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银河汽车】2025年中期策略 智驾推动从单 产品转向生态协同竞争

创建于 更新于

摘要

报告分析2025年上半年汽车行业表现,指出乘用车销量同比增长6.7%,零部件产业链整合加速,芯片及低碳制造是重点。智驾平权推动竞争格局集中,传统主机厂与零部件厂向人形机器人、无人驾驶物流车等新兴产业延伸,固态电池2027年进入规模化量产。风险包括销量不及预期、竞争加剧、新兴产业发展放缓等 [page::0][page::3][page::6][page::14][page::19]。

速读内容


2025H1汽车行业回顾与估值分析 [page::1][page::2]



  • 2025年以来汽车指数涨幅6.8%,位列Wind 30个行业第五,零部件和摩托车板块表现亮眼。

- 乘用车板块PE为35.68,PB为3.40,高于历史均值,受益于以旧换新政策提振销量及智驾平权推动成长属性。
  • 零部件板块估值回升但仍低于历史均值,受益于人形机器人产业链需求扩展。

- 商用车和摩托车板块估值偏低,摩托车出口增长推动估值提升。

乘用车销量稳增长,30万元以下车型销量占比提升 [page::3][page::4][page::5]



  • 2025年1-4月国内汽车销量增长12.5%,出口增长6.0%。政策刺激及新能源车下乡助推内需。

- 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达42.7%,同比提升10.2个百分点。
  • 以旧换新政策对30万元以下车型销量提振显著,30万元以下车型销量占比增至84.1%。

- 低价位微小型车销量高增,市场呈哑铃型结构,自主品牌市占率提升至60.6%。

新能源乘用车市场集中度提升,智驾平权驱动头部集中 [page::7][page::8][page::9]



  • 2025年乘用车新能源渗透率预计全年达57.6%,下半年受政策利好实现抢装。

- 新能源CR3集中度超过50%,呈现头部集聚趋势,吉利、小米等新势力快速增长。
  • 智驾平权下,高阶智能驾驶在10-30万元车型快速普及,20-30万元车高阶智驾渗透率达46.1%。

- 高阶智能驾驶推高整车成本和研发投入,进一步推动竞争格局集中,淘汰落后企业。

摩托车及商用车出口和新能源转型持续提振 [page::9][page::10][page::11]



  • 摩托车出口同比增长强劲,超大排量车型出口多点开花,依赖北美、欧洲减少,市场韧性好。

- 商用车市场小幅增长,货车与客车同比分别增长2.7%和5.2%,新能源重卡渗透率超20%。
  • 传统商用车企新能源市场份额加速提升,客车龙头宇通份额稳定提升。


零部件产业链整合提速,关注智驾零部件增长潜力 [page::12][page::14]



  • 原材料涨价和价格战压力推动零部件企业加强上下游整合、收购新业务,增强韧性。

- 智驾平权带动激光雷达、域控芯片市场快速增长,禾赛、华为、速腾聚创激光雷达三巨头市场份额91%。
  • 域控芯片方面,地平线J6系列芯片合作品牌广泛,市场份额有望快速提升。


人形机器人和无人配送物流车产业快速发展,产业链技术相通带动多领域协同 [page::14][page::15][page::16][page::17][page::18]



  • 人形机器人应用从工业制造起步,规模预计2030年达2383亿,2040年市场近3万亿元。

- 技术架构与汽车智能驾驶高度相通,汽车产业链公司全面布局人形机器人全产业链。
  • 无人物流作为物流运输重要方向,市场规模快速提升至趋近1.5万辆,经济性优势明显。

- 无人物流车零部件环节需求爆发,重点关注传感器、芯片、线控底盘核心零部件。

固态电池技术突破与量产提速,助力电动化加速转型 [page::18]

  • 领先电池厂商及主机厂已启动固态电池小规模试车,预计2027年实现规模化量产。

- 预计初期主要应用中高端B+级车型,提高续航及安全性,推动电动车性能提升。
  • 比亚迪、广汽、吉利、上汽等主机厂布局固态电池研发及产业链合作。


投资建议与风险提示 [page::18][page::19]


| 指数 | PE(TTM) | 10年历史分位点 |
|-------------|---------|----------------|
| 汽车(ZX) | 28.70 | 86.89% |
| 乘用车(ZX) | 35.68 | 93.15% |
| 零部件(ZX) | 25.52 | 39.73% |
| 摩托车(ZX) | 23.79 | 40.90% |
| 商用车(ZX) | 16.08 | 9.78% |
  • 预计2025年汽车整体销量稳定增长,智驾平权、人形机器人等新兴产业赋能,板块估值提升空间充足。

- 关注新能源渗透率提升与头部品牌集中趋势,零部件高价值环节及人形机器人领域投资机会。
  • 风险包括国内销量不及预期、市场竞争加剧、出口放缓及新兴产业发展不确定性。

