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emocratizing Private Markets: Private Equity Performance of Individual Investors

创建于 更新于

摘要

本论文基于美国高净值个人投资者数据,首次系统研究个人投资者在私募股权市场的表现。研究发现,个人私募股权投资组合整体表现与机构投资者相当,并显著优于公共市场。投资绩效在财富分层中存在明显差异,其中最富裕群体的表现领先于低财富群体,主要归因于财务顾问的专业能力和基金筛选技能。通过对基金最低认购额下降和投资组合集中度的分析,揭示了私募股权市场民主化的两个关键创新渠道。此外,费用对表现产生重要负面影响,尤其对于低财富个人投资者,费用拖累几乎抵消了其超额收益。该研究为政策制定者扩展个人投资者私募股权接入提供了实证参考 [page::1][page::2][page::4][page::6][page::19][page::23][page::29].

速读内容


私募股权市场的个人投资者现状 [page::2][page::13]


  • 2024年个人投资者管理私募资产约1-2万亿美元,占私募市场总额约13万亿美元的重要部分。

- 2011年起,个人投资者持有的基金数量超过Preqin数据库中的机构基金,覆盖大部分市场。
  • 个人投资者投资的基金覆盖三大主流策略:买断型、风险资本和基金中的基金。


私募股权投资的准入门槛及渠道演变 [page::15][page::16][page::18]


  • 传统基金最低认购额约为500万美元,限制多数个人投资者进入。

- 自2010年代起,低门槛基金(最低认购额低于100万美元)数量大幅增加,行业内70%-90%的GP均提供低门槛基金。
  • 投资顾问通过资本池化帮助个人投资者跨越最低门槛,约30%-50%的投资为池化投资,尤其在买断基金中更为重要。



个人投资者私募股权表现测度及对比 [page::20][page::21][page::22]


  • 利用TVPI、IRR及Kaplan-Schoar PME指标衡量投资回报,调整资产类别特异性贝塔后,买断和VC基金表现依然优于公共市场。

- 个体投资者基金表现与机构基准一致,VC表现尤为优异,部分富裕投资者在VC中表现更突出。
  • 机构数据来源包括Preqin和MSCI-Burgiss,表现对比显示个人投资者未大幅劣于机构。


财富阶层与表现异质性分析 [page::23][page::24][page::25]


  • 最富群体(>1亿美元)个人投资者的PME表现显著优于较低财富群体(<300万美元),尤其是VC基金中,表现差异达10-13个百分点。

- 此绩效差异在控制基金策略、年份及顾问固定效应后显著减弱,表明顾问质量是主要驱动因素。
  • 表现差异在低门槛及首次基金中依然存在,暗示信息优势和筛选能力比准入更重要。

- 高质量顾问(过去三年管理超过5只基金)显著提升投资者表现,顾问经验独立于投资者经验影响绩效。

基金最低认购额与基金表现关系 [page::28]

  • 低认购额基金整体不劣绩,买断基金表现稳定,VC低认购额基金表现优于高认购额基金,基金中的基金反向。

- 这一规律呼应VC基金规模不经济性的理论,说明基金规模和门槛对表现存在策略依赖性。

费用对投资者绩效的影响分析 [page::29][page::30][page::54]


  • 投资者面临三类费用负担:GP层不同行权条款费用、访问特定基金的中介费用以及顾问管理费。

- 顾问费用造成最大性能拖累,尤其对低财富投资者,导致其扣费后私募超额收益几乎消失。
  • 20%投资会被收取访问费,中介费用对表现影响有限,LP条款差异导致高净值投资者略有优势。

- 费用因素总体将财富阶层间绩效差距扩大近两倍。

深度阅读

金融研究报告详尽解读报告



---

一、元数据与报告概览


  • 报告标题:《Democratizing Private Markets: Private Equity Performance of Individual Investors》

- 作者:Cynthia Balloch(伦敦政治经济学院)、Federico Mainardi(哥伦比亚商学院)、Sangmin S. Oh(哥伦比亚商学院)、Petra Vokata(俄亥俄州立大学)
  • 发布机构:Charles A. Dice Center for Research in Financial Economics, Fisher College of Business

- 发布时间:2025年6月
  • 研究主题:研究美国高净值个人投资者(Individual Investors)参与私募股权(Private Equity, PE)市场的表现,探讨个人投资者在私募股权中的投资渠道、绩效及其异质性。


