月23日TMT仓位较3月21日略有回落,反映短期交易拥挤。
- 图4:计算机、传媒、通信行业3月中上行动量快速启动,传媒已达历史极值。
- 图5:MA60强势股占比高达90%+,行业赚钱效应良好。
- 图6:沪深300AI概念股分布广泛,涵盖TMT原生行业与传统行业智能化龙头。
- 图7:AI板块总市值及占比持续提升至当前较高但仍不到互联网新能源高峰的三分之一。
- 图8&9:互联网、新能源曾站上30%的市值占比,为AI未来成长提供参考标杆。
---
此次分析详尽涵盖了报告的结构、数据、行业趋势与风险,系统性剖析突出了AI及数字经济在A股中的重要意义及未来潜力,同时指出短期市场拥挤风险及估值缺乏明晰的局限。该报告适合投资者作为理解当前TMT板块动态及决策参考的重要资料来源[page::0] [page::1] [page::2] [page::3] [page::4] [page::5] [page::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