深度阅读

【中国银河汽车】2025年中期策略——智驾推动从单一产品转向生态协同竞争 深度分析报告



---

一、元数据与报告概览


  • 报告标题:【中国银河汽车】2025年中期策略 智驾推动从单一产品转向生态协同竞争

- 作者:石金漫(首席分析师)、秦智坤(助理分析师)
  • 发布机构:中国银河证券研究院

- 发布时间:2025年6月23日
  • 研究主题:聚焦中国汽车行业2025年上半年表现及下半年展望,深入解读汽车乘用车、零部件、摩托车、商用车板块的市场表现及趋势,重点分析智能驾驶(智驾)推广带来的行业竞争格局变化及生态协同发展,同时关注新兴产业如人形机器人、无人驾驶物流车及固态电池的发展。


核心论点
  • 2025年上半年汽车行业板块涨幅居前,销量稳步提升推动经营向好。

- 下半年产业竞争从单一产品竞争逐渐转向生态协同竞争,智能驾驶的普及(智驾平权)推动行业竞争格局进一步集中。
  • 新兴技术和业务领域(人形机器人、无人驾驶物流车、固态电池)成为新的增长引擎。

- 综合政策推动(以旧换新、新能源汽车下乡、购置税优惠即将到期)支撑内需持续走强。
  • 重点关注零部件产业链加速整合,技术创新及成本管控成关键,智驾相关零部件如激光雷达、智能芯片市场快速扩张。


报告明确提出,汽车板块整体估值水平上升,尤其是乘用车与零部件板块受益于政策及行业技术提升而估值处于历史较高位置,但商用车及摩托车估值相对较低,具备较好投资价值。报告评价汽车板块当前具有较高资产配置价值,建议关注具有技术及市场领先优势的头部企业。

---

二、逐节深度解读



1. 【2025年上半年(H1)回顾】



1.1 汽车板块整体表现


  • 汽车指数(ZX)自年初以来上涨6.8%,在30个一级行业中排名第五位,受到零部件和摩托车板块表现亮眼的驱动。[page::0][page::1]

- 4月市场曾受中美加征关税事件影响短暂调整,但行情迅速反弹,反映出汽车行业基本面稳健。(附图1显示行业涨跌幅排行,汽车板块涨幅显著)[page::1]

1.2 估值情况分析


  • 汽车板块PE 28.70,PB 2.89,均高于自2015年以来的历史均值(PE 22.55,PB 2.33),其中乘用车板块PE高达35.68,PB达3.40,主要受比亚迪H股送转股及智能驾驶技术提升拉动。[page::2-3]

- 汽车零部件板块PE25.52,略低于历史均值,但随着人形机器人领域投资热情提升,估值持续回升。
  • 商用车及摩托车板块估值相对较低,商用车PE仅16.08,受国内需求承压制约;摩托车估值受益于出口带来的盈利提升走势向好。[page::3]


(图示详细展示了各板块PE/PB的历史走势,清晰反映了2025年估值提升趋势)。

1.3 销量与市场结构


  • 2025年前4个月汽车总销量同比增长11.2%,国内及出口市场双轮驱动;国内销量同比12.5%,以旧换新政策发挥了主导作用,占汽车销量补贴量的约30%。[page::3-4]

- 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大幅增长46.2%,渗透率提升至42.7%。
  • 汽车4S店网络规模出现首次下降,自主新能源品牌占比57%,合资品牌份额下降,渠道结构优化有利推动新能源转型及自主品牌市占率提升。[page::4]


1.4 价格带与车型结构分析


  • 以旧换新政策对30万元以下车型提供明显销量提振,低价车型销量占比提升4.1个百分点,达到84.1%。

- 分动力形式来看,新能源车低价段销量增长尤为显著(10万元以下新能源车销量同比+110.8%),燃油车销量相对承压。
  • 乘用车市场呈现哑铃型结构,A00、A0级别车型销量高增长,反映低价小型车优势明显。自主品牌贡献主要销量增长,自主品牌市占率提升7.8个百分点至60.6%,自主品牌大规模替代合资/外资品牌,头部自主品牌领导市场增量。[page::5]


1.5 制造端经营情况


  • 汽车制造业营收同比增长6.9%,利润总额同比下降5.1%,价格战及上游成本传导对盈利带来压力。

- 碳酸锂价格下降对成本节约贡献明显,2025年1-4月碳酸锂价格从7.5万元/吨下降至6万元/吨,降低了新能源汽车成本3-5%,缓解价格战压力,助力利润降幅收窄。[page::6]

---

2. 【2025年下半年(H2)展望】



2.1 乘用车市场展望


  • 预计2025年Q3/Q4乘用车销量同比增长4.2%和1.6%,全年增速达6.7%(2939.6万辆)。

- 以旧换新、新能源汽车下乡及购置税优惠今年年底到期三重利好政策叠加,支持市场需求。
  • 新能源汽车下乡销量预计900万辆,新能源车全年渗透率将提升至57.6%,其中国内超过60%。