核心观点与结论:
  • 本报告首次系统性地研究了个人投资者的私募股权表现,采用了覆盖17,900名高净值投资者,65,000项投资的丰富现金流数据,资产规模覆盖7000亿美元。

- 主要发现包括:
- 低最低投资门槛基金和顾问组织的资本池化(Pooling)显著降低了进入私募市场的门槛,实现了“私募市场民主化”。
- 整体上,个人投资者的私募股权表现与机构投资者相似,并优于公共市场基准。
- 高净值投资者表现显著优于较低净值投资者,差距6-10个百分点市场等效回报(Public Market Equivalent, PME)。
- 绩效差异主要由顾问能力驱动,而非仅是接触机会。
- 费用对绩效影响显著,尤其对低净值投资者的拖累较大。

---

二、逐章节深度解读



1. 引言与研究背景(第1-4页)


  • 关键论点

- 当前私募股权市场约13万亿美元资产规模,2024年个人投资者持有1-2万亿美元,且个人投资在私募市场增速预计将快于机构投资者。
- 既有文献聚焦机构投资者,缺乏对个人私募表现的系统研究。
- 本文利用Addepar平台提供的数据,覆盖高净值投资者的私募资产流动和现金流,实现前所未有的分析维度。
- 发现金融创新带来两方面:降低基金最低承诺门槛(从500万美元降至5万美元),以及金融顾问通过购买合作资金池帮助小投资者集资。
  • 数据与方法

- 数据涵盖2000-2020年间4500多个私募基金的投资记录,包含准确现金流,覆盖多样基金类型(并购、创投、基金中基金)。
- 现金流净化,扣除管理费及业绩费,实现贴近投资者实际收益的绩效衡量。
  • 重要数据点

- 个人投资者投资门槛大幅降低,已普遍低于此前文献提到的500万美元。
- 真正“低质”基金(5年平均表现下半段)更倾向发行低门槛基金,但这仅限于基金中基金领域,对并购和创投无明显表现偏差。
- 大多数顶尖管理公司均发行了低最低承诺基金,70-90%管理公司涉足低门槛市场。
  • 理论假设与视角

- 可能的两种假设:一是高净值个人因门槛和信息不对称下表现逊色;二是在完全市场下其表现可匹敌机构投资者。
- 绩效优势更多来自具有经验和技能的顾问协助,而非仅靠财富本身或特殊接触。

2. 数据与市场制度背景(第9-14页)


  • 制度背景

- 私募投资在美国受《证券法》监管,仅限“合格投资者”(高收入/净资产人士、投资专业人士、家族办公室等)。
- 本研究聚焦北美市场,涵盖传统私募基金的主流策略:并购、创投、基金中基金,排除直接公司股份、众筹、联合投资等非传统私募方式。
  • 数据介绍

- 采用Addepar数据,该平台为高净值客户提供全资产类别组合数据,数据质量可靠,涵盖详尽的持仓和现金流状况(2000Q1至2024Q3)。
- 投资者划分为五档财富组,最小一档低于300万美元,最大超过1亿美元,样本总体吸纳了美国最富有的20%顶尖群体。
- 数据涵盖744家顾问机构,涉及多种类别,如独立注册顾问、经纪商、家族办公室等。
  • 数据代表性验证

- 对比美国财富分布、消费者金融调查等,数据在高净值群体的覆盖和代表性良好,且不存在平台加入年份与绩效的显著相关性,排除平台选择性偏差。

3. 个人投资者的私募入场机制(第15-18页)


  • 最低承诺演变趋势

- 传统门槛500万美元大幅下降,买断和基金中基金最低承诺降至约200-300万美元以下,创投基金最低承诺甚至低于100万美元。
- 新兴小额基金大量出现,且低门槛基金不再局限于低质GP,行业头部管理人亦加入,低门槛基金比例上升至75%-90%(创投最高)。
  • 资金池化与顾问角色

- 通过分析基金最低承诺与个人投资承诺的分布,发现明显的资金池化迹象:
- 单投资者单顾问投资,承诺多集中于最低门槛处。
- 多投资者共享同一顾问同一基金时,单个承诺往往低于门槛,但顾问汇总承诺刚好达到或超过门槛。
- 资金池化集中于高门槛基金(>100万美元),占比达30%-50%不等。
- 资金池化尤为重要于买断基金,占比约38%,在最低承诺高的基金中尤为突出。

4. 个人投资者私募绩效分析(第20-24页)