- 合资燃油车渠道收缩明显,市场供给结构调整进一步推动新能源渗透率快速提升。
  • 新能源乘用车市场份额持续集中,市场份额向头部3-5名主机厂集中,如比亚迪、吉利、通用、小鹏,小米等成为主要增长动力。[page::6-9]


2.2 智能驾驶(智驾平权)趋势


  • 智能驾驶高级辅助功能向10-30万元级别车型快速渗透,2025Q1搭载高速NOA及以上功能车型占16.8%,较2024年显著提升。

- 智驾平权推动整车BOM成本上升,加大算力、算法等研发投入,对车企成本控制和研发能力要求增强。
  • 高度同质化导致技术差距缩小,品牌认知度成为关键竞争优势,竞争格局更加集中,落后车企可能被淘汰。[page::9]


2.3 摩托车板块


  • 出口市场高增,尤其是大排量摩托车出口同比增长106.4%,出口市场向拉美、东南亚、中亚多元化,依赖传统欧美市场降低,竞争与贸易风险降低,行业景气度提升显著。[page::9-10]


2.4 商用车市场


  • 商用车以旧换新细则陆续落实促使下半年销量回暖,2025年预计同比增长3%,其中货车和客车增速均向好。

- 新能源重卡与客车增长显著,新能源重卡渗透率提升至20%以上,传统车企加速追赶新能源技术,客车领域龙头宇通强者恒强。[page::10-12]

2.5 零部件产业链


  • 主要原材料价格上涨(铝、橡胶)和行业价格战压力导致零部件厂商利润受压,成本压力增大。

- 零部件企业积极通过产业链上下游整合和并购扩大规模,拓展新业务(如人形机器人)、新客户,提升采购规模实现降本增效。
  • 智能驾驶相关零部件(激光雷达、域控芯片)市场高速增长,龙头厂商市占率提升。

- 新兴领域布局积极,包括人形机器人关键零部件(检测、决策、执行、驱动等)均已覆盖,为零部件行业打开成长新空间。[page::12-16]

2.6 新兴产业展望


  • 人形机器人:技术进步显著,订单增加明显,应用场景从工业制造起步,将来扩展至商业和家庭服务。产业链与汽车智能驾驶高度相关,汽车整车与零部件产业链为人形机器人成长提供良好基础。

- 无人驾驶物流车:市场需求爆发,2024年销量突破1.5万辆,主要集中于城市配送,未来干线物流市场潜力大。零部件环节如传感器、芯片、线控底盘成为利润增长点。
  • 固态电池:头部电池企业与车企加快研发及试装,预计2027年规模化量产,带动电动车续航和安全性能大幅提升,促进乘用车电动化转型加速。[page::14-18]


---

3. 图表深度解读


  • 行业涨跌幅排名(图表第一页)显示2025年上半年汽车行业位列第五,涨幅约6.8%,表现稳健。

- 汽车板块估值走势(图表2-3页)清晰展示PE和PB值短期上升,特别是乘用车板块,反映市场对智能驾驶和人形机器人技术进步的认可。
  • 销量结构(图表4-5页)显示国内外销量双增长、新能源汽车快速渗透、以旧换新政策对30万元以下车型促进明显,A00/A0级车型销量高增支撑市场哑铃型结构特征。

- 品牌与市场份额(图表5-9页)反映自主品牌国内市场份额持续提升,新能源市场集中度向头部3-5名厂商集中。
  • 摩托车出口与结构(图表10页)展现大排量车型出口高增,出口市场多元化,促进行业弹性改善。

- 商用车销量及新能源渗透(图表11-12页)指出商用车市场的新能源转型加速,传统车企份额提升趋势明显。
  • 零部件价格走势(图表12页)显示铝价与橡胶价格上涨,增强成本控制压力。

- 激光雷达与芯片市场结构(图表14页)集中度高,禾赛科技、华为、速腾聚创为主导,智驾芯片市场英伟达与地平线等竞争激烈。
  • 新兴产业(机器人与物流解决方案图表15-18页)完整展现产业链布局格局,配套龙头众多,彰显成长潜力。

- 2025年及未来固态电池研发量产节点(图表18页)具体罗列主要车企及量产预期展望。

(所有图表均详细佐证文本观点,逻辑严密,数据准确,为报告主张提供坚实支撑。)

---

4. 估值分析


  • 目前报告未见传统DCF等财务模型估值方法,但通过PE、PB等市场估值指标反映行业资产配置价值。

- 乘用车板块PE处于近10年高点,反映市场对头部企业未来成长性的认可。
  • 零部件、商用车、摩托车板块估值较低,具备一定估值修复空间,投资建议即基于此。

- 报告强调智能驾驶、机器人等新兴产业的发展驱动市场对相关板块重新定价的预期,是推高估值的核心因素。
  • 敏感性分析未见明确披露,但结合产品升级速度、政策变动、价格战程度等因素可推断为主要影响变量。


---

5. 风险因素评估



报告详细列明四大风险:
  1. 国内销量不及预期风险:受宏观经济下行、消费疲软影响,内需可能面临压力。[page::19]

2. 市场竞争加剧风险:产能过剩导致价格战激烈,利润空间压缩。[page::19]
  1. 出口增长不及预期风险:尤其是摩托车出口表现逊色可能影响板块盈利。[page::19]

4. 新兴产业推广不及预期风险:技术难题、政策不配合可能影响机器人、无人车等产品的商业化进度。[page::19]

报告虽指出风险,但未提供明确的风险缓解措施,风险提示较为谨慎客观。

---

6. 批判性视角与细微差别


  • 报告虽然详实覆盖多方面数据和产业链分析,但存在一定乐观偏向,特别是对以旧换新和新能源汽车下乡政策持续强力支持的假设,依赖政策持续性和有效执行,政策变动风险值得关注。

- 对智能驾驶平权的正面影响论述较多,未充分探讨技术推广过程中可能存在的法规、技术瓶颈及用户接受度等阻碍。
  • 市场集中度提升虽被视为头部企业优势,但中小企业的创新能力与灵活性未被充分讨论,可能低估了潜在的市场变数。

- 对新兴产业人形机器人和无人车的市场空间展望极具前瞻性,但短期盈利性和大规模商业化潜力不确定性高,可能存在预期落空风险。
  • 部分具体数据(如固态电池产能、价格变动幅度)基于预测,存在内生不确定性,投资者需留意模型假设的合理性。


整体报告严谨,结构清晰,但用词和论调明显体现出行业看好态度,用户需结合宏观经济及行业动态理性判断。

---

三、结论性综合



综合来看,中国银河证券2025年中期汽车行业策略报告明确展现了以下核心洞见:
  • 汽车行业2025年上半年表现稳健,板块整体涨幅领先市场,销量稳定增长推动营收向好,利润被价格战压制但部分原材料成本下降缓解压力。

- 乘用车市场受以旧换新、新能源汽车下乡及购置税优惠政策三重支撑,销量预计全年增长6.7%,新能源渗透率持续提升,并带动低价车型销量增长。
  • 自主品牌快速占领市场,合资/外资品牌份额下滑,新能源市场集中度向头部3-5名主机厂集中,竞争格局愈发集中。

- 智能驾驶普及(智驾平权)带来技术升级同时对企业成本管控能力提出更高要求,促进产业格局进一步集中与淘汰落后厂家。
  • 摩托车和商用车出口及新能源转型助力相关板块经营继续景气,传统车企新能源布局加快,市场竞争趋于分层。

- 零部件产业整合加速,成本压力推动并购与扩张,智能驾驶相关高价值部件(激光雷达、域控芯片)市场高速成长,龙头受益明显。
  • 人形机器人、无人驾驶物流车、固态电池等新兴技术和产品正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产业链企业加大布局,未来将成为行业新的增长极。

- 从估值视角看,乘用车板块估值处于历史高位,零部件和商用车相对低估,当前汽车板块具有较高资产配置价值,推荐关注头部技术与产能领先企业。
  • 需关注的主要风险包括市场销量及出口增长不确定性、竞争加剧引发价格战、新兴技术推广风险和宏观经济不确定性。


整体而言,报告准确解读了中国汽车行业当前的政策驱动格局、技术演进趋势及产业链协同发展,特别强调智能驾驶推动的结构性转型及生态系统构建对行业竞争的深远影响。表格与图示数据详实,逻辑辅以严谨的市场数据支持,形成对2025年汽车行业全景的系统洞察,具有较强的战略指导和投资参考价值。[page::0][page::1][page::2][page::3][page::4][page::5][page::6][page::7][page::8][page::9][page::10][page::11][page::12][page::13][page::14][page::15][page::16][page::17][page::18][page::19]

---

附:部分核心图表示例



点击展开重要图表预览
  • 汽车行业涨跌幅排行榜(2025年上半年,图来自第1页)



  • 汽车板块不同子行业PE走势及历史均值



  • 新能源汽车销量及渗透率走势



  • 新能源乘用车市场集中度(CR3/5/10)



  • 激光雷达市场集中度



  • 汽车与人形机器人智能控制系统架构对比



  • 无人驾驶物流车市场及细分应用场景占比






---

此报告为汽车行业的细致市场战略分析,深刻剖析数据、政策与技术趋势,并提供了具有前瞻性的投资建议及风险警示,是汽车行业投资研究领域的重要参考文献。

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