  • 绩效指标

- 使用三大标准指标:
- TVPI(总价值/已投入资本):衡量盈利倍数,但不考虑资金时点价值。
- IRR(内部收益率):考虑资金时间价值的年化复利回报率。
- PME(公共市场等价物):对比同一期间公募市场指数表现,反映超额收益。
- 进一步采用Beta调整PME,控制私募资产与市场系统性风险的不同匹配程度,依据Dimson回归考虑估值滞后和市场风险暴露。
  • 绩效概览(表4)

- Buyout基金:平均TVPI约1.83,IRR 16.8%,PME 1.18,风险调整后中度上升至1.26。
- 风险投资:TVPI 2.07,IRR 12%,PME 1.18,但Beta调整后显著降低至1.04(中度)甚至0.91(高风险)。
- 基金中基金:TVPI 1.78,IRR 13.2%,PME约1.06,风险调整后维持水平或略降。
- 绩效覆盖率高,约75%以上基金可直接计算,多数资金投资覆盖度达90%以上。
  • 与机构投资者对比(图4、表5)

- 个人投资者基金表现普遍与Preqin及MSCI-Burgiss机构基准接近,时间趋势同步。
- 个人加权表现优于等权表现,尤其在创投基金中体现更明显,意味着大笔投资者在VC部署上表现优异。
- 个别绩效指标多有统计显著差异,但经济意义有限,落差远小于机构投资者间差异。
- 创投基金的优异表现,可能受益于众多高净值个人投资者为成功企业家,具备相关信息优势。
  • 绩效与财富分布(表6)

- 绩效随财富增加而增长,最富裕群体PME均值约1.14,最贫困群体约1.08。
- 领域差异显著,VC中表现差距更大(多达13个百分点)。
- 资产配置、择时无法完全解释差异,较贫困群体投资组合中基金种类更多为基金中基金,反映多样化能力差异。

5. 绩效异质性驱动因素分析(第24-28页)


  • 财富对绩效的影响(表7)

- 基金PME的回归结果显示,财富最低组较最高组表现平均低8个百分点,约25%源于择时影响,控制基金策略和年份后略有所回落,但效果显著。
- 差异主要由VC和基金中基金驱动。
- 引入顾问固定效应后,财富层级绩效差异消失,表明顾问效应为绩效差异的关键中介。
- 金融可访问性低(小额基金、低最低承诺基金、非超额认购基金)样本中,财富间绩效差距依旧显著,排除接触障碍为主要原因。
- 进一步分析按基金是否有公开绩效信息分层,未公开绩效基金差距更大,显示信息不对称下的选基能力是差异来源。
  • 顾问角色(表8)

- 顾问类别本身(RIA、经纪、家族办公室)对绩效无显著区分。
- 顾问经验(过去三届管理基金数)显著正相关,管理基金数多超过5只的顾问对应0.136 PME提升。
- 新私募投资者样本(无过往私募经历)中,顾问经验依旧提高投资绩效,体现顾问价值独立于投资者经验。
- 投资者本身经验也对绩效有正影响,但顾问效果更稳定,核心表现绩效驱动力。
- 富裕群体更聚集经验丰富顾问,但中低财富组大多数投资依然由低经验顾问管理。
  • 最低承诺与绩效(表9)

- 低门槛基金并不表现较差,整体无显著绩效劣势。
- VC领域反而发现高门槛基金表现不及低门槛,支持私募VC规模不经济假说。
- 基金中基金则表现相反,高门槛基金略优,可能代表更严苛筛选机制或更好底层经理。

6. 费用影响(第29-31页)


  • 费用构成

- GP对不同LP收取不同费用(管理费及业绩费差异,称为LP等级婚层)。
- 顾问为客户使用投资平台或咨询服务收取访问费用。
- 顾问基于资产管理规模收取管理费,费用率多随规模递减。
  • 费用估计方法

- 利用同一基金不同投资者间的绩效差异估计LP定价差影响。
- 观察现金流数据中直接支付的访问费用,计入绩效拖累。
- 通过模拟指标性顾问费率,估算顾问管理费对绩效的拖累,总体费用分析涵盖所有三类。
  • 费用对绩效的净影响(图6)

- LP等级费用影响相对较小。
- 访问费用整体拖累有限,主要集中于部分高门槛基金。
- 顾问费拖累最大,约7个百分点,差异主要体现在不同财富水平之间。
- 综合费用后,最贫困投资者的超额收益近乎完全被费用吞噬,净收益等同于公共市场基准,绩效差距扩大约一倍。

---

三、图表深度解读



图1 — 个人投资者基金数量 vs Preqin数据(第49页)


  • 描述:展示2000年至2020年间,个人投资者持有基金数量与Preqin机构数据库中基金数量的对比及重叠。

- 解读
- 2011年之前个人投资者持有的基金数量低于Preqin。
- 2011年后,个人投资者数据中的基金数量逐年超过Preqin,至2020年接近其两倍。
- 个人投资者所持基金与Preqin库基金的重叠有限,意味着个人投资者覆盖了大量Preqin未涵盖的基金。
  • 结论:个人投资者深入参与的基金范围更广,尤其是在创投领域,这支持本文对个人私募市场新兴规模的强调。[page::13,49]


图2 — 最低承诺发展趋势(第50页)


  • 描述

- Panel A:不同资产类别基金平均最低承诺额的时间走势。
- Panel B:发行低于100万美元最低承诺基金的管理公司比例随时间变化。
  • 解读

- 买断基金最低承诺从约600万美元降至不足250万美元,创投从200万美元降至不足50万美元。
- Panel B显示绝大多数创投及基金中基金管理公司提供低门槛基金,近90%创投基金管理公司在2020年代初提供此类产品。
  • 联系文本:支持章节论断,低门槛基金成为主流,并非仅小型或低质管理公司垄断市场。[page::15-16,50]


图3 — 资金池化的承诺分布(第51页)


  • 描述

- Panel A:顾问名下仅一名投资者的投资与最低门槛差异频次。
- Panel B:顾问名下多名投资者的单个投资与门槛差异。
- Panel C:顾问名下投资者合计承诺与门槛差异。
  • 解读

- Panel A显示投资承诺多集中于正好等于最低门槛附近,反映强绑定。
- Panel B显示多个投资者单笔贡献明显小于门槛,分散投资。
- Panel C证明顾问层面合计承诺几乎都达到门槛。
  • 结论:资金池化现象明确存在,顾问协调资源帮助小额投资者跨越高门槛。[page::18,51]


图4 — 个人 vs 机构基金绩效(第52页)


  • 描述:展示买断、创投及基金中基金不同年份维度的PME中值,个人投资者数据与Preqin、MSCI-Burgiss机构数据对比。

- 解读
- 个人投资者资金的绩效曲线基本跟随机构基准,表示整体绩效一致性高。
- 轻微波动反映市场结构及数据覆盖差异。
  • 结合文本:强化个人投资者绩效基本匹配机构投资者的结论,佐证个人投资不是普遍劣质。[page::22,52]


图5 — 不同财富组的基金选择及顾问特征(第53页)


  • 描述

- (a)首次基金持仓比重。
- (b)是否有公开的Preqin绩效数据持仓比例。
- (c)顾问类别分布(RIA,经纪,家族办公室等)百分比。
- (d)顾问经验(过去三届管理基金数是否超过5只)。
  • 解读

- 低财富组更倾向投资首次基金,且更倾向投资缺乏公开绩效的基金。
- 高财富组更偏好经验丰富的顾问及家族办公室。
- 不同财富组间投资策略差异和顾问网络差异明显。
  • 说明:聚焦影响信息获取和资金筛选能力的关键变量,辅助理解财富层级差距成因。[page::25-27,53]


图6 — 净费用后绩效估计(第54页)


  • 描述:按财富水平分组,展示扣除各种费用(LP等级费率、访问费、顾问费)前后个人PME变化。

- 解读
- 基线PME显示财富水平正相关。
- LP等级和访问费用影响较小。
- 顾问费用减损显著,特别剥夺了低净值组的超额收益。
- 净含费用PME差距扩大至基线的两倍,贫困组净收益接近公共市场。
  • 结论:费用,尤其是顾问收费,是低净值投资者私募投资绩效最重要的负面因素。[page::30-31,54]


---

四、估值分析



本报告主要利用标准私募绩效指标,无涉及内建估值模型如贴现现金流(DCF)。其中:
  • PME作为相对估值指标,将私募项目投资现金流映射至公募市场指数表现,衡量隐含超额收益。

- Beta调整PME进一步纠正私募投资不同于市场平均风险暴露,以获得更稳健的风险调整回报。

报告手段稳健,基础数据详尽,估值指标定义严谨,且采用多重风险调整方法确保指标科学性,未发现指标体系设计缺陷。

---

五、风险因素评估


  • 进入门槛与低质量基金风险

- 虽发现低门槛基金部分由表现较低的管理公司发行,但良好管理公司也普遍参与,整体表现无明显质量风险担忧。
  • 费用风险

- 高额费用(尤其顾问费)可能实质上消减低净值投资者预期收益。
  • 信息不对称与访问不均

- 低净值投资者面临资金池化需求及信息不全的挑战,依赖顾问能力。
  • 投资者自身能力限制

- 绩效差异主要由顾问能力而非财富本身解释,反映能力获取和资源分配往往受限于服务机构。
  • 政策环境与市场监管风险

- SEC相关政策调整可能影响未来个人投资者的市场准入门槛及监管框架。

报告中风险说明较为全面,尤其关注费用和信息壁垒,未见忽视重要风险。

---

六、批判性视角与细微差别


  • 数据代表性

- 虽Addepar平台数据覆盖高净值群体广泛,特别顶层财富层面,但有可能忽略没有顾问或完全自主管理投资的极高端人群。
- 顾问固定效应解释大量绩效差异,但不能绝对排除投资者自身选择能力。
  • 费用估计依赖模拟

- 顾问费用基于典型费用曲线模拟,具体顾问基层费用异质性可能被简化。
  • 绩效异质性的因果解释

- 绩效与财富的非因果关系由顾问效应代替,可能掩盖财富带来的人脉网络、信息资源等其他隐含优势。
  • 基金最低承诺的决策关联性

- 低门槛基金在不同资产类别表现差异明显,基金中基金低门槛基金表现劣势提示内部管理复杂性。

判断报告整体分析视角严谨,数据支撑充分,结论稳妥,但对顾问费和隐性信息优势的深入解构仍值得进一步关注。

---

七、结论性综合



本报告创新性地利用独特、全面的高净值个人投资者私募股权投资数据,首次全方位揭示个人投资者在私募市场上的投资结构、访问渠道和绩效表现。主要贡献和洞见如下:
  • 市场民主化的双轨推动

低最低投资门槛的基金数量激增与顾问促进资金池化系统并行有效,大幅度降低了个人投资者进入私募市场的资金壁垒,实现“私募民主化”。
  • 个人投资者总体私募绩效与机构基本一致,优于公募市场

贯穿2000-2020年基金,个人投资者持有基金的TVPI、IRR及PME指标均显示强劲表现,风险调整后基本匹配或优于机构标杆数据。
  • 绩效存在明显财富差异,顾问能力为关键驱动力

最高净值投资者绩效显著优于低净值投资者,且该差异在控制顾问效应后消失,强调优质顾问在基金选择和访问中的决定性影响。顾问经验越丰富,绩效越优。
  • 基金最低承诺对绩效整体无负面影响,创投资产规模经济性反而限制高门槛基金表现

低门槛基金被证实与市场主流并无质的性能差异,拒绝常见的低门槛即低质量偏见。
  • 费用,尤其是顾问费用,对低净值投资者绩效构成沉重负担

模拟及观察数据表明,顾问费用拖累绩效近7个百分点,几乎完全抵消了低净值投资者在市场中的超额收益优势,暗示对中低财富投资者最为严峻的隐性成本。
  • 政策含义与研究延展

研究驳斥了对个人投资者系统性私募劣势的普遍担忧,指示应优先关注如何降低费用和提升顾问质量,保障投资者权益和市场的多元参与。研究促使监管机构思考以效率和公平兼顾的开放私募投资者准入新政策。

图表深刻洞察
  • 图1和图4显示个人投资者已在基金数量和绩效上与机构投资者平起平坐,追赶并逐步拓展新的投资领域。

- 图2和图3揭示资金池化和低门槛基金成为个体投资者跨越准入门槛的主力机制。
  • 图5深化理解财富与顾问特征的联动,强调顾问质量的分布不均。

- 图6惊人地揭露费用结构压制低净值绩效的现实,让投资民主化面临新的挑战。

综上,本报告为私募市场的投资者构成和绩效表现提供了权威的量化证据和理论验证,对理解高净值个人投资者行为特征、市场准入机制及政策制定具有重要借鉴意义。[page::0,1,2,3,4,5,9,10,12,13,15,16,17,18,20,21,22,23,24,25,26,27,28,29,30,31,49,50,51,52,53,54]

